央行數字貨幣才是真正貨幣
盛松成 蔣一樂
貨幣本質及現代貨幣發行基礎決定了:數字貨幣要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貨幣,同樣離不開國家信用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以及支付技術的進步,央行數字貨幣引起了學術界和業界的廣泛關注。2016年1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會議就數字貨幣發行的總體框架、貨幣演進中的國家數字貨幣、國家發行的加密貨幣等專題進行了研討和交流。
在對央行數字貨幣這一新興事物的討論中,不免存在有爭議和模糊的觀點。有評論認為,央行數字貨幣將采用與比特幣等數字貨幣一樣的發行和運行框架,并由此認為央行對比特幣的態度發生了變化。還有評論認為,數字貨幣技術將使國家無法和不再需要控制貨幣發行,也將使貨幣政策不復存在。實際上,這些觀點都不符合央行研究、設計與未來發行數字貨幣的真正意義。本文將從貨幣本質、現代貨幣發行的基礎、貨幣政策與現代國家的關系等角度討論這些話題。
從貨幣的本質看,在現代信用貨幣體系中,只有國家發行的貨幣才是真正的貨幣
貨幣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并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組織形態的演變而發展。金屬貨幣時代,金銀因具有質地均勻、體積小、價值大、便于分割、易于攜帶等自然屬性而逐漸固定地充當了一般等價物,成為各國普遍接受的貨幣。政府以自身的信用確保這些鑄幣具有準確的重量和十足的成色,避免了不同機構發行的、不同標準的鑄幣流通給經濟活動帶來的不便。隨著社會商品價值總量的不斷增長,黃金儲備無法滿足貨幣發行的需要,這是金本位制崩潰的根本原因。隨著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貨幣價值由內在價值決定的金屬貨幣體系發展成貨幣價值由國家信用支撐的現代信用貨幣體系。
大家知道,充當商品交換的媒介,是貨幣的本質屬性和最基本的職能。馬克思將貨幣定義為“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統一”。他還說,“在商品世界起一般等價物的作用就成了它(貨幣)特有的社會職能,從而成了它的社會獨占權。”在貨幣的其他職能中,價值尺度職能是服務于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職能的,價值貯藏職能則是交換媒介職能的自然派生物。在實物貨幣時代,貨幣自身具有內在價值,所以能履行貨幣的這些職能。但是,現代信用貨幣或者說紙幣本身沒有價值,為什么還能履行貨幣的職能呢?這是由于信用貨幣有國家信用作為支撐,具有法償性和強制性。總之,從貨幣發展演變的歷史和貨幣的本質可以看出,國家信用是國家壟斷貨幣發行權的基礎,是本位幣履行貨幣職能的價值基礎。
紙幣是各國本位幣最初和廣泛的實現形式。但是紙幣技術含量低,從安全、成本等角度看,被新技術、新產品取代是大勢所趨。然而,我們必須厘清法定數字貨幣與私人數字貨幣的本質區別。2014年初,當時比特幣正被追捧和炒作中,筆者連續發表了兩篇文章,一篇是《虛擬貨幣本質上不是貨幣——以比特幣為例》,還有一篇是《貨幣非國家化理念與比特幣的烏托邦》,明確提出比特幣等虛擬貨幣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貨幣。
首先,比特幣作為一種私人貨幣,缺乏穩固的信用基礎,沒有國家信用支撐,難以作為本位幣履行商品交換媒介職能。由于信息不對稱,私人貨幣的信用缺乏有效約束。任何有自己的開采算法、遵循P2P協議、限量、無中心管制的數字“貨幣”都有可能取代比特幣。此外,雖然比特幣試圖通過設定數量規模上限來避免貨幣超發,但有限的數量易引起價格大幅波動,使之更容易成為投機對象而不是交換媒介;并且,隨著社會財富的增長,發行數量上限使比特幣難以適應現代經濟發展的需要。
其次,比特幣缺少中央調節機制,與現代信用貨幣體系不相適應,難以滿足貨幣政策的要求。貨幣供應量的變化對經濟的影響十分廣泛,國家可通過貨幣政策調節宏觀經濟,從而維持現代信用貨幣體系的穩定。但是比特幣的發行、流通和管理不屬于任何一個國家、組織或個人,貨幣當局不可能通過改變比特幣的供應來調節宏觀經濟,因此比特幣難以滿足現代貨幣體系穩定的需要。
包括比特幣在內的私人貨幣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貨幣非國家化的思想。貨幣非國家化觀點最早由英國經濟學家哈耶克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然而,哈耶克所設想的非國家貨幣體系存在諸多缺陷,不具備可操作性,他的貨幣非國家化理念也難以成為現實。第一,私人貨幣缺乏穩固的信用基礎;第二,同一經濟體系中,不可能存在價值標準和兌換比例不相統一的多種貨幣同時流通的貨幣體系;第三,私人貨幣的調節機制存在缺陷,難以保持物價穩定。因此,只要國家這一社會組織形態不發生根本性變化,以國家信用為基礎的貨幣體系就將始終存在,比特幣以及其他私人貨幣就成不了一國的本位幣,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貨幣。
當然,信用貨幣容易產生通脹。人們對比特幣的關注,在某種意義上反映了人們對信用貨幣條件下通貨膨脹的憂慮。所以各國央行應該加強流動性管理,合理調控貨幣供應,保持物價基本穩定。
央行數字貨幣是將紙幣電子化又超越電子貨幣的技術創新,但它的貨幣本質并沒有改變
隨著互聯網和支付方式的發展,本位幣正在逐漸發展為多種形式的電子貨幣。目前我國較流行的是基于銀行賬戶以及第三方支付賬戶的電子形式本位幣,正在研發設計的央行數字貨幣也不例外。
與現有電子形式的本位幣不同,未來的央行數字貨幣將可能是涉及區塊鏈、移動支付、可信可控云計算、密碼算法、安全芯片等技術的本位幣。所以,未來的央行數字貨幣將從各方面有助于我國建設全新的金融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我國支付體系,提升支付結算效率。并且,央行數字貨幣最終可形成一個大數據系統,提升經濟交易活動的便利性和透明度,減少洗錢、逃漏稅等違法犯罪行為。目前,英國央行正在開發測試由央行發行和控制的加密數字貨幣RSCoin。
作為本位幣的新興形態,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是真正意義上的貨幣,并具有本位幣的所有特征。充當商品交易的媒介,是貨幣的本質屬性和最基本的職能,也是貨幣區別于其他事物的鮮明標志,在信用貨幣條件下尤其如此。在現代信用貨幣體系中,國家發行的本位幣有國家信用的支撐,充當著商品交易的媒介。國家根據全社會商品生產和交易的需要發行本位幣,以法律保證本位幣的流通,并通過中央調節機制保持本位幣的價值穩定,從而維持現代信用貨幣體系正常運行。
由于央行數字貨幣與私人數字貨幣的本質不同(見表1),二者當然不會采用相同的發行和流通框架。中國人民銀行周小川行長也指出,對于央行掌控的數字貨幣,會采用一系列的技術手段、機制設計和法律法規,來確保數字貨幣運行體系的安全,一開始就與比特幣的設計思想有區別。英格蘭銀行副行長布勞德本特也撰文稱,盡管私人版本和央行數字貨幣會使用同樣的技術、用同樣的名字,但它們是完全不同的,二者是此消彼長的關系。
數字貨幣的技術創新無法取代央行貨幣發行和貨幣政策
數字貨幣的技術創新主要體現在“去中心化”,因此有人預測,數字貨幣技術將取代貨幣發行和貨幣政策。實踐將會證明,這一觀點是錯誤的,因為中央銀行貨幣發行和貨幣政策對現代經濟的至關重要的作用是無法被替代的。
首先,現代經濟活動有多種內生性摩擦,需要國家進行調節。信息不對稱和道德風險在市場經濟活動中普遍存在,過度自信和動物精神是人們通常具有的非理性信念,過度信貸和金融投機是金融運行中難以避免的。多種內生性摩擦使經濟呈現順周期運行的特點,并可能伴隨著較大幅度的波動,因此國家需要利用逆周期的調控手段來熨平經濟波動。
其次,現代貨幣是國家調節經濟的重要手段,貨幣政策是現代經濟的主要調節手段之一。貨幣供應量的變化對經濟的影響十分廣泛,與物價、收入、就業、經濟增長等宏觀經濟指標密切相關。正如凱恩斯所說,“貨幣經濟之特征,乃是在此經濟體系之中,人們對于未來看法之改變,不僅可以影響就業之方向,還可以改變就業之數量”。因此貨幣當局一般通過調節貨幣供應量和利率等來調節經濟。如果數字貨幣被普遍使用但不由貨幣當局發行和調控,現代經濟將因此失去一個重要的調控手段,經濟將因為不受調節而無法正常運行。
再次,貨幣當局能夠通過中央調節機制維持幣值穩定。價值相對穩定是一種貨幣充當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前提條件,而且經濟波動常伴隨著幣值波動,因此維持幣值穩定也是現代經濟正常運行的必要條件。如果數字貨幣被全社會普遍接受,而貨幣當局無法通過中央調節機制穩定幣值,這不僅會引起經濟波動,也會動搖以國家信用為基礎的貨幣體系。
最后,盡管財政政策也是總量調節手段,但貨幣政策的微調功能更加明顯。稅收、國債以及預算收支等財政政策手段,在一定時期內,一經確定就具有相當的剛性,不能輕易變動,而貨幣政策則相對靈活。經濟運行和金融運行常會出現意料不到的變化,而貨幣當局的基本職責之一就是適時作出恰當的貨幣政策決策,以應對形勢變化。
因此,貨幣政策是國家調節經濟的最重要手段之一。貨幣政策與稅務、警察、法院等國家機器一樣,是現代國家運行的基礎,是國家機器的重要組成部分。央行數字貨幣的創新是為了適應形勢的發展、緊跟時代的步伐,更好地服務于貨幣發行和貨幣政策。周小川行長也指出,貨幣生成機制和貨幣供應量是需要調節的。總體看,央行在設計數字貨幣時會對現有的貨幣政策調控、貨幣的供給和創造機制、貨幣政策傳導渠道都作出充分考慮。
央行數字貨幣將提升貨幣供給和貨幣政策的有效性
私人數字貨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互聯網時代對貨幣支付功能的要求,包括便利、快捷、低成本等。但由于它們不受央行的監管和調控,其發展正在對中央銀行的貨幣發行和貨幣政策帶來新的挑戰。而央行發行數字貨幣要保留貨幣主權的控制力,并且有利于貨幣政策的有效運行和傳導。就目前技術發展情況來看,央行數字貨幣可能將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升貨幣供給和貨幣政策的有效性。
首先,央行數字貨幣的信息優勢可以幫助監管當局更準確、更靈活地運用政策工具,追蹤資金流向,以及全面監測和評估金融風險。在央行數字貨幣被全社會普遍接受并使用后,經濟活動的透明度將大大提高,監管當局能夠根據需要采集不同頻率、不同機構的實時交易賬簿,這可為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提供巨大的數據基礎。
其次,央行數字貨幣技術有利于貨幣政策的利率傳導。現有的數字貨幣技術支持“點對點”支付結算,這可提高市場參與者的資金流動性。只有被全社會普遍接受的央行數字貨幣才能將這一優勢輻射至不同金融市場的參與者,從而提高不同金融市場間的資金流動性和單個金融市場的市場流動性。這將降低整個金融體系的利率水平,使利率期限結構更平滑,貨幣政策利率傳導機制更順暢。
總而言之,央行數字貨幣與私人數字貨幣的本質完全不同,只有央行數字貨幣具有國家信用支撐,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貨幣。雖然央行數字貨幣可能采用與私人數字貨幣類似的底層技術,但本質的不同決定了二者將采用不同的發行和流通框架。央行數字貨幣是由中央銀行發行和調控的,這樣才能維持由國家信用支撐的現代貨幣體系的穩定。數字貨幣技術將提升中央銀行對貨幣發行和流通的控制力,使貨幣政策的運作和傳導更有效。當然,央行數字貨幣的發行和運用將會是一個比較長時間的過程,也必然會有一系列的程序,需要解決一系列的問題,最終以合理的設計和發行程序調控貨幣供應,保持物價基本穩定,使貨幣政策更好地服務于經濟穩定與發展。(本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供職單位意見)■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盛松成系調查統計司司長
(責任編輯 趙雪芳)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責任編輯:杜琰 SF007
金融業創新層出不窮,行業發展面臨挑戰與機遇。銀行頻道官方公眾號“金融e觀察”(微信號:sinaeguancha),將為您提供客觀及時的新聞精粹,分享獨家、深度、專業的評論點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