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中國金融業更加美好的明天
■本刊評論員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60年來,中國社會經濟全面發展,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中國金融業走過了不平凡的歷程,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金融系統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堅持改革開放,金融業發展取得了輝煌成就。我國已基本形成了比較完善的現代金融調控監管體系,金融服務逐漸便利化和多元化。金融業的發展,為改善民生,優化資源配置,分散和化解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風險,促進制度創新和經濟的高速增長以及維護國家的經濟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央銀行制度逐步完善。中國人民銀行在新中國經濟發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在解放戰爭的硝煙中誕生的人民銀行,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成長,在改革開放中逐步完善。改革開放以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人民銀行的機構和職能進行了多次重大調整,從一統天下到分離商業性金融業務,從統管各類金融機構到分設銀行、證券、保險監管職能,從直接控制貨幣信用到間接調控市場流動性,從注重機構簡單分合到著力推進系統化金融改革,每一次變革,都推動了我國金融服務體系和金融市場的進一步完善,推動了金融調控監管制度的進一步完善。人民銀行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的中央銀行,在國內外的影響力逐步提升,日益成為我國重要宏觀調控部門和重要的監管協調部門,是社會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管理者,是國際金融活動的重要參與者,在社會經濟發展和宏觀調控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金融監督管理更加專業化和法制化。我國金融業實行分業經營分業管理體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金融監督管理體系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不斷進行調整,職能分工日趨細化。目前,已形成以中國人民銀行為中央銀行,中國銀監會、中國證監會、中國保監會、國家外匯管理局分工協作、各司其職的監督管理體系。金融法律體系日臻完善。金融管理部門之間積極配合,積極推進國有金融機構改革,促進各類金融市場協調發展,有力地維護了金融穩定。各監督管理部門結合中國實際,積極借鑒國際金融監管經驗,制定了一系列監管制度,監管理念、方式和手段適時更新,監管的透明度逐步增強,金融監管專業性、科學性和有效性不斷提高。
金融機構治理更加規范化,服務更加多元化。我國已經形成了以國有大型金融機構為主體,包括各類中小金融機構、外資金融機構、民間借貸等金融服務機構并存的金融服務體系。各類金融服務網點遍布城鄉,服務更加便捷化,基本滿足了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金融機構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信證券等一大批金融機構陸續進行股份制改造并成功上市,充分實現了國有股權的保值增值,并給境內外投資者帶來了良好的投資機會。金融機構公司治理明顯改善,風險管理和業務創新逐步加強,資產質量明顯提高,經營績效持續改善。
金融市場更加統一化和透明化。我國金融市場在改革開放中加快發展,在經濟發展和金融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強。金融市場的發展為有效實施宏觀經濟金融政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為市場主體投資融資活動提供了多元的渠道,為各類機構進行資產負債管理和風險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場所。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更加現代化。金融基礎設施是全社會金融服務的基礎性環節,影響和帶動著全社會金融服務的發展,我國充分發揮中央銀行在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中的核心作用,提供了大量公共性金融服務產品,為各類金融機構搭建平等的金融服務平臺。同時,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鼓勵金融機構和社會化、專業化金融服務機構進入金融服務市場,通過市場主體平等競爭和不斷創新,擴大服務范圍,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繁榮市場,滿足了社會各界對金融服務不斷增長的多樣化需求。
金融對外開放和合作更加深化。金融對外開放是中國對外開放基本國策的有機組成部分,是中國經濟日益融入世界經濟的客觀要求。金融開放,引進了國際上先進的金融經營管理理念、技術和資金,促進了我國的金融改革和金融國際化進程,提高了我國金融業的綜合競爭力,增強了國內外對中國金融發展的信心,促進了我國對外經濟的發展。中國積極實施走出去金融發展戰略。大型商業銀行是境外投資的主要力量。2007年11月,招商銀行獲準設立紐約分行,是十多年來中國商業銀行首次在美國設立分行。中國銀行在英國、工商銀行在俄羅斯、建設銀行在越南和澳大利亞等地也相繼設立分支機構。同時,中資銀行投資境外金融機構明顯增加,如工商銀行購買南非標準銀行20%的股份,國家開發銀行入股英國巴克萊銀行,民生銀行參股美國聯合銀行。我國國際金融合作不斷加強,金融外交成績斐然。
我們還可以從以下一些數字感受中國金融業發展所取得的輝煌成就:截至2009年6月末,我國銀行業資產總額達到73.7萬億元,是1978年的388倍。截至2009年7月,中國三大銀行機構在全球銀行市值排名中躋身前三名,其中中國工商銀行以2570億美元市值高居榜首。證券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截至2009年7月底,我國境內上市公司1628家,滬深股市總市值23.57萬億元,流通市值11.67萬億元,市值全球排名第三位。我國保險業自恢復經營以來,保費年均增長20%,2008年保費收入近萬億元,世界排名第六位。中國的外匯儲備規模位居世界第一,目前已逾2萬億美元……
金融業的發展凝聚著中央領導集體的無盡心血和殷殷關懷。幾代領導核心對金融都作過精辟的論述。新中國第一代領導核心毛澤東同志非常關心新中國的金融事業。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曾指出,金融很重要,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搞活了,一著棋活,全盤皆活。亞洲金融危機之后,江澤民同志兩次在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進一步論述了金融在現代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特別是在2002年2月5日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他從三個方面論述了金融的作用:金融是宏觀調控的重要杠桿,金融在市場配置中起核心作用,金融安全是國家經濟安全的核心。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三次集體學習的講話中指出,金融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條件,是維護國家經濟安全、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保障。黨和國家領導人從國家金融發展的戰略及國家金融競爭力的角度闡述金融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作用,這些論述激發了全社會學習了解金融的積極性,對提高全社會的金融意識發揮了重要作用。
經濟越發展,金融的作用就越突出。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力衰微、物價暴漲、民生凋敝、百廢待興。人民政府通過整頓和改造私營金融業,打擊投機活動,嚴格控制現金發行,因勢利導,迅速制止了通貨膨脹,有力地支持了生產恢復和經濟發展。改革開放初期,資金嚴重缺乏成為制約改革前行的攔路虎,正是金融體制的改革為促進經濟發展提供了活力與動力。上世紀90年代以來,金融業的發展為我國治理嚴重的通貨膨脹和緩解通貨緊縮,化解歷史形成的金融風險,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和此次國際金融危機,支持經濟穩定較快增長都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國內外金融市場聯系和相互影響越來越密切的形勢下,做好金融工作,保障金融安全,是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基本條件,是維護經濟安全、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保障,越來越成為關系全局的重大問題。
我國的經驗和國際金融危機的教訓進一步證明了金融在現代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正是由于中國金融業的穩健發展,一枝獨秀,才得以有效抵御此次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并為推動全球走出危機作出了巨大貢獻。
在充分認識我國金融業輝煌成就的同時,也要看到金融業在前進的道路上仍然面臨許多困難、問題和挑戰,需要高度重視。比如,直接金融與間接金融的比例還不夠協調;城市金融與農村金融的關系還不夠協調;金融綜合經營與創新的監管還不夠協調;大型金融機構公司治理的形與神還不夠協調;等等。
中國金融業發展任重而道遠。我國金融業發展面臨經濟日趨全球化的挑戰和機遇,面臨促進國內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的繁重任務,唯有銳意進取,不斷改革,扎實工作,才能始終立于不敗之地。金融部門要始終堅持把科學發展觀作為促進我國金融業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思想;堅持把改革開放作為提高我國金融業市場競爭力的強大動力;堅持把完善金融調控監管體制作為促進金融發展的重要手段;堅持把深化國有金融機構改革作為金融穩健發展的重要基礎;堅持把促進經濟科學發展和改善民生作為金融發展的根本目的。在今后的發展中,要更加注重推進金融市場協調發展,更加注重強化金融監管協調機制,更加注重深化大型金融機構改革,更加注重提高金融對外開放水平。
彈指一揮間,60年的時間過去了。地迥天高豪邁在。回顧60年中國金融業改革的光輝歲月,我們激情滿懷;展望未來,我們熱情似火, 豪情沖天。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風雷已動,旌旗正奮,讓我們昂首踏上新的征程,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共同創造中國金融業更加美好的明天!■
相關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