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4月10日訊(記者華青劍)日前,有媒體報道指出,宜信有8億貸款已經壞賬,貸款主體已經遭到多起訴訟,宜信即使申請資產保全,也很難追回全部欠款。然而關于8億壞賬難追回的報道,宜信方面對中國經濟網記者表示,相關網絡媒體報道與事實嚴重不符,宜信正在積極跟進處理,目前公司各方面工作正常順利開展,風險可控。
某P2P行業負責人指出,此番宜信折射出的問題反映出其線下風控能力不足。此外,中國經濟網記者發現,在2013年的時候,有媒體報道稱宜信存在金融詐騙之嫌,報道稱當宜信對外放貸的金額小于債券轉讓的金額時,就存在金融詐騙之嫌。
宜信被曝8億壞賬難追回
據香港萬得通訊社報道,據知情人士透露,宜信有8億貸款已經壞賬,貸款主體已經遭到多起訴訟,宜信即使申請資產保全,也很難追回全部欠款。上述知情人士稱,宜信此次似乎落入精心設計的“陷阱”,壞賬公司本身就是個皮包公司,盡職調查時的銀行流水都是造假的,抵押物都是東北4線以下城市的爛尾樓。但是高達22%的利率吸引下,宜信仍然放出了這筆貸款。
就在3月底,宜信CEO唐寧曾宣稱,宜信的整個風險管理環節涉及信貸業務拓展部門、貸審風險管理部門、代后管理部門等多部門運作。其中,貸后管理部門負責風險預警、逾期客戶催收等,具體該部門利用量化工具,密切關注客戶的還款行為,結合數據模型開發客戶的行為評分模型等,制定不同的催收策略,以及進行資產組合的風險預警管理。看似無懈可擊的業務流程卻爆出如此大額的壞賬,不由的讓人對p2p網貸平臺的風控水平產生疑問。
資料顯示,宜信擁有財富管理和普惠金融兩大業務,在原有P2P模式已衍生出T2P(信托對個人)、B2P(銀行對個人)等多種方式,資金端來源更為多樣化。此外,據中國經濟網記者觀察,宜信CEO唐寧在2014年新年郵件中表示,在艱難的環境和激烈的競爭下,堅持把信用管理和風險控制放在第一位是永遠正確的。他強調,2014年,宜信將在普惠之路上不斷創新、引領。
有分析認為,宜信做法類似諾亞財富,即向產業鏈上游項目延伸,但做信托和基金本身就存在風險,尤其是經濟處于下行通道,涉足三四線地產項目易出現問題。某P2P行業負責人指出,此番宜信折射出的問題反映出其線下風控能力不足,銀行擁有的征信系統并沒有對P2P業務開通,宜信擴展線下業務也增加成本和難度。此次爆出的8億貸款壞賬風波是P2P行業大事件,最怕的是引發擠兌現象,可能導致政府監管加強。
宜信曾被認為存在金融詐騙之嫌
2013年,證券日報就曾報道稱,國內的P2P企業很多正在脫離P2P本來應該有的定義,逐漸走入灰色地帶,與非法集資的區別越來越模糊。中國經濟網記者發現,該篇報道的標題是《理財論壇成P2P公司拉客渠道 專家稱慎防龐氏騙局》,文章以宜信公司為例進行了闡述。文章稱,據了解,宜信目前已經在全國多個城市開展了自己的分公司業務,并且在各地不斷舉辦財富、理財論壇,來吸收社會資金。
該報道指出,P2P的確是金融創新,利用現有的法律體系,衍生和創造了一種交易模式,但是當這種模式不在陽光下運行的時候,就成了一件很危險的事情。以宜信為例,其整體架構可以分成兩個部分:左邊資產就是宜信對外放貸的金額,右邊是債權,就是宜信對外轉讓的債權,宜信處于中間。宜信對外放貸的金額應該是大于等于對外轉讓的債權。當宜信對外放貸的金額小于債券轉讓的金額時,就存在金融詐騙之嫌。
專業人士還指出,就宜信來講,假定其所做的債權轉讓都是真實合法存在的,那么剩下的關鍵就是要看壞賬率。“宜信的制度設計使得P2P這個游戲變成只要不斷有人投資進來,那么無論本身固有的債權到底是好是壞,都不會產生太大的問題,游戲的核心就是如何不斷地做大規模,不斷地吸引人進來。確保游戲可以不斷玩下去”。
因為投資標的的不透明,也有人認為宜信旗下多家公司涉及關聯交易,其模式無異于“龐氏騙局”。早在2012年的時候,宜信公司CEO唐寧曾對龐氏騙局說進行了回應,他認為,每位出借資金的理財者都可以清楚了解到自己所選擇的每一位借款人的情況,了解自己資金的使用情況。并且從歷史來看,沒有任何一位理財者蒙受損失。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