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告別利差時代:銀行中間業務創新尚需突破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5日 00:42 金時網·金融時報
FN記者 李嵐 由于市場環境變化,中國的商業銀行正在加速告別“利差時代”。 “如果是在間接融資為主體的市場下,銀行不可能脫離環境不做存貸款而去獲取中間業務收入。”中國工商銀行金融市場部總經理徐志宏認為,銀行收入結構的變化,取決于它所依附的經濟金融環境,而現在銀行注重發展中間業務亦是應市場變化之需。 中國銀監會副主席唐雙寧近日提出,大中型銀行要力爭通過5到10年的努力,使中間業務收入占比由現在的17%達到40%至50%。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一方面,銀行利差的進一步收窄及外資銀行的全面進入將令中資銀行面臨壓力,大力發展中間業務已勢在必行;另一方面,提高中間業務比重,能夠促進資本市場和直接融資的發展,緩解流動性過剩的壓力。 然而,目前中資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創新不足,要實現上述目標尚有諸多問題亟待研究解決。 資本市場發展挑戰銀行運營模式 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盈利模式仍然以利息收入為主。2006年,中間業務收入占比較高的中行在剔除外匯敞口估值損失因素后,非利息收入占比也僅為18.14%,工行和建行的凈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占經營凈收入的比例則分別為9.14%和8.95%。 上述數字,顯然遠低于西方發達國家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凈收入占比50%以上甚至達到80%的水平。業務模式單一,結構不夠合理,中間業務尚屬我國商業銀行的“軟肋”之一。 存貸利差大普遍被認為是中資銀行缺乏開發中間業務收入動力的重要原因。在過去較長一個時期,由于我國融資方式比較單一,企業外部資金來源基本上以銀行貸款為主,信貸市場的競爭也不夠激烈,銀行可以執行較高的貸款利率;而居民和企業的剩余資金由于缺少其他生息渠道,也使銀行可以將存款利率定得比較低。較大的存貸款利息差,足以維持商業銀行的運轉而不必費力開拓新的業務領域。 顯然,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商業銀行過于偏重利息收入的運營模式受到了挑戰。相對于過低的銀行存款利率,股市等能夠獲得較高資本收益的投融資方式無疑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于是大量資金流出銀行導致存款下降。而銀行一方面須提高存款利率以維持存款增長;另一方面,在信貸市場競爭激烈的形勢之下,又要執行較低的貸款利率來爭取客戶,從而使貸款和存款之間的利息差減少。特別是去年以來,央行連續多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加息后存貸利差又進一步縮小。 這種情況,迫使商業銀行轉變運營模式,減少對利息收入的依靠,增加中間業務的比重。而隨著中間業務經驗豐富的外資銀行進入中國市場,這種轉變就顯得更為迫切。 事實表明,我國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發展,近年來幾乎是以超乎尋常的增速崛起。以工行為例,2003年至2006年,該行中間業務收入連續四年復合增長率達42.7%,其中2006年增長率更是達到55.5%,位居五大商業銀行之首。 另外兩家上市國有大型銀行2006年度財務報告亦顯示,建行中間業務收入增幅創歷史新高,凈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強勁增長60.5%;中行同樣表現不俗,凈手續費收入增長則近55%,帶動非利息收入總額增長12%。 特別是去年,受惠于資本市場的火爆,銀行中間業務種類越來越多樣化,盈利性也大大提高,改變了以往銀行的中間業務以結算和清算為主,形式比較單一、增長乏力的局面。 中間業務創新不足亟待解決事 實上,除了商業銀行自身求變之外,在業內專家看來,當前監管層鼓勵金融創新,提高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比重,還有更深層的含義。提高中間業務比重,商業銀行必然將更多人力和資源用于中間業務從而緩和對貸款增量的追求;而通過中間業務,商業銀行將幫助企業更好地利用直接融資渠道,銀行作為中間人,使資金直接從富余的部門流向緊缺的部門,從而促進資本市場和直接融資的發展,緩解流動性過剩的壓力。 而對于中資銀行發展中間業務前景,業內人士普遍持樂觀態度,認為,中間業務的發展空間,主要取決于市場的空間。“資本市場發展以后,應該說整個發展空間還是很大的。”徐志宏說。 不過,業內人士同時指出,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發展和創新中間業務過程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和研究的問題。 “從目前情況看,同業之間的不規范競爭是導致中間業務收費低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位銀行人士向記者如此坦言。 據了解,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共開展了約260余個品種的中間業務,但不少商業銀行僅僅將中間業務作為爭奪銀行存款份額的手段。為了搶奪有限客戶,個別銀行在中間業務中出現任意確定收費標準、少收費、無償服務甚至墊付資金的惡性競爭局面。 “應該加強同業合作,提高行業自律能力,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這對于國內各家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發展特別重要。”上述人士說。 由于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仍處在較低層次發展階段:中資商業銀行經營的中間業務大多集中在匯兌結算、票據承兌、代理收付、銀行卡等收益水平較低、大量占用勞動力和系統資源的產品上;同時,業務創新主要集中在支付結算等傳統的、附加值較低的中間業務上,許多創新產品技術含量低,科技化程度不高,易被模仿,缺乏市場競爭力。 對此,業內普遍認為,當務之急是立足于挖掘市場需求,積極增強業務創新能力。既要學習模仿其他銀行已經開展的業務,更要主動嘗試市場上還未出現的業務。同時,增強市場的調研和產品研發能力,整合內部資源,增加服務功能,著重開發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資源占用少的中間業務產品,滿足客戶的金融需求。 不過,也有一些專家提出,應逐步推進創新中間業務,慎重培養和發展一些知識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的中間業務,如信息咨詢、評估結算、投資銀行業務等,并隨著國家政策的松動,逐步進入交易性的以金融衍生工具為主的市場,發展高層次、高收益,適應國際化要求的中間業務。 而針對我國商業銀行電子網絡和設施的功能不完善,高層次專業人才短缺,嚴重制約著中間業務發展的現狀,業內人士認為,解決之道應是加快金融電子化步伐,在實現區域性、系統性聯網的基礎上,形成全國性的信息共享通訊網絡。同時,努力培養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專業技術人才,注重和珍惜人力資本的開發和利用,以此提高中間業務的科技含量,形成自身的獨特優勢和品牌效應,實現規模經營,提高工作效率和經濟效益。 另外,目前監管尚偏于謹慎,也使得商業銀行在中間業務創新上受到局限。這一點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感受似乎更深。由于監管機構限制較多,審批過程較慢,使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在創新活力方面不如股份制銀行。 “如果說在哪些方面應該突破的話,我認為應該給商業銀行平等參與直接融資發展的機會。”一位大型國有銀行人士向記者表示:“最明顯的是現在商業銀行還不能參與企業債的承銷,這方面限制應該打破。”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