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下決心整頓金融同業、理財業務
“現在的某些金融創新,實際上是逃避監管,逃避風險撥備、保險資本約束、信貸指引、稅收等,一味地講究創新,甚至把存款搬家也當成一個簡單的創新,這對全社會經濟金融結構的調整和勞動生產力的提高沒有正向貢獻。”
⊙記者 李丹丹 ○編輯 梁偉
央行[微博]副行長劉士余10日在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上說,要下決心整頓金融同業業務和各類理財業務,否則極易把投資者導向追逐短期高利、不追求長期回報的趨勢,也會把一個國家的金融體系帶入具有賭博心態的短期行為。
劉士余稱,當前金融市場存在兩類扭曲現象,一是M2占GDP比重較高;二是金融市場主體行為的扭曲,突出表現在各類金融機構同業業務、理財業務以及實體經濟自身運行上。
在其看來,目前實體經濟對資金的價格信號反應極其遲鈍,“一個健康的經濟體系對18%的融資成本應當是厭惡型的,但是這個成本居然能借得出去,說明我們實體的行為有扭曲現象。”與此同時,有些大型企業的財務公司本來要發揮司庫職能,但是也加入了追逐利潤的大潮,“這些做法我表示擔憂。”
而且部分上市公司也搞所謂的理財和產業鏈金融服務,這個做法值得推敲,“這種理財就是在放高利貸,和實體公司本身行為不符合。”
他警示,現在的某些金融創新,實際上是逃避監管,逃避風險撥備、保險資本約束、信貸指引、稅收等,一味地講究創新,甚至把存款搬家也當成一個簡單的創新,這對全社會經濟金融結構的調整和勞動生產力的提高沒有正向貢獻。
在這樣的背景下,劉士余認為,下一階段金融市場發展和創新的重點之一是要下定決心整頓金融同業業務和各類理財業務,否則極易把投資者導向追逐短期高利、不追求長期回報的趨勢,對資本市場的發展產生極大的溢出效應。
他舉例,投資者拿錢到一家銀行購買8%回報的理財產品,這家銀行再加3個點,即11%走通道,通道機構再加3個點,這筆資金就以14%的成本進入實體,“這種層層加水,每個環節都扒皮加碼的做法直接抬高了實體經濟的成本,對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是毫無貢獻的,而且是會把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金融體系帶入極其帶有賭博心態的短期行為。”在這種情況下,就不太會有人拿錢去買股票,因為股市有風險,買這個通道的理財、同業是穩賺不賠的,因為大家都知道一旦出了風險,機構迫于各方壓力會剛性兌付。
值得注意的是,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在同一場合也稱,必須處理好支持金融創新與維護金融安全的關系,要使得金融創新能夠健康的發展,能成為支持實體經濟、強化金融服務經濟功能的重要的支撐,而不是應該成為威脅金融體系穩定和安全的重要的因素。同時,對金融消費者的保護,應該建立在法律法制、公開公平公正的基礎上,對金融投資不應有隱性擔保、剛性兌付。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