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央行上海總部:警惕銀行業不良貸款反彈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1日 09:09 每日經濟新聞
作者:陳珂 卜春艷 昨日,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首次發布《中國區域金融穩定報告》。報告稱,銀行業金融機構盈利模式轉型效果不明顯,不良貸款反彈壓力較大,是銀行業發展需要關注的共性問題。 《中國區域金融穩定報告》指出,2006年各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經營效益的明顯提高,主導因素是信貸規模的快速擴張。從各地區商業銀行收入及盈利結構來看,目前仍以利差收入占絕對比重。2006年各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利差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仍在90%以上;大部分地區的中間業務收入占比在3%-6%之間。各銀行業金融機構中間業務開展大多仍集中在低風險、低附加值的代理業務上,高附加值的托管、擔保、交易及融資顧問等新型業務發展較慢。 《報告》提示,雖然2006年各地銀行業金融機構賬面不良貸款繼續實現“雙降”,但部分機構不良貸款率出現反彈,不良貸款余額比重有所上升,農村合作金融機構不良貸款壓降任務依然艱巨。銀行業金融機構遏制不良貸款生成的良性機制仍不健全,不良貸款仍面臨一定的反彈壓力。突出表現為:一是部分銀行可疑類和損失類貸款仍有增加;二是商業銀行部分正常貸款屬于長期還舊借新、循環使用類型,信貸風險尚未完全顯現;三是在當前經濟快速增長時期,部分商業銀行對企業信貸風險往往估計不足,貸款規模擴張過快存在隱憂。 貸款集中化長期化加劇風險上升 貸款集中化長期化現象有所加劇,貸款結構尚需進一步改善,是《中國區域金融穩定報告》指出銀行業發展需要關注的又一問題。 據了解,2006年,各地區中長期貸款繼續快速增長,部分地區信貸結構失衡較為突出。除個別省(自治區、直轄市)外,各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中長期貸款增速普遍在17%以上,信貸資金運用長期化趨勢明顯。中長期貸款較快增長、占比攀升,將導致金融機構資產負債期限結構不匹配問題日益突出,流動性和利率風險上升。 信貸集中仍然是全國各地區銀行業經營中面臨的主要風險之一,貸款繼續向中心城市、優勢地區、大客戶、某些行業集中,同時對新農村建設、縣域經濟和小企業信貸投入相對不足。銀行貸款不斷集中,有關風險隱患值得關注。銀行信貸集中投放使某些企業集團能夠輕易地將信貸資金間接或直接投入資本市場和房地產市場等高風險領域進行運作。 央行加快制定《征信管理條例》 近日,央行副行長蘇寧稱,自中國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建成以來,我國的信用信息指數已提高到4,高于亞洲平均水平1.9,中國獲得信貸容易程度指數在世界排名中因此前進了16名。為進一步改善我國信用環境,央行目前正加快修改《征信管理條例》,為各有關機構以充分利用數據庫開發各類產品提供基礎。 蘇寧表示,我國的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自2006年初建立以來,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已經為5.6億多自然人和1160多萬戶企業建立了統一的信用檔案,目前在全國銀行類金融機構各級信貸營業網點開通查詢用戶近20萬個,累計日均查詢量近26萬筆。 滬銀行業創出歷史同期最好盈利水平 昨日舉行的上海銀行業金融機構負責人會議上傳出信息,上海銀行業在上半年創出歷史同期最好的盈利水平,資產質量持續改善的同時,規模較快增長,總體向好。 全市銀行業上半年有四個月儲蓄存款余額出現負增長,以2004-2006年期間全市儲蓄存款平均18%的同比增速計算,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儲蓄存款分流資金約1700億元。同時,上半年新增企業活期存款和居民活期儲蓄合計占比達到132%,存款活期化傾向比較顯著。 保險資金運用風險增大行業公信力尚需提升 針對保險行業,《中國區域金融穩定報告》指出,我國保險業仍然處于發展初期,行業發展結構、利率風險、資產與負債匹配情況、資金運用風險等方面值得關注。 一是行業內發展不平衡現象較為突出。保險集團和控股公司、保險 二是創新產品服務不斷推出,但創新機制仍不完善。不少地區保險市場中的部分險種面臨無序競爭、惡性競爭,“地下保單”等非法金融活動趁虛而入,影響地方保險業發展和社會穩定。 三是誠信建設有待加強,行業形象和公信力尚需提升。總體來看,保單條款的通俗化、標準化不夠;保險理賠難、壽險新產品銷售誤導等損害被保險人利益行為仍存在;部分從業人員利用管理漏洞,非正常地在公司間頻繁流動,擾亂市場秩序,損害行業形象;保險誠信體系和保險信用評價體系尚不健全,信用信息基礎數據沒有建立,無法實現保險機構、監管機關和社會公眾間信息資料的共享。 四保險資金運用風險增大,保險公司產品定價能力有待提高。保險資產短期化和負債長期化問題突出,大量長期負債被用于短期投資,資產負債期限結構存在錯配風險。 相關報道: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