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銀行系QDII生不逢時 提前贖回損失更大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7日 08:18 理財周報
理財周報記者 尹娜/文 銀行系QDII似乎從出生起就命運坎坷。 2006年,銀行推出QDII產品,由于政策約束,投資范圍小,加上國內A股牛市,人們紛紛投資國內證券市場,老款銀行QDII產品收益慘淡;今年5月,政策放寬,QDII可投資港股,但受到人民幣持續升值影響,QDII收益率大打折扣;6月底,工行東方之珠產品募集44.5億元資金,剛讓人們看到一些希望;8月,QDII又遭遇美國次債危機,多款產品收益率紛紛跳水下跌。 而上周,國家外管局近日批準試點地區開展我國境內個人直接對外證券投資業務,投資者可投資香港證券交易所公開上市交易的證券品種,這無疑又會分流掉一部分投資QDII產品的客戶。 接二連三的打擊,使得銀行系QDII產品面臨巨大挑戰。 美國次債危機引發QDII跳水 由于追求較高收益率,很多銀行QDII產品投資標的是海外一籃子基金或股票,這些基金股票在全球股市大幅震蕩的時候也受挫下跌。如建行“海盈”1號QDII產品,該產品投資于信安亞太高息股票基金和信安國際債券基金,產品說明中提到,會適度提高股票基金投資比重,以獲取較高收益。 此次次按風波中,信安亞太高息股票基金遭受損失。該股票基金通過分散投資于亞洲太平洋地區的上市股票,基金的投資重點集中于可望提供較高派息的公司股票。信安亞太高息股票基金投資的前十大重倉股有澳洲聯邦銀行等。根據KVB昆侖國際調查資料顯示,受美股影響,這前十只重倉股最近都在下跌,僅8月10日,澳大利亞聯邦銀行股價就下跌2.4%。 建行“海盈”1號也連續三周公告下跌,7月31日,下跌2.27%,8月7日,下跌2.88%,8月14日,下跌0.87%,單位凈值由最高的1.0133元下跌到0.9534元。 遭受損失還有中行“中銀穩健增長”。7月25日公布的凈值一度達到1.1210元,7月31日為1.0955元,8月16日為1.0703元,也在不斷下跌中。 分析人士和投資者對各銀行投資港股和亞太地區基金的QDII產品都不看好,預估這一系列產品都在下跌之中,何時能走出美國次債風波的影響還不清楚,市場信心受到較大打擊。 銀行系QDII產品走進怪圈 5月銀監會下發政策,擴大QDII產品投資范圍,各銀行紛紛出臺新款QDII產品。由于受到人民幣升值追趕,國內A股市場火熱,夾縫中的銀行系新款QDII產品只能以提高預期收益率、在產品設計方面加大高風險高收益投資項目來吸引投資者。而投資者普遍對其收益率的期待也很高。 這讓銀行系QDII產品進入一個怪圈。保本型產品收益率追不上人民幣匯率,5%-10%的收益率,減去申購費、手續費、基金管理費、托管費3%左右,加上在存續期內人民幣升值的影響,幾乎等于沒有收益。而那些高收益產品,如東亞銀行“基匯寶”投資產品系列4,預期最高年收益率48.2%,又面臨高風險。 預期收益率是根據以往的業績計算出來的,是真實的收益率,由于去年國際市場金融牛市,人們大都忽視此中風險,覺得牛市一定盈利,但是過去的收益率絕對不代表將來的表現。 由于這些下跌的QDII產品期限為2年左右,最后的收益率還得等待國際金融市場渡過此次危機后再看,但是如果贖回率太高,算上提前贖回費用,投資人承擔損失就相當可觀。例如建行的規定是“因投資人贖回導致產品總市值低于2000萬人民幣時,產品可能由產品發行人提前終止,由此可能導致投資人遭受損失,并承擔早于預期收回投資而面臨的再投資風險。”理財周報記者致電建行電話銀行詢問時得知,目前確實有一部分投資者在詢問贖回事宜。 自主設計不足,風險控制能力差 國內金融機構與國外金融大鱷博弈的水平還在比較初級的階段。在產品設計方面有先天的不足。湘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金巖石博士接受理財周報記者采訪時說:“可以說現在全國并沒有一個像樣的QDII,現在所謂的QDII實際上是產品代銷。不過是在別人的產品庫中挑選,然后配制組合,并沒有真正的在設計上的創新。” 民生銀行資金及資本市場部郭建寧經理說:“目前國內銀行只有產品創意,但是沒有一家機構有產品定價能力和自己的定價系統,需要跟境外機構合作。”郭所說的定價系統,是指QDII具體的設計環節,根據股價的具體表現,計算出客戶獲得的收益。外資金融機構有專門的定價模型,可根據市場對沖經驗和風險量化設置,計算出投資什么樣的金融工具具體比例是多少。目前銀行QDII產品的這些環節都需要國外金融機構來完成。中資銀行只能控制交易對手(海外產品設計者)的信用風險,通過分享收益來刺激外資金融機構設計完善的產品。 中國離自主設計海外投資產品還有一段距離。湘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金巖石對此的意見是:“第一須有一個有經驗的、有紀律的跨市場的交易平臺;第二須有成熟的風險監控體系;第三是明確的產品定位。” 提前贖回損失更大 對于目前QDII產品凈值下跌引發的恐慌,銀行人士和分析人士對投資者的建議都是不要急于提前贖回。 民生銀行郭建寧說:“這次次級債引發的恐慌有點過度了,由于境內投資人對市場缺乏了解,未知越大,恐慌越嚴重。這些只是暫時現象,急于變現損失更多。”這是典型的個人理性導致集體非理性的博弈現象,如果投資者個人出于自己短期收益考慮紛紛贖回,導致產品總值不足投資需要,使得產品提前截止,那么大家的收益都會蒙受損失,損失包括短期風波帶來的凈值下跌損失額度和需要支付的贖回費用,以及面臨再次進入的風險。 目前一些產品凈值下跌,部分投資者對銀行系QDII產品說明書有怨言。 理財周報記者對比各銀行QDII產品說明書發現,QDII產品說明書,沒有人們形容的那么晦澀難懂,除了在分析收益率的構成方面描述得比較復雜,有些專業術語之外,其它各條都非常明晰,也不存在銀行隱瞞風險的問題。 保本和高收益一定是魚和熊掌的關系,閱讀銀行理財產品說明書的時候,需要先弄清投資領域、投資風險所在,遭遇到風險后什么是能拿回來的,什么是拿不回來的。
【發表評論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