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出口退稅下調風云再起 紡織服裝行業直面危機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6日 17:38 北京聯合信息網中國信貸風險信息庫
2007年6月18日,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商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海關總署發布了《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調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率的通知》,規定自2007年7月1日起,調整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稅政策。這次政策調整共涉及2831項商品,約占海關稅則中全部商品總數的37%。 政府利用進出口關稅政策并不是簡單的抑制出口和鼓勵進口,而主要目標是調整進出口結構,一方面是向內需型產業傾斜,另一方面促進制造業的不斷升級。涉及紡織業相關產品主要有:皮革、服裝、鞋帽、箱包及粘膠纖維等產品。具體調整幅度如下:服裝、鞋帽、箱包由13%調整至11%,粘膠纖維由11%調整至5%。 此次政策調整在短期內會影響一些企業生存和發展,尤其是下半年,企業訂單情況普遍不好,而且適應退稅政策調整,加工貿易政策也將隨之調整,加工貿易禁止類、限制類目錄范圍擴大,加工貿易保證金將從空轉改為實轉或半實轉,加工貿易政策環境趨緊。下半年, 本次出口退稅率調整,充分體現了國家調控出口、縮小順差戰略意圖,調控的重點仍為“兩高一資”的產品和勞動密集型的紡織、服裝、鞋類產品。但由于本次政策調整涉及商品范圍廣,影響企業面大,因此出口企業,尤其是紡織服裝企業原有的微薄利潤將受到進一步擠壓。 銀聯信分析: 與此前歷次調整相比,本次出口退稅政策調整的力度和范圍都是空前的,被列入調整“大名單”的2831項商品約占海關稅則中全部商品總數的37%,尤其對相對敏感和弱勢的紡織服裝行業影響將更為深遠。 一、退稅下調對紡織服裝行業的負面影響 紡織行業一直是我國巨額貿易順差的主要創造者,2006年我國紡織行業貿易順差1292億美元,占貿易總順差的71%,2007年第一季度紡織行業貿易順差達272.8億美元,占到總順差的近60%。所以,在這次出口退稅調整中,紡織行業首當其沖,與去年以紡織品調整為主不同的是,這次下調的范圍擴大到了服裝和部分紡織原料如粘膠纖維,顯示了國家相關職能部門減小貿易順差和促進行業結構調整的決心。 1、服裝方面退稅下調的影響 2007年1-4月紡織品服裝累計出口額436.45億美元,其中紡織品出口165.67億美元,服裝出口270.88億美元,服裝出口貿易方式中一般貿易方式出口的有189.95億美元,占服裝出口總額的70.12%。 此次服裝出口退稅率從13%下調至11%,基于2007年1-4月的出口數據,出口退稅下調2個百分點,紡織行業僅就服裝這一塊利潤將減少3.8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28.87億元。實際上,由于我國紡織出口價格比國際市場同類產品低10%以上,出口產品利潤微薄,即使產品價格稍微上漲一些,對外商仍有一定吸引力。 2、粘膠纖維方面退稅下調的影響 2007年1-4月份累計出口粘膠短纖34459.71噸,同比上漲173.02%;累計出口金額為6329.78萬美元,同比增長235.80%。1-4月,我國粘膠長絲累計出口量達到26765.89噸,較去年同期增加了7027.19噸,同比上漲35.6%。累計出口金額為9937.98萬美元,同比增長54.73%。 從粘膠纖維出口貿易方式上來看,一般貿易占80%左右,這次粘膠纖維出口退稅從原先的11%下調至5%,下調6個百分點,減少退稅收入5934.48萬元。2007年1-4月份我國粘膠行業中相對于每噸單位的粘膠產量而言,單位產品的銷售收入為19193元/噸,我國2007年1-4月份粘膠纖維(包括短纖和長絲)產量為55.86萬噸,同比增加23.71%,每噸減少銷售收入達106.24元,粘膠纖維行業利潤將下降0.5個百分點。 3、對紡織全行業的影響 2006年1-12月份我國紡織行業利潤總額為882.94億元,按照15%的同比增長,2007年1-4月紡織全行業利潤在338.46億元。而服裝和粘膠纖維出口退稅不同程度的下調造成行業減少利潤收入28.87億元+5934.48萬元共29.46億元,全行業利潤減少8.7個百分點,而2006年全年紡織行業的利潤率僅有3.65%,在保持去年盈利水平不變的基礎上,因為退稅下調將導致行業的利潤率只有3.33%,考慮到退稅從下半年開始,上半年損失不必計算在內,但下半年是出口的旺季,對行業的負面影響依然較大。 在數據面前,紡織行業真正面臨再次撲面而來的升級壓力,在低附加值產品橫行的年代里行之有效的營銷模式已被證明走進了死胡同,在內外受限的兩難局面下,行業洗牌再一次開始,大浪淘沙,優勝劣汰是必然的結果。 二、信貸安全與風險提示 由上文分析可知,紡織行業產業鏈條長,上下游涉及行業眾多。這意味著一旦紡織品出口受挫,中國的工業發展和就業形勢都會受到嚴重威脅。2007年紡織行業將面臨要素成本上升、競爭加劇、金融環境趨緊以及宏觀和產業政策控制等多種風險因素,整個行業經營壓力加劇,可能陷入困局,因此信貸風險較大。對銀行而言,為盡量規避信貸風險,應注意如下策略: 一是慎重考慮技術落后服裝企業貸款。在市場形勢與政府產業導向的雙重引導下,服裝行業的產業升級已呈在所難免之勢,而此次出口退稅下調并不設過渡期,也一定程度上助推了這一產業升級趨勢,并帶來了較大的產業整合壓力。在此背景下,依靠落后技術、走低成本戰略的企業勢將被市場淘汰。由此,銀行應慎重考慮技術落后服裝企業的貸款,對新開工的技術落后項目或追加投資、改擴建項目等應持審慎態度。 二是適度加大信貸力度,助推紡織服裝產業梯度轉移。銀行的信貸業務,對產業發展、區域合理布局等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國民經濟及產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在紡織服裝業從發達的沿海地區向中西部進行梯度轉移,或者在本省內部進行省內轉移成為產業發展的走向之時,銀行應適度加大對此類紡織服裝企業的信貸力度,助推企業梯度轉移。 三是重點支持品牌服裝企業發展。一般來講,品牌服裝的附加值較高,適合消費者需求,抵御政策及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強,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從企業自身發展看,提升產品附加值,對利潤增長的作用最為直接。此外,許多地方政府明確提出,服裝產業要注意打造品牌。因此,品牌服裝的政策及市場風險較小,且發展前景廣闊,銀行應重點支持。 [本文由北京聯合信息網中國信貸風險信息庫提供,未經北京銀聯信信息咨詢中心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