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香蕉價格暴跌 盲目擴產成農民隱患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6日 17:37 北京聯合信息網中國信貸風險信息庫
廣東徐聞縣是我國香蕉種植第一大縣,過去的一年這里一直風調雨順,徐聞的蕉農迎來了一個少有的豐收年。然而,香蕉豐收了,蕉農卻笑不起來。香蕉每公斤0.06元—這一歷史最低收購價,重創徐聞香蕉產業。在徐聞縣龍塘鎮香蕉交易市場,目前最好的香蕉每公斤僅售0.4元。差一點的,每斤價格只能賣上3分錢。有的蕉農把成熟的香蕉當成豬料喂豬,有的蕉農干脆讓成熟的香蕉爛在蕉園里,這樣可少賠收獲后上市的工錢。 自今年3月初以來,“蕉癌”流言一波未平,“香蕉含類似SARS病毒”謠傳一波又起,市場持續供過于求,令香蕉產業雪上加霜。龍塘鎮委辦公室副主任何強介紹說,該鎮香蕉種植戶今年大部分虧本。徐聞縣被譽為“中國香蕉產業第一縣”,全縣種植26萬畝反季節香蕉,產量50多萬噸。據統計,目前徐聞縣香蕉業已損失近3億元。 銀聯信分析: 一、蕉農深陷“香蕉謠言”困境 從去年10月份至今,我國香蕉已經5次陷入謠言風波: 2006年10月18日,一則“香蕉被加工化學劑催熟”的報道出現在媒體上,在報道中,作者把香蕉生產過程中正常的催熟環節人為地演繹為:存在安全隱患的化學加工過程。 2007年3月13日,廣州《信息時報》推出廣州香蕉感染“蕉癌”的重頭報道,把香蕉生產中一種叫“巴拿馬”的病害比喻成蕉癌。 2007年3月20日,廣州日報曝光了12種常吃的“毒”水果,香蕉也赫然列入其中。 2007年3月31日,一則“香蕉用氨水或二氧化硫催熟”的報道更是違背事實。 今年4月底,一條關于香蕉攜帶SARS病毒的短信開始在全國傳播開來。 大多數蕉農認為,謠言造成了今年香蕉市場行情的逆轉,導致自身損失慘重。 二、供大于求才是蕉農受損的罪魁禍首 在很多蕉農認為是不斷的謠言導致今年市場需求減少,以至于香蕉價格大幅下挫時,終端銷售市場卻呈現出另一番景象:水果經銷商認為今年香蕉賣的挺好,謠言并沒有對市場需求產生太大的影響,除此之外,從北京的消費市場看,廣東、海南出產的香蕉,銷路依然不錯,經銷商表示今年市場反映良好主要在于價格比去年便宜將近一半,整體來說,今年的香蕉的銷售量比去年增加了。 今年年初,海南省農業廳曾透露,2006年,我省香蕉出島量首次突破100萬噸,比2005年的90萬噸出島量增加了10多萬噸。2006年的香蕉銷售價格也比2005年的銷售價格高出了10%左右。2006年除了6至8月份價格稍低之外,海南省香蕉價格一直走高,香蕉種植戶收入也因此受益,因此,在2007年,海南省香蕉種植面積將大約增加10萬畝。 據相關報道,廣東省徐聞縣的情況也類似。當地農民發現最近幾年,香蕉的市場行情連連上漲,有些農民將家中10多畝香蕉,在去年一下子擴大到了100畝。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今年海南省香蕉的產量預計比去年增加40萬噸,增長40%左右,廣東省徐聞縣則預計,今年香蕉的產量是75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34%。 三、盲目大規模擴產成隱患 香蕉產量大增,市場供大于求,才是導致今年香蕉價格暴跌的主要原因。在所有的水果中,這些年香蕉的發展速度是最快的,近30年的時間香蕉產量翻了幾十倍,由于產量年年大幅度增加,遠遠超過香蕉消費增長的速度,所以其價格終于在今年出現大幅回落。 事實上,廣東那些虧損最厲害的蕉農,基本上都是從去年才開始大規模種植香蕉的。由于最近幾年,香蕉的市場行情連連上漲,去年很多農民都投入大量資金擴大香蕉的種植面積,有的甚至擴大10倍。 中國果品協會透露,今年蘋果、梨、柑橘等水果,也都出現了價格下跌的勢頭,像這種供需關系失衡帶來市場波動,按理說是個正常現象。但是,對果農來說,可能一次危機就會虧掉了他們一生的積蓄。 四、作坊式種植方式,難御市場價格風險 我國農業的傳統是以單個農民為基礎的種養方式,水果包括香蕉在內都是一家一戶生產,規模非常小,市場信息不靈,對市場的判斷都比較盲目,根本不可能抗衡市場風險。而我國由于對市場信息反映滯后,導致農民遭受巨大損失的情況也不止一次。 現在蕉農不得不拿香蕉喂豬的困境,正是養豬農民前些年的處境。當時,不少地方一哄而上養豬,導致豬肉價格過低,生豬一斤才賣一兩塊錢,農民養豬賠錢,不得不把生豬殺了,豬圈封了,直至引發了眼下的豬肉漲價。如果香蕉市場繼續低迷下去,可以想象,也會有蕉農采取類似的舉動,把香蕉樹砍了,任憑香蕉園荒廢。 現在我國農村絕大多數地方還是散兵游勇的作業方式,由于信息閉塞,生產和銷售脫鉤,加上引導不夠,農民只能憑個人感覺擴大或減少種植,另外農產品從產地到終端消費市場,中間環節過多,付出心血最多的農戶,收益卻是最少的,而一旦市場價格出現波動,傷害最大的卻是農戶。 徐聞這幾年香蕉產量增長太快,產供銷鏈條脫節,香蕉沒有進行深加工,產品的附加值低,因此市場一有變化,脆弱的香蕉產業就不堪一擊。 五、信貸安全提示 世界變了,我們農業的管理和組織方式卻一點也沒有變,依然是小農經濟,依然是各家各戶,依然是災難來了以后想辦法。農業產業化程度還不高,分散經營的農戶抵御風險的能力還很差。在此次香蕉風波中,許多依靠銀行貸款擴大種植面積的蕉農損失慘重,有的血本無歸,給蕉農以及貸款銀行都帶來了沉重的損失。因此,商業銀行在扶持農民種養殖業貸款中,應當發揮專家優勢,對農產品的市場供求狀況進行深入的調研和評估,幫助農民規避市場風險,同時也有利于確保信貸資金安全。更重要的是,要通過信貸杠桿作用,引導農民生產無公害的綠色水果、精品水果,打造品牌戰略,并逐步實現產、供、銷一體化的生產模式,只有這樣才能夠有能力避免市場的風險,隨時了解市場動態,轉變生產經營方式,避免因盲目擴產而引發悲劇。 [本文由北京聯合信息網中國信貸風險信息庫提供,未經北京銀聯信信息咨詢中心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