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外資布局中國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3日 17:51 和訊網-證券市場周刊
從參股中資銀行在零售業務方面達成戰略合作,到直接舉辦高端客戶的大型營銷活動,外資銀行在中國的“開疆拓土”可謂不遺余力 日前,中國銀監會(CBRC)副主席唐雙寧在全國合作金融監管工作會議上透露,中國金融資產總量現今已達到60萬億元人民幣,其中銀行業金融資產高達44萬億元,居民儲蓄額達16萬億元。中國金融資產總量占全球總量已上升到4%-5%。 面對如此巨大的市場,中外資銀行對理財客戶的爭奪剛剛展開,外資銀行以其豐富的經驗、優良的金融服務及卓越的管理給中資銀行帶來巨大的沖擊和挑戰。 布局設點策略各異 與中資銀行相比,外資銀行當前最大的劣勢在于網點太少,匯豐、花旗等外資行雖然相對而言網點較多,但其內地總網點數量也與國內同行比則相去甚遠。2006年以來,意欲發展零售銀行業務的外資銀行普遍“大手筆”在內地增設網點,通常選擇寫字樓、高檔社區等地方,重點發展中、高端客戶。 在金融中心城市上海,外資銀行的擴張氣息越來越濃,不僅充盈陸家嘴金融區林立的高樓、徐家匯喧囂的街區,甚至過去不引人注目的居民社區,也有部分外資銀行悄然進駐,主動“狩獵”上海富人。 對于志在人民幣零售銀行業務的外資銀行來說,網點的合理布局至關重要。外資銀行在上海的布局,充分體現了“天時、地利與人和”的戰略思維。同是在商業街區,各個外資銀行的布局風格也因為各自的經營特點而各有不同:以荷蘭銀行為例,該行在上海的零售銀行網點都位于辦公樓的頂層,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其部分客戶的私密需求。 荷蘭銀行中國區執行總裁王潔鳳稱:“在網點方面,我們很少做底鋪,通常都在高層設點,這是荷蘭銀行既定的內地戰略之一,頂層特性使我們的服務相對而言更有私密性,某種程度上具備了私人銀行特性,這又恰好滿足部分高端客戶的需求。不過,在高層做網點的成本還是很高的,頂樓租金一般要比底層貴5倍左右。” 同樣是設點,匯豐銀行則視地理位置的特點將網點區分為全能型支行和單純的零售銀行,比如其在古北地區就針對當地社區特點開出了面向個人和企業的全能支行,而其毗鄰徐家匯的富豪環球東亞酒店的支行則是主要業務為“卓越理財”的零售網點。 星展銀行上海分行行長陳國華表示:“對于有意開展零售銀行的外資銀行來說,比較理想 狀態是能夠在上海布局到10家左右的支行,再加上一定數量的ATM機,那樣就可以基本上覆蓋上海主要商業街區了。當然,如果對比起新加坡和中國香港的話,數量還可以大幅上升,具體多少就根據各家銀行的需要了。” 恒生銀行中國區總裁符致京在偶爾的一次閑逛之后,決定在浦東世紀公園附近的社區設立一個支行——他覺得這個地方很不錯:“世紀公園這一帶和早期的古北地區相似,目前已經有不少外籍人士居住,附近居民的收入水平較高,況且周邊也有很多正在開發的樓盤,應該會給恒生銀行的零售業務帶來不少業務。” 恒生銀行是進駐浦東居民社區的先知先覺者,但就當下外資銀行在上海的布局狀況來看,除了陸家嘴之外,外資銀行大多還是聚集在浦西地區(見圖4)。以符致京提到的長寧古北地區來說,多家外資銀行都將其作為“戰略高地”來布點,近年來,花旗、匯豐、恒生、東亞和華一等外資銀行相繼開出了各自的支行,花旗更是將其古北支行定位為“社區銀行”,直接毗鄰居民小區。 花旗集團中國區消費金融業務總裁李亞文(Lee Ah Boon)稱:“古北是上海知名的高收入人士和在華外籍人士的聚居地,設立古北支行將使得我們能夠更加貼近本地的社區。”李亞文稱,為了適應該社區的居民特點,花旗還專門從世界各地聘請了資深貴賓理財經理,提供中文、英語、日語、韓語等多語種服務。 集聚長三角 目前,外資銀行在上海的功能集聚進一步深化,27家管理行并表資產占到全國并表資產的80%。外資行在上海的資產總額達652億美元,占內地外資行資產總額的56%。以上海為中心,外資銀行迅速向同屬長江三角洲的江蘇和浙江兩省拓展零售銀行營業網點。 在浙江的省會城市杭州,慶春路已成為外資銀行“扎堆”之處:除了早已進駐的東亞銀行杭州分行、日本三井住友銀行杭州分行和匯豐銀行杭州分行,還有新近加入的三菱東京日聯銀行和新加坡星展銀行杭州代表處。作為中國民間資本富庶之地,浙江早被外資銀行納入首輪擴張計劃。目前在浙江省,外資銀行機構主要分布在杭州和寧波兩地,外資銀行視寧波與杭州并重。目前,渣打銀行在寧波設立了代表處,印尼獨資的寧波國際銀行、中國臺灣的協和銀行等法人機構均已遞交了開展人民幣存款業務的申請。 在江蘇省,來自外資行的網點、業務與增資申請一樣是接踵而來:花旗銀行擬申請設立蘇州分行,而先期進入的恒生銀行與渣打銀行,則不約而同地申請增加了2億元營運資金。日本三井住友銀行蘇州分行除了申請增加3億元營運資金,還要求設立同城網點。 在過去的2006年,外資金融機構在江蘇呈現迅速加快布局的態勢。2006年12月,三菱東京日聯銀行無錫分行掛牌開業,日本瑞穗實業銀行無錫分行獲準設立;匯豐銀行蘇州分行的同城支行也于12月份對外營業。與此同時,東亞銀行、韓國友利銀行等外資銀行也申請在南京、蘇州等地設立分支機構。截止到2006年底,江蘇境內設有渣打銀行南京分行、匯豐銀行蘇州分行、恒生銀行南京分行等營業性外資銀行分行9家,其中南京3家,蘇州4家,無錫2家。 外資行打響營銷戰 在正式啟動內地人民幣業務之后,外資銀行的廣告營銷戰開始令人眼花繚亂。2007年4月,渣打銀行的客戶市場部推出了名為 “Y NOT”的“優先理財”未來商業領袖訓練營。該活動瞄準的是渣打“優先理財”客戶的子女——年紀在14-21歲的青少年人群。 按照渣打的策劃,此項活動將于今年七八月分別在倫敦和北京舉辦,合作機構包括英國維珍航空、誠迅金融培訓公司以及國際投資銀行。在相關活動中,渣打并不幫助客戶承擔成本費用,而是客戶自己支付。渣打銀行自人民幣業務放開后,馬上推出了針對客戶“下一代”的理財產品。類似夏令營這樣的營銷活動可能就會融入相關的產品推銷。 與此同時,花旗銀行也于4月25日與非政府組織The Learning Society聯合推出中國內地第一本兒童理財教育漫畫書《神探貝妮與威力哥哥歷險記》。為了增強演繹的生動性,花旗還與專業劇團合作排演同名話劇,在“五·一”長假期間為6000名少年兒童演出。 花旗對金融營銷和教育有著全球運作的經驗,花旗基金會主要專注于為三方面提供資助:金融教育、培育下一代和建設社區與企業家精神。為此,花旗設立了一個為期10年、總值2億美元的理財教育基金,主要集中在個人理財教育、小型商業機構理財教育以及企業理財教育。 除了在國際機場等商務人士流量集中的區域密集投放戶外廣告和設置ATM機外,外資銀行在上海還積極贊助財經類電視節目,當地的“第一財經”頻道因此獲益匪淺。東亞銀行以600萬元人民幣左右冠名了目標受眾主要為上班白領的電視脫口秀節目“波士堂”(Boss Town);匯豐則冠名了老牌財經訪談節目“財富人生”。在節目中,匯豐專業人士會借機對富有人士提供理財建議。 參股中資行布局未來 和花旗銀行堅持獨立在華拓展零售銀行業務相比,美洲銀行(Bank of America Corp.)、蘇格蘭皇家銀行(Royal Bank of Scotland)、澳新銀行(ANZ)與法國興業銀行等則選擇了不以自有品牌在華推出開展銀行業務:通過收購中資銀行的股份開展金融產品的合作,“借船出海”,面向中國富裕階層提供包括信用卡在內的零售銀行服務。 2005年6月,美洲銀行在中國建行海外上市前以戰略投資者的身份,斥資30億美元收購建設銀行9.9%的股份。為了表示合作的誠意,美洲銀行之后隨即關閉了在中國內地的零售業務分支機構。2006年8月,建設銀行宣布現金收購美洲銀行在香港的全資子公司美洲銀行(亞洲)股份有限公司100%的股權;收購總價為97.1億港元,相當于美銀(亞洲)2005年底賬面凈資產73.8億港元的1.32倍。 英國第二大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與美洲銀行的中國發展策略類似:2005年8月,該行作為戰略合作伙伴在中國銀行香港上市前買入中行4.37%的股份。2006年6月,蘇格蘭皇家銀行和中國銀行計劃聯手推出“中國銀行”品牌的信用卡,并組建合資的私人銀行公司,在內地拓展財富管理業務。 2006年11月,澳大利亞新西蘭銀行集團(澳洲第三大銀行、同時也是新西蘭最大的銀行)斥資5億美元購入上海農村商業銀行近20%的股權。澳新銀行和上海農商行在2003年就已簽署了合作協議。此項收購也是澳新銀行第二次入股中國的商業銀行——2005年7月,該行曾斥資1.6億澳元收購天津城市商業銀行20%的股份,成為首家達到單家外資入股上限的外資銀行。 盡管競購廣發行未能如愿,法國興業銀行仍然準備借助入股內地商業銀行,開拓中國的零售銀行市場。2007年1月,該行派出由法興戰略總裁Ines-Claire Mercereau、海外零售業務總裁Jean-Louis Mattei以及法興企業及投資銀行中國區總裁普瓦耶(Marc Poirier)在內的高管組成的訪問團拜訪北京農村商業銀行,就IT規劃、網點布局和個人金融服務等話題與北京農商行的高層進行深入交流。 法國興業銀行董事長溥敦(Daniel Bouton)表示,該行仍在留意中國零售銀行業的收購機會,期待能從中獲得資本和風險控制方面足夠的控制權,以及像上次廣發行競購中的那種合作伙伴關系。 外資銀行零售業務的競爭戰略 波士頓咨詢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簡稱BCG)的金融服務團隊表示:“速度和創新的優勢將最終造就各家銀行之間的明確差異和競爭優勢。”目前,國內的大多數銀行在零售產品和服務方面幾乎沒什么差異,僅有少數領跑機構成為銀行理財產品和服務的成功創新者。 波士頓咨詢指出,除了在技術和支持能力(IT、資產負債管理、人力資源與風險管理等領域)的改善之外(這些不僅是針對零售業務的),各家銀行需要更重視其客戶服務模式。迄今為止,中國零售銀行市場的競爭仍以產品為基礎,僅有少數銀行認識到了便利性的強大作用。最終,服務將是零售業務成功的關鍵,特別是在更具有吸引力的客戶群(如富有和小康群體)的競爭中。 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KPMG)中國內地和香港地區金融服務主管合伙人李世民(Simon Gleave)認為,外資銀行在內地存在網點數量不足、員工流失率高等問題,預計在未來5-10年內,其市場占有率仍低于1%。與此同時,中國股份制商業銀行及城市商業銀行的市場占有率會由目前的20%,增加至約60%;四大國有銀行的市場占有率則由目前的50%以上跌至少于40%。 李世民認為,外資不應奢望中國銀行業會有進一步的開放。他說,從未見有歐洲銀行像內地銀行般容許外資參股逾10%。 批發銀行(wholesale bank): 主要面向機構和企業提供服務的銀行。 零售銀行(retail bank): 主要面向向消費者和小企業提供服務的銀行。客戶對象的差異并不能區分銀行零售業務與批發業務,唯有客戶需求所決定的服務內容、服務方式、服務渠道才是區別零售業務與批發業務的標準。 社區銀行: 是指在一定的社區范圍內,按照市場化的原則自主設立,獨立地按照市場化原則運營,主要面向當地家庭、中小企業和農戶提供金融服務的中小銀行。 全能銀行(universal bank): 主要是指能夠從事所有的金融業務的銀行。全能銀行首先是金融中介,其次是集多種金融業務于一體的金融混合體,第三意味著混業經營。 最佳外資零售銀行 中國成功之道:獨立與聯盟相結合的雙面策略 1865年,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0005.HK)先后在香港和上海成立,創建至今的140多年來從未間斷在中國內地的服務。 在所有外資商業銀行中,匯豐在中國內地的投資最多,入股中資金融機構及自身發展的總投資已超過50億美元,匯豐銀行中國業務總裁翁富澤(Richard Yorke)表示,該行的中國策略是自身發展和與策略伙伴合作發展相結合的雙面策略。匯豐的這一策略和其在中國金融業的投資和收益密切相關:2005年,該行在中國盈利的70%來自于戰略伙伴的合作,30%來自自身的業務發展。匯豐銀行中國區業務執行董事,同時也是交通銀行董事的王冬勝表示,在商業銀行領域,交行是匯豐的第一合作伙伴;在保險領域,平安集團是該行的第一合作伙伴;對參股的其他機構如上海銀行、平安銀行等,匯豐的態度都是策略性投資;而匯豐自身業務的發展藍圖是在內地重點城市繼續進行網點擴張,其中零售業務以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四大城市為重心。 王冬勝希望匯豐銀行5年內可在內地A股市場上市,同時支行數量增至100家。據分析,A股上市的主要考慮應是借此打造匯豐在內地的品牌,同時淡化外資銀行的“外資”身份,以獲得內地投資者和消費者的認同。 2006年7月,匯豐銀行宣布成為首家推出代客境外理財托管服務的外資銀行,匯豐作為托管銀行將向從事代客境外理財業務的商業銀行提供以下服務:開設境內境外托管賬戶;提供外匯兌換,資金匯劃、證券及資金清算等服務;監督商業銀行的投資運作,協助確保運作符合規定的要求。同年8月,匯豐又奪得外資行QDII產品的頭籌,在內地9個城市發售首批代客境外理財產品。 匯豐的存款賬戶分為普通和卓越理財賬戶兩種,普通賬戶起點金額為2000美元或等值人民幣;卓越理財賬戶起點金額為50000美元或等值人民幣。 最佳聲譽零售銀行 中國成功之道:與匯豐的協同效應 恒生銀行(Hang Seng Bank;0011.HK)于1933年創立,目前為匯豐集團之主要成員,由匯豐持股62.14%。目前,恒生銀行在內地設有16個業務網點, 包括7家分行( 位于北京、上海、廣州、東莞、深圳、福州及南京)和9家支行(6家在上海、2家在廣州及1家在深圳)。 恒生銀行副董事長兼行政總裁柯清輝表示,到2008年底在內地投資10億港元,用于開設分行及聘請員工,恒生有信心在2007年底將北京、上海、廣州及深圳等主要國內城市的網點總數增至30個,至2008年底將達到50個。為配合該行擴展業務網點及設立外資法人銀行,恒生將會在2007底將內地員工數增至千名,2010年底增至2000名以上。 恒生在內地的投資至今已超過38億元人民幣,其中包括2004年以17.26億元購入興業銀行15.98%的股權。柯清輝指出,由于受制于內地銀行混業經營的限制,恒生銀行目前與興業銀行之間在商業銀行業務之外的其他領域合作“還有些困難”,但一旦上述限制放開之后,雙方就可以加快合作,包括恒生銀行的強項,如保險、資產管理和證券業等領域。 2006年6月,恒生銀行在《亞洲銀行家》(The Asian Banker)主辦的年度“零售理財服務卓越大獎”中,在超過120家參與角逐的亞太區零售金融機構中脫穎而出,連奪三獎,包括最高榮譽“亞洲最佳零售銀行獎”、“香港最佳零售銀行獎”及“財富管理卓越獎”(連續兩年贏得)。 柯清輝坦言,說到恒生和匯豐的關系,他覺得該行和匯豐的關系一直是后勤互補、前線競爭。后勤互補對雙方的成本效益有好處,但因為香港市場的局限性,無論是匯豐還是恒生,在前線肯定是各為其主。 最佳ATM網絡銀行 中國成功之道:借助并購廣發行重塑優勢 花旗集團在中國的歷史可追溯至1902年5月15日,是首家在中國開業(在上海建立了第一家辦事處)的美資銀行。如今,花旗銀行已成為中國領先的外資銀行,同時也是在華擁有最多分行網絡的美資銀行:該行現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和成都等地設有6家企業與投行業務分行和16家零售銀行網點,在廈門還設有辦事處。花旗將中國視為其最為重要的國際市場之一,該行目前在華雇員逾3000人。 作為首家獲準向中國國內居民提供零售銀行業務的外資銀行,花旗銀行上海、北京兩地的個人銀行業務先后于2002年3月、2004年3月開業:其個人銀行業務產品包括優利賬戶、市場掛鉤賬戶、花旗親子賬戶和其他基本銀行業務。目前,該行向中高端個人客戶(每月賬戶存款余額不低于5萬美元)提供“貴賓理財”(CitiGold)服務;花旗在內地設定的大眾客戶要求為每月賬戶存款余額不低于1萬美元。針對不同層級、不同年齡段的客戶,花旗銀行分別由財富管理經理與個人理財顧問提供適合各自需求的財務規劃,并且以開放方式和客戶商量完成。 2006年10月,花旗銀行與廣東賽壹便利店有限公司(7-Eleven 在華南地區的經營者)簽訂協議,花旗在華南地區的部分 7-Eleven 便利店內設立 ATM 取款機。 該協議的達成不僅為花旗銀行的海外持卡者提供了在國內處理銀行業務和提領現金的便捷通道,而當相關政策允許時,花旗銀行的國內持卡者也可以方便地使用ATM 網絡。與此同時,花旗銀行成為首家在萬里長城腳下設立ATM機的外資銀行。新開通的花旗八達嶺景區ATM機為持有外卡的客戶在游覽古跡時提取現金和使用銀行服務提供方便。 花旗集團把對廣東發展銀行的競購視為其中國業務扭轉乾坤的關鍵一戰。花旗集團高級副主席、花旗銀行主席、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威廉.羅茲表示,花旗期待與廣發行攜手,完善其運營管理,提升為客戶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廣發行將繼續作為一家本地注冊銀行經營,由其自己的董事會和管理層領導。按照協議,花旗擁有對廣發行的日常管理權。 最佳業務增長銀行 中國成功之道:豐富的新興市場經驗 作為一家在新興市場領先的國際性銀行,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的業務范圍覆蓋全球,分行遍及亞洲、非洲、中東及拉丁美洲50多個國家和地區。渣打銀行的三大業務范疇包括外匯資金服務、個人銀行和企業及機構銀行。 渣打銀行是在華歷史最悠久的外資銀行,其登陸中國的歷史可追溯到19世紀中葉。1858年渣打銀行上海分行成立,從此開始了在中國從未間斷的業務:1949年,渣打獲許繼續留在上海營業;1958年,渣打還實施了對當時中國鋼鐵工業的貸款。 2002年5月,渣打獲準對中國居民開展個人外匯業務。同年10月,該行在中國內地的首家個人業務銀行在上海開業。目前,渣打銀行在上海與深圳兩地向個人客戶提供“優先理財”(Priority Banking)與“綜合理財”服務。如果客戶的每季平均余額達到10萬美元或以上,即可開立“優先理財”賬戶;在此水平之下的客戶,則開設“綜合理財”賬戶。 渣打銀行個人銀行中國區總裁葉楊詩明表示,積極發展財富管理業務,引進海外創新產品,將是該行在華個人銀行業務的發展重點。她透露,渣打近年來推出的個人外匯理財產品,除與匯率、利率掛鉤的傳統產品之外,一些掛鉤指數、個股的產品,尤其受到國內客戶的歡迎。 近年來,渣打銀行在亞洲等新型市場地區收購了大量金融機構,同時為了推進其在中國內地和香港的業務,鞏固其在亞洲的股東基礎,2002年10月渣打銀行在香港聯交所上市。 渣打集團行政總裁冼博德透露,渣打在華成立本地法人銀行后計劃把全國的分、支行的數目在年內增加到40個,并準備把現有的3個代表處升格為分行,其擴張目標將對準中國的一、二線城市。冼博德表示,渣打銀行已將中國和印度列為最重要的新興市場,其90%以上的利潤來自亞洲、非洲和中東地區。2006年,渣打銀行在華員工數量已增長一倍,達到2200人左右。 最佳產品創新銀行 中國成功之道:本地化的管理團隊 荷蘭銀行成立于1824年,由前荷蘭通用銀行(ABN BANK)和阿姆斯特丹-鹿特丹銀行(AMRO BANK)合并組成。1826年起,荷蘭銀行開始拓展亞洲業務;1903年,該行的前身荷蘭貿易商會(Netherlands Trading Society,簡稱NTS)進入中國大陸市場,至今100多年來已發展成為一家提供個人與企業銀行、資產管理等全面金融服務的銀行。 作為歐洲全能銀行的代表,荷蘭銀行的全球業務可以劃分為批發金融服務(Wholesale Clients Service)、消費金融(Consumer & Commercial Clients)及私人客戶和資產管理(Private Clients & Asset Management)三部分,荷銀集團的中國業務主要通過在內地的商業銀行、證券機構代表處和合資基金管理公司來運作。 2003年8月,隨著坐落在上海外灘和平飯店內的荷蘭銀行浦西支行“貴賓理財中心”的開張,荷蘭銀行的中國零售銀行服務正式啟動。荷蘭銀行在華推出的“梵高貴賓理財”(Van Gogh Preferred Banking),旨在為國內客戶提供包括資產配置咨詢、目標市場分析與投資選擇建議等在內的個人理財規劃。 “梵高貴賓理財”中心在中國的目標客戶是對外資銀行有信心又常去國外進行商務、旅游、探訪等活動的中國居民,或者在內地的外籍人士以及海歸人士等,幫助他們管理在國內的資產。由于這些客戶中的一部分是私營企業主,理財中心還承擔著部分企業業務的職責。從上海的情況來看,梵高理財中心70%的業務屬于個人理財服務,另外30%的業務屬于商業銀行服務,主要針對中小型企業。荷蘭銀行消費金融亞太區主席柏瑞進指出,荷銀在中國的個人銀行業務主要倚重“梵高貴賓理財”。 經過近三年的摸索,荷蘭銀行中國區執行總裁王潔鳳相信,該行已更能了解國內客戶的心態:“我們發現國內客戶在外匯理財方面大部分喜歡保本的產品。”通常客戶的資產分為兩部分:人民幣資產投機性比較強,可以投資在比較短期的產品上,并且能夠承擔高風險;外匯是后備資金,客戶并不在乎回報期限有多長,但不能承擔太大風險。基于上述分析,荷銀開發的外匯理財產品都是保本型的。 最佳QDII業務銀行 中國成功之道:得天獨厚的母國市場 東亞銀行(0023.HK)于1918年在香港成立,現為香港第五大銀行及最大的獨立本地銀行,為恒生指數成份股之一。該行的產品和服務范圍涵蓋存款、外幣儲蓄、零售投資和財富管理服務、樓宇按揭貸款、私人貸款、信用卡、電子網絡銀行、銀行保險、強制性公積金、貿易融資、銀團貸款、匯款及外匯展交易等。 東亞銀行是中國分行網絡最強大的外資銀行之一,現在內地設有34家營業網點,包括14家分行(上海、深圳、廈門、廣州、珠海、大連、沈陽、西安、北京、成都、杭州、重慶、青島、沈陽)與20家支行(上海6家、深圳和廣州各3家、大連和西安各2家;珠海、廈門、成都、重慶各1家)。 2006年8月,東亞銀行在外資行中率先獲批購匯額度,成為首家開展QDII業務的外資銀行。東亞銀行執行董事兼副行政總裁陳棋昌認為,隨著代客境外理財產品的不斷豐富,銀行所能推出的產品將從目前的保本固定收益類逐步發展到保本浮動收益型,甚至是高風險、高收益的非保本類理財產品。 2006年11月,東亞銀行宣布同臺灣工業銀行合作,共同向香港、內地和臺灣客戶提供包括項目融資、銀團貸款和信息共享在內的金融服務,進一步發掘在大中華地區的商機。此次交易有助于東亞在競爭激烈的香港零售銀行市場以外發展業務。 同年12月,東亞銀行推出該行首款人民幣投資產品:—籃子債券基金掛鉤保本投資,此舉使該行成為迄今為止少數推出人民幣理財產品的外資銀行之一。東亞銀行稱,推出該產品的目的在于形成理財產品鏈的不同投資幣種搭配,擴大可供投資者選擇的理財產品種類,同時也為未來向本地居民提供人民幣業務做好鋪墊。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