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新浪財經

銀行賣理財產品像賣大白菜 產品混亂責任不明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8日 08:20 每日經濟新聞

主持人:

  錢多了,越來越多的人需要理財服務,但目前中國銀行業開展的理財服務沒有讓消費者滿意。據媒體報道,中國銀監會業務創新監管協作部主任李伏安嚴厲批評一些商業銀行把理財產品賣給所有客戶的做法。他說,銀行把理財產品賣給不合適的客戶,是極端不負責任的,也是沒有職業操守的。他表示,重感冒和輕感冒病人看病時,醫生開出的藥方都不一樣,商業銀行也應根據客戶的具體情況,定制并銷售不同的理財產品。目前的情況是,像逛超市一樣,客戶只要愿意,就能買到一家銀行的任意理財產品。報道指出,銀行至少應把客戶分為專業投資者和非專業投資者兩大類,把為專業投資者設計的理財產品賣給非專業投資者,銀行早晚將為自己的錯誤行為承擔損失。

  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究竟是銀行的機制和體制問題,還是消費者自己的風險意識問題呢?

大眾評判臺

  勵俊:還在衙門階段

  國內銀行還沒有意識到他們是商業機構,是銷售金融產品的股份公司。他們的意識、人力結構還停留在計劃經濟時代,還以為自己是一個“衙門”,所以要指望他們理解

理財產品不是白菜、不能隨便賣,還需要很長的時間。作為全球知識結構層次最豐富的消費人群,國內消費者只好自己去買書學習,自己替自己負責了。

  曹中銘:利益驅動

  我想銀行主要是受利益驅動。當然,客戶對于理財產品的理解與風險認識不足等也是不容忽視的因素。銀行理財產品是否有前途,不僅僅只是收益高低的問題,加強宣傳與客戶的風險教育也同樣重要。

  周先生:在于人才結構

  理財無論對于哪個機構或者個人消費者來說,都是新項目,可以說我國各大系統中真正能夠符合國際水平的理財師鳳毛麟角。

  再加上各大機構的制度問題,你賣出產品才能獲得效益,所以大多數理財師也就隨便消費者自己選擇了。

  歐陽:缺少競爭所致

  關鍵是缺少競爭吧,你愛買就買不愛買就不買。而且我知道還有些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有夸大之嫌,其收益實際上是在最大的可能性下的收益,但遇到正常情況根本達不到,而銀行為了推銷這個產品總是會朝好的方面說。現在外資銀行來了,他們的理財基本上都有針對個人的風險測試環節,就是根據不同的人制定不同的理財策略,我覺得他們賣的是服務,我們賣的是產品,如此而已。

  劉小姐:買者自負

  我覺得這個問題是雙向的,只要銀行把一個產品的風險程度講清楚了就可以了,消費者應對自己的選擇負責,套用現在投資

股票的風險教育就是“買者自負”。

    ◆沸點特稿 

    理財之亂在于風險不清責任不明 

趙文斌

  我覺得目前大多數金融機構是炒作理財產品來占領市場的,目的在于達到某集團和其個人的短期利益,這樣做的根本原因在于風險不清責任不明。

  嚴格意義上的理財是為了實現個人全部財務目標而制定和實施的協調一致的總體計劃,由此派生的個人理財品種大致可以分為個人資產品種和個人負債品種,共同基金、股票、債券、存款和人壽保險等屬于個人資產品種,而個人住房抵押貸款、個人消費信貸則屬于個人負債品種。但是市場理財產品之亂,比比皆是,幫別人炒股叫理財、賣保險叫理財、銀行推銷產品也叫理財,乃至于信用卡理財、

外匯理財、信托理財、黃金理財、典當融資理財等,只要涉及金錢的行為現在統統被冠以“理財”之頭銜。這是金融機構炒作的結果。

  金融機構賣理財產品,個人買理財產品,目的都只有一個,就是為了投資增值。金融機構和個人在對市場評估權衡后,按理說會在追求最優化的同時,自動選擇規避風險,總體利益應該趨于一致。但現在市場上的理財產品不僅零星和瑣碎,而且混亂。金融機構不僅不能提供專業理財服務,更多的是基于理財的名義來推銷自己的產品,使得各類理財品種根本不能置于總體計劃之下,資金不能被合理安排,既有可能達不到客戶的保障需求,也可能達不到客戶對資金增值的需求。這是各個銀行爭奪資金占領市場的結果。

  風險不清責任不明,既和我國市場的基礎有關,又和銀行的具體工作方式有關。在我國,這方面的基礎性薄弱,一是理財的規范性操作規定不夠,雖然有了《商業銀行代客境外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商業銀行綜合理財業務風險指引》等規定,但這些規定的條款更多是從金融機構單方面出發,沒有從雙方面全面來規范;二是個人對理財產品的知識還普遍缺乏,甚至有人將從銀行購買理財產品與在銀行存款視為同樣的行為,認為都有銀行的信譽作擔保,沒有風險。事實上,購買理財產品是一種投資行為,與存款截然不同。銀行的理財產品依附于特定的市場條件和產品結構,與市場緊密相連,不僅存在收益風險和流動性風險,而且有本金風險。

  銀行銷售人員在推銷理財產品時,理應有責任向消費者充分提示風險和講明結構。而且對于一些長期投資的產品,客戶一旦出現資金問題,銀行同樣要承擔風險。銀行含糊其詞的做法,其實是一種處于自身目的的有意誤導。
策劃主持 凌建平 MSN主持 郝勻嘉 每日經濟新聞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