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奎
日前,五部門聯合印發《個人養老金實施辦法》,并自印發之日起施行。我國“第三支柱”養老體系建設加速落地,養老金融產品即將迎來快速擴容。
上海證券報記者了解到,銀行業正積極備戰個人養老金市場,而四家國有大行11月20日將在全國五個城市開展特定養老儲蓄試點。這意味著,個人養老金可投資的銀行系養老金融產品即將補全。
與保險、公募基金相比,銀行系養老金融產品起步晚,但發展迅速。隨著各類養老金融產品即將齊全,商業銀行已開始“賣力”爭取養老金賬戶,積極“搶灘”個人養老金這一“藍海”市場。
銀行養老產品“貨架”即將補全
從今年11月20日起,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和建設銀行將在合肥、廣州、成都、西安和青島五個城市開展特定養老儲蓄試點,試點期限暫定一年。
養老儲蓄存款為低風險偏好客群增加了一種本息有保障的投資選擇。相比而言,養老理財、養老基金、養老保險這三種產品投資屬性更強,適用于風險偏好較高、對養老金的積累更關注預期收益的群體。
“從滿足不同客戶需求的角度看,商業銀行需要對各類產品都有所布局,讓各類客戶都可以在本機構購買到相應的金融產品,同時根據自身客戶結構特點有所側重某一類或多類金融產品。”郵儲銀行研究員、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特邀研究員婁飛鵬認為。
銀行系養老金融產品主要面向穩健型客戶。從試點地區已推出的養老理財產品發行看,養老理財市場產品盡管在加速擴容,仍供不應求。據粗略統計,今年以來,招銀理財、光大理財、中銀理財、交銀理財等均調整了旗下養老理財產品的募集規模上限,調整幅度多在10億元至幾十億元不等。
例如,中銀理財于9月8日將其“福”固收增強(封閉式)養老理財產品2022年003期理財產品的募集規模上限由20億元調整至30億元。此外,招銀理財于6月1日,將招睿頤養睿遠穩健五年封閉4號固定收益類養老理財產品進行規模調整,由10億元調整至70億元。
當前,第二批試點的理財公司大部分已經推出了養老理財產品。中國理財網數據顯示,截至10月27日,共有9家銀行理財公司發行并存續的養老理財產品有48只,累計募集規模約950億元。據普益標準數據統計,僅今年第三季度就有23只養老理財產品成立,合計募集金額超380億元,形勢喜人。
積極“備戰”個人養老金賬戶
《個人養老金實施辦法》明確,參加人參加個人養老金,可以選擇一家商業銀行開立或者指定本人唯一的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也可以通過其他符合規定的個人養老金產品銷售機構指定。
個人養老金賬戶具有唯一性,商業銀行可借此具備與保險、基金公司等其他金融機構競爭的天然優勢。因此,“搶占”個人養老金唯一賬戶成為銀行機構內部的“主戰場”。
婁飛鵬表示,從客戶的角度看,銀行金融服務的便利程度,包括線上和線下渠道的便利程度、銀行金融產品的豐富程度等,都對單家銀行吸引個人養老金客戶有直接影響。
在營銷方面,銀行等機構也通過手機銀行、App等渠道積極宣傳。記者查閱多家銀行App發現,招商銀行、平安銀行、中信銀行、興業銀行等股份制銀行的官方App已經推出養老金融專屬模塊,提供的服務包括個人養老金賬戶訂閱通知、養老規劃等。此外,國有大行已經率先面向首批小部分客群內測個人養老金賬戶功能。
如何增厚收益是競爭力的關鍵
梳理來看,當前發布的養老理財產品主要投向固收資產。考慮到“養老”這一產品屬性,養老理財產品的共同特點,是從投資策略、風控機構等各方面確保產品的穩健性。
這意味著,目前階段的銀行養老理財產品同質化較為明顯,產品貨架還有待進一步多元。而國外養老投資經驗表明,權益類投資品種可以更好地幫助長期投資者獲得收益。
未來,銀行養老理財將如何較為穩健地配置權益資產,以增厚收益保持產品競爭力,是銀行理財子公司“搶灘”養老金市場的重要課題。
“考慮到養老理財對凈值穩定性與收益增長性的特殊要求,銀行養老理財在權益資產的配置中遵循以穩為主、穩中有進的總體思路。”交銀理財相關投資經理告訴記者:具體而言,一是前期積累足夠的凈值安全墊,確保產品不破凈;二是聚焦實體經濟、高新科技和“雙碳”目標。
“在權益資產投資比例不斷提高的背景下,為應對公募基金、保險等養老產品的競爭,銀行理財子公司要繼續完善投研體系建設、豐富產品渠道,增強自身競爭力。”中信證券明明債券研究團隊認為,相對公募基金,銀行理財子公司在投研體系的建設方面較為滯后,尤其是在權益類資產投資方面,劣勢明顯。
針對此點,明明債券研究團隊認為,銀行理財子公司必須加強投研體系建設,引進相關人才,完善培訓機制,盡快建立一支經得起市場考驗的投研隊伍,才能夠在養老理財的競爭中占得先機。
責任編輯:張文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