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格爾的指數帝國
文/博聞
中國人常說:“老將出馬,一個頂倆!”意即“老將”見多識廣,經驗豐富。這句老話同樣適用于波譎云詭的金融投資領域。即便如今身處之地,是個性張揚的年輕人世界,但任誰都無法忽視那些投資界的“泰山北斗”。將天賦溶于歷史,把經歷釀成經典。無需多言,他們的存在,即是“圣條”!比如“股神”巴菲特,再比如接下來要說的這位,世界上最大的不收費基金家族——美國先鋒集團的創始人約翰·博格爾。
指數歷史回眸
“經過一輩子的選股后,我不得不承認博格爾關于指數投資的觀點,讓我更想加入他而不是擊敗他!”美國超級股票交易者吉姆·克萊默在很多年后的一段恭維,為我們還原了最真實的約翰·博格爾。
無需置疑,是指數基金投資造就了博格爾之后的“如日中天”,幾十年投資界的摸爬滾打,才賦予了指數基金最沉穩的投資內涵。
比巴菲特年長一歲的博格爾,1929年生于美國新澤西州一個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少年時代的他經歷了非同尋常的坎坷,不僅親身經歷了美國的大蕭條時期,從“富二代”直接變成“窮乞丐”,再加上父親因為失敗打擊沒有盡到家庭責任,脆弱困頓的童年并沒有擊倒博格爾,相反賦予了他堅韌的行事風格。
而此后的大學時代,才真正促使他產生了對基金行業的偉大構想。在上大學期間,當時共同基金業務僅占美國家庭儲蓄的1%,但約翰·博格爾卻對共同基金產生了強烈的興趣,并為此進行了深入研究。要說“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不久博格爾關于基金的畢業論文便吸引了既是校友、又是基金業先驅者的沃特·摩根,并隨后被招至惠靈頓基金公司。23年的歷練與摸爬滾打,賦予了約翰·博格爾豐富純粹的投資管理經驗以及凌厲完備的工作作風,也為他做好了“起飛”的最后準備工作。
指數帝國騰飛
1974年,平凡卻又不平凡,尼克松因“水門事件”辭職;西德隊再捧“大力神杯”……還有,約翰·博格爾也創立了先鋒集團。任誰也看不出來,這會是一個全新投資時代的開啟。
彼時,經濟學界還發生了一件大事。保羅·薩繆爾森寫下了著名文章《對批評的挑戰》,其中提出:“被動的指數可以比絕大多數積極的基金管理人業績更優秀。”這亦為博格爾之后創立自己的第一只指數基金——“先鋒500”提供了堅實的學界基礎。
1975年成立的“先鋒500”是以標準普爾500家公司股價指數為模型。年費率僅為0.5%,較當時平均2%的主動型基金低了1.5個百分點。當然,作為新鮮事物的“先鋒500”在1976年正式運作時,并沒有被投資者認可。募集到的可憐的1140萬美元,比開始預計的1.5億美元和5000萬美元的底線都差很多。當然,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美國股市逐漸轉入“大牛”。1994年,標準普爾500指數增長了1.3%,超過了市場上78%的股票基金的表現;1995年,標準普爾500指數取得了37%的增長率,超過了市場上85%的股票基金的表現;1996年,標準普爾500指數增長了23%,又一次超過了市場上75%的股票基金的表現。指數基金終于迎來了久違的繁榮。
如果僅論基金管理規模以及先進投資理念,先鋒集團雖然強大無比,但還不足以被業界及投資者推向“神壇”!真正讓它聲名鵲起的是博格爾在隨后22年對公司的一系列顛覆式創舉。這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他所建立的“共同化”基金公司的股權結構。這種“結構”的獨特之處在于“集團本身被旗下管理的基金共同持有,集團反過來又為基金份額持有人提供投資管理服務”。第一次購買基金份額的基民成為“股東”,也可以因此分享集團創造的利潤,這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基民的支付成本。
當然,約翰·博格爾所倡導的“低成本運營”理念,更讓先鋒集團去掉經紀人和交易商環節,開創了基金直銷的新方式。此舉不僅迅速增加了基金投資者的數量,也終讓彼時資金只有1100萬美元的先鋒,逐漸成長為資產規模數萬億美元的“龐然大物”!
其實約翰·博格爾帶領先鋒集團取得如今成就,在他看來只不過是遵守了“最簡單”的原則。首先就是指數和低成本基金的運作原則,即“利潤等于總收益減去成本”。先鋒基金控制成本的方法很簡單,即擴大基金規模實現規模經濟、改進內部技術、完善雇員獎勵機制和保持客戶忠誠度。而且,先鋒的長期優秀業績,使得媒體對先鋒的新產品宣傳全部免費,甚至渠道售賣新基金也不收費。個人大客戶在公司平均投資長達20年,而行業平均數只有5年。機構投資者如退休計劃基金,一旦加入先鋒,就不再選擇離開。
與此同時,約翰·博格爾還始終堅持倡導“以員工為本”。他認為員工的薪水不是成本,信奉“優秀的雇員=好的薪水=高效率”,構建一個穩定的利益共同體。在先鋒集團有這樣的部門,從經理到小組成員迄今只有1位離開,原因是退休,有的員工已是公司20多年的元老級伙伴。
是啊,正是這樣的“最簡單”,才真正讓我們看到了先鋒的“不簡單”!
指數策略稱王
現如今,指數基金早已成為再尋常不過的資產配置選擇,全球資產總量迅速增長。但沒有人知道約翰·博格爾彼時的艱難!
沒有強大的計算機,讓一個由數百種股票構成組合跟蹤指數的變化,管理每日進出的現金流,博格爾頑強的堅持始于一個信念:“這個世界上,并不存在能戰勝市場指數的基金。基金經理們絞盡腦汁辛苦找尋的股市‘鉆石’,恰恰就是人所共知的市場指數。”
讓約翰·博格爾如此中意指數基金的原因,是因為它確有比主動型基金更明顯的優勢。一是主動型基金總是妄圖揣測市場。“投資最嚴重的錯誤之一就是被市場的塞壬之歌誘惑,引誘你在股票價格上漲時買入,在價格跳水時賣出。因為揣測市場時機是不可能的。”第二個原因就是堅持長期投資,更容易被市場認可。約翰·博格爾曾這樣說道:“金融市場總是來回搖擺,你需要盡可能忽略那些轉瞬即逝的不和諧因素,將短期的變化與長期的情況分開。一切投資智慧中最重要的原則總結起來不過這四個字:堅持到底!”
四字若鴻溝!大師或“大眾”,就在這一念之間。
當然,相比股票型基金等,指數基金這種投資整個市場的策略有個最明顯的優勢:成本低廉。“較為活躍的股票型基金投資者每年承擔的繁重成本很容易就能達到2%-3%:管理費率通常為1%-1.5%;變換投資組合的潛在成本一般在0.5%-1.0%;5%的前端費率分攤在5-10年的持有期中;再加上每年0.5%-1.0%的其他成本。而指數化投資之所以能夠獲勝,就是因為其每年所有成本加起來只有0.1%-0.2%。”
比如在市場談之色變的2008年,指數化投資就顯示出無與倫比的優勢。低成本、低換手率、零傭金的標準普爾500指數基金表現超出所有股票型基金近70%,超出美國所有大型股基金60%以上。
指數永不謝幕
從第一只指數基金創立至今,已過三十七載風雨。約翰·博格爾的指數投資理念,不僅讓先鋒集團傲然立于世界投資之林。甚至在萬里之外的中國,指數基金也早已“遍地開花”。從2002年國內第一只指數基金誕生,A股指數基金已經發展近15年,市場上指數基金的數量越來越多,而指數基金的種類也越來越豐富。截至2016年底,指數基金規模已達到約5661億元,其中股票基金約4890億元,QDII指數基金約402億元,債券指數基金約195億元,商品基金約173億元。
“任何一國的經濟在長期來看是呈向上發展的趨勢,而一個國家的股市包含了大部分企業,投資股市就等于投資這個國家的整體經濟,投資指數基金就等于分享這個國家的經濟增長。”約翰·博格爾的指數投資理念,不僅獲得了絕大多數投資者的認可,甚至贏得了“股神”巴菲特的心。
2008年5月3日,伯克希爾股東大會。蒂莫西·費里斯問了巴菲特這樣一個問題:“巴菲特先生,芒格先生,如果你們只有30來歲,沒有什么其他經濟來源,只能靠一份全日制的工作來謀生,根本無法每天進行投資,假設你們都已經有些儲蓄足夠維持你們一年半的生活開支,那么你們攢的第一個100萬美元將會如何投資?請告訴我們具體投資的資產種類和配置比例。”巴菲特做了如下回答:“我會把所有的錢都投資到一只成本費率低的追蹤標準普爾500指數的指數基金上,然后繼續努力工作,把所有的錢都投資到像先鋒500指數基金那樣的成本費率低的指數基金上。”這樣的惺惺相惜,無關博格爾的“年長”,無關格雷厄姆信徒之間的虛偽恭維。“博格爾以他獨一無二的投資理念在基金業中掀起了一場運動,最終使得美國的投資者得到了更好的服務。”或許,這才是最觸動另一位大師的“精華”所在。
自卸任后,這位“投資巨匠”一刻不得閑,他不斷地發聲,像極了凈化投資風氣、修正虛妄理念的“布道者”。而焦躁的投資界,也從沒有像現在這樣期待大師的言論問世,似乎在品咂與反思中,能改變失利的“航道”。雖然無數的投資者依然難以改變自己的投資習慣,但依然不排除會有一些人會因此頓悟,領悟質樸“大道”,成就另一段“博格爾式”的傳奇。這也許便是約翰·博格爾爾樂此不疲的真正原因。
2017,約翰·博格爾88歲了!耄耋之年的大師,卻是如此不舍這個舞臺:“我想人們想要慢下來的時候,他就開始變老了,他就變成了一個自滿的先知。我還有很多能量,新的信息對我來說還很重要。”這個“出門乘坐出租車、高檔餐館點漢堡包”的“基圣”,還在積極地學習新知識,用獨立的思考與超凡的眼光,一點一點地改變著這個世界。
還好有你,約翰·博格爾;永不謝幕,指數投資!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責任編輯:楊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