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經理老鼠倉,說好保本變巨虧,買基金被坑請到【基金曝光臺】!信用卡無故遭盜刷,銀行存款變保險,理財被騙請猛戳【金融曝光臺】!
保險資管迎來趕超契機
文 | 吳潔
如果資管新規能實現大資管統一監管,保險資管將迎來一個發力趕超的契機,關鍵是要打造差別化競爭優勢:既要看到收益,又要管控好風險。
談到“聰明”的錢,險資是其一,而保險資管則是資管行業不可小覷的細分領域。
保險資管已經不局限于管理保險資金,養老金、企業年金等亦是其尋求的管理資產對象。保費方面,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保險業實現原保費收入3.1萬億元;資產規模方面,保險資產管理規模已突破17萬億元,次于銀行理財、信托、和券商資管,排在大資管行業的第四位。
盡管規模不小,但保險資管產品發行規模在各類資管產品發行規模中居于后位。這是因為保險行業的特殊性,保險資管業務一直以來處于保監會的強監管之下,在投資范圍和比例、資產負債匹配等方面所受約束更為嚴格,導致保險資管機構在大資管時代的競爭中缺乏明顯優勢。
如果資管新規能實現大資管統一監管,保險資管機構將與券商、基金、信托等機構處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展開主動管理能力、風險防范能力等核心競爭力的大比拼。這將是保險資管發力趕超的一個契機,而其關鍵是要打造差別化競爭優勢。
從興奮期到冷靜期
險資一開始并不是“自由的”,即使它能找到一條“聰明的”保值增值的路徑,也甚少能做些什么。直到2012年險資新政13條出臺,保監會開始推動保險資金運用市場化改革,逐步拓寬險資投資渠道,靈活調整險資投資比例。險資逐步獲得自由,保險資管機構擁有了第三方資產管理人的權利等。
同其他“聰明的”錢一樣,獲得自由的險資開始顯現逐利的本性。從傳統公開市場到基礎設施、股權、不動產、集合信托計劃、金融衍生品等另類投資以及境外資產,都能見到險資的身影。可以說,此時的險資改變了以往體內循環的封閉狀態,銀、證、信、保的行業邊界被打破,保險資管機構正式參與到大資產管理行業之中。加之此時保險業的監管重點也是“鼓勵創新”,險資投資進入一個興奮期,比較引人關注的則是險資海外并購并頻頻舉牌A股上市公司。
然而,隨著中國經濟進入L型新常態,保險資管既面臨利率下行下資產荒的壓力,又面臨信用違約、利差損、流動性等多類風險,險資頻頻舉牌上市企業也讓人們對險資運用的合理性產生懷疑。監管的重點由“鼓勵創新”轉為“去杠桿、防風險”。
一些列監管文件密集發布,從2015年的《關于加強保險公司資產配置審慎性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保險資金運用內部控制指引》、《保險公司資金運用信息披露準則第3號:舉牌上市公司股票》、《保險公司資金運用信息披露準則第4號:大額未上市股權和大額不動產投資》,到2016年的《關于清理規范保險資產管理公司通道類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關于加強組合類保險資產管理產品業務監管的通知》等,再到2017年的《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
險資運用被從嚴從重監管,此前出現的一些“創新型”做法諸如通道類業務、資金池、“嵌套”產品、超出可投資范圍產品等業務也被要求清理或禁止。
整個保險行業進入冷靜期,保險資管也需要尋求新的發展契機。
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
事實是,險資是負債型資金,期限長、規模大、來源穩定,這就決定了險資運用必須兼顧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動性。在管理險資運用的過程中,保險資管也逐步形成了在資產負債匹配管理基礎上的長期投資、價值投資和穩健投資的理念,奉行“安全至上、風控第一”的原則,追求投資收益的長期持續穩定。
既要兼顧保險資金本身的特點,又要聰明地為這類資金掘取最大收益,保險資管一直以來面對的資金類型更為復雜,所以相對其他資管行業的競爭主體而言,保險資管更有其獨特的優勢。
業務廣度方面,險資運用市場化改革后,在銀、證、保等領域都有涉及,保險資管機構在跨市場、跨周期、跨品種的全方位資產配置能力越來越強。業務深度方面,基于險資久期長、規模大、投資穩等特點,保險資管機構在運作險資的過程中,在資產負債匹配管理、固定收益投資、風險控制等領域逐步積累出成熟的經驗。業務力度方面,保險資管機構背靠保險母公司,是保險上下游產業鏈中的重要一環,在渠道、客戶、產品、大數據等方面優勢明顯,能夠滿足客戶多元化資產管理需求、提供一攬子綜合金融解決方案。
憑借著這種優勢,保險資管機構已經不單單是受托管理母公司資金,而是在不斷向綜合性資產管理公司轉型,從買方到賣方、從賬戶到產品、從服務投資方到服務融資方。在市場化的環境下,委托和受托的雙向開放成為保險資產管理模式的主流,保險公司將更多資金外包委托給專業機構,保險資管公司也要爭取在混業經營的背景下大力拓展第三方業務。
更進一步,保險資產全球化配置也是大勢所趨。這可以從兩個方面理解:一方面,資產管理正進入全球化時代,保險資管也不例外;另一方面,奉行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的保險資管,投資范圍既涉及實體領域,又涵蓋虛擬金融產品,同時還要兼顧保險資金的社會管理職能,綜合運用復雜資金類型的能力在不斷被錘煉,在全球化配置中,市場容量更大,也更能大施拳腳。
目前,世界上主要的保險公司的資產配置均呈現出全球化配置格局,如英國境外投資達到37%,日本為18%~20%,韓國、中國臺灣的境外投資比例也較高,而中國目前僅為2%,與15%的監管比例相比,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在保險行業進入冷靜期的大趨勢下,全球化配置就是保險資管基于自身優勢,需要抓住并且能夠抓住的一個契機。
當前中國保險資金全球化配置呈現投資方式相對單一、投資區域分布集中度高的特點,主要是表現為在香港市場以股權投資為主,在歐美、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市場則以不動產及保險企業股權投資為主。
展望中國保險資管行業全球化資產配置趨勢,從估值比較、市場波動性、AH折價率、股息率、全球配置等角度來看,港股對險資的吸引力還會持續,險資會繼續借道滬港通、深港通配置海外市場。此外,“償二代”框架下,不動產投資的風險因子有所降低,另類資產保險資管成為境外投資的主要方向之一,私募基金、房地產信托投資基金等配置正逐漸受到市場主體的重視。
其實,在混業經營的環境中,資金對收益的“嗅覺”會越來越靈敏,“聰明的”錢也呈現出一定的趨同性,各資管業務都會創新出更多的產品,也都會尋求更大的市場,實現全球化配置。
最關鍵的差異化的競爭優勢在于,既要看到收益,又要有效管控好風險。保險資產管理機構的“保險”特征,決定了其與一般資產管理機構有所區別,基于保險資金的負債特性,“資產負債匹配”和“風險管理”是其兩個非常重要的基本原則。保險資管可以基于此打造出自身的競爭性優勢,在一眾資管業務中,脫穎而出,抓住這個趕超的契機。
(作者供職于國網英大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責任編輯:張彥如
金融業創新層出不窮,行業發展面臨挑戰與機遇。銀行頻道官方公眾號“金融e觀察”(微信號:sinaeguancha),將為您提供客觀及時的新聞精粹,分享獨家、深度、專業的評論點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