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2016中國銀行業發展論壇”于7月7日在北京舉行。本次論壇的主題為:未來銀行之路·轉型與突圍。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嵇少峰出席并做主旨發言。他認為,傳統的金融機構要把自己的角色進行轉換,提高我們和互聯網金融企業的更深度的交流,包括傳統的企業對互聯網企業的理解,應該從另外一個角度大家去溝通,而不是坐在自己的家門口去想對方是怎么辦。
以下為發言實錄:
很高興跟大家有一個交流的機會。我是幾位嘉賓中的一個另類,是以新浪意見領袖的身份出席的,但是實際上談不上領袖,我只能說講講我的意見,我本人做過16年的銀行監管,在人民銀行、銀監會干了16年,我也是行業內第一個出來先后創辦過私募、融資擔保公司、小額擔保公司,也因為機緣巧合,和互聯網金融機構有了非常寬泛的交流,我在2014年寫過一篇文章叫“為什么說99%的P2P會死亡”,這篇文章估計傳統銀行的同志看得不多,但是在互聯網金融行業里面,估計80%的人以上都看過。當年大家對我的這個論斷認為我是一個標題黨,如今我看有80%的行業高管已經認可了我這個觀點。之所以這樣想,其實基于兩個判斷,一個就是說我們的互聯網金融走到現在,一直沒有找到一個適合自己或者說經過周期測試的風控模型。現在大家走的兩極分化的狀態,一個是像傳統的傻瓜式的資產抵押方式,比如車貸、房貸的方式,傳統的銀行其實是受過很多教訓的。另外是以大數據、智能投顧,包括一些長尾的消費類的需求發起的,并沒有經過長期驗證的一個數據模型,所以走到現在,互聯網金融大家看到的困境,大洗牌也好,各種監管失控導致的騙局紛生也好,我認為走到這時候反而是一個行業比較成熟的時候了,我們會看到相當多的一批優秀的互聯網金融平臺開始反思自己,并把過去血的經驗和教訓來指導自己的未來。
我們再反觀傳統的銀行業,因為我是監管出身,對各個銀行應該還是比較了解的,其實我們的銀行業在互聯網金融上的發展受制主要的瓶頸是來自于監管政策。拿在座的幾位電子銀行部的老總來說,目前電子銀行部的管理規則仍是2006年銀監會出臺的《電子銀行管理辦法》,大家想想十年前對互聯網的整個生態的變化的嚴重缺乏前瞻性,包括互聯網金融變化的業態,包括生態,包括互聯網人群的變化,已經讓傳統銀行的傳統的盈利模式產生了巨大的沖擊。我們大家都知道,傳統的銀行在經濟經濟下行,現在L型谷底的時候,傳統模式已經難以為繼,從百分之幾十的增長率下降到0,我們的不良率已經把絕大部分的利潤都侵蝕了,可能在未來的幾年內要為我們過去的冒進去買單。這是傳統銀行受到的巨大的沖擊,也迫使我們來考慮如何去研究新的技術,特別是互聯網技術,包括互聯網改變了我們的客戶的消費需求也好,經營類需求也好,包括他們自己的經營業態。所以作為傳統的銀行應該反思,傳統的銀行和互聯網金融機構將來一定會走向融合,這個融合有可能是一種共生下的融合,由于監管的鴻溝的存在,把大量的互聯網金融機構當成傳統銀行的服務外包的合作機構的可能性,我認為可能是在當下的監管業態下的方向。我的建議就是傳統的金融機構要把自己的角色進行轉換,提高我們和互聯網金融企業的更深度的交流,包括傳統的企業對互聯網企業的理解,應該從另外一個角度大家去溝通,而不是坐在自己的家門口去想對方是怎么辦。相當多的銀行都是從自己的角度考慮對方的風控怎么做,互聯網的企業玩法是不一樣的,我可能會拿兩個月試錯,我承擔兩個月的風險,只要拿到風投,拿到兩個月的資金,而我又探索了在基于過去模式下新的風控技巧下的教訓,在未來拿到更多的風投資金的時候,形成前所未有的新的風控業態。我們不要過分低估互聯網金融企業的冒進的打法。當然了,互聯網金融企業也要積極地向傳統的金融機構去學習,傳統的很多大家蹚過的路、受過的教訓,其實很多的互聯網企業又重新學了一遍,這是非常慘痛的教訓。拿現在非常泛濫的車貸和房貸來說,傳統的銀行已經吃過非常多的虧,包括供應鏈金融,包括現在一些保理的產品、融資租賃的產品,好多都是傳統的銀行做的很多的事,大家在不懂行的情況下,想當然地把它當成一個新的產品,一個科技型的產品、創新性的產品,回頭再看,當你砸下幾億、幾十億的時候才發現,原來任何一個銀行都干過同樣的事。
由于今天時間的關系,我也沒有做任何的準備,也沒有考慮過講什么大家喜歡聽的東西,我從我的角度上來講,我是希望銀行的同志也好和我們的互聯網金融企業也好,還有我們的媒體朋友,大家客觀地、冷靜地判斷基于網絡金融未來的發展方向,我認為將來可能這個詞就會慢慢地消融掉,被這個時代所抹煞,大家面臨同樣的問題就是如何去加強自己的互聯網方向上的拓展,包括充分地利用互聯網的生態來改造我們的傳統的信貸模式和信貸工具,包括我們的支付工具,包括我們的結算等等各方面的傳統的思維方式,我今天就講到這兒,不耽誤大家時間,謝謝。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責任編輯:李彥麗
金融業創新層出不窮,行業發展面臨挑戰與機遇。銀行頻道官方公眾號“金融e觀察”(微信號:sinaeguancha),將為您提供客觀及時的新聞精粹,分享獨家、深度、專業的評論點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