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井鑫
近年來,城商行同業業務增速絲毫不遜股份行,而規模的爆炸式增長更是引發了監管層擔憂。同時,相比國有大行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在業務流程上偏弱,風險控制亦存在各樣疏漏,這種“賺錢”方式很可能為城商行的資產“埋雷”。
《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陸續已有近十家城商行公布了2013年年報。除了徽商銀行(香港IPO有相關要求)等少數幾家城商行同業業務沒有明顯增長外,絕大多數城商行在同業業務上的表現均不俗。但是,這類業務在給銀行帶來可觀收益的同時,也隱藏了不小風險。
4月29日,央行[微博]發布《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4)》顯示,2009年初至2013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同業資產從6.21萬億元增加到21.47萬億元,增長246%,是同期總資產和貸款增幅的1.79倍和1.73倍;同業負債從5.32萬億元增加到17.87萬億元,增長236%,是同期總負債和存款增幅的1.74倍和1.87倍。遠高于同期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存款增長水平,存在一定風險隱患。
城商行同業業務爆炸式增長
盡管監管層已經多次警示銀行同業業務風險,但城商行還是很難抗拒賺錢的誘惑。截至目前,在近十家城商行2013年業績報告中,大多數銀行的同業業務增長迅猛,增速較貸款余額增速要快得多。
北京銀行2013年年報顯示,銀行存放同業款項1178.4億元,較2012年末的608.89億元增長93.53%;買入返售金融資產1237.48億元,較2012年末的884.88億元增長39.85%;而發放貸款和墊款的總額5688.52億元,僅比2012年的4834.45億元增長17.67%。
剛剛公布的2013年江蘇銀行年報中,該行存放同業款項的資金額與上一年度變化不大,但是買入返售金融資產增長明顯。數據顯示,2013年江蘇銀行買入返售金融資產693.46億元,相比2012年末的397.51億元增長74.45%。
上海銀行、天津銀行兩家銀行的業績報告顯示,銀行存放同業款項有所減少,但是買入返售金融資產規模增長驚人。上海銀行2013年買入返售金融資產規模為331.14億元,較2012年的83.23億元增長297.86%;天津銀行2013年買入返售金融資產718.93億元,較2012年的95.82億元增長650.29%。
此外,寧波銀行、青島銀行同業業務均有一定幅度增長,相比2012年度數據較平和。更多的銀行至今并沒有公布2013年年度報告,但是其同業業務增長速度亦是可想而知。根據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國際投資室主任張明的測算,我國16家上市銀行的同業資產已由2010年底的5萬億元躥升至目前的18萬億元。同業資產占銀行業總資產的比重,則由2010年的8%上升至2012年的12%,其中有些股份制銀行已經超過25%。
事實上,在同業資產占比較高的城商行中,大部分以同業負債支撐,寧波銀行、昆侖銀行、南充銀行、廈門銀行負債占比都超過40%。
同業斂金術
伴隨城商行的擴張,同業業務已經是其利潤的一大貢獻點。事實上,由于城商行的創新能力不足,貸款業務擴張受限,盯上同業業務這條賺錢路子不足為奇。
2013年市場經歷了錢荒事件,從整體的銀行業務利潤看,城商行貸款的平均收益有所下降,而同業業務平均收益小幅上升。以北京銀行為例,2013年發放貸款和墊款的利率范圍是5.32%~7.38%,而上一年度的利率范圍則在5.4%~7.98%;買入返售金融資產的利率提高較快,由2012年度的2.25%~5.8%范圍,升至2013年的2.81%~8.94%范圍。
從業務利潤貢獻看,北京銀行2013年買入返售金融資產的利潤貢獻是43.95億元,而上一年度則為31億元,增幅為41.77%。
實際上,大多數城商行都看到了同業業務的賺錢效應,才會紛紛涉足做大做強這一塊業務。“以買入返售金融資產為例,大多數銀行同業都是政府債、企業債、金融機構債、票據和信貸資產受益權等標的。這些標的的風險程度不同,收益上也有較大的差異。從資金收益上看,包括信貸資產受益權在內的一些同業業務收益高于銀行直接信貸,況且對于銀行風險準備金計提也要少很多。”一家城商行人士告訴記者。
該人士表示,很多銀行的表外業務都轉為了同業業務。“部分城商行受到貸款規模限制,獲得的貸款額度少,為了尋找資金出口,便轉而通過資管計劃、應收賬款、存放同業等方式做。不僅如此,同業業務還能夠規避掉單一客戶貸款集中度不能超過10%的規定,比較常見的是通過委托投資、信托受益權買入返售兩種模式做。”
“實際上所有銀行在同業業務上都做得比較兇,并不是只有城商行。”上述城商行人士認為,銀行做大同業負債就是追求高收益或加強資金使用率。短期閑置資金可以存放同業機構或者購買保本短期理財,而長期一點的模式就是信托受益權買入返售。
“招行、郵儲在銀行同業業務上也在發力。從銀行戰略看,招行可能在零售業務有所放緩的時候,就會期望能通過其他業務增長來維持銀行增長率,而同業業務肯定是最好的選擇;郵儲銀行則是加大資金回報率,而這能夠解決它面臨的缺客戶難題。”上述城商行人士表示。
風險倒逼監管
自去年以來,監管層一再警示銀行同業業務風險問題,但是至今具體措施細節仍在醞釀中。央行《報告》指出,金融機構同業業務存在發展不規范、規避監管、期限錯配增大和信息不透明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宏觀調控和金融監管效果,存在風險隱患。
這是央行首次以公開報告的形式,對我國金融機構同業業務風險進行警示,釋放出強烈的監管信號。同時,該報告直接列出了同業業務的四大風險隱患,包括規避了宏觀調控和監管要求;期限錯配可能導致流動性風險;透明度低,監管難;結構復雜,極易引發交叉性風險傳染。
“以買入返售金融資產為例,部分業務的交易對手會要求銀行出具兜底函或暗保,除了標的本身的抵押,這項業務中的兜底相當于是銀行給出了一個增信。表面上,一家銀行從另一家銀行購買了一塊資產,但是風險的考量上并不是在資產本身或者買入返售資產的一方,而是在給出兜底函的一方。這也就是說,在風險暴露之前,監測的難度非常大。”一地方銀監局相關人士稱,一旦銀行兜底出現問題,這種就會引發傳導性的風險。
該人士認為:“對于一些大行和做得比較好的股份行來說,同業業務的風險是能夠控制的。但是,城商行等一些中小機構的風險就不好說。部分城商行對項目的盡調、了解能力要差一些,對項目的把控能力要弱,加上業務流程上可能存在疏漏,這就導致出現問題的可能性更大。”
據了解,由于市場上同業業務標的存在競爭,而城商行往往同業業務資金的成本要高于股份行,所以城商行接到的業務風險理論上要大于股份行。這也就是說,中型股份行對于同業業務利率要求反而要低一些,好的項目更容易與股份行對接,而落到城商行手中的項目可能在質量上要略差一些。
一家國有行人士向記者透露,在銀行同業業務大行其道的時候,部分農村中小金融機構也涉足這塊業務領域。銀監會近期下發通知,農村中小金融機構非標資產投資總余額(理財加自有和同業資金投資)不得高于上一年審計報告披露總資產的4%,不得投資帶回購條款的股權性融資項目或產品。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