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伊琳 溫州、上海報道
“不良依然沒有企穩,雖然下行幅度收窄。”溫州綜合改革實驗區改革小組的一名成員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處置與重塑,依然是擺在溫州金融綜合改革(簡稱“溫州金改”)面前的一大難題。
“深入推進銀行不良貸款‘控新化舊’。”浙江和溫州兩級相關的官員聚集溫州,籌劃溫州金改未來運行的方向及現行難題處置。
自2011年下半年溫州爆發民間借貸危機以來,多方數據顯示,區域內危機掀開的震蕩已基本趨于穩定,但激起的漩渦卻還在翻卷。
銀行不良債務繼續攀升
反映民間與銀行系兩路的不良資產情況,檢測相對準確的方式應該是司法口。溫州司法界一名處置不良資產的核心人士表示,從去年全年的處置情況看,爆發的不良債務環比呈兩條曲線,民間債務環比降落,而銀行債務環比則繼續攀升。
民間借貸趨于穩定,從司法口的案例處置可略見一斑。自金改以來設置各路監管或服務機構,溫州的民間借貸日趨規范化。
歸于司法框架內的民間資金流量趨于擴大。3月1日,中國首部地方金融法規《溫州民間融資管理條例》實施,民間借貸開始強制性的備案制。截至3月27日,全市共備案民間借貸598筆,共10.76億元。
另外,從市場層面的服務機構反映出來的民間借貸額度也在不斷增加。同樣截至3月27日,通過在金改期間設立的民間借貸服務中心累計登記需求性借貸總額達95余億元,成交總額近35億元。
與民間借貸相反的是,銀行系統的危機仍處于擴大趨勢。除了司法口處置債務糾紛額度還在擴大外,銀行債務繼續攀升的另一個例證是,部分銀行的不良貸款中,溫州的不良率屬于“重災區”。農業銀行風險總監宋先兵在3月25日的業績發布會上公開稱,農行長江三角洲區域的不良貸款率為1.09%,其中浙江最為嚴重,不良貸款率為1.55%,而溫州是重災區中的重災區,不良貸款率達2.67%。
去年以來,處置的火力基本集中在溫州區域內的銀行系統。溫州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全年累計處置不良貸款超過289億元。
資金托底+排除不良行動
地方政府為了盡快開啟新溫州經濟時代,強制啟動了“斷臂求生”的策略。
這是一場地方政府和區域內金融監管機構合力的行動,整個區域經濟如同推倒重來。從資金需求方的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到監管體系的調整,重塑金融生態環境。
溫州市長陳金彪在多個場合表示,為化解溫州市金融機構不良貸款問題,浙江省銀行業和溫州市政府于2013年7月分別出臺支持溫州實體經濟發展“雙十條”措施。即《浙江省銀行業支持溫州實體經濟發展的十條措施》,溫州市政府推出《溫州市企業幫扶和銀行不良貸款化解的十條措施》。
首先是對民間與銀行系統不良資產的加速清洗。在區域中,地方政府介入的力度也是歷年罕見的。一方面,政府以大筆資金介入托底行動。
地方政府在區域內組織兩支隊伍,分別為駐企業服務員和金融服務員,深入企業,開展風險企業排查分類。根據官方統計的數據,在此期間共協調處置銀企債務糾紛30多億元,落實續貸資金10多億元。
“主要還是地方政府有一筆應急轉貸資金‘托底’,從某個角度來說,也讓一些暫時困難的優良企業得以重生。”農業銀行溫州區域內一名負責人表示。
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以來,此類政府的轉貸資金循環累積達到了331億元。
另一方面,開展排除不良“地雷”的行動。
“推動現代企業制度建設,一年就超過了溫州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總和。”溫州金改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朱忠明介紹。去年當地完成有限轉股改106家,新增注冊資本62.86億元,占浙江全省總額的50%以上,新增股份有限公司134家。
股份改造不僅是企業體制的提升,也是排雷行動的一部分。對此,有銀行人士認為:“這些舉措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就不簡單了。企業經營是否良好,政府不一定就能把握。更何況,不僅企業經營環境瞬息萬變,外部大環境也直接關系企業的存亡。”(編輯 馬春園)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