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互聯網金融”成為金融領域中最火熱的名詞之一。在媒體的“熱炒”之下,“互聯網金融”可謂是賺足了人們的眼球,博得了各界人士的關注。然而它的火熱并非偶然,也非媒體人士單純的熱捧所致,而是因為它實實在在地反映了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現代信息科技,特別是移動支付、社交網絡、搜索引擎和云計算等,將對人類金融模式產生巨大的影響。尤其是作為金融門外漢的互聯網企業開辟了多種網絡金融新模式,逐漸搶灘和攪入金融業,給傳統銀行業帶來了極大的沖擊,使得互聯網金融的火熱程度一路飆升。
在此趨勢之下,越來越多的行業人士希望揭開“互聯網金融”的神秘面紗。而對于“互聯網金融”這個概念,謝平教授曾經下過一個定義,即“在這種金融模式下,支付便捷,市場信息不對稱程度非常低;資金供需雙方直接交易,銀行、券商和交易所等金融中介都不起作用;可以達到與現在直接和間接融資一樣的資源配置效率,并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同時,大幅減少交易成本。”然而,從目前市場上所出現的各種互聯網金融模式來看,符合這種定義的金融模式并不存在。而且,目前業內及媒體存在的各種有關互聯網金融的探討,其實也一直處于概念模糊之中,各種模式,千差萬別,很難用一個統一的定義來進行界定。不過,從其字義及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顧名思義,其實它就是在“開放、平等、協作、分享”的互聯網精神之上,構建的一種嶄新的金融模式、金融思維與金融邏輯,即互聯網金融。
互聯網金融的幾種發展模式
據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4月2日,美國兩家主要的P2P借貸平臺——Prosper和Lending Club,各自促成的貸款金額已經達到4.47億美元和15.21億美元。預計2013年美國的P2P借貸的規模將會達到50億美元。與此同時,中國的互聯網金融也不甘寂寞。6月13日,阿里巴巴[微博]發布“余額寶”至8月初近兩個月的時間,共吸納資金250億元人民幣;7月份,新浪發布了“微銀行”;8月份,微信5.0版與“財付通”打通;阿里系的信用支付也箭在弦上。另外,諸如銅板街、數米網、東方財富網、有利網、好貸網等各種理財投資網站、P2P借貸平臺均紛紛發力,加大投入力度,創下良好的業績和口碑。雖然這些互聯網企業的金融投資模式不同,但是都不同程度地給金融業,尤其是給銀行業造成了巨大的困擾。這不得不令銀行從業者對“互聯網企業極大沖擊著傳統金融模式很可能引發行業革命”的趨勢而產生擔憂。
既然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已成大趨所勢,銀行從業者就該坦然面對,從互聯網企業的金融模式中吸取成功之道。而對于互聯網金融模式的劃分,行業人士認為主要有四種發展趨勢。
一、P2P平臺模式
第一種是線上P2P模式,替代了傳統的存貸款業務。主要以人人貸、拍拍貸、有利網等借貸平臺模式為主。
目前,P2P平臺金融模式包括三種,一是直接融資的信息匹配的P2P平臺模式,不參與擔保,只幫助資金借貸雙方更好地進行資金匹配。它改變了資金原先都通過銀行等中介媒體匯集在給予資金需求方的模式。主要以拍拍貸為主。但是受大量帶擔保P2P平臺的圍剿,生存困難。二是提供本金和利息擔保的P2P平臺模式,也是P2P的主流。運作是由平臺成為擔保機構,P2P平臺機構負責尋找客戶,篩選客戶,提供擔保,然后匹配資金,這使得P2P平臺成為交易的信息中介,資金中介,也成為了風險的聚焦點,此時P2P平臺機構已異化成為一個金融機構。這種模式主要以人人貸為主。三是信貸資產證券化P2P模式,主要是將金融機構或者準金融機構的信貸資產通過互聯網的方式以極低的門檻對外銷售的方式,這個低門檻分為金額拆的比傳統金融機構更零散,期限比傳統金融機構更為靈活。以有利網等為主。不過,由于基于互聯網企業的P2P借貸平臺,暫時沒有納入金融監管體系,屬于空白地帶,因而具有較大的風險,其未來的發展還存在更多的疑問。
二、第三方支付模式
第二種是涉及到銀行支付結算體系的第三方支付模式。這種支付模式實際上是買賣雙方在缺乏信用保障或法律支持的情況下的資金支付“中間平臺”,買方將貨款付給買賣雙方之外的第三方,第三方提供安全交易服務,其運作實質是在收付款人之間設立中間過渡賬戶,使匯轉款項實現可控性停頓,只有雙方意見達成一致才能決定資金去向。目前市場上已經存在了以支付寶[微博]、財付通為代表的200多家支付企業。
而第三方支付對銀行的沖擊,主要在于支付行業隔離了銀行跟客戶的關系,讓銀行遠離了客戶,這種隔離使得支付企業占據了渠道的優勢,從而獲得了跟銀行一致的渠道競爭的可能性。而余額寶就是這種沖擊的主要代表產品,它的出現令客戶的資金留存在了互聯網企業的支付平臺中,一方面是削弱了銀行的代銷的中間業務收入,另外一方面也讓銀行的存款減少。除此之外,騰訊企業的微信支付、新浪微博支付也在不斷地跟進。
三、互聯網企業金融模式
第三種是電商介入金融領域,形成各自互聯網金融企業的發展模式。主要以阿里、京東、蘇寧易購[微博]等電商企業為代表。其中,阿里金融最為典型,它主要以為小微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為主業,衍生的金融模式最多,金融領域的布局也很全面,包括支付、貸款、保險、擔保等多類業務。其實,仔細分析可以發現,阿里金融基本上涵蓋了互聯網金融四大類型的除P2P模式以外的三類業務,一類是以放貸和擔保為特征的風險業務,一類是以支付寶為核心的第三方支付業務,還有一類是基于淘寶和支付寶基礎上的基金銷售業務和數據分享業務。由于阿里是傳統的電子商務企業,已經通過電商平臺獲取了大量的有效數據,并依托小額貸款公司打造融資渠道,在此基礎之上再搭建金融業務平臺聯結客戶與資金,數據、資金與業務通道構成了阿里布局互聯網金融的三大必要條件。
而相對于阿里金融,同為銷售平臺的京東、蘇寧易購等則有所不同。它們并沒有阿里金融那么大的數據平臺,沒有第三方支付工具,業務范圍相對較小,因而它們并不直接介入實質性的風險領域,不直接進行貸款發放,而是選擇跟傳統金融機構合作,讓自己的業務模式鍥入傳統金融機構,雙方展開合作,共同服務平臺上的客戶。
因此,阿里采取自建金融機構的發展模式,而其他電商則選擇了純信息服務加數據分享的路線模式,前者承擔實質性的風險,而后者暫時不需承擔風險,僅提供融資的信息,技術服務,所以區別較大。
四、金融機構服務渠道模式
第四種是大量的互聯網企業介入金融服務的領域,他們更多還是以服務金融機構為主要運營模式,本身不介入金融領域,例如數米網、銅板街、東方財富網等基金代銷網站,還有如融360、好貸網的金融信息服務模式的網站。這種模式的主要特點是由于他們本身不介入金融領域,所以扮演了一種渠道的角色;最終的收益產生和實現都是需要他們所代銷的理財產品的發行機構的運營能力。因此,銀行遭遇最大的挑戰就是由原來唯一的基金或理財產品的銷售渠道轉變為需要和互聯網企業競爭的局面,所以這給大量的基金公司和理財產品公司提供了更多的銷售渠道,再也不用只依靠銀行而生存。
互聯網企業開辟網絡新戰場
隨著互聯網金融市場的快速擴大、互聯網企業的“金融興趣”不斷升溫,銀行業正遭遇了一場“門外漢挖角式”的巨大挑戰。據了解,2012年150家在線眾籌金融公司的年交易額就達到了50億元人民幣;而阿里金融在2012年上半年內,累計向小微企業發放貸款170萬筆、130億元,日均1萬筆,平均每筆7000元……各種數據顯示,互聯網企業正在以一種“無需網點、微小成本的脫離銀行模式”的獨特跨界經營方式,入侵著金融行業,從而開辟了一條互聯網金融的新戰場,給傳統銀行業帶來了嚴峻的挑戰。
然而,這僅僅只是開始,接下來,互聯網企業似乎還將借助互聯網金融的這波“巨浪”向傳統銀行業發起沖擊,以此搶奪更多的客戶資源,以及分得更大的市場蛋糕,決心成為金融行業的最大攪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