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建行研究部郭世坤:國內銀行同質化競爭加劇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30日 05:35 中國證券報
□本報記者 俞靚 北京報道 截至5月末,已有42個國家的75家銀行在我國25個城市開展業務,轉軌為法人的外資銀行達到16家。原有的國有銀行與股份制銀行的“二維”競爭狀態演化為包括國有控股大銀行、中小股份制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外資銀行在內的“四維”主體。 對此,中國建設銀行研究部負責人郭世坤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在加速網點布局和開展全方位人民幣業務后,外資銀行的沖擊效應開始顯現,國內銀行競爭同質化加劇。 問:請您分析一下目前外資銀行各方面的 答:外資銀行的發展對中資銀行的競爭壓力在不斷加大。 從外資銀行網點布局地域來看,外資銀行在網點快速擴張的同時,將網點主要布局在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 隨著今后更多外資銀行轉軌改制為法人銀行、本土化進程深入、服務優勢逐步體現,外資銀行對中資銀行的競爭壓力將越來越大。 問:您對國內銀行的競爭現狀有何評價? 答:國內銀行趨同的轉型戰略必然造成銀行客戶、產品、區域定位的雷同,同業之間同質化競爭更加激烈。 首先,有相當一部分銀行不能有效進行市場細分。各銀行之間,無論是大銀行、還是中小銀行壘大戶、拼機構、拼網絡現象依然嚴重,低端市場金融服務不足,導致銀行客戶爭奪同質化加劇。 其次,各家銀行均高度重視零售銀行業務的發展,由于服務對象細分不夠,競爭策略大同小異,而且均提出要在短時間內在相當程度上提高 第三,各家銀行推出的產品功能、服務內容相差并不明顯,市場替代效應弱,創新產品、服務趨同化嚴重。 第四,除了實力極其弱小的部分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外,大多數商業銀行無論其規模大小都實施跨區域經營,而且各銀行都將經營精力主要集中在經濟發達區域。 第五,我國絕大多數銀行都采取機構擴張、公開上市等手段做大規模,與國際銀行業通過并購做大規模的主流方式明顯不同。從長遠來看,這不僅難以適應國際競爭需要,也使得各家銀行增長路徑高度一致,缺乏個性特征的增長。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