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 穩步推進銀行業對外開放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01日 09:48 金時網·金融時報 | |||||||||
中國銀監會銀行業對外開放研究小組 中國銀行業對外開放已走過了二十五個年頭,外資銀行成為中國銀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國已進入加入世貿組織后過渡期,2006年底將全面開放銀行業,中國銀行業市場格局和銀行體系將發生巨大變化。因此,回顧中國銀行業的開放歷程,總結開放過程中的經驗教訓,研究如何既堅持繼續擴大對外開放又保障我國銀行體系安全,如何把銀行業對外開
一、中國銀行業開放體現了黨的基本路線和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促進了中國銀行業的改革和發展 黨的十三大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提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即“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這一基本路線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集中體現,反映了中國社會主義發展的根本規律,指明了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要求我們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把四項基本原則作為政治保證,把改革開放作為強大動力。 在黨的基本路線中,改革與開放是辨證統一的,以開放促進改革,以改革迎接開放。不改革而開放,就不可能經受得住外來競爭,就會影響經濟金融安全;不開放而改革,就不可能有壓力和動力,就不可能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就不能取得很好的成效。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中國銀行業開放體現了黨的基本路線,二十多年始終是與銀行業改革并重和并行的,我們在對外開放的同時不斷改革國內銀行業,在提高中資銀行競爭力的同時逐步擴大開放,在大量引進外資銀行的同時進一步加快了改革進程。特別是2003年政府換屆以來,出臺了一系列金融改革政策和措施,啟動了國有商業銀行的股份制改造試點工作,同時全面履行加入世貿組織承諾,不斷推進銀行業對外開放,很好地把握了銀行業改革與開放的節奏,妥善處理二者的關系。 在黨的基本路線的指引下,中國銀行業近年來按照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積極穩妥地對外開放。協調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要求我們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堅持區域協調發展。銀行業的對外開放,一是與中資銀行的發展相協調,是在我國銀行業整體健康度逐步提高、競爭日益充分、金融創新不斷加快的情況下進行的。二是堅持了區域協調發展,銀監會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西部大開發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戰略部署,為外資銀行在這些地區設立機構建立了綠色通道,在同等條件下優先審批他們的申請,到目前為止外資銀行已在成都、西安、沈陽和重慶設立了多家分行;同時還放寬了外資銀行在這些地區申請人民幣業務的準入條件,按照在華所有分行合并考核其盈利指標。 科學發展觀還要求我們尊重客觀規律,一切從實際出發,不搞“一刀切”。中國銀行業在開放地域上,先沿海后內地,先發達地區后落后地區;在開放范圍上,先外幣業務后人民幣業務,先部分人民幣業務后全面人民幣業務;在客戶對象上,先外商投資企業后中國企業,先外國居民后中國居民,有主有次,循序漸進。同時,銀監會還從當地經濟發展需要出發,提前開放了西安和沈陽的人民幣業務;從外資銀行經營實際出發,在不允許混業經營的前提下允許其從事低風險的跨行業代理業務(比如代理保險)。科學發展對于銀行業而言意味著穩健的、風險適度的發展,而不是盲目的、失去控制的發展。截至2005年6月底,在華外資銀行共有225家營業性機構,本外幣資產總額為796億美元,人民幣資產為1464億元;不良資產率為0.99%,資產質量良好;流動性充足,管理和內控完善。總體看,目前在華外資銀行經營是十分穩健的。 中國銀行業對外開放促進了銀行業的改革。毋容置疑,如果沒有銀行業的開放,中國銀行業改革不可能像目前這樣快速、全面和深入地推進。我國于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世貿組織,為應對外資銀行的沖擊和競爭,加快我國銀行業改革,2002年中央專門召開了建國以來第二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第一次是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后召開的),明確了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方向和目標。2003年底,黨中央、國務院決定選擇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進行股份制改革試點,并動用450億美元外匯儲備注資,最近又批準了工商銀行股份制改革方案。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改革重組全面展開,在發展戰略、公司治理和不良資產沖銷等方面借鑒國外同業先進經驗,面向海內外招聘管理和專業人才,獨立董事發揮了很好的作用,各項工作取得了明顯進展,我國銀行業綜合競爭力逐步提高。 其次,中國銀行業開放促進了中資銀行管理技術創新。事實證明,外資銀行越集中的地方,中資銀行管理改進得越快,最為明顯的是上海,中資銀行通過與外資銀行在同一市場上競爭不斷改進。在組織架構上,外資銀行普遍采取矩陣式管理架構,將行政領導線與業務管理線分開,在專業化分工的基礎上相互制約、相互合作;一些中資銀行近年來也著手重組內部管理架構,實行專業化分工,逐步強化業務管理線的職能。在運營模式上,很多外資銀行對技術要求高的業務實行集中操作,充分利用專業人力資源,將資金交易、貿易信用單證審查以及衍生產品交易等業務集中到上海統一處理;與此類似,部分中資銀行在上海專門設立了資金交易中心和信息科技中心,試行集中處理包括資金交易在內的各種業務。 中國銀行業開放還促進了中資銀行產品創新。外資銀行與中資銀行最直接、最激烈的競爭集中于產品競爭。在公司業務方面,一個典型案例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不久,南京愛立信通信有限公司提前償還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和工商銀行貸款,轉向匯豐銀行和渣打銀行申請貸款;外資銀行的競爭優勢是提供了貿易項下應收賬款融資業務,不僅滿足了客戶的融資需求,而且降低了資產負債表上應收賬款的比例。這種產品實際上在國際市場上是一種成熟產品,是傳統產品的改造和創新。經過這一事件以及其他競爭,中資銀行近年來加大了產品開發和創新力度,加強了技術引進和學習。在零售業務方面,對外資銀行推出的結構性存款以及黃金客戶和卓越理財等理財產品,中資銀行在較短時間內做出反應并積極跟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