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亞銀行稱QDII浮虧70%因運氣不好(4)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6日 08:50 21世紀經濟報道
不僅僅是東亞銀行 一位買入了渣打銀行“金豬寶貝”境外理財產品的投資者,在網上發帖“渣打保本產品理財一年損失5%的慘痛教訓”。 該投資者痛陳,當初渣打理財小姐吹得天花亂墜,說買了穩賺。到現在又告訴說,因為美國次貸危機產品徹底死了。要么損失百分之十幾,套現了結;要么等兩年以后拿回本金。后來,銀行的理財小姐告訴他,可以轉換到另外一款類似基金的產品去,算了一大堆看不懂的收益,但是轉來轉去還是損失5%左右。 購買理財產品有賠有賺本是十分正常的事情,但是投資者對所購買產品了解得模棱兩可,甚至對內在風險毫無防備,那么這場游戲便成了致命的賭博。尤其對買入高風險金融衍生產品的投資者來說,更是如此。 晨星資訊(深圳)有限公司一位研究員看過記者提供給他的利財通1期理財產品宣傳冊后表示,這個產品設定假設條件非常多,短時間內難以完全理解這個產品。前述香港某國際大行結構性理財產品設計專家在網頁上瀏覽了利財通的產品推介說明后評價說:“這個說明書完全是按照香港人的語言習慣表述,內地人讀起來將會非常困難。” 不難想象,在持有利財通系列理財產品的投資者當中,能夠在簽署合同文件前完全搞懂這個產品的人應該鳳毛麟角。這位專家表示,利財通屬于高風險品種,只適合銀行的高端客戶,只有高端客戶才具有較高的產品認識和承受風險能力。 令人不安的是,目前在國內銷售的由海外大行設計的金融衍生理財產品不止利財通一只。在記者調查過程中還發現,無論是中資銀行還是外資銀行,客戶經理對其促銷的金融產品的認知并不比普通投資者深刻。 可以預見,今后將有更多的設計更加復雜的金融衍生投資品會在國內市場涌現。如何在制度上給予國內投資者基本的財富安全保護,防止海外理財及投資機構憑借艱澀難懂的產品設計玄機,有意無意“血洗”普通投資者,這是中國資本市場加速開放時代一個迫切需要破解的新命題。
相關策劃: 相關報道: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