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6月21日消息,今日在2017年陸家嘴論壇上,銀監會信托監管部主任鄧智毅表示,從2008年金融危機至今,全球監管力度空前加大,監管占有的監管資源越來越大。
“昨天德勤報告稱,從2008年金融危機到現在,整個金融機構收取的監管費用,全球增長了492%,累積起來將近超過3000億美金。以歐美為主體的大型銀行交的罰款增加了45倍,一方面說明監管的力度空前加大,同時也說明監管占有的監管資源越來越大。”他說道。
所以他認為,現在出現了金融科技這樣的新業態,也出現了監管科技的新形態,從側面說明了傳統監管的手段已經遠遠不能適應了。
討論環節,鄧智毅妙語連珠,“如果頂層制度設計合理就會像上海虹橋交通樞紐,如果設計不合理就會像北京西站。”
“一行三會從來沒有這么密切配合過,關系這么好過,這么融洽,所以我們應該對大資管充滿期待。”(許旻)
以下為發言實錄:
鄧智毅:謝謝主持人,各位大家上午好。最近一個時期以來,有兩個高頻詞,一個是金融科技,一個是大資管。我來自銀監會信托部,坊間也把信托當成大資管重要參與主體,圍繞今天板塊的主題我就金融科技對于金融,特別是資管行業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同時對金融監管會產生怎樣的影響我談幾點看法,僅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單位。
我講四句話。第一句話,金融科技的繼續形態發展越來越高。2016年3月份,金融穩定理事會專門發布了金融科技的描述與分析框架的報告,對于金融科技第一次在這么高層面上做了一個比較全面和準確的定義,這也是今天這個板塊討論的原點。業界一般認為,金融科技到今天經歷了三個階段,一是金融IT階段,二是互聯網金融階段,三是金融科技的3.0階段。特別是在金融科技3.0階段,應該說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這些技術一并發力,所以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我們國家現在正處在第二個階段向第三個階段發展的轉化過程當中,資管行業最關心的是什么?就是智能投顧背后的技術,就是人工智能以及上面提到的新的金融科技技術。
嚴格說就是按照多因子、多策略,強化學習以及強化加深度學習這么一個技術路徑,一步步發展起來的。一旦進入到深入強化加深度學習這個階段,產生了重要的標志性的東西就是機器意識,這是需要引起我們高度關注的,也是對智能投顧會產生重要影響的。因為完備的處理數據,能夠進行準確的決策以及自我升級,對我們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從技術形態上講,通過這三個階段,從人腦向電腦轉化了,從線下向線上轉化了,從低頻向高頻轉化了。這個社會里面,交易里面看誰開“第一槍”。現在國外也有高頻交易,就是穿山打洞也要縮短0.001秒來搶奪時間的速度。同時從自我到無我的境界,可以有意識地進行自我升級的時候,科技的眼淚不僅僅是他個人的眼淚,也代表人類的眼淚,金融科技就其技術形態來說是越來越高了,勢不可當。
第二句話,金融科技對于我們行業特別是資管行業的影響越來越廣。一是降低了信息不對稱,客戶和資管機構獲取的信息趨同,讓獲取成本大大降低。二是提高了信用違約的成本,互聯網提升了信用信息的透明度和可得性,這樣就提高了融資方違約的成本。三是降低了行業的壁壘,加速了金融機構和非金融機構的深度融合,使過去非傳統的金融機構依靠渠道優勢和場景優勢,能夠跨界進入到資管行業,金融和非金融的邊界越來越模糊了。四是改變了資源配置效率,過去市場資源配置存在一個錯配,借助互聯網、大數據,資管機構得以更加真實、直接地獲取客戶群體的偏好。從而可以量身定做,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服務,這提高了資源配置的效率。五是重構資管生態鏈,資產獲取環節、財富營銷環節都跟過去的方式、方法、路徑發生了深度變化,徹底改變了傳統資管行業的生態鏈。
第三句話,金融科技潛在風險越來越多。這有兩個層面,第一,從機構層面來上看,一是影響傳統金融機構的盈利能力,金融機構可能分流部分銀行業務,對現有銀行的盈利模式、盈利能力形成巨大挑戰。二是增加信息科技的操作風險,金融機構更多運用新技術,并進行外包,增加風險管理難度,在實際運行當中已經有部分第三方合作機構因為系統缺陷導致金融交易數據泄露,這一種案例。三是有可能提高整體風險水平,金融科技企業在增加金融服務的可獲得性的同時,有可能降低客戶門檻,引入更多的高風險客戶群體,由于金融科技還沒有經過一個完整周期的檢驗,歷史數據也并不完備,因此很可能造成金融風險的低估和錯誤的定價,把整個行業的風險水平提高了。四是對突發事件管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金融科技和物理網點不一樣,是24小時全球全天候進行服務的,受到外界攻擊和暴露時間會更長,概率更大,實時監測和對突發事件的處置也對我們提出了要求。所以從機構層面來說,我們很可能面臨著這么一些風險。
第二,從系統方面來說,也存在一系列的風險。一是增加了機構之間的關聯性和金融體系的復雜性,金融科技加深了金融業、科技企業和市場基礎設施運營企業之間的融合,增加了整個行業復雜性,特別是部分科技企業在信息技術管理方面的局限性,有可能導致風險在這三者以及整個體系之間進行傳導,系統越來越復雜,風險就越來越復雜。二是很可能強化羊群效應和市場共振,增強風險波動和順周期性。在金融服務效率提升的同時,風險傳導的速度也越來越快,金融市場參與主體的行為更加趨同,從而放大金融市場波動。以資管行業智能投顧為例,金融機構運用智能化系統為客戶提供程序標準化資產管理建議的同時,如果采用相似的風險指標和交易策略,那么很可能在市場上導致更多的統買統賣,重漲重跌,這種現象同頻共振,這也是一個系統性的風險。有取有舍,有得有失,相生相伴,這些風險伴隨新的生態出現。從監管層面來看,我至少覺得面臨以下幾個挑戰。
第四句話,監管將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一是對于監管專業的能力形成挑戰,監管者很可能很難快速配備相應專業的資源以及更新知識結構,識別潛在風險,從而影響監管有效性。昨天德勤發了一個報告,從2008年到現在,金融危機以來,整個金融機構收取的監管費用,全球增長了492%,累積起來將近超過3000億美金。以歐美為主體的大型銀行交的罰款增加了45倍,一方面說明監管的力度空前加大,同時也說明監管占有的監管資源越來越大。所以現在不僅出現了金融科技,也出現了監管科技這么一個新的形態,從一個側面也說明了這個問題,傳統監管的手段已經遠遠不能適應了。
二是增加了風險監測和管控的難度,這個我就不多說了。
對于監管第三個挑戰,監管體系和秩序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傳統監管體系和秩序是一個相對成熟和穩定的體系,監管機構和被監管機構之間形成了相對穩定的一個關系,也有人說是貓和老鼠的關系,也有人說是司機和警察的關系,不管怎么說,已經有一套透明的游戲規則,在這個規則之下大家進行博弈。但是在金融科技發展到高度形態的時候,我們有一句話叫代碼即規則,代碼即法律。我們現在可以把一些智能合約內置到機器里面,一旦觸發條件就進行自我糾錯。
過去是警察在路上進行糾錯,這是所謂的行為監管,現在發展到后面是探頭,這當然是一個進步,等發展到無人汽車的時候,警察已經沒有作用了。從一開始程序設計上面,你就把規則設入進去,也可能引發一個缺陷,一旦代碼發生錯誤,很可能引發災難性的后果。前面講到很重要的標志是出現了機器意識,這個非常重要。我可以大膽設想一下,如果今后把一些合規文化、合規意識、合規基因內置到機器里面,是不是可以自我循環和提高,到了那一天我們當然會高枕無憂,但是跟現在的監管形態和秩序是完全不一樣的,謝謝大家。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責任編輯:謝長杉
《財經會議》報道你看不見的會場實況,傳播會議精華內容,會議直播提前預告,不定期送出免費超值會議門票。官方微博:財經會議,微信號:caijinghy。掃碼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