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氣占比如何達到10%?
天然氣在我國居民、工業和發電等領域有很大發展潛力,要實現“2020年天然氣消費比重力爭達到10%”的目標,需從擴大用氣規模和優化利用結構兩方面入手。
文|孫慧 韓景寬
我國天然氣消費大規模增長始于2004年西氣東輸管道的商業運營,最近十多年來經歷了一個快速發展期。2004年,天然氣消費量為397億立方米,2015年增加到1931億立方米,2016年進一步達到了2058億立方米,消費規模居美國和俄羅斯之后,位列全球第三。2004~2015年,我國天然氣消費年均增速達15%,是同期能源消費總量增速的2.6倍;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從2004年的2.3%提高到了2015年的5.9%。
然而,與世界主要國家相比,我國天然氣利用還處于較低水平。從規模總量看,2015年5.9%的一次能源消費占比,遠低于23.8%的全球平均水平,而美國超過了30%,俄羅斯甚至高達52.8%。
《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2020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要控制在50億噸標準煤以內,其中,天然氣比重力爭達到10%。據此測算,天然氣消費規模在2020年將達到3600億立方米以上,比2016年增加1542億立方米,年均增量為386億立方米,年均增速為15%。
縱向比較來看,這一增速與2004~2016年間的年均增速持平,但年均增量386億立方米,遠高于2004~2016年間138億立方米的年均增量,比2004~2016年間的最大年增量242億立方米,還要多出144億立方米。可以說,要實現2020年3600億立方米的消費目標,具有極大的挑戰性。正因如此,在隨后發布的《天然氣發展“十三五”規劃》中,將2020年的天然氣消費比重調整為了8.3%~10%。
經測算,到2020年讓天然氣的消費比重達到10%非不可能,但必須從用氣規模挖潛和利用結構調整兩方面入手,穩步發展城鎮燃氣,借力“煤改氣”加速工業燃料領域天然氣置換,提速發展天然氣發電,大力發展交通用氣,適度發展化工用氣。
城鎮燃氣擴容可期
城鎮燃氣包括居民用氣、公福商業用氣和采暖用氣三個細分領域。其中,居民用氣在我國一直是優先發展、優先保障的。從2012年開始,天然氣用氣人口已經超過液化石油氣,成為了第一大生活燃料。2015年,我國城鎮人口氣化率約為43%,居民用氣在207億立方米左右。隨著“新型城鎮化”的積極推進,天然氣管網等配套設施的逐步完善,預計“十三五”期間,居民用氣將繼續穩步增長,城鎮居民仍是主力用氣人群。若2020年城鎮化率提高到60%,城鎮居民氣化率提高到《天然氣發展“十三五”規劃》中預計的57%,則天然氣氣化人口將達到4.7億,用氣量增加至330億立方米。
公福商業用氣量一般與不同地區的生活習慣和城市化水平有關,目前,我國的公福商業用氣大致相當于居民用氣的48%,預計2020年將提高到50%左右。據此測算,公福商業用氣量2020年可以增加至170億立方米左右。
2015年我國采暖用氣約115億立方米,占采暖燃料的比例約為8.2%。天然氣采暖面積約10億平方米,主要集中在北京、天津、河北、甘肅、新疆等北方省份。未來幾年,《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將繼續深入實施,禁煤區范圍會不斷擴大,預計到2020年天然氣采暖面積將比2015年翻一番,達到20億平方米左右,采暖用氣相應地增加到約210億立方米。其中,河北、天津等大氣污染治理重點地區將成為采暖用氣的主力增長地區。
三項加總,城鎮燃氣規模在2020年將達到710億立方米左右,占天然氣消費總量的20%。其中,居民用氣和采暖用氣是增量主體。
工業領域借力“煤改氣”
當前,我國工業燃料用能以煤炭為主,占比約73%,天然氣占比約10%,遠低于英美等國的水平。2015年,我國工業燃料領域天然氣消費量738億立方米,主要用于建材、機電、輕紡、冶金、石化等行業。
“煤改氣”是工業燃料領域天然氣消費量增加的主力推動力。將置換后效率提高等因素考慮在內,每替代1億噸的工業鍋爐/窯爐燃煤消費量,即可增加天然氣消費量420億立方米。
《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出臺后,各省相繼出臺了燃煤鍋爐治理方案,“十三五”期間“煤改氣”改造量約12萬蒸噸,按照年運行3000小時測算,可新增天然氣消費量260億立方米左右。新增量以大氣污染治理重點地區為主,集中于環渤海、長三角等地區。
以玻璃、陶瓷產業為代表的工業窯爐也是大氣污染治理的重點領域,結合國家經濟發展轉型、產業結構優化的宏觀大背景,預計天然氣將成為玻璃、陶瓷等產業轉型升級的首選燃料。初步統計,“煤改氣”窯爐可新增天然氣消費約190億立方米,“油改氣”可新增天然氣消費約60億立方米。
“十三五”期間,工業燃料領域有望新增天然氣用量510億立方米,消費規模達到1250億立方米,占工業燃料能源的比例提高到15%左右,占天然氣消費總量的比例約35%。
天然氣發電增量是關鍵
截至2015年年底,我國天然氣發電裝機容量6637萬千瓦,天然氣用量284億立方米;2015年氣電裝機容量占全國發電總裝機的4.4%,天然氣發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3%。與世界典型國家相比,我國天然氣發電呈現出裝機容量和發電量“雙低”狀態。這就導致我國發電用氣占天然氣消費總量的比例偏低,僅為14.7%,遠低于美國的35%、俄羅斯的40%和日本的60%。
“十三五”期間,天然氣發電將是我國能源利用結構優化的重點,也是實現天然氣消費目標的關鍵。發展方向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天然氣調峰電站,通過“風氣互補”“光氣互補”,在可再生能源分布比較集中的區域,發展天然氣調峰機組將成為亮點。二是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分布式能源一直是國家鼓勵發展的對象,以上海為代表的省市也出臺了較為完善的扶持政策,“十三五”期間在解決上網、靈活售電等問題的基礎上,大中城市的大型商業綜合服務區、醫院及高校園區將將成為分布式能源的主戰場。三是天然氣熱電聯產,在大氣污染治理重點地區的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產業園區,帶穩定熱負荷的天然氣熱電聯產項目是發展重點,江蘇將成為領頭羊,新增裝機容量預計可達1100萬千瓦以上;在北方采暖地區,借鑒北京經驗,帶采暖的熱電聯產項目將成為建設主流,以河北為代表的京津冀及其周邊地區將是增長主力,新增裝機預計在500萬千瓦以上。
《電力發展“ 十三五” 規劃》和《天然氣發展“十三五”規劃》均提出,“ 十三五”期間全國氣電新增投產 5000 萬千瓦,2020年裝機規模達到 1.1 億千瓦以上,占總裝機比例超過5%。在裝機目標基本確定的情況下,年利用小時成為了天然氣發電用氣規模的決定性因素。2015年,我國燃氣機組平均利用時間僅2498小時,甚至低于最初核定的燃氣調峰電廠的3500小時。若2020年燃氣機組平均年利用時間能夠提高至4000小時,以每立方米天然氣發電定額4.8千瓦時計算,用氣規模可達到約920億立方米,在天然氣消費總量中的占比將提高至26%左右,基本達到英國水平。
交通用氣要揚長避短
我國交通用氣以汽車用氣為主,船舶用氣極少。2015年,天然氣汽車保有量約500萬輛,用氣量約195億立方米。與世界典型國家相比,無論是汽車保有量,還是用氣規模,我國均處于領先水平。但近兩年,受油價下降、經濟性減弱、電動汽車競爭等因素的影響,我國天然氣汽車發展速度趨緩,2015年首次出現了產量負增長。
未來一段時間,天然氣汽車應揚長避短,抓住電動汽車續航里程短等問題尚未解決的時機,盡可能擴大用氣規模。有三個領域是發展重點,一是城市公共交通領域,公交車和出租車是天然氣汽車和電動汽車的競爭主戰場,公交車領域競爭激烈,部分省市用氣量已出現了下降,但在出租車行業,天然氣汽車依靠續航優勢,仍具備競爭力;城際客車受續航里程、購車成本等因素影響,天然氣優勢明顯,比重將持續增加。二是LNG載貨汽車,載貨汽車是電動汽車相對空白的領域,只要氣油價比保持在70%左右,LNG汽車就會有極大發展空間。三是水運行業“油改氣”,我國LNG動力船舶仍處于示范試點階段,保有量僅120余艘,用氣量不足1000萬立方米。在《內河船型標準化補貼資金管理辦法》等利好政策催動下,LNG動力船舶在“十三五”期間將會得到較大規模發展,內河、港口區域是主力市場,沿海將以試點推廣為主。
預計到2020年,我國天然氣汽車數量將達到1000萬輛左右,消費天然氣約410億立方米;LNG動力船舶約6萬艘,消費天然氣約50億立方米。因此,交通領域天然氣消費規模將達到460億立方米左右,約占天然氣消費總量的13%。
化工用氣可能萎縮
從世界范圍看,化工不是天然氣利用的主流方向,天然氣化工裝置主要集中在俄羅斯、中東等資源地,英美等國的化工用氣占天然氣消費總量的比例均在5%以下,而這一數字在我國卻高達14.6%。
化肥、甲醇和制氫是化工用氣的主力方向,從“十一五”末開始,受產能過剩、天然氣價格調整的影響,化肥和甲醇用氣增長乏力,部分用戶停產或減產。預計“十三五”化工用氣將總體萎縮,天然氣消費規模將降至約250億立方米,在天然氣消費總量中的占比下降到7%左右。其中,化肥和甲醇用氣持續下降,到2020年約190億立方米;制氫用氣保持上揚,到2020年約60億立方米。
當然,上述分析僅僅是指明了“十三五”期間天然氣消費量增加的可能方向與路徑。真正要占領這些市場,還需要行業上中下游的通力合作,多渠道擴大天然氣供應,不斷夯實資源基礎;加快調峰儲氣設施建設,增強供氣保障能力;盡快放開氣源價格和城市門站價格,理順天然氣價格體系;不斷增強天然氣的經濟競爭力,全方位促進天然氣消費。
(作者分別系中國石油規劃總院高級工程師、副院長)
文章來源于《能源評論》雜志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責任編輯:陳楚潺
除了干貨,就是走私貨!——掃描二維碼關注新浪雜志官方微信,專注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