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金融開拓者
革命事業少不了必要的資金作后盾,在中央蘇區時期,毛澤民就是那個拿著算盤與賬本,為革命賺得了生存、發展資本的重要人物。
文 | 萬立明
毛澤民比毛澤東小三歲,自幼在父親嚴格教育下務農、經商,從小能寫會算,1921年在哥哥影響下參加革命事業。他曾親手籌備創建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擔任第一任行長,是中國紅色金融事業的開拓者。都說槍桿子里面出政權,但肯定不能少了錢袋子做支撐,毛澤民就是那個拿著算盤與賬本,為革命賺得了生存、發展資本的重要人物。
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毛澤民當選為財經委員會委員,兼國家銀行行長。但當時他心里并不開心,他來到中央革命根據地本來是想帶兵上前線,卻不曾想趕上了“負責后勤工作”。毛澤民氣鼓鼓地找到大哥,想要辭掉這個吃力不討好的差事,然而毛澤東沒有同意,還把他狠狠地批評了一頓。面對空徒四壁的蘇區財政,毛澤民心里也沒底,但既然辭不掉,只得硬著頭皮上,想辦法干出個明堂來。
1932年國家銀行開張后不久,中央造幣廠成立,以紅軍在戰斗中繳獲的銀器、首飾、銅材等生產銀元和銅元,經臨時中央政府批準,規定以銀元為中央蘇區本位幣,同時發行紙幣銀幣券,1銀幣券兌換1塊銀元。在那個年代,中央蘇區物資匱乏,鑄造金屬貨幣的原材料奇缺,為了保證銀幣券的信用,毛澤民千方百計籌集白區的銀元作為儲備。
每逢紅軍有重大作戰行動,國家銀行都會組織沒收征集委員會,隨部隊到前方籌款。其中第一筆大額資金來自于1932年3月下旬,紅一軍和紅五軍組成的東路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克了漳州城,毛澤民率沒收征集委員會籌得銀元100萬。
另一個給國家銀行“補血”的辦法是代理國家金庫。毛澤民調查發現,紅軍在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中“一切繳獲要歸公”的規定時,存在口徑上的差異,因為“大公”“小公”并沒有明確規定,導致部隊繳獲的資金與財物不少滯留在了基層。毛澤民和當時的財政部部長鄧子恢商量后,決定統一財政收支,一切財政收入逐級上繳金庫,金庫設在國家銀行,由國家銀行代收代付。但這套制度如何執行?當時的國家銀行內部兩眼一抹黑,無從下手。后來,還是從繳獲的銀元中偶然發現了一張包銀元的紙,是國民黨政府稅務機關的四聯單,通過研究這張四聯單,國家銀行才最終設計出具體的金庫制度,擬定了金庫條例和相關的賬表、單據,把中央蘇區的資金集中到了國家銀行。
但是中央蘇區畢竟地域狹小,又處在相對落后的地區,資金存量有限,要想讓新的貨幣系統正常運轉,必須要有增量,讓中央蘇區的財政金融系統具備造血功能。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毛澤民將目光投向了江西會昌與于都兩縣的交界地帶——仁鳳山。
任鳳山是鎢砂儲量豐富的礦區,而鎢砂是制造槍械武器的必備材料,屬于當時重要的出口物資。據悉,當時一擔稻谷只值兩塊銀元,而一擔鎢砂能賣八塊銀元。毛澤民打算用這筆藏在地底下的天然財富,充盈國家銀行的家底。
一切準備停當之后,毛澤民以書面形式報中央政府批準,籌劃建立中華鎢礦公司,由財政部領導,國家銀行參與運作。1932年2月21日,中華鎢礦公司正式成立,總部設在距離仁鳳山20公里的鐵山垅,立即投入運作。后來由于選定的領導干部經營不利,鎢砂產量一直上不去,毛澤民心里著急,干脆建議臨時中央政府將鎢礦公司劃歸了國家銀行,讓它成了國家銀行辦的第一個實體。毛澤民親自“掛帥”擔任總經理,完善管理體系,改善礦工待遇,擴大生產。1933年,中華鎢礦公司的鎢砂產量就由前一年的1000噸猛增到2600多噸,1934年增加到近4000噸。
這些鎢砂大部分通過江口外貿分局賣給了當時的國民黨粵軍陳濟棠部,每噸1000元左右,僅1933年就為中央蘇區創造了180萬銀元的利潤,成為中央蘇區重要的收入來源。
作為中央蘇區首家大型國營經濟實體,中華鎢礦公司金融與實業相結合的模式,可以說是一次產生了巨大效益的成功實踐。國家銀行從事混業經營,政策性與商業性兼容,資本與實業相結合,不但充實了中央蘇區的財政,也增強了國家銀行資本實力。在國家銀行帶動下,蘇區內部商業銀行普遍加大了對實業的支持力度,比如閩西工農銀行向“中華貿易公司”“中華紙業公司”等龍頭企業注入巨資,短時間內帶動了一大批相關產業的發展,給后來“紅色小上海”福建長汀的異軍突起注入了動力。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責任編輯:陳楚潺
除了干貨,就是走私貨!——掃描二維碼關注新浪雜志官方微信,專注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