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匯查詢:

過來的企業家暢論掘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6日 16:02 《中外管理》

  幾乎所有創業成功、挖到“第一桶金”的企業都會面臨“第二桶金”甚至“第n桶金”的誘惑與壓力。但事實上,真能挖到“第二桶金”進而第二次創業成功的企業卻非常少。那么,我們該如何看待這一現象?如何才能挖到“第二桶金”?多元化是否是挖到“第二桶金”的有效選擇?這一過程的本質,是外部經營問題,還是內部管理問題?

  在8月11日由《中外管理》與理實國際咨詢集團共同主辦的第二期“最佳管理實踐”論壇上,多位有過多次成功挖金經驗的企業家與有關專家對“第二桶金”話題發表了自己的高見和忠告。

  “第幾桶金”最可貴?

  楊 光(《中外管理》雜志執行主編):很多企業在創業成功之后,最近都普遍存在一個階段性的瓶頸——隨著社會發展,曾經賴以獲得成功的機遇不存在了,或說“第一桶金”開始面臨枯竭,于是急急忙忙開始尋找“第二桶金”。但今天的產業環境已經不是“遍地黃金”,“第二桶金”在哪兒?很多企業家們很困惑……

  郭凡生(慧聰國際資訊有限公司CEO):從經濟學發展角度來衡量,絕大部分企業活在這個世上的使命,就是挖“第一桶金”!他們雖然只存在了一個周期,但是也為社會做出了貢獻!我覺得能挖到“第二桶金”是偶然的,挖不到才是必然的。但在中國目前,似乎挖不了“第二桶金”就丟人,就是失敗,其實是不對的!試想,如果全世界的公司都最后做成微軟那樣,那我們的產業環境會變成什么樣?所以,我認為UT斯達康和盛大已經很成功!即便這些公司以后沒了,也起到了作用。

  我認為企業家也分為幾種:一種是只能做小企業、小買賣,一種是只能做大買賣、是大企業家。第一種就做不了大企業,而后一種也做不了小企業。難道只有把企業做成百年老店的人才成功嗎?不對!很多企業雖然做不到大而久,但可以做得小而美。

  說到“第二桶金”,對于慧聰來說,創業15年來從開始紙面資訊到現在的B2B網站,是已經挖過三桶“金”了。而這些能不斷挖金成功企業的背后暗含的遺傳基因鏈是什么?確實是需要研究的。

  楊曉南(沃爾沃卡車大中國區副總裁):企業本身應該脫離企業家而獨立存在。企業家可能有一代人的追求,但作為企業,我認為就應該追求做成百年老店。

  “第二桶金”有路可循嗎?

  王 穎(理實國際咨詢集團中國區董事長):籠統地說,企業發展永遠都是要靠抓機會。但是企業不完全以機會為導向,還是要以企業戰略為導向。

  孫寅貴(百龍集團總裁):今年也是我的企業成立15周年。當年公司成立的第二天我就問我的團隊:我們究竟想把企業辦多久?我想,如果這個企業要干10年以上,就應該有一個能夠傳承的東西。經過這15年我發現,我的企業可以傳承的,就是“挖下一桶金”的經驗。

  我的“第一桶金”是賣專利,“第二桶金”是做塑鋼門窗;“第三桶金”是做加濕器;“第四桶金”是房地產;其后就是大家最熟悉的礦泉壺......我現在是做旅游,都數不清是第幾桶金了。

  任何企業要有發展,都不要在一個鍋里吃得干干凈凈。但是一個老板最大的能力,并不是如何尋找新的機會,而是如何抵御新的誘惑。

  如果要說到如何發現產業黃金,我最樸素的訣竅就是:發達國家的昨天是我們的今天,發達國家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所以我們企業只要看看發達國家今天是什么樣,看看他們怎么做就好了。因為別人的實踐,都屬于已經被時間證明、驗證過了,風險最小。

  如果說如何挖“第二桶金”,我總結有兩樣東西最重要:第一,有一部分流動資金。第二,有特別優秀的人。對于第二點,我非常重視內部培訓,我長期在我的企業里給員工上課。

  楊洪青(北京干鍋居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在企業“挖金”過程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我認為是形成企業文化的基礎。進而我們還要思考:在挖金過程中企業是否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管理能力?雖然我們做的是非常傳統的餐飲行業,但是我們在實踐中發現:即便在紅海當中,如果能在內部管理上改進一點點,都可能為企業的發展找到新的增長點!

  楊曉南:我認為對于產品、市場的未來發展來說,是有規律可以遵循的。比如:著名的安索夫“產品-市場拓展矩陣”,就是關于新舊產品與新舊市場如何進行組合進而拓展和衡量企業發展空間的有效工具。我想很多挖金的方法是可以按照既定的路數套進去的,比如:孫總企業的經歷,就是基于“核心能力”往外擴張的多元發展,而不限制在一個產品和市場。如果企業遵循這些已經被驗證的模型,而不總是靠拍腦袋決策,或許是更好的一種選擇。

  王 戈 (北京東方集成科技有限公司CEO):如今我們都強調向外企學習,但是在中國簡單復制外企的模型,我認為是很難的,因為彼此的社會制度、體系和游戲規則都不一樣。

  我認為:現階段中國企業還是要勇于探索第二、第三桶金。對此我有以下觀點:第一,很多的機會是需要勇于探索才能把握的。第二,即使你放過機會,在事實上也不一定就能躲得過風險。第三,多元化的關鍵,是進行各種企業資源的合理匹配。第四,就是“盡人事,聽天命”。

  楊沛霆(《中外管理》雜志社長/總編):企業走到一定規模后,就必然會遇到瓶頸。而多元化是解決辦法之一。中國的改革開放給了企業很多機會,如果視而不見當然太可惜了。事實上,很多中國企業在多元化道路上目前還很成功。

  另外,企業一定要實業化,要有一個產業鏈條。產業鏈條成熟了,企業就穩定了。多元化也好,專業化也好,主要是風險多大的問題。如果在風險控制上下夠工夫,任何問題都是能解決的。

  “第二桶金”要注意什么?

  楊沛霆:不管是第幾桶金,一定要重視專業化管理。沒有專業化管理,一切都會失敗。

  郭凡生:“第二桶金”一定難于“第一桶金”,企業要做好各種準備。

  孫寅貴:已經挖到“第一桶金”的伙計們,不要只想那些“金桶”,而一定要想辦法學會發現一個能持續“挖金”的“隧道”。

  楊曉南:利潤的來源有兩點:資本和人。一個成功的企業,就是能夠控制最大的資本,運用最好的人力,然后將人和資本很好地結合起來獲取回報。

  楊洪青:企業在挖“第一桶金”的過程中,就要非常清楚:我的企業核心

競爭力與核心能力是什么?這是為“第二桶金”甚至“第n桶金”做好準備。

  王 穎:要想持續挖金,先要練就基本功。

  王 戈:還是要走“相關多元化”道路。

  (本文內容未經發言者審閱。)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