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匯查詢:

中小企業:利基戰略助你掘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6日 16:02 《中外管理》

  康榮平 柯銀斌

  現有業務外新利基的選擇

  利基戰略,適用于沒有現有業務,或不考慮現有業務,或在現有業務中難以找到利基的狀況。

  新利基選擇的一般過程與方法如下:

  1 . 商業機會的觀察與把握;2 . 產品情報收集與產品范圍界定;3 . 市場情報收集與競爭態勢分析;4 . 依上述利基標準逐一進行檢驗;5 . 在備選產品中選擇一個利基業務。

  為了使企業更有效地把握這個過程與方法,我們借案例加以說明。

  案例:聚龍如何選中指甲鉗?

  1998年以前,梁伯強旗下的聚龍公司一直以生產人造首飾、旅游紀念品為主,產品暢銷60多個國家和地區,產值最多時年逾6000萬元。但這類產品是一種隨意性消費品,做大做強難度太大。因此梁伯強一直在尋找一個具有發展前景的產品。

  1998年5月某天下午,梁伯強在別人送來的一張包東西的舊報紙上,發現了一篇題為“話說指甲鉗”的文章。該文寫到:最近,國務院副總理朱 基在中南海會見全國輕工業集體企業代表時說:“要盯住市場缺口找活路,比如:指甲鉗,我沒用過一個好的指甲鉗子。我們生產的指甲鉗,剪了兩天就剪不動了,使大勁也剪不斷!彼孕⌒〉闹讣足Q為例要求輕工企業努力提高產品的質量,開發新產品。

  做了十多年五金制品生意的梁伯強,感覺到這是一個市場機會。當即找來創業老友、五金模具專家蘇鋼華,蘇認為生產不成問題。稍后,又找來公司幾位骨干,經商議后決定:指甲鉗項目值得研發,立即開展市場調查工作。

  第一步,分析產品。他收集大量國內外企業生產的指甲鉗產品,分析各自的特點。例如:國內產品造型單一,無特色,工藝粗糙,使用費勁,指甲殼亂飛;韓國產品做工精致,貼近大眾,非常人性化;日本產品在精細的基礎上突出款式的新穎,各種卡通造型讓人愛不釋手;德國產品相當于高技術產品,產品質量高,價格也高。外國產品的共同特點是精致、耐用、實用。

  第二步,國內市場與企業考察。梁伯強從電話號碼簿查到國內有5家企業生產,考察路線是廣州—天津—北京—蘇州—上海。調查發現,國內企業主要有兩類:一是已倒閉的國有企業,例如:天津的“天”字牌,北京的“京”字牌,廣州的“555”牌,上海的“雙箭”牌,蘇州的“雙菱”牌等。二是廣東南海、浙江海寧的個體戶,家庭作坊式生產,規模小,設備工藝簡陋,產品質量差,外型設計無特色。

  當時的市場狀況是:國產指甲鉗處于市場低端,零售價最低只有幾角錢,通過

義烏等小商品批發市場銷售全國;韓國指甲鉗產品“777”在高級商場銷售,完全占據中高檔市場。通過國內市場的考察,梁伯強判斷:做高檔產品才有前途!

  第三步,國外市場與企業考察?疾毂砻鳎喝蛑讣足Q年市場規模有50-60億港幣,韓國供應20億元,中國不到20億,基本壟斷指甲鉗市場。德國“雙立人”是世界上最好的指甲鉗,但其主導產品是廚房刀具與醫療器械;美國、加拿大廠家自己不生產,以OEM方式委托韓國企業生產;日本只有兩家企業,生產個人護理系列產品,其金屬類產品主要委托韓國企業生產;韓國有5家企業,分別是“鐘”、“777”、“皇家”、“司柏多”和“潤益”。其中“777”通過香港公司進入中國大陸市場。

  第四步,做出開創利基的決策。在充分掌握以上商業情報的基礎上,梁伯強受美國吉列剃須刀的啟發,做出決策如下:要做全球最大的指甲鉗品牌。做出這個開創利基的決策,主要依據有:

  ● 產品范圍狹窄:指甲鉗屬于其它日用金屬制品,是一個小產品。

  ● 市場規模適當:全球年銷售額60億元,從未有過大企業涉足。而對梁伯強而言,這個規模又足夠大,如果占其50%份額,年銷售額就可達到30億元。

  ● 指甲鉗生產屬于傳統的小型金屬制造業,技術變革不快,無“革命性”創新,主要創新在外型設計上,研發投資也不大。

  ● 競爭分析:全球市場無主導品牌。韓國企業主導全球市場,但這些企業或者不專門做指甲鉗,或者企業首腦年邁且無人繼承事業。與中國企業相比,韓國企業的成本高。而中國指甲鉗生產以個體經營者為主,規模很小。指甲鉗生產歷史表明:這是任何大型企業都不會去做的業務,并且是個體戶做不好的業務。將來也會是這樣。

  ● 需求穩定且可增長。指甲鉗是日常用品,需求相當穩定。指甲鉗又是終端產品,年需求量可通過企業開發新產品來不斷擴大。

  ● 全球通用性強。

  1998年聚龍公司開始進入市場,1999年成為中國第一,2003年開始進全球前三名。

  現有業務中利基的選擇

  上述一般性的選擇過程與方法同樣適用于現有業務中利基的選擇。其不同之處在于:

  1 . 選擇范圍與對象集中在現有業務中,有關的商業情報擁有一定的基礎,企業決策人員有多年的業務經驗和判斷能力。但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優勢也可能成為某些障礙,例如:企業決策者對自己過分自信,難以聽取他人的不同意見。

  2 . 利基選擇的判斷應該不受歷史的影響,以全新的視角和方法來審視。由于企業從事該業務多年,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看法和觀點。當進行利基選擇時,應該徹底放棄這些觀點,以新利基選擇的標準來衡量是否符合:假定本企業沒有做過這個業務,我們今天是否會選擇?

  3 . 要考慮利基業務與其它業務之間的相關性。如果存在相關性,并且是其它業務對利基業務支持較大,企業可以把利基業務作為核心業務,把其它業務作為輔助性業務。

  我們同樣采取案例方式來說明這個過程與方法。

  案例:萬向為何單挑萬向節?

  1969年,魯冠球帶領六個農民在浙江蕭山縣創辦了“寧圍公社農機廠”,這是萬向集團的前身。到1979年的10年,是“生存型多元化”階段。通過聘請師傅,用“土”方法制造設備,采取“拾遺補缺”的策略,生產犁刀、鐵耙、鏈條、鐵臘鑄鋼、汽車零件(包括萬向節)等各式各樣的產品。到1978年年底,工廠發展到400名員工,年產值約300萬元的規模。

  1979年,中國的能源變得十分緊張。因缺乏油料供應,汽車工業出現了暫時萎縮的現象。許多重要汽車配件生產廠家紛紛轉產,另謀出路。魯冠球的工廠產量也急劇下滑,處境艱難。

  當時,魯冠球從報紙上看到一條簡短的消息:國家在安排1981年國民經濟計劃時,汽車的貨運指標要達到5.4億噸。魯冠球據此判斷:目前的能源緊張狀況,將會緩解;根據國家計劃,發展公路運輸,一定離不開汽車;作為汽車重要配件的萬向節的需求量,也一定會大大增加。

  幾乎同時,一則來自中國汽車工業總公司的信息傳到魯冠球耳中:國產汽車的萬向節已供過于求,而進口汽車的萬向節尚無人生產。原因是進口汽車型號多、批量小,其萬向節產品工藝復雜、利潤不高,國家不得不花外匯進口。這個信息促使魯冠球做出決策:放棄已有70萬元產值的其它產品的生產,專門生產汽車萬向節;選擇進口汽車萬向節為發展方向,立即研制、生產。

  從此,萬向集團進入到專業化生產的新階段。

  萬向集團選擇專攻汽車萬向節,是從現有眾多產品中保留下來的,同時放棄其它產品生產;以國產/進口為標準,對萬向節市場進行細分,根據中國市場狀況專攻進口汽車萬向節這個細分市場。我們估計:如果從廠商/維修角度劃分,萬向當時的萬向節是集中在維修市場上的。

  萬向節是萬向集團選擇的第一項利基業務:

  ● 產品范圍狹窄:萬向節本身是汽車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中的一個小產品。并且萬向集團選擇的是進口

汽車維修市場用的萬向節,更是萬向節市場中的一個細分市場。

  ● 市場規模:雖然沒有具體數據描述當時的市場狀況。鑒于中國剛開始對外開放,進口汽車數量不大,估計其萬向節的市場規模并不大。

  ● 競爭并不激烈:當時進口汽車萬向節全部依賴進口,國內企業無生產。這是一個空白。

  ● 需求穩定且會增長:萬向節作為零件產品,其市場需求取決于進口汽車的規模。這個市場初期并不大,隨著對外開放進程的推進,進口汽車會相應增加,未來有較大的發展前景。即使進口汽車萬向節維修市場需求有問題,萬向集團還可進入其它類汽車萬向節市場。

  ● 全球通用性強:萬向節是汽車零件類產品,在全球范圍內具有通用性。

  1980年年底,萬向集團被列入全國三家萬向節定點生產廠家之一;1983年,全國市場占有率達到25%,成為全國第一;進入90年代,萬向集團在國內萬向節市場占有率超過60%; 90年代末,萬向集團已成為世界第一的萬向節生產廠商。

  (本文第一作者系中國社科院世界華商研究中心主任)

  何謂“利基戰略”?

  利基戰略主要指企業以某個狹窄的業務范圍為戰略起點,集中資源和力量進入,首先成為當地市場第一,不斷擴展地域市場范圍,采取多種途徑建造競爭壁壘,分階段、分層次地獲取并鞏固全球市場冠軍的地位。

  對于正在挖掘“第二桶金”的中國企業來說,利基戰略是一種適用戰略。尤其是中小企業,更需要利基戰略。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