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類霜天競自由”
《中外管理》:什么樣的企業可以“無為而治”?
施永青:我這種管理方式的第一個前提,是公司要有很高的凝聚力和共同的愿景或目標。有了共同的愿景、共同的目的,才能凝聚在一起。
第二個前提,是公司成果必須是可以共享的。如果所有的成果都是老板拿走,大家怎么會有共同的目標,沒有分享機制就沒有動力,員工不可能自愿凝聚在一起。如果是自愿和自然結合在一起的,它也不容易垮掉。如果靠人為的制度、規章把大家結合在一起,在外力作用下很容易就會松散了。
第三個前提,越在高速發展的公司,越容易無為而治。因為是高速發展,有一個環節跟不上,馬上就會暴露出來。所以只有通過組織自身調整,適者生存下來,正如毛主席所說的“萬類霜天競自由”。
正如火車頭加速的時候,一個螺絲釘有問題都會暴露出來,我們不會允許電腦壞了兩小時還沒派人來修理。而只有不進步的公司才會有人濫竽充數,因為今天電腦壞了不修也無所謂。
第四個前提,一定是在一個學習型的團隊中。學習型的文化氛圍之下,才可以無為而治,因為組織要自己去適應環境,去調整,這就要看組織的學習能力。
“管理”是在違反天道
《中外管理》:無為而治是否意味著否定制度?
施永青:我覺得不需要規定不同的人過怎樣的生活。老子說:道法自然。如果你太有為,就是代替人家去選擇。管理在某種程度上是不道德的,是要一群人按照某個老板或企業的目標而犧牲個人,這是違反天道。資本主義社會分工精密,但工作是被扭曲異化了的。
其實,公司是所有員工意志的總和,無為就是尊重這個意志。
所以制度越少越好,制度就是固定化,能夠不用制度就不要制度。在一般情況下,人生都是想成功的,想被人接受的,用什么方法讓人們接受你?你相信考核還是相信自然?
我自己在公司里面真正用這種理念管理公司有12年左右的時間,本來我公司里還有一個合作伙伴,他是“有為而治”,事事必管,看得很細,反而阻礙了進步。這更使我發現“無為”也可以做,中原地產代理公司1995年不到50間分行,1995年年底已經開到100家,1996年年底有200家,1997年時已經開到300家了,發展速度很快,每三天就開一家,要怎么個開法?靠“有為”如何才能做得到?只有充分發揮每個個體的動力才可以啊!實踐證明,我的“無為”換來的是員工的奮發有為,讓參與者得到了自身的快樂。
[上一頁]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