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高成長企業如何跨越“管理關”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6日 20:20 《中國企業家》雜志
對高成長企業而言,最大的管理魔鬼來自管理者本身 文/本刊研究部 金錯刀、曾蘭 不同于托爾斯泰的那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對于高成長企業而言,不幸的企業卻都是相似的,他們都困擾于一個共同的難題:管理!吨袊髽I家》專訪了清華大學中國創業研究中心副主任高建、資深戰略咨詢顧問宋新宇,去發現并破解成長企業的“管理難題”。 《中國企業家》:在高成長企業從“快”到“好”跨越的過程中,你認為最重要的是什么? 高建:我認為是管理。關于創業的模式,有的是基于資源,有的是基于知識,我們考察了一百多家公司,每半年、一年,我們拿一些問卷去調查,對這些企業的成功和失敗進行分析。我們發現,失敗的根源之一就是管理問題。管理能力可以界定為一種組織企業的能力。我覺得初創企業能夠發展很好,就是他的團隊有組織能力,體現在他更有經驗去跟客戶打交道,更有經驗去選擇產品,更有經驗去控制財務,更有經驗去管理資源。 另一個重要問題是商業戰略。創業企業一開始的時候看不出好壞,慢慢地才能體現出來。從所謂的問號公司到明星公司的過程是一個跨越,是市場地位的變化,怎么能把這個地位建起來,就是商業戰略問題。我們會發現,有些創業機會,每個人都可以看到,但是只有幾個企業做成了,原因就在于他真正去落實了,他通過這種落實才能占領地位。所以,市場地位是個結果。 宋新宇:我覺得是一種觀念的轉變。觀念的轉變包含很多方面,比如對創始人而言,可能需要更多的民主,需要更多人參與這個團隊,這種觀念的轉變對很多創始人是非常痛苦的。因為他自己是非常厲害、非常能干,但是到一個更高階段的時候,靠自己的力量肯定是不夠,這時就需要團隊的力量。但是本人的觀念如果轉不過來的話,對公司的快速增長是非常不利的。 另外一個轉變就是公司的戰略,從一個人到和大家分享,至少是和自己的骨干分享,這也是不少的企業創始人和企業家不太容易做到的。把股份轉給自己的親戚還好辦一些,如果說交給一些員工,對很多企業確實是一個非常痛苦的過程。有的時候可能是觀念轉變過來了,但是在操作上沒有適合的人。 《中國企業家》:成長企業如何制定清晰而有效的商業戰略? 宋新宇:要想解決這一難題,就要先問自己幾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我的客戶是誰?這個問題非常簡單,但是很多企業不明白,或者說定不下來,特別猶豫?蛻艨梢允菬o限大,也可以是很細分,但很多人不清晰。你要不停地問自己這個問題,清晰自己的客戶在哪兒。 第二個問題是:我這個企業適合做什么?我知道我的客戶是誰,但是對同一個客戶你還有N種不同的辦法去服務給他,去為他提供價值。我的做法是什么,什么適合我,這些也很關鍵。 第三個問題是:如何復制?很多人忽略這個問題,我發現很多成功的企業家并不是太擅長于創新,而是發現某一個模式成功后,投入大量的資源進去復制,比別人復制得快,這也是一種成功模式。 《中國企業家》:我們發現很多成長型企業的最大挑戰來自內部,在你的觀察中,他們遇到的“管理魔鬼”是什么? 高建:我覺得是管理者本身。因為我們有的時候不太能注意到自身的管理能力,你能夠發現市場,可以拼命去做廣告,但忽略了自身能夠掌控的資源究竟是否支撐你想做的事情。我們調研發現,如果一個創業者管過4000人的企業,讓他搞一個小企業,他應該很容易就把它做起來,但是我們絕大多數的創業者沒有過這種經驗,所以,有太多的問題他們想不到。 宋新宇:實際上跟這些企業接觸的話,你會發現每個企業的問題不一樣,所以很難回答說最大的問題是什么,每個企業最大的問題不一樣。經常是這樣一個循環,當我的外部的問題解決了,內部的問題就成了最大的,當我的內部問題解決了,外部問題就成了最大的。我覺得經營一個企業基本上有兩件事,一個是經營,一個是管理。經營是對外的,管理是對內的。通常是說你經營一段時間,你內部的管理會很亂,你在管理上下了功夫,你又發現,可能經營又變了,所以需要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你需要有一個團隊,這個團隊中一個人要善于經營,另外一個人要善于管理。 如果說要集中在一個地方的話,就一個字:人!叭恕庇煮w現在幾個方面,第一是缺人,沒有足夠的資源,我這邊有生意、有業務,但是沒有人去做。第二是,我雖然有人,但是不適合。很多創業公司,在高速成長期間,有大量的人進來,可能有些公司找到人不難,但是,找到最合適的人卻不太容易。 《中國企業家》:“創始人瓶頸”是成長型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時經常會出現的問題,如何解決? 高建:對有些人來講,“創始人的瓶頸”沒什么問題,但是對有些人來講確實有瓶頸。首先,一個關鍵的瓶頸因素是,目前的發展超越他原來的經驗,比如,他原來沒有見過這么大的企業出現。對創始人來講,我覺得有很多方面可以克服。一個是學習,這個學習不是來自讀書,主要是在這個社會上,當他預計到有問題的時候,他能有超前的意識去和業界交流取經。這個很重要,有很多人能克服瓶頸就是因為善于學習。 第二,創始人的瓶頸確實難以跨越,就需要過渡。像Google公司,兩個創始人就很善于過渡,找了一個有很好背景的CEO施密特。 第三,可以通過建立團隊來克服。比如,通用汽車曾經有一個辦法,遇到難題就建立各種各樣的委員會。通過委員會來解決問題。我覺得這也是一個方法。 宋新宇: 第一是學習。第二是要學會分享。第三是“放下”。其中,第三點可能是最關鍵的。有一個故事,說有一個道行很高的寺廟主持,他養了一條狗,給它起了一個名字就叫做“放下”,每天到四五點的時候,他就不管寺廟里的事情,專心喂他的狗,叫著“放下”、“放下”,別人就好奇,問他干嗎呢,他說實際上是在讓自己“放下”。這個是難做到的,如果做到的話,對人對己都是有好處的。只有做到“放下”,你才能有時間去學習,才有時間去想分享的事情。 3. 建立企業文化系統,是指我鼓勵你做什么,明確企業的理念、氛圍、發展方向等。 4. 建立績效考核體系,把企業的目標轉化為個人的目標,完成目標給他什么獎勵,沒有完成目標有什么處罰。 5. 建立開放的學習系統。 挑戰3:創始人瓶頸 盡管只有22.73%的人把“創始人瓶頸”當作最大的“內部挑戰”,在調查中位列第三,但是,在很多人看來,“創始人瓶頸”也是最大的成長煩惱。因為,對中國的成長型企業而言,商業模式、管理現代化等難題的源頭都來自于“創始人瓶頸”。 調查發現,對成長型企業領導人而言,“遠見”(68.18%)、“專注于核心競爭力”(47.73%)、“ 創新能力(43.18%)”是最重要的三大技能。其次重要的技能是“誠信”、“激情”、“團隊力”、“執行力”(見圖7)。 前幾項技能都是偏經營層面,后幾項技能則是偏管理層面。這也描述了一個現實,成功的創業者首先必須是一個進攻型選手,要有遠見,要專注、創新。但同時,他們也要處理好進攻和防守之間的關系,事實證明,那些隕落、受挫的“未來之星”,往往敗在進攻和防守的失衡上。 一個最鮮明的“隕落之星”是托普。作為2001年的“未來之星”,托普的崛起和隕落都因為創始人宋如華。宋如華最擅長的就是生產“概念”,從“軟件國際化及倍增計劃”、“西部軟件園”,到“炎黃在線”、“5000名軟件工程師招聘計劃”,宋如華把概念炒作到了極致。2004年3月,宋如華以2元價格轉讓自己所持有的1800萬股股權,抽身托普,留下的是跨越10省12城市的12家銀行間的巨額債權債務。 對待“創始人瓶頸”難題,《中國企業家》專家顧問團成員普遍認為,創始人的普遍問題是“自省缺乏”,從而一味冒進,卻忽略了戰略防守和內功修煉。 雷士照明總裁吳長江是一個頗具自省能力的“未來之星”(2005年),企業成長快速,從1999年的100萬元起步,2007年銷售額預計突破30億元。在接受《中國企業家》回訪調查時,吳長江認為,要解決“創始人的瓶頸”,最重要的策略是:要自信,但不要自負。事實上,不少成長型企業的快速隕落,首先跟創始人的態度有關,一個致命的態度就是弄不清自信和自負的關系,毀在過度自負上。 吳長江借用毛澤東的一句話來描述自己對自信和自負的判斷:自信是戰略上藐視對手,戰術上重視對手;而自負卻是戰略上藐視對手,戰術上也藐視對手。 挑戰4:持續創新 對成長型企業而言,“持續推出獨特的產品、服務”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在往屆“未來之星”中,這一比率是27.27%,在本屆候選“未來之星”中,則高達50%。 一個因為缺乏“持續創新”而遭遇挫折的是海天天線(2003年“未來之星”)。創始人肖良勇64歲開始創業,幾年時間就打造了一個成長高速的天線制造企業,而2006年海天卻轉盈為虧,虧損6910.9萬元。這源于2004年的那場官司,海天天線主席肖兵等3兄妹,向父親肖良勇興訟,要求瓜分他名下的1.8億股海天天線內資股。據觀察人士稱,肖良勇在天線領域是一個技術高手,經歷家庭政變后,肖良勇退出企業經營,海天遭遇“持續創新”難題,好長時間不能“持續推出獨特產品、服務”。后來,肖良勇重新出山,但是,海天能否破解“持續創新”謎題,仍然待解。 對成長型企業而言,這種成長的煩惱,也是一個中國式難題:如何從“一飛沖天”到“持續飛翔”?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