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用太陽賺錢 賺太陽的錢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5日 16:52 《中國商人》雜志
2004年的某天,江蘇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忙作一團,因為他們的老總找不著了,工作人員回憶:“電話、手機都打不通,非常著急。”辦公室、家里都不見人影,該找的地方都找過了,依然沒有絲毫音訊。 更讓人著急的是,國家發改委的領導因為一項工程,點名要見失蹤的老總。整個公司亂成一團,有人開始猜測,老總是不是出什么事,或者壓力太大躲起來了?直到第二天早晨上班,公司里的秘書才在網上發現了一封老總寄來的郵件,找到了線索。 大家都在尋找的老總叫施正榮,他說:“我要去俄羅斯,去吉爾吉斯坦,去烏克蘭,還有原來蘇維埃共和國的一些小國家,我都要去。”公司的人為找施正榮急作一團,而他卻悠閑地坐在去歐洲的飛機上。去趟歐洲好像去鄰居家串門似的,招呼不打一聲就沒影了?施正榮去歐洲是很突然,但卻不像串門那樣輕松,他此次出國,是找一件對他公司來說至關重要的東西:“當時我們的硅片全部從國外進口,國內很少,我是去國外找硅。” 原來,施正榮是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董事長,是研究和生產太陽能電池硅片,也就是說他是靠太陽來賺錢的。而硅是太陽能行業不可缺的原材料,所以施正榮要想靠太陽賺錢,就得先找到足夠的硅。 2003年底就盈利了700多萬 施正榮瞄上了對普通人來說夏天躲著、冬天盼著的太陽,他想用太陽來賺錢。與太陽的結緣,得從他在澳大利亞留學時的一次偶遇說起。 1989年,施正榮在澳洲的學業即將結束,此時,他在校園里看到一則招聘廣告,是電子工程系的教授招聘一位半工半讀的研究生。“不想馬上回國,還想在國外多呆一段時間,可以學到更多的東西。”帶著這種想法,施正榮前去應聘,然而沒想到有人先他一步,獲得了那個職位。不過,施正榮還得到一個信息,就是學校最有名的一位教授也許需要人手,于是他就敲開了實驗室的大門。 “開門走出來是一位高大英俊的教授,我一看還嚇了一跳。因為他那種風度,那種威嚴讓我很吃驚。”說起此,施正榮記憶猶新。讓施正榮更加震驚的是,站在他面前的正是2002年諾貝爾環境獎得主馬丁·格林教授,這位教授是國際太陽能電池界的權威,有著“太陽能之父”的稱號。就這樣,施正榮得到了在馬丁·格林教授門下繼續深造的機會,成了“太陽能之父”的博士生,從此改行研究太陽能,并看上了這個發光發熱的行業。 之后跟隨馬丁·格林籌備太平洋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在世界太陽能市場上小有成績:“那段時間我回國開會,參加學術報告會議,從上午到下午我坐在一個會場,任何一個報告有問題,我都能夠給出答案。所以我很有信心,我回來一定有用武之地。” 抱著這樣的想法,2001年初,施正榮決定回國創業,可是遭到家人的反對,“你一介書生想回國創業,你知道這水有多深?”施正榮堅信太陽能是個炙手可熱的行業,于是頂著家里的壓力,變賣了所有家產,回到國內。 然而一回國就碰壁,自己跟著國際權威專家學了很多年、被稱為光伏產業的太陽能發電行業,被人簡單地理解成太陽能熱水器。一時間,施正榮從澳大利亞一個頗受人尊敬的高科技人員,變成了一個空懷絕技的窮博士。屢次碰壁之后,施正榮的項目受到了無錫市政府的重視,并幫他籌集800萬美元成立了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 公司一成立,施正榮才體會到家人對他的擔心,原來做企業和做研究根本就是兩回事。施正榮上來就遇到了資金不足的問題,設備剛安裝了一半,負責施工的公司就不肯干下去了。施正榮很懊惱:“由于我們是小公司,在社會上人家認為我們沒錢,然后他們一個工程師就走到我辦公室,說施總你再不給錢,我說把我們下面做的拆掉。我氣極了說,好,你拆我陪你去拆,當時覺得特別窩囊。” 由于缺乏資金,在將近一年的時間里,尚德電力沒有生產自己的產品,這讓和施正榮一起從澳大利亞回國創業的合作伙伴開始動搖,覺得企業前景無望。施正榮:“他也不知道我做生意行不行,加上公司當時困難到工資發不出來等等,所以他就決定走了。”所有參與的股東都想退股,就是說沒錢了,相當于沒辦法往下發展了。 就算身邊的人都開始動搖,施正榮還是堅定他從事的是個前景無限的行業。“我一直講所有的能源都來自于太陽,我們現在是用過去太陽的能量,煤、油、天然氣都是儲存在地球下面的能量。我們采用直接的陽光來發電,發熱,不會造成任何環境污染,而且是一個用之不盡,取之不完的,所以我對我們的員工講,開科技大會對我們的科技工作者講,對政府也講,這個市場是無窮大的。” 事實證明,經過一段艱苦的創業期之后,2002年施正榮的產品一投產,就迅速在國際上打開市場,到2003年底就盈利了700多萬。 坐了13個小時的公交汽車 企業成功了,但要想繼續迅速發展下去,就必須有足夠的硅,因為目前只有硅才能造出能把太陽能轉變成電的硅板,所以施正榮才跑到歐洲找硅。“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有了客戶沒有材料,照樣滿足不了客戶要求,這是第一。”施正榮說,“第二如果在2004年、2005年、2006年這幾年沒有硅的話,我們就沒有辦法生產了。” 然而,由于太陽能產業在全球的迅速發展,太陽能級硅料呈現出供不應求的局面,僅2003到2004一年的時間,硅的市場價格就上漲了30%多,其搶手程度可見一斑。但硅對于施正榮來說,就相當于米。盡管他已經有幾家硅的供應商,但是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還必須要依靠更多的硅。所以當他聽說歐洲有硅時,買了張機票就飛到了歐洲。 “印象最深的我坐飛機坐到莫斯科,然后再坐514坐到首都。”他到吉爾吉斯坦去找材料,一個人坐了13個小時的公交汽車:“開到山里去,一看是一個石英礦,旁邊有一個把石英礦變成冶金硅的破爛的工廠。” 真是天不遂人愿,施正榮在歐洲跑了一大圈,就是不見硅的影子。 他不愿意白跑,一邊用E-mail遠程遙控公司里的事務,一邊在歐洲繼續尋找硅。他想到一家曾經有過生意往來的德國公司,那是全球最大的硅片制造商之一,施正榮琢磨著,找不到新的硅源,找他多要點硅也行,于是就抱著一線希望飛到了德國。 施正榮描述:“他家是三四十畝地,一個很大的莊園,是一百三十年前一個猶太銀行家造的,他就陪著我介紹這個房子的歷史和文化。我看他心情不錯,心里想估計這事有希望了。”但是很快他就發現,對方似乎只是很熱情地帶他參觀古堡、欣賞風景,而對于硅的事情卻只字不提。施正榮根本沒有心思欣賞:“我打斷他的話,我說我想你明年能給我們增加多少硅,他回過頭來說,你明年的是零,用手比劃了一個O型。”一句話讓施正榮覺得透心涼,商場上交情歸交情,生意歸生意,根本就是兩回事。對你好,不一定就是要跟你做生意。好吃好喝地招待你,可就是不答應給你硅,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施正榮是干著急沒辦法,只好打道回府。 眼看在德國找不到硅了,正準備回國的時候,德國商人的兒子找到了施正榮:“小孩說他揀到了一個中國造的打火機,從來都打不出火來,他就跟他爸講,能不能讓這位中國的叔叔幫助修一修。”施正榮第一次見到這樣的打火機,能不能修好他心里也沒底,更不明白一個德國小孩兒手中怎么會有這樣一只中國打火機。但是那孩子天真的眼神讓他想起了自己的兩個兒子,于是決定想辦法把打火機修好。“因為這是小孩拿過來的打火機,所以證明這個小孩可能喜歡,如果能夠修好的話,對這個小孩來講可能是一個驚喜。回來以后我就把我的打火機給我的駕駛員,我說你想辦法把它弄好。” 施正榮去德國找硅,沒看到硅影,卻從德國帶回一個壞的打火機,還煞有介事專門找人去維修,這跟他要找的硅有什么關系呢? 大家都不清楚施正榮怎么對一個破打火機這么關心,甚至有人懷疑,施博士想打打火機的主意,讓打火機幫他把太陽的光和熱聚集起來?盡管對施正榮的做法感到奇怪,但也只能按著他的要求,找地方修打火機去。 施正榮很高興:“沒想到過了兩天駕駛員就把打火機送回來了,一打,火苗竄出兩英寸高,令人激動。當時正趕上圣誕前夕,我把打火機很精致地包裝了,作為圣誕節禮物給德國孩子寄過去了。”之后對這事慢慢淡忘了。沒想到十多天后,他接到德國的一個電話,說是要跟他簽合同,向施正榮提供十年的硅原料。 直到德國老板派代表跟施正榮簽約時,他才得知,原來就是那個壞掉的打火機,讓德國老板深受感動,覺得他人不錯,才有了那份十年的供貨合同。 成就感往往比財富感更好 施正榮喜出望外,讓他感慨頗深。當初他把打火機帶回來修,也沒多想,只是因為那孩子請求的眼神打動了他,因為他也有兩個同樣大的孩子,還有他自己的童年。 施正榮原本姓陳,1963年2月出生在江蘇省揚中市。“我們出生時是一對雙胞胎,我是弟弟。施家在同一天生下了一個女孩,不幸的是生下來就夭折了。我們陳家上面還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哥哥,現在又出來一對雙胞胎,生活很艱苦,所以就把我給了施家。” 施正榮的養父母對施正榮比親生的孩子還好,教他讀書寫字,教他看世界。由于家住長江邊上,小小的施正榮就常常坐在江邊,看著過往的船只,想像外面的世界。“我們長江盡管不是很寬,但經常有很多各式各樣的貨船,還有很多輪船從那里經過,我常想這些船只是從哪里開過來的,又會開到哪里去。” 或許正是自己兒時的經歷和好奇心,施正榮才非常看重對孩子的承諾,也算是對當時德國商人的盛情招待的一個小小回報。就這樣,施正榮跟德國老板成了私交很好的朋友。有了德國硅生產商大鱷源源不斷的原材料供應,接下來的幾年,硅價格的不斷飆升和緊缺都沒有影響施正榮的發展速度,用員工的話說,公司蓋樓的速度都趕不上他們發展的速度。 尚德電力的生產規模以幾何速度擴張,2004年的凈利潤比2003年增長了20倍。2005年12月14日,尚德太陽能電力在紐約證券所上市,半個月后,股票市值就飆升到每股34.02美元,也就是說施正榮的身價達到了23.13億美元,合計人民幣約186億元。而此時,距尚德電力投產僅僅4年。施正榮通過經營太陽,上演了一出財富神話。 施正榮:“一下子這么多錢,我真的沒想到自己的身價。我們這個產品確實能給我們子孫后代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另外作為一個學者,能夠為社會服務,心里有一種滿足感和成就感,我想作為一個男人來講,成就感往往比財富感更好。” 然而,盡管尚德電力成為太陽能行業的國內第一、世界第四,但是其產品的90%銷往國外,典型的墻內開花墻外香。這與施正榮當初回國創業,想讓太陽照亮全中國的初衷大有出入,于是他開始開辟國內市場。 他聽說西藏海拔最高的一個小學,學生們都是靠酥油燈來學習,他馬上決定把太陽能產品送給這個小學,讓這些小學生們迎來太陽的光芒,告別酥油燈昏暗中學習的情況,所以國外的媒體稱施正榮為環保富豪,也是陽光之子。讓施正榮更自豪的是,2006年4月,施正榮代表尚德電力與國家體育館簽約,免費為“鳥巢”安裝部分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為2008年的奧運會主場館提供綠色能源,把陽光播撒到更多的人身上。他還要在這個領域里面往更高處發展,這樣才能永遠占領前沿,占領制高點,來拉動整個光伏產業的發展。 施正榮敏感地察覺到太陽能行業的光明前景,義無反顧地投入到這個行業之中,并且快人一步搶占了對太陽能行業至關重要的原材料——硅,成就了他的億萬身價。只是沒人能想到,給施正榮和德國老板牽線搭橋的竟然是一只壞掉的打火機,他們也因此成了私交很好的朋友。如今施正榮有個小愿望,就是希望能在2008年奧運會的時候,邀請那位德國老板到北京觀看奧運會。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