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迎接全球化時代的并購新浪潮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9日 07:02 金時網·金融時報
周劍初 聯想集團收購兼并IBM的個人電腦業務,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一個并購案例。而近一年來中國企業并購的風云人物則是海南航空集團董事長陳峰、中石化集團董事長陳同海、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郭樹清、中集集團總裁麥伯良、華為集團總裁任正非、中國銀泰董事長沈國軍、沙鋼集團董事長沈文榮、無錫尚德董事長施正榮、蘇泊爾董事長蘇顯澤、三一集團執行總裁向文波。于2007年6月6日至6月7日在天津濱海新區舉行的中國并購年會上,這十位企業家當選為2006年中國十大并購人物。 中國加入WTO過渡期終結以后,全球化進程進一步加速, 并購的劃時代意義 20世紀至今發生過許多重大事件,其中一些是引領世界歷史潮流的,最明顯的就是經濟全球化。經濟全球化有三個標志性的事件:第一個標志是全球化大市場的形成,第二個標志是信息 全球化是當前最先進的生產方式,更是一個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是主動參加全球化還是被動參加?是消極參加全球化還是積極參加?如果我們能夠積極參加,那么我們就將獲得全球化這樣一個先進生產方式所創造的神奇。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誕生的巨大并購,正是全球性公司誕生和全球化產生的動力所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院長劉吉為此在年會上呼吁,我們要想共享全球化的效應,就一定要早一點兒進入,早一點兒參加,主動積極地參與并購。 并購需要創造價值 隨著中國市場的對外開放,隨著中國本土企業走向國際,隨著國內企業以及行業的整合,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進入到并購浪潮中。 統計數據顯示,2005年涉及中國企業并購的案例金額超過280億美元,2006年涉及重要企業并購的案例已經超過330億美元。 并購需要為企業創造價值,應該給股東帶來回報,但是實際上大多數并購案卻是不盡如人意的。在國際知名咨詢公司埃森哲的150個并購案例當中,符合原來預期的只有約17%,企業通過并購帶來微弱回報的只有33%,剩下的另一半可能是不如意的,甚至有的還損毀了股東的價值。 為什么一些并購會失敗呢?根據埃森哲的專家在并購年會上的分析,首要原因是收購方在前期對并購的規劃沒有做充分,有的企業甚至對為什么要并購根本沒有想清楚,有的對并購以后的整合所帶來的挑戰有所低估;并購雙方管理架構不明確,以至于并購后的組織權責關系模糊,存在很多不確定性;缺乏有效的溝通計劃,包括并購后內部的溝通,包括對外的溝通如對關聯單位、客戶、供應商這樣的溝通,以至于失去了人心,甚至丟失了客戶,丟失了市場;有的企業過度注重并購交易本身而忽略了企業自己的日常運作;很多并購企業在并購以后雖然說產權交接了,財務報表合并了,但還是兩個獨立的企業在各自運作。 在國際上,并購的動力有的是為了產品,有的是看中了市場,有的是看中了客戶,有的是看中了技術。而中國企業并購更多的是為了做大,或者是為了走向國際。做大、走向國際沒有錯,但是為了做大而做大,為了走向國際而走向國際就會出問題,一味地追求做大就會忽略實現企業價值的最終目的。究竟怎樣的并購才能為企業帶來價值?首先,并購要注重創造價值,而不只是交易和整合;需要制定明確的并購長遠目標和階段性目標;在并購過程當中,企業內外對企業的變革都有一定的預期,在并購中要抓住這樣的變革機遇;在并購交易之前,就要考慮成立并行的團隊,以便應對交易之后的整合問題;并購應該有選擇地強化人員配置,要充分利用公司的一切資源,包括退休人員;在并購中,千萬不能低估對資源的需求,除了并購整合之外,還要有原來的業務要運行;一定要進行有效的溝通;正確對待時間、文化沖突和整合,要有有效的政治和控制。 應該強調的是,并購交易本身并不是目的,要把整個并購以及后來的整合作為一個生命周期來管理,這樣的話,才能夠保證并購的成功。并且,并購應當作為企業發展戰略的一個重要部分,應該作為企業創造價值的一個有效途徑。 并購的融資新途 促進并購有各種金融手段,可以發行債券,也可以從銀行貸款,而這次年會著重強調私募基金也是很重要的手段。私募資金通過專業人士來管理、打造要并購的企業,使它規范化,使它更加新穎,更具有活力。 目前,私募基金在中國是金融業中一個很重要的發展趨勢。2006年天津成立了中國第一只產業基金,同時也是中國第一只私募基金———渤海產業基金。這次中國并購年會從美國及其他地區吸引了200多個基金類機構來參加,也是希望通過他們促進中國私募基金的發展,促進并購。 據天津市副秘書長陳宗勝在年會上介紹,渤海產業基金募集的對象大部分是國有投資人,也就是說中國私募基金還是處于探索過程當中,國家現在還沒有出臺一個完整的辦法。他透露,國家發改委正在醞釀、修改產業基金的管理辦法。對于天津渤海產業基金來說,它設立后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取得經驗以修改完善國家對私募基金的管理辦法,以期辦法出臺以后能推動中國的產業基金業即私募基金的發展。 在私募基金及其他金融手段的推動下,我們預計中國的并購在幾年后會達到一個新的高潮。同時,這個并購高潮也意味著國家安全的一個關鍵時刻。國家安全以前主要指土地安全、軍事安全,而在今天的全球化時代首要指的是經濟安全。如果中國不及時抓住并購的浪潮進入全球化,將可能是經濟最大的不安全。因此,我們要抓住歷史的機遇,加快發展私募基金和并購的其他融資手段,把中國的并購搞好并穩定住,這樣,中國企業才談得上全球化。 事實上,我國大大小小的金融企業目前也正處在并購的風口浪尖上。不少金融企業在改制過程中引進了戰略投資者,這可以看作是另外一種形式的并購;有些金融企業在自身的業務擴張過程中,參股、控股甚至收購了境外企業,這也成了中國金融企業對外擴張業務的一種主要形式。就并購業務本身來說,所有的企業并購都離不開強大的金融支持,這正是金融企業又一新的業務增長點所在。因此,可以說,積極應對并購所帶來的挑戰,以更積極更專業的姿態投身到并購浪潮之中,是我國金融企業當前的不二選擇。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