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中石化的煩惱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0日 15:13 《數字商業時代》
它是中國和亞洲最大的能源公司,是中國收入最高的上市公司,但這并不足以讓它欣慰。“巨無霸”中石化仍然有許多棘手的問題懸而未解,這種不利局面能在“蘇樹林時代”得到改觀嗎? 采訪·撰文=方小雷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下稱中石化集團)的總部坐落在北京市朝陽區樹蔭掩映的惠新東街,從外面看上去,這座高26層的辦公大樓顯得高深莫測。 對于這個有著60多萬名雇員的“巨無霸”來說,許多問題懸而未解:一方面,它具有國企種種特性,決策緩慢,包袱沉重;另一方面,它必須要像所有市場化的上市公司那樣,時時保持獅子般地敏銳,并進行創新,以確保自己的領先地位。 矛盾由此而生:由于油價持續高漲,石油公司傾其全力維持其高利潤,這導致石油公司近年來普遍在社會上的公信力和企業形象持續下降,尤其是對于中石化集團這樣的央企豪門來說,幾乎已經成為壟斷、暴利的代名詞和大多數社會公眾聲討的對象。 不久前,美國《財富》雜志公布了2006年度全球500強名單。以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石化,上海交易所代碼:600028,香港聯交所代碼:0386)為核心資產的中石化集團以1316.36億美元營業收入排名第17位——這是中國公司在該榜單上取得的最好成績。 但現在,這個擁有66萬員工的國有能源巨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形勢——剛剛過去的6月22日,它的一把手陳同海因“個人原因”突然辭職。 高盛聲稱,陳同海的離職(較原有任期提前了兩年)或許將減緩中國燃料價格的改革步伐,并可能影響中石化的擴張計劃。中石化今年以來的漲幅已達到了約25%,這不僅得益于投資者對中國能源股的普遍熱情,也源于對中國最終將徹底改革國內燃料價格的預期。若事實如預期所料,那么中石化將成為其中最大的受益者。 但即便是這樣,在投資者眼中,中石化股票的各項指標仍然離他們預期有相當大的差距,要知道,作為亞洲最大的能源公司,中石化勞動生產率僅占國際大公司的1/20,過去三年中,中石化的股價不斷呈下降趨勢,在國際資本市場上,它已經成為三大國有石油公司表現最差勁的公司。 6月底,蘇樹林“空降”至中石化,作為中國資深的石油地質專家,他曾是中石油最年輕的核心高管之一。他會帶領中石化扭轉此前種種不利的局面嗎? 原油產量和銀行負債同步提升 高油價讓中石化“大而不強” 對于中石化而言,2006年似乎是一個好得不能再好的年景。受益于油價猛漲,2006年中石化主營業務收入達1.045萬億元,名列中國上市公司第一位;而公司凈利潤也增長了30%,達到創紀錄的506億元。 然而,“大并不等于強”,年報不能說明一切,要知道,另一家國有石油公司——中石油,雖然去年的營業額不及中石化,然而利潤卻是中石化的三倍多,而后起之秀中海油,更是在人均利潤率這個指標上遠遠超過中石化。 作為亞洲最大的石油和化工企業,中石化煉油能力目前排名世界第三,乙烯產能排名世界第四。雖然原油加工量繼續增長,但隨著今年世界原油價格顯著上揚,投行和各類證券機構對其煉油業務前景轉趨謹慎。由于國際原油價格高企,中石化集團去年在煉油方面虧損超過500億元。瑞士信貸銀行六月發布市場預計,中石化下半年的業績,不大可能重復第一季度的理想表現,因為當時國際原油均價僅為每桶58美元,而目前國際市場原油價格已攀升至76美元/桶以上。 “只要市場上每桶石油的價格出現了一到二美元的差別,中石化就可能經歷一次生與死的考驗。”劍橋能源咨詢公司駐北京的石油分析師嚴克風說。 自從2005年以來,成品油價格和原油價格的倒掛導致了中石化煉油業務的大規模虧損,特別是2006年,原油價格大漲50%,使得中石化原油開采盈利頗豐,而煉油業務虧損嚴重。 在原油價格急升的情況下,國內有關部門迄今并未對煉油產品的價格機制做出任何大的變動,中石化作為全國最大原油進口商,自然面對相當重的壓力。嚴克風認為,即使如此,考慮到目前內地消費物價指數高企,以及中石化第一季度的理想盈利表現,中國政府目前亦不大可能調高煉油產品的價格,這將不利中石化今年的盈利表現。 2007年上半年,中石化原油產量1.44億桶,同比增長2.12%;天然氣產量1395.5億立方英尺,同比增長10.58%,原油加工量7625萬噸,比去年上半年增長了6.38%。 從數據上看,原油開采和加工產量仍在持續增長,但中石化現在的負債、銀行貸款2000多億元,中石化計劃2007年的資本支出為1,100.6億元,投資壓力還是很大。 中石化如何從一家“大而不強”的煉油商蛻變成“越大越強”的有進取心的國際油公司?這是擺在新掌門人蘇樹林面前的一個難題。 嚴克風說,對于中石化來說,要想逃避“采油賺錢煉油虧錢”的行業“魔咒”,就必須向世人證明,自己有能力把年產量提高 3%。這聽起來似乎沒什么大不了,但是你必須明白,當石油和天然氣從地下噴涌而出時,一個普通油田的產量將以年均5%的速度遞減。因此,石油公司要想保持產量,就必須使自己的年產量提高 5%。所以,3%的年均增長率實際上是要把產量提高8%。 在近兩年里,中石化并沒有實現既定目標。2007年上半年的原油產量同比增長是2.12%,2006年,公司也僅高于上年度2%的水平。只是由于公司高效經營,以及能源產品價格居高不下,中石化才一直保持著豐厚的盈利。 但國際投資者卻熱切盼望中石化一邊出產更多原油,一邊繼續嚴格控制生產成本,因為這是使公司在即使石油價格下跌的情況下也保持盈利的可靠辦法。而這一切都要靠不斷增長的原油產量來實現。 但要做到這一點談何容易——目前,世界石油市場正處于焦躁不安之中。高漲的石油需求不斷地挑戰著供給限度,每一條令人膽戰心驚的消息——不管是墨西哥灣的颶風,還是尼日利亞的勞工沖突——都讓已達歷史高峰的石油價格燒得更高。 在過去一年里,全球各大石油公司每采一桶原油的成本上漲了幾乎一倍,這導致投資者對公司增加石油儲備和控制成本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07年7月19日,布倫特油價報價76.6美元,比年初超過22美元。正因為如此,中石化正為之付出沉重的代價。瑞銀估計,2007年,中石化每周的煉油業務將虧損10億元,因為即使假設該業務在原油價格每桶65美元情況下,可達至收支平衡,但在原油價格每桶75美元水平時,估計該業務每周便會虧損10億元。 工業國家能源監督組織——國際能源機構(IEA)日前發布報告稱,未來5年內,全球將面臨石油供應“危機”局面,這將把油價推升至創紀錄水平。在這一對全球能源前景迄今最嚴厲的警告中,國際能源機構表示,“未來5年,石油(供應)看來將極為吃緊”,“2010年前后,天然氣市場供應甚至可能更為緊俏”。 “廉價石油唾手可得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嚴克風說,只要了解中石化過去兩年里在世界各地舉行拍賣石油地塊時的種種遭遇,投資都對中石化的熱情也許會有所降溫。 發動海外收購掌握上游話語權 但短期內難以拿到好區塊 作為亞洲最大的一體化能源化工企業,中石化目前擁有超過1.5萬噸原油加工能力,幾乎占中國全部煉油廠產量的一半,這個數字比中石油要高很多。也正是因為這樣,在油價高漲的時候,中石化要遭受比其他石油公司高得多的打壓。 因此,迫于進口原油高成本的壓力,中石化必須在不斷吃緊的市場狀態下爭奪油氣資源。毫無疑問,今后幾年,中石化的主旋律就是一個——發動海外大收購,在石油業最上游掌握更大的話語權。 2006年,國內共進口原油1.53億噸,超過原油總需求量的一半,可以預見,2007年的中國石油業,將在前兩年奠定的海外擴張基調和路徑中繼續前進;只是,像2005年中石油對哈薩克斯坦PK石油公司(45億美元)和2006年中海油對尼日利亞大西洋深水油田(23億美元)那樣大手筆的收購,恐怕難以在中石化身上出現。 目前,中國三大石油公司,以中石油在海外浸淫最深。2006年,該公司海外原油權益產量達到2400萬噸,中海油去年海外的油氣權益產量在400萬噸以上,而成績最難看的要數中石化,數年下來,海外的油氣權益總產量仍未超過1000萬噸。 相比較中石油和中海油而言,海外戰略一直是中石化的短板。2001年1月,中石化國際石油勘探開發公司的成立,標志著中石化“走出去”戰略的全面實施。2003年,中石化以6.1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位于哈薩克斯坦的北里海項目1/12的權益,但交易最終并未成功。目前,中石化僅在厄瓜多爾、沙特、哈薩克斯坦、阿塞拜疆、吉爾吉斯斯坦等地獲得為數不多的海外權益油。 2005年7月1日,中石化與俄羅斯Rosneft石油公司簽署了《一號議定書》。在《一號議定書》中,中石化與Rosneft商定共同出資成立一家石油公司,負責在薩哈林3號地區的油氣勘探開發。這也是中國三大石油公司首次與俄羅斯方面達成合作開發協議。 經過十多年的拓展,中石化已經成功進入中亞、南美、中東以及非洲等重要油氣產地。截止到目前,中石油海外投資項目已經增加到20多個,但這些項目還構不成中石化海外戰略中的亮點。 目前看來,中石化真正倚重和存在希望的海外項目只有一個:對伊朗亞達瓦蘭油氣田的開發合作。 亞達瓦蘭油田位于伊朗南部,據預測蘊藏有1180億桶原油和855億立方米天然氣,不僅是伊朗最大的未開采油田,同時也被公認為是世界上儲量最大的油田之一。 2004年10月28日,中、伊在北京簽署備忘錄,伊方原則上同意中石化以“回購”方式參與開發亞達瓦蘭油田。按照2004年的數據計算,合并之后中石化在該油田的權益產量將接近1100萬噸,中石化承諾在未來25年內,每年從伊朗購買1000萬噸液化天然氣。據推測,這一合作項目如若成為現實,涉及資金將高達1000億美元。 據了解,中石化原計劃是在2009年開始實施亞達瓦蘭油田合并開發和液化天然氣的采購合同,但現在看來這一計劃顯得過于樂觀。由于伊美政治問題,中石化在伊朗的項目進展緩慢。 目前,亞達瓦蘭油田對于中石化來說,越來越像是一塊“燙手的山芋。”“中石化進去了,在短期內很難取得優勢地位,不太容易拿到好區塊。”國土資源部油氣研究中心潘繼平說。專家預計這一項目最早可能于2010年開始實施,目前這一合同期限已經延長到了2034年。 發掘新儲備補充已開采量 第二個“勝利油田”在哪里 今年5月,中石油宣布在河北冀東曹妃甸發現一個儲量超過10億噸的陸地油田,中海油也即將對位于南海的深水油氣田進行了大手筆投資,兩家公司還都計劃在國內修建液化天然氣供應樞紐,毫無疑問,未來幾年,能源巨頭們圍繞這一領域內的爭奪戰還會愈演愈烈,而目前在三大國有石油公司里,中石化登記的勘探區塊面積最小。 7月19日,布倫特(Brent)原油價格上漲72美分,達到每桶76.34美元,為11個月高點。2007年油價仍居高不下,對一個煉油企業來說,較之從國際市場購買原油,公司能夠更加經濟地向自有煉油廠提供煉油原料。因此,中石化有必要以更快的速度拓展上游業務,才能控制成本,提高利潤率。 中石化集團此前曾雄心勃勃地表示,計劃到2010年將上游產品產量提高30%,達到92億桶油當量,這是該集團五年計劃的一部分。 然而要想實現這一計劃并不容易。要知道,對中石化上市公司利潤提供做出一半貢獻的勝利油田在全世界的開采早已經過了“巔峰期”,采油量從兩年前的3000多萬噸遞減到2665萬噸,正在一步步走向枯竭。 勝利油田是我國的第二大油田,僅次于大慶油田,該油田從1961年發現、1964年成立到現在,經過了40多年的開發和建設,一直是中石化的旗艦油田。勝利油田的原油產量曾經創造了連續9年保持在3000萬噸以上的記錄,近幾年也一直穩定在2650萬噸以上,實現了儲采平衡,這對于一個老油田來說非常不容易。2006年和2007年上半年,勝利油田的利潤都占中石化的三分之二以上。 中石化旗下勘探公司——金星公司的高級顧問張抗說,隨著未來幾年勝利油田漸入衰退期,該油田將不再是中石化可靠的石油供應地。“出現這種狀況的可能性很大,”他說,“在中石化,石油生產行業的黃昏可能不久就會來臨。” 正因為如此,在中石化內部,尋找“第二個勝利油田”的努力從未終止過。已經成為全國第三大原油生產基地的新疆,正在成為中石化爭奪的一個重要目標。據了解,中石化計劃到2015年向新疆西部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和河西走廊地區(即“兩盆一廊”)投入414億元,加快油氣勘探步伐。 但經過多年開發后,2006年,中石化在新疆的原油產量也只有300多萬噸,與勝利油田相去甚遠;即使2010年產量能達到800萬噸,仍無法滿足中石化越來越膨脹的胃口。 2006年,中石化集團總計新增探明原油儲量4500萬噸,新增探明燃氣儲量739億立方米。然而,由于歷史的原因,國內的優質油田基本上被中石油登記完畢,中石化采取的是貼身打法——專鉆中石油的空隙。著名石油專家、中國石油大學教授葛家理對《數字商業時代》表示,中國在陸地上找到第二個“勝利油田”的可能性已經非常小了。“可能性更大的,是能找到幾個‘小而肥’的油田,年產數百萬噸級,甚至數十萬噸級的。” 四川是另一個被中石化寄予希望的地方。普光氣田是中石化近年發現的最重要資源之一,根據國土資源部的資料,該氣田累計探明可采儲量為2510.75億立方米,技術可采儲量為1883.04億立方米,是迄今為止中國規模最大、豐度最高的特大型整裝海相氣田,也是中國目前發現的五個2000億立方米以上的大氣田之一。 然而,國內石油界普遍認為,中國對于普光氣田儲量的估計過于樂觀。普光的油氣資源集中分布深于1200米~1500米,中國目前還不具備相應的技術開發條件。再加上復雜的地質條件,短期內不能對普光氣田期望過高。 顯然,在未來的很長時間內,找到足夠多的接替原油儲量將是中石化必須完成的使命。但對于中石化而言,發掘新的儲備以補充已開采量正在變得愈加困難。業界目前較為普遍的看法是,未來4~5年內,中石化的原油年產量將有望穩定在4000萬噸的規模,而中石化原油加工量卻正以7%/年的增長率在增加。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