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何伯權“7天”出江湖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6日 15:21 《商界》雜志
2001年,何伯權淚別樂百氏,如今47歲的他即便努力淡出江湖,但是江湖,卻依舊不乏他的傳說…… □文·圖/本刊記者 樊 力 電梯直上32樓,透過“今日投資”辦公室明亮的玻璃窗,羊城廣州看上去天高云淡。這是2004年的一個秋日清晨,鄭南雁來不及吃早餐,便急匆匆趕去見那位被朋友們稱作老何的人。 上午談了兩小時,下午談了三小時,中午并沒在一起吃飯。當鄭南雁走出今日投資辦公室的時候,老何給了他6000萬。這是他們的第一次會面。 不到四十歲的鄭南雁,此前辦過電腦公司,做過攜程網南中國區的總經理,卻從未在酒店業混過一天。而這次見面,在三年之后傳為美談:CEO鄭南雁攜“7天”強勢崛起,逼宮“錦江之星”與“如家”,位列經濟型酒店前三甲,并計劃于2008年上市。 伯樂老何,正是樂百氏創始人何伯權。自從2001年淚別樂百氏,這位有著幾分傳奇色彩的企業家,似乎刻意淡出人們的視線,與現實的商業世界總不搭界,即便在他身邊的人眼中,老何有著另一個世界…… “7天”下華南 事實上,離開樂百氏的何伯權在去哈佛訪學一年后,便已選擇在故鄉羊城再次上路。他注資“7天”的2004年,也是經濟型酒店業大碗分金的年代。一方面,經濟型酒店平價實惠的概念橫掃市場,在上海、北京等地往往不是經濟型酒店在找客人,而是客人在找經濟型酒店;另一方面,先行者“錦江之星”與“如家”一騎絕塵,零星品牌跟風而起,市場亂象叢生。 選擇此時切入,需要地利人和,更需要與眾不同的路徑。 2005年3月,CEO鄭南燕選擇在廣州發力,從最初的人員招聘到第一家酒店開業,千頭萬緒感覺只有一個字“亂”。然而,鄭南雁堅持著一個質樸理念:以前做酒店,多是站在酒店里感受客人需求;而“7天”是站在旅客的角度,走在路上來看這個店的。 “7天”的第一家店選在廣州北京南路的一個家屬區。按照鄭南雁的理解,客人每到一個城市,就想找到一個值得信賴的酒店,當他找到一個酒店時,又特別渴望安靜與安全,希望別人都找不到。要迎合這種微妙心理,便要將酒店選在臨近鬧市區的居民小巷。 然而,事情的進展并非想象中順利,由于居民區建筑結構復雜,改造有難度,加上施工不能擾民,工程車不準白天通行,最后整個工期足足拖了50多天。 談到這里,鄭南雁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原來,在選擇這家店的時候,何伯權也來看過幾次,但他當時未作評價。直到一年多以后,何伯權才告訴鄭南雁,他當時認為選這家店是錯的。 “這就是何先生,換作別的投資者,很可能第一時間就指出這個東西不行。何先生從企業家轉變為投資者,對企業經營非常了解,他會站在你的角度信任與包容。” 事實上,鄭南雁確實沒有辜負這種信任。從房間設計到選址規劃,一年里十多家“黃皮膚藍眼睛”的“7天”酒店在廣州城拔地而起。出租車司機會說,“瞧,那里就是7天。” 資本方與經營者間的包容與信任,也被鄭南雁推進為經營者對執行者的信任。但凡“7天”新店開張,鄭南雁前后兩星期都不出現在現場。鄭的解釋是,開業本就事務繁雜,他不僅幫不上忙,還要店長騰出時間接待,沒必要。 “輕刀”殺手 2005年,注定是個多事之秋。 以錦江之星、莫泰168、格林豪泰等組成的滬派勢力,與如家、漢庭、速8等京派勢力分別從各自的老巢上海、北京兩大中心城市出發,沿京廣鐵路和京滬高速揮刀南下——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一時烽煙四起。 戰火蔓延至華南,珠三角的心臟城市廣州才猛然蘇醒。就在7天選擇廣州建成第一家店的時候,如家早已火速登陸,錦江之星更是氣勢洶洶殺入珠三角。然而在鄭南雁看來,走得早,不如走得快。 “7天”牢牢把握的,正是從前行者身上學到的后發優勢。在短期內,“7天”想在品牌競爭上勝出是很難的,于是鄭南雁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定位在輕裝上陣成本控制,說白了就是花錢比對手更有效率。 成本控制從設計之初便已開始。對手是先考慮客房的布置、美感,再考慮后期維護;而“7天”卻倒過來,自設計之初便考慮后期維護—— 比如,桌椅的雕花雖然漂亮,卻往往讓服務人員打掃時多花一兩分鐘;又如窗戶開多大,才能既節省窗簾布料,又不影響美觀;甚至一個行李架、一面浴室門使用什么材質,這些細枝末節的問題,都被鄭的團隊反復研究。 他們還花了大量時間去搞清楚什么是消費者最在意的?什么是非核心需要?睡個好覺是最在意的,所以床上用品都按四五星級酒店標準準備。桌子沒有抽屜無關緊要、窗簾有無花紋是非核心需求。于是,在非核心需求上省下20塊錢,再花幾塊錢貼補到顧客最在意的地方去。 “成本殺手”更絕的地方,還在管理流程上。 “7天”既沒有區域經理,也沒有各城市分公司經理,總部所有部門都直接面對整個網絡系統,再通過網絡系統聯系各分店店長。通過網絡進行全國范圍的扁平化管理——這就替“7天”節省了管理人員數量以及各層級之間的溝通成本。 除此之外,在眾多經濟型酒店中,“7天”是唯一沒在分店設出納和會計的,“我們10家店才有一個出納和會計,之所以要設一名,只是因為一些行政事務比如報稅等要去做”。 成本、成本……從建設、運營到管理,一環扣一環,最終體現在市場競爭力上:會員首住77元,經濟房137元,大床房157元,雙床房177元…… 可怕的“老三” 有人說,錦江之星之所以慢,恰恰是因為它走在了前頭。 有人說,如家能在四年內“逼宮”錦江之星,源于沈南鵬自如家創立伊始,便破譯了錦江之星的發展密碼——摒棄傳統酒店的大而全,低成本運營、低價格銷售。 顯然,如家的這些經驗,又被更晚成立的“7天”吃透—— 更低成本、更高利潤、更高入住率,輕裝上陣疾步如風。鄭南雁毫不諱言,“7天”的殺手锏就是運營效率與盈利能力。 自2006年起,“7天”開始在全國范圍內瘋狂圈地,長沙、北京、上海、南京全國17個城市逐次插旗占地。相比如家通過特許加盟在全國四面開花,“7天”的對壘之策則是各個擊破地毯式掃蕩,爭奪各個城市的老大地位。 鄭南雁告訴記者,各個擊破戰略是他與何伯權仔細商定的結果。相比十個城市各開一家店,在一個城市集中十家店,既做到了穩步推進,也符合成本控制的原則。“單從人力成本角度而言,后者只需一個人去巡查,而前者則需要十個人去不同城市巡查。” “其實我自己也知道競爭對手很煩我們。”鄭南雁說,“一是我們的價格低,另一方面是我們要么就不進,一旦進入就會瘋狂地掃蕩。例如武漢——如家就比我們早三年進入這個市場,但現在我們在該地的分店總數已經超過如家。” 預計2007年底,“7天”的開店總數將突破120家,位列全國第三。 采訪中,有消息稱“7天”正在積極融資,融資金額可能達到6000萬~7000萬美元,并計劃2008年上市。如果消息屬實,這將是“7天”繼2006年底獲得美國華平的1000萬美元資金后,不到一年時間內的第二次融資。 而值得一提的是,相比如家等品牌的特許加盟戰略,“7天”采取的仍然是全面直營,前者長于模式,后者長于資本。2007年,如果把有國資背景的錦江之星比作有“皇叔”之名的劉備,把如家的全面開花比作曹操,那么“7天”就是借華南之力劍指全國,終于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孫權。 “年底我們會考慮有限地開放加盟,但不是特許加盟,而是投資加盟——這是考慮到部分擁有物業的業主只希望以加盟形式與經濟型連鎖酒店合作,而不愿意把物業出租。而有些網點往往又是我們志在必得的,對于這樣的業主,我們允許他們以投資加盟形式合作。” 速度背后是意境 這是一個在“7天”內部廣為流傳的故事。 2001年,尚未治理的珠江臭氣熏天,何伯權在江岸購置了一套房產,周圍人不理解他為何會選擇這個幾乎無人問津的地段,何伯權說,任何跌到谷底的事物都會有觸底反彈的一天。——那年,他剛剛離開樂百氏。 雖然“7天”的員工很少見到這位董事長,甚至連鄭南雁也只是在董事會時與他碰碰面,但這絲毫不影響相互間的親近感。 “何先生不是一個從公司報表來判斷企業運營好壞的純粹投資者。”在這個浮躁的投機時代,何伯權懂得什么叫真正的投資。 或許作為經營者,當年經歷了與資本方“達能”的嚴重分歧,如今同樣作為投資人的何伯權,傷于資本,亦醒于資本,學會了避免在同一塊石頭絆倒。 用鄭南雁的話說,何伯權選擇項目,首先會花大量時間研究項目前景,考慮要是自己做能不能做好。一旦毫不猶豫投了資,他便會撒手不管,給予經營者最大程度信任。 在“7天”例行的董事會上,何伯權會從鄭南雁的角度出發,講出他所看到的市場信息、競爭態勢和企業可能遇到的困難,并給出建議。而鄭南雁在匯報工作時,也會把“7天”經營中的問題全部攤開。“何先生是個有氣量的人,即使在會議中同他拍桌子,提反對意見,他也不會介意。” 一個近觀,一個遠眺;一個戰略,一個策略。 在鄭南雁辦公室的墻壁上,掛著用篆書寫成的“胸懷”二字。讓鄭南雁引以為豪的是,他們這群酒店行業的門外漢,帶著各自的思想與經歷進入“7天”,不斷碰撞靈感,不按常理出牌。并且“7天”員工身上的創業激情,并非建立在一時的鼓吹上,而是有成熟的上升機制與公司結構作支撐。 何伯權節奏 毫無疑問,“7天”的發展速度驚人,何伯權與鄭南雁之間的伯樂故事也令人津津樂道。然而,“7天”僅僅是何伯權歸國后投資的數十個項目之一。 2001年,何伯權團隊高唱一曲《朋友》,轉身淚別樂百氏的情景至今歷歷在目。他臨別時撂下的那句話也依舊振耳發聵,特別是在娃哈哈與達能的資本矛盾甚囂塵上的今天——這是中國加入WTO之后我上的第一課,“中國企業要融入世界,就要接受西方企業的游戲規則,對中外企業來說,都有太多的東西需要學習。” 如同當年大氣地離開,六年來何伯權絕不向達能戳一槍,而他確在不斷學習,包括去哈佛訪學,包括在美國精研服務行業。更重要的是,暫別江湖之后的何伯權對往事進行了長久反思。反思的結果不得而知,但故友舊部談起何伯權都有一個共同的體會:何總無論是思維,還是視野,都已換了一個境界。 采訪中,記者從何身邊的人口中得知,近幾年來,何伯權每年還會安排一個星期左右的時間去做義工。 而放眼何目前正在建構的投資帝國,諸如連鎖酒店、大型醫療、辦公用品甚至鴨脖子、鉆石網,老何投資的企業可謂五花八門,毫無章法可言,如果一定要找一個共同點的話,只能說這些項目背后的負責人或者是他的舊部,或者是他多年深交的朋友。 在故友舊部看來,何總慈眉善目,重義氣講感情,朋友有難不會不幫。當年將樂百氏賣給達能,除了樂百氏的五元老,也有一些舊部跟著離開了樂百氏。雖然離開,但是他們的聯系并沒有中斷,這些人甚至還以姐們兄弟相稱。 而深受何伯權賞識的鄭南雁們,身上也有很多共同點:擁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在大企業接受過系統的鍛煉,對所從事的領域具備專業的知識,以及創業的熱情,或許正是這些感染了何伯權。在他們身上,何能找回自己當年帶領年輕人創辦樂百氏的樂趣。 或許,對47歲的何伯權而言,他確是在低調地淡出公眾的視野,淡出江湖;但是江湖,卻依舊不乏他的故事……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