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HO:追求嬰兒狀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18日 16:22 《中外管理》 | |||||||||
■本刊記者 鄧羊格 潘石屹進入“第二代企業”的視野里,是因為他和他夫人張欣創立的SOHO中國公司到2005年,整整10年。 只是一頭“獅子”
作為第二代企業家的領袖人物,潘石屹是耐人尋味的。3年前,你見到潘石屹,如果你沒有看過《道德經》,和他說話就要小心了。古代先哲中,只有兩個人的思想對潘石屹能產生致命誘惑:老子和列子。 3年后,如果你不知道尼采,恐怕也很難理解潘石屹目前的心境。最近,他的言論里更多地出現了尼采的人生三象說。尼采說,人生有三變:一是駱駝階段,處于堅忍的苦學苦修之中,異常艱辛;二是獅子階段,勇猛拼搏,建立“事功”;三是嬰兒階段,揚棄一切破壞的沖動,泯滅一切舊日的恩仇,回到天真爛漫的時代,綻開無邪的微笑,從容地面對時日,安靜而和諧,同時也在創造。 潘石屹認為自己在下海之前,基本上是一頭“駱駝”,積累能量和養分,別人帶著到什么地方,自己就跟著到什么地方,能吃苦負重。駱駝最能吃苦,但不能廝殺。“下海”是個轉折點,變成了一頭“獅子”,有野心、有競爭力。而潘石屹的最終追求,是“嬰兒”。嬰兒的特點是天真、無知、善忘。 做好“當下”的事 想象一下20年后SOHO中國的樣子,在潘石屹看來是一件很蠢的事。他只希望把今天的事情做好,把今天的每一套房子建好,把今天的每一套房子銷售好。他并認為這不是沒有上進心的表現。禪宗里面有一個詞叫“當下”,最有生命力的東西往往是“當下的”東西。 “嬰兒是不想過去的,也不想未來,只是考慮當下的情況,只有嬰兒的狀況是最好的狀況。可是想把獅子轉換成嬰兒,沒有外力是轉化不了的。外力有可能是宗教,也可能是哲學思想。但一定要有強有力的外力才能使高高在上、很有競爭力的、想做王的獅子回歸到最原始的、最自然的狀態——嬰兒的狀態。” 在他看來,目前中國產業界里的領袖人物,還找不到一個人處于嬰兒的狀態。而會是什么樣的外力能使“獅子”潘石屹回歸為嬰兒呢?潘石屹也許還需要若干年才能告訴我們。 對話潘石屹:我和王石不同 《中外管理》:SOHO這10年和萬科這20年有何不同? 潘石屹:我覺得王石那一代企業家面對的壓力是非常大的。最關鍵的壓力是來自政策的壓力,那時的企業家大部分想到的,是絕對不能做改革開放的犧牲品,因為很多政策不穩定,很容易觸礁。所以第一代企業家內心都是小心翼翼的,真的是如履薄冰、如臨深淵。 第一代企業家在財富面前必須還要有極大的克制能力。在某種意義上說市場經濟的原動力,他們可能沒有。所以王石愛登山不愛錢。 1993年我國才頒布了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1994年7月1日才實行。在此之前成立的公司等于全是實驗品。中國加入WTO以后,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融為一體,這時我們所承擔的風險就是:你是一個大笨蛋,沒有把公司經營好,倒閉了。 而且,20年前你想辦一個公司不知道怎么辦,王石也不知道怎么辦。包括聯想的柳傳志他們都是在黑暗中摸著石頭過河。今天不同,你睜開眼睛看一下國外成熟的公司,做可樂的就做可樂,做漢堡包的就做漢堡包,做軟件的就做軟件。現在我們可借鑒的成功經驗已有很多了。 《中外管理》:王石是從創業的老板轉型為職業經理人,最后退居二線。前幾天他在一個論壇會上說:80年代的企業家已經開始落伍了。難道一個企業家的領袖生命只能有20年? 潘石屹:他天天蓋房子,一個事情重復20年,我覺得王石現在有些疲憊。王石是一個矛盾的人。從他做企業的指導思想上看,他相信工業革命的社會化大分工,他相信房子是可以復制的。產品全是一樣的,質量就有保證。而且效率是高的,成本是低的。他和我說過幾次,他要把萬科辦成中國的麥當勞,任何一個地方吃了以后,肯定不會食物中毒,靠標準化、工業化的分工來提高產品的質量。萬科的房子全是在深圳設計出來的,所以萬科蓋的房子全中國是一樣的。 而另外一方面,王石追求生活中新的刺激,治一個沙漠,上個山,下個海,盡干這些追求刺激的事情。他把自己定位成一個社會活動家。 像我的話,跟他不一樣。我是相信今天已經到了一個追求個性化的時代。我把所有的精力放在了產品創新上。如果讓我重復現在的產品,打死我都不干。那種為了賺錢,辛辛苦苦四五年,苦口婆心給媒體推廣,給我的客戶推廣我的產品,我已經沒有這個興趣了。我是邀請世界各地的設計師來設計,每個產品都不一樣。 《中外管理》:你覺得你的企業家壽命有多長? 潘石屹:我覺得是非常非常長的,我就干到我死為止。王石的疲憊,還是因為缺乏做企業的原動力。你看他身體多好,怎么會干不成企業?珠穆朗瑪峰都上去了,他還說落后?王石有非常好學的精神,一會兒學英語,一會兒學攝影。你看看國際上的企業家,就說索尼的盛田昭夫,快90歲了,不死不退休,還不斷地創新。王石的身體跟他比也很強,學習能力比他強多了。他們這一代人主要是太疲憊了,沒有動力。 《中外管理》:可是不斷改變,會不會也讓人厭倦? 潘石屹:有可能啊。過上一段安逸時間,你會想:何必呢?可是我覺得在藝術創新上還是無止境。你看米開朗基羅和達.芬奇,快死的時候,兩個人還在吵架,用的語言都是極惡毒的語言。米開朗基羅甚至懷疑達.芬奇雇了一批人拿著雞蛋砸他的大衛像。 《中外管理》:那你怎么保持創新的源泉? 潘石屹:創新不是坐在屋子里就能得到的,還是要看。多出去看還是挺有啟發的。你跟觀光團是沒有用的,你是要深入到社會中去的。張欣正好彌補了我的缺陷,她是非常國際化的。我們從來沒參加過旅行團。 去年10月10號,我和張欣過了結婚10周年紀念日。這10年她為我打開了一扇窗戶,給了我一雙看世界的眼睛。我們可以和華爾街最大的房地產商聊天,他們對建筑的理解,他們走過的經歷,對我們來說都有很多的借鑒作用。 《中外管理》:所以你是非常幸運的,有這樣的黃金搭檔。 潘石屹:對,我覺得人與人之間的合作關鍵就是互補。如果他的長項是我的長項,我們的短項也都是一樣的,那就很難合作。 我覺得我對中國的情況還是挺了解的,但拿地確實不是我的長項。所以從2004年我下定決心,把整個房地產行業從中間一分為二:第一段是上游,拿地、拆遷,靠政府的規劃指標,耗時很多,花錢不多……這些事情不是我們操心的,我也不賺這個錢,讓劉小光和任志強去做。他們拿完了我再拿過來。這樣成本會高一點,可是做設計、建房子、銷售房子這三件事情,絕對沒有任何一家公司比得了我們。 《中外管理》:最近很多第一代企業家因為財富問題落馬。做為第二代企業家,你們對財富是怎么看的? 潘石屹:我喜歡財富這個概念。第一,只要能給社會創造財富,就應該是值得尊重的,創造的越多越應該尊重,我覺得理所當然。去年我給政府交稅金3.3個億,全中國房地產交稅第一,我覺得我有點財富也不過分。 第二,對我來說,每一分錢進來,我都是有原則的。不符合我的原則,亂七八糟、來路不明的錢我是不要的。可是,我花出去的每一分錢也都是有原則的。 責任編輯:宏君 相關專題: 《中外管理》封面系列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