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七大攔路虎加劇就業矛盾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6日 09:45 中國經濟時報
-我們不能孤立地看待目前的失業狀況,不能一味地埋怨人們就業觀念落后,不能簡單地指責大學生藍領意識差。必須搞清楚造成今天嚴重失業的根源到底是什么。客觀說,目前民營企業發展遭遇障礙,就業崗位不充足,創業中存在七大“攔路虎”,這些都加劇了就業矛盾。 -在現代市場經濟國家,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包括六個目標,依次是:高度就業、經濟增長、物價穩定、利率穩定、金融市場穩定和外匯市場穩定。從中可以看出:就業目標不僅是單獨提出的,而且位列政策各項目標之首。原因在于,一個現代市場經濟國家不能承受高失業率。 -十七大前改革難點縱橫談(13)-賈品榮 當前中國,一個明顯的事實是: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與突出的社會問題形成鮮明對比。中國GDP總量即將超過德國的同時,經濟結構轉型帶來的摩擦性失業、企業改制所引起的減員增效、因農村科技進步釋放出的剩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的就業壓力、大學生在長期需求不足的條件下出現緊張狀態,致使廣大城鄉居民生活穩定性減弱,收入預期不樂觀,內需難以啟動。可以說,失業已成為當前最嚴峻的社會問題。 問題的嚴重性還在于,我們不能孤立地看待目前的失業狀況,不能一味地埋怨人們就業觀念落后,不能簡單地指責大學生藍領意識差。必須搞清楚造成嚴重失業的根源到底是什么。客觀說,目前民營企業發展遭遇障礙,就業崗位不充足,創業中存在七大“攔路虎”,這些都加劇了就業矛盾。 創業遭遇七大“攔路虎” 產權制度缺失。經濟學家道格拉斯·諾斯指出:“存在于創新活動中的個人收益和社會受益的巨大差異,會使得個人的創新積極性大大降低。倘若產權未能得到界定和保護,則創新的積極性只能依賴于一點零星的自發性。”因此,好的制度是激勵創業,不好的制度則抑制創業。在中國,長期以來,產權的主體、地位、界限、獲取與轉讓,不是作為一種法律規定在操作,而僅僅是作為一種政策在運行。社會中出現的假國有、假集體、假鄉鎮,即所謂“戴紅帽子”企業,就是因為財產不保障、產權不清晰所致。產權制度的缺失,是創業的第一障礙,抑制了人們的積極性。 行政壟斷。中國的行政性壟斷,不光指實業壟斷、金融壟斷,還包括中介機構壟斷。在中國,中介機構是不能隨便辦的,只能政府審批。如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由政府負責審批和管理。會計事務所基本由財政部壟斷;法律事務所基本由司法部壟斷。本來,這些機構是最公正的,由于是政府管理、審批它,結果公正難保。具有職業資格、無關系者難獲批準。 市場準入限制民營。市場準入的行政管制必然抑制創業活動。從實證研究結果看,凡是行政審批手續多、行政機關掌握資源多的國家里,產品和服務的質量差,假冒偽劣橫行市場,腐敗行為層出不窮,誠信越來越差,銀行呆壞賬愈來愈多,妨礙了人們創業。中國金融業至今沒有向民間資本開放,沒有建立起非國有經濟的投融資機制。在非金融領域,在全社會80多個行業中,允許國有資本進入的有72種,外資有62種,允許民間資本進入的只有一半,為41種。 行政成本高。注冊資金的要求是影響最深遠的創業壁壘之一。這是因為,如果一個國家要求的公司注冊金高,那么,有創業理念但無資金的人就不能進入創業者行列。在注冊資金方面,中國對私人有限公司的注冊要求曾經是全世界最高的國家之一,而且注冊時間、費用方面存在額外的要求和支出。在中國,只有支付大量的費用才能“正常”經營企業。在收費方面,存在著多項行政和事業收費,而費用征收的主要對象是商業公司和農民,過度收費的最大受害者是小型企業。 融資不便利。充足的資金是創業活動的前提。從經濟學來說,資金是生產函數中重要的構成要素。據世界銀行對中國私人企業融資狀況的調查數據顯示:在2400家私人企業中,大約80%的企業認為融資難是它們面臨的主要制約因素。私人企業與國有企業相比,融資的機會少、規模小、期限短、比重低、品種少、擔保難、成本高,遠遠不能滿足私人企業發展的要求。正是由于融資上存在巨大的瓶頸,相當一部分中小私人企業做到一定程度后,不再做大,不再擴大投資,不再增人增設備,維持“微型化”。 稅負偏高。根據供給學派的觀點,從長期來說,過高的稅率不僅不會增加稅收收入,反而會抑制投資,降低人們創業的熱情,阻礙經濟增長;而相對合理、較低的稅率則可以培育更多的稅源,擴大稅基,從而增加稅收收入。美國《福布斯》雜志2005年發布的“全球稅務負擔指數”稱,中國稅務負擔排在全球第二。有研究統計數據表明,在中國,稅費總額已占到GDP的1/4。在證券交易稅上,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為單向征收,僅澳大利亞、中國兩個國家,為雙向收取證券交易稅,中國是全球收取證券交易印花稅最高的國家。中國稅負偏高是不容辯駁的事實。 企業家精神不足。企業家精神中最重要的是創造力、創新能力、靈活性——這三點在中國人的價值觀念中是缺乏的。在美國,如果你有一億元資產,周圍人懷有的是羨慕心理,研究你的成功方法,思考如何超過你,這樣一來,你會更加努力,財富越來越多,對社會的貢獻越來越大,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尊重,整個國家也形成了一種創富的文化;在中國,如果你有一千萬元資產,工商要查,稅務要問,鄰里要罵,直到你的企業被各個利益集團均分了之。 鼓勵創業: 解決就業難的首要辦法 2007年我國公務員招考報考與錄取的比例約為42∶1,而2006年的這一比例約為48.6∶1。北京市殯葬系統報名和錄用比例就高達100∶1。在中國這樣一個失業眾多的國家,鼓勵失業者自我創業,應該作為解決失業問題的首要辦法。鼓勵失業者自我創業,主要包括三項工作:其一,幫助失業者樹立自我創業的信心和決心;其二,幫助失業者解決資金困難;其三,為失業者提供信息,并幫助解決自我創業所遇到的選項、技術市場等問題。在創業初期,政府為失業者提供上述幫助是必要的,國外為失業者所提供的種種支持措施,許多是值得我們借鑒的。 以希臘為例。據統計,在農業部門和家庭型企業中,希臘有一半勞動力為自我創業者。自我創業者在就業者中的比重,在歐盟國家中居于首位。為了鼓勵失業人員自我創業,政府在一項促進就業計劃中規定,將為失業者每人提供90—140萬德國馬克的費用,資助他們創業。政府就業機構不僅向就業者宣傳自我創業的好處,還為失業者分析當地的就業趨勢及經濟發展狀況。 在政策上,需要政府把就業目標列為政策各項目標之首。 就業目標:國家政策之首 在現代市場經濟國家,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包括六個目標,依次是:高度就業、經濟增長、物價穩定、利率穩定、金融市場穩定和外匯市場穩定。從中可以看出:就業目標不僅是單獨提出的,而且位列政策各項目標之首。原因在于,一個現代市場經濟國家不能承受高失業率。歸納起來,失業對經濟的危害有四: 危害之一:失業減少了社會總產出。在失業率上升時期,經濟活動中最重要的人力資源不能得到合理配置,減少了社會總產出。 危害之二:直接影響到弱勢群體的生活。如果高失業率維持較長時期,失業者備受打擊,心理受到最大傷害。長期的失業使他們長夜難眠,未老先衰,從原來的社會交際圈被排斥出去,有的可能走上自殺,甚至犯罪之路。 危害之三:內需長期不足。就業不充分的直接問題就是居民收入增長速度緩慢,人們把增加的收入用于儲蓄而不是消費,消費的減少表現為內需不足,反過來減弱了經濟增長的推動力。目前農村人均消費水平只相當城市20世紀80年代的人均消費水平。這種高低懸殊的差距,引發了農村內需長期不足。經濟學的規律表明,工薪階層和普通收入群體具有較強的消費傾向,而富裕階層的儲蓄傾向更強。富人增加了收入,對于擴大內需的效果遠不如工薪階層。 危害之四:民眾的幸福并沒有隨著中國經濟的增長而增長。中國社科院2006年的社會形勢藍皮書指出:2005年有72.9%的城鄉居民感覺幸福,比上年下降5個百分點。民眾的幸福并沒有隨著中國經濟的增長而增長,反而出現了負增長。基于此,我們有必要重新審視中國經濟增長到底給民眾帶來了什么。“今天世界上的行為模式不是令人鼓舞的。數百萬人沒有工作,數百萬人由于低工資而被剝削,數百萬人由于孤立無援而被迫陷入貧困的境地。富國與貧國之間的隔閡,一國之內窮人和富人之間的隔閡不僅是巨大的,而且仍在不斷封閉增長。”觀今日之中國現狀,《布達佩斯俱樂部宣言》中的這一警告絕非空穴來風,危言聳聽!近十幾年來,刑事犯罪案件、社會治安案件持續增加。1988年,全國刑事犯罪立案82.7萬件,社會治安立案案件102.5萬件,2004年分別猛增到471.8萬件和664.7萬件。不少社會治安案件與無業人員有關,消除不安定因素就要增加他們的就業機會。 大力促進就業的政策建議 第一項措施是大力發展傳統產業。根據赫克歇爾-俄林模型,如果一個國家的勞動資源相對豐裕,該國的比較優勢就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如果這個國家遵循比較優勢,多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由于生產過程使用較多的廉價勞動力,較少使用昂貴的資本,其產品因成本相對較低而具有競爭力,從而利潤可轉化為資本積累,使資本量日益擴大。傳統產業對社會的最重要貢獻是為社會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一般來說,企業對社會的貢獻有兩個:一是就業,二是稅收。傳統產業的主要貢獻是就業,高新技術產業的主要貢獻是稅收,都要結合起來,不可偏頗。 第二項措施是破除身份上的不平等“官”念。我國勞動力市場的最大問題是人為設立戶籍門檻,一定程度造成勞動力不能有效流動。一個耐人尋味的新聞是,北京一家民營的快餐公司有70多個工作崗位,而北京另一家國有企業有842名下崗職工,兩家領導心有靈犀。想促成一件好事,組織了一次招聘,結果國企無一人到民企上崗。你能一味埋怨職工就業觀念落后嗎?在我們不少官員心目中,正式工、合同工、臨時工在身份上存在不平等,國有、非國有不能均等地享受福利保險。再就業也是如此,再就業的對象是國企下崗職工,而社會上公開或不公開的失業人數要多得多,對企業富余人員,國家主要采取由企業內部“消化”,讓企業來包,企業包不了,由行業來包,而不是大力培育包括非國有職工、農村剩余勞動力在內的勞動力市場,使所有失業人員認識到無論在什么所有制、什么用工制度下,國家都一視同仁,職工就業觀念轉變也就迎刃而解了。 第三項措施是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全面健全失業保障機制、醫療保險機制和養老保險體制,保障最低收入階層的基本生活需要,最終解決中低收入階層的后顧之憂,提高整個社會的消費傾向。同時,拉動農民的即期消費,改善他們的消費預期,提高消費傾向。失業后的社會保險要及時跟上。但目前的情況很不完善。一是法律不完善,二是沒有惠及全民,三是在征收和使用上出現多頭打假的現象。要根據發達國家的經驗,統一征收,統一使用,惠及全民。 第四項措施是建立自由企業制度。在中國,要做到開業自由,僅僅把過去的審批制改為登記制遠遠不夠。這是因為,開業自由不僅在于政府給不給民眾這種權利,更重要的是,當人們在實際行使這種權利的時候,需要支付多大的成本和費用。創業中的七大“攔路虎”表明,中國目前的開業費是很高的,不利于私人辦公司。那么,推行更為自由的經濟政策,從政府稅收、公共基礎設施、企業投資商,都給民營經濟同樣的待遇,這是解決中國就業難問題的根本。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