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華誼:企業家圈子的故事

  華誼:企業家圈子的故事

  王中軍是中國企業家里最懂電影的人,中國電影人里最懂商業的人

  從一開始,電影對于馮小剛就是一門生意。從一開始,電影對于王中軍更是一門生意。而且,以他的人脈資源八面玲瓏,中國的企業界和電影界很早就打成一片了,很多企業家的段子在馮小剛的電影里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像《不見不散》里“炸喜馬拉雅山”的臺詞,馮小剛就當面聽牟其中講過這個狂想,當時牟聲稱要拿兩億美元投資電影。《大腕》里的“搜狗網”、“不求最好但求最貴”,也是他們在飯桌上從張朝陽、汪潮涌等人那兒聽來的。2002年,張醒生邀請一幫企業家去考察可可西里藏羚羊保護項目,回來后王中軍就讓陸川拍了《可可西里》。《天下無賊》里的淘寶網、《非誠勿擾》里的杭州西溪濕地,則透露了王中軍與馬云的淵源……

  王中軍說他主要跟三個企業家圈子來往密切:亞布力論壇,田溯寧、吳鷹等人的“數字中國”,《中國企業家》雜志社主辦的中國企業領袖年會(馬云與王中軍最早就是在這兒結識的)。馬云、江南春投資華誼以后,他又跟沈國鈞、郭廣昌等浙江企業家經常混在一起。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王中軍為人很低調,對人很客氣,是個講故事的高手。汪潮涌說,王中軍是中國企業家里最懂電影的人,中國電影人里最懂商業的人。熊曉鴿記得,華誼耀眼上市后第二天,王中軍就在他的辦公室,說華誼其實還是很小的公司—2009財年,華誼總收入6億多元,比前年增長48%,凈利潤8千多萬元,比前年增長23%。“他腦子很清楚,現在好像看他運氣不錯,他是經過十幾年走過來的,真的不容易。”

  1994年,王中軍從美國回來,和弟弟王中磊一起創辦了華誼兄弟廣告公司。偶然的機會,他和華億的董平一起投資了《荊軻刺秦王》、《鬼子來了》和《沒完沒了》,前兩部賠了,第三部他當大股東,“讓我占了一個很大的先機,我把馮小剛的價值繼續放大了。”

  王中軍和馮小剛第一次見面是在馮的工作室里。當時,馮找了幾個朋友來開會,商量著到底是拍《月亮背面》的電影版,還是拍《沒完沒了》或《一聲嘆息》。大家都沒轍,圍著桌子開始翻撲克牌算命。

  當時在場的王剛回憶說:“這時候,董平和王中軍進來了。你一下子就能看出這兩人的不一樣。董平剛運動完,穿著寬大的運動服,說,不管你馮小剛上哪一個我都投,我就認準你了。王中軍是董平介紹來的,他瘦瘦小小的,人特別禮貌周到,說還是要看了劇本再決定投不投,另外,預算也要重新做。”

  王剛問王中軍:你到底想做成什么樣的公司?當時王中軍說,做出規模和效益,然后等待被收購。十多年過去了,后面這件事沒有發生。

  王中軍原本是電影的門外漢,但他有很高的商業悟性和野心。很快,華誼以馮氏電影立足以后,他意識到:“影視的投資成本越來越大,再加上周期比較長,如果沒有一個非常穩定的資金鏈,根本就玩不下去。華誼不能是一個人的公司,規模化經營太重要了,這正是我為什么要如此頻繁并購的原因。”

  這是一個嚴肅、漸進的商業路線圖。2000年,華誼和太合合并,雙方分別出資1300萬元,占50%的股份。不久后華誼就收購了王京花的經紀公司,2003年收購西影發行公司,2004年收購戰國音樂,2005年進入電視行業,收購天音傳媒,收編了張紀中。沒用幾年,華誼就基本建立了從導演、演員、制作到發行、影院等完整的產業鏈。

  很難說王中軍沒有從企業家朋友那兒得到點撥,他的資本運作手段漸趨成熟:與哥倫比亞電影公司合作《大腕》、《功夫》、《手機》等5部電影,華誼上了一個臺階。但雙方沒能參股后,從2004年起,華誼先后進行了三輪融資:2004年底,TOM集團和信中利向華誼投資1000萬美元,占30%的股份;2006年,馬云以1200萬美元換取TOM手中15%的股份,這是馬云以個人名義出資的唯一的投資項目;2007年,江南春、虞鋒、魯偉鼎等向華誼注資2000萬美元,認購華誼24.9%的股份。

  截至2009年上市之前,華誼兄弟的電影票房市場占有率為15%,行業排名第二;電視劇制作名列民營機構第二,份額2%;藝人經紀業務業內排名第一。

  這也許是一個令人失落的事實:中國第一家成功上市的民營影視公司,竟然是在一幫“天使投資人”的幫助下做起來的。熊曉鴿說,沒辦法,中國電影產業的規模太小了,“請記住:任何一個產業只有投資人賺了錢它才能成為一個健康產業。”

  據說,當時閻炎、沈南鵬也跟華誼接觸過,第二輪融資的時候,汪潮涌給張朝陽、陳天橋打過電話,陳天橋也很動心。作為國內投資民營影視公司第一個吃螃蟹的,汪潮涌說TOM和信中利對華誼最大的幫助是為它繪制了一張未來的藍圖。“我們這些最初投資IT、互聯網的投資人,看好國內影視消費市場。當時華誼、保利華億的利潤并不好,業績波動性太大,光是幾個著名導演不足以支撐公司持續、上規模的發展。在這些民營影視公司中,華誼當時已經有了電影、音樂、藝人經紀的多收入來源,短板是電視和新媒體,我們幫助華誼搭建了影視娛樂公司的基本雛形,這也是后來華誼上市的主要架構。”

  當時最讓人佩服的是,TOM的條款非常苛刻(三年紅籌上市,簽有對賭協議),要求王中軍拿別墅等做擔保,但他二話沒說就答應了。“要知道,他的收藏回報可能比主業都要多。”連馮小剛都為他的這種冒險精神吃驚,“我見過中軍、董平快沒有錢的情況下,他們還能在飯桌上跟人家談笑風生。他們有這種心理承受力,不著眼于眼前,跟我們不是一類人,但是我確實是可以幫他賺錢。”

  最終,華誼兄弟有了一個全明星陣容的董事會。王中軍聲稱他在董事會上很強勢,聽了不爽的話還會發脾氣,但馬云們對他的變化顯然是潛移默化的。馬云當初入股的時候問王中軍,你是想賺錢還是想做事?王答,我想做中國的華納兄弟。后來馬云告訴他:“把個性化的東西流程化,把流程化的東西個性化,這樣企業才能做大。”

  現在,王中軍和馮小剛兩個人經常互相勸來勸去的。馮小剛叫王中軍別那么累,“一年一部片子跟你現在掙錢差不多,犯不著嘛。”王中軍叫馮小剛別那么累,“一年拍一部電影就很幸福了,別的亂七八糟別想了。”

  王中軍倒是不想那么累。他巴望著每年能多出國玩幾次,做公司的影子,關鍵時刻露面就行了。“可是不行呀,上市就是一條不歸路!”他感嘆著。創業板上市籌集的12億元可以滿足他的野心了:“馮小剛為人民服務,和我為人民幣服務是一回事。不光是拍電影,我希望做一個大的文化概念的產業化,怎么把華誼做得更安全,盈利能力更高,抗風險能力更強,馮小剛導演怎么能夠立于不敗之地,這是我的宗旨。”

  今年6月24日,華誼兄弟宣布以1.485億元購得北京掌趣科技有限公司22%股權,成為其第二大股東,涉足手機游戲市場。第二天,我們在王中軍的別墅里見到他。他這么談起自己的上市后規劃—

  “明年我的幾個主業我已經看清楚了:電視劇行業繼續擴大,找到更好的電視劇制片人,從資本層面華誼夠了,品牌層面也夠了,關鍵就是人。電影我冷靜思考,不可能產量繼續擴大,我今年拍8部戲,明年15部戲不可能,我個人覺得華誼電影的成長應該靠單戲能力,原來我們每年過億的戲只有兩三部,未來可能過兩億的戲是兩三部,再未來過三億的戲是兩三部。我覺得華誼還有一個最大優勢就是品牌,進行上下產業鏈整合,我們還要投資電影院、影視基地……”

  對王中軍身后這個企業家圈子,馮小剛并不生疏,可是他有“間離感”。“我們國家需要這么一批領頭羊,能夠率先積累財富,然后和世界接軌,但是同時我們不能被這種東西催眠,否則你就會產生特別大的誤會,讓你特別傷心。”他曾想拍一部叫《貴族》的電影,諷刺中國那幫先富起來然后在各種聚會上裝大尾巴狼的名流名媛,但后來發現王中軍說起“貴族”來,似乎是很陶醉于此的,于是馮小剛意識到“這個戲沒法拍”。

  馮小剛對商業一直有著這樣既迎又拒的矛盾。

  前傳:好夢公司

  這家夭折的公司像是中國電影

  市場化的一段史前史

  2004年那次和張國立合作不成后,張國立開玩笑說:“馮小剛被華誼又挖回去了,把我給甩了。”馮小剛則解釋說:“國立對經營感興趣,可我還是只適合做導演。”

  這并不是馮小剛第一次做公司。早在1994年,馮小剛與王朔、彭曉林合資開辦“好夢公司”,兩年間投拍五部半影視作品,其中《永失我愛》等三部有幸面世,其余全部因“有違社會公認道德標準,誤導大眾審美趣味”而被禁,成為“票房毒藥”。不論在創作上還是商業上,當時都是馮小剛的彷徨期。

  盡管如此,馮小剛有創業理想。他并不甘心做個打工者,想要掌握自己的命運。

  “馮小剛曾經不止一次說要做自己的公司。他認為自己有經營的能力,而且個人品牌又很強大。”王剛說,“他算賬很快,談錢干凈利索,一點也不拖泥帶水。而且那時候有陸國強(馮小剛的御用制片人)幫著他,老陸很謹慎,為人看起來又很大度。”

  王剛還記得,當時馮小剛對王朔和姜文特別敬佩。王朔說《月亮背面》不用改就是個好劇本,馮小剛也就這么告訴王剛,有點言必稱王朔的意思。后來《月亮背面》拍完,請姜文來看,姜文說應該在開拍前先讓演員體驗生活,這意見馮小剛也很服氣。至于張藝謀,馮小剛當時“是仰望的”,“《月亮背面》試映請到了張藝謀,把馮小剛高興壞了。”

  當年“好夢公司”時期的馮小剛是個文藝青年,“愛笑,好激動,有點狂躁,還吃素”,他唱起卡拉OK來很動情,音很準。他的畫以風景為主,但是格調很憂郁。他熱愛戰爭片和黑幫片,喜歡既暴力又感傷的《美國往事》。總之,在王剛看來,他是一個骨子里喜歡悲情的藝術亡命徒,一心想要往藝術導演的路上走。

  “馮小剛一開始并不是一個充滿商業頭腦的、一心想著在商業上如何成功的人,中國出現賀歲片實際上是資本的力量。”

  轉折點發生在1993年。1993年1月5日,廣電部發布《關于當前深化電影行業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這一被電影行業稱之為“三號文件”改變了四十年來計劃經濟下電影的“統購統銷”,國產故事片由中影公司統一發行改由各制片單位直接與地方發行單位見面,電影票價要原則上放開,具體由各地政府掌握。

  “這是中國電影市場化發展的分水嶺。”高軍說,“這之后,才有了每年的進口分賬大片,才有了賀歲片,才有了后來的民營電影公司。”

  馮小剛后來在自傳《我把青春獻給你》里寫道:“1997年又是一個春天,有一個導演在中國拍了一部賀歲片,神話般地傳遍座座城,奇跡般地堆起票房金山……”1997年12月底,《甲方乙方》由北京電影制片廠和北京紫禁城影業有限責任公司出品,票房3300萬,中國第一部本土賀歲喜劇影片的誕生也意味著一個全新的馮小剛的誕生。

  高軍還記得,《甲方乙方》在新影聯試映時,工作人員疏忽導致聲畫不對位,“當時馮小剛馬上就哭了,可見那個時候,市場的認可對他來說有多重要。從那時候起,他就是一個有市場忠誠度的導演了,也奠定了他中國賀歲片導演第一人的地位。”

  《甲方乙方》成功了,馮小剛面臨何去何從的抉擇。他想把“好夢公司”繼續做下去。但王朔去了美國,彭曉林退出,“好夢公司”其實就剩他一個光桿司令了。馮小剛邀請王剛來做總經理。王剛拒絕了,他告訴馮小剛:“你不需要自己做公司,全中國老百姓的錢都是你的。”

  遇到王中軍,馮最終獲得了商業上的救贖。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留言板電話:95105670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