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新浪財經

李若谷:為建設和諧世界做出更大的貢獻(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5日 16:12 新浪財經

  問:中國進出口銀行在過去一年里取得了怎樣的業績?其中,最讓您高興的進步是什么?

  答:2006年是中國進出口銀行改革創新、加快發展取得豐碩成果的一年。我們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實現戰略轉型為主題,以轉變經營理念為主線,深入推進改革,加快金融創新,積極拓展業務,加強風險防范,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顯著成績,實現了“十一五”的良好開局。全年共批準各類貸款2081億元人民幣,發放貸款1315億元人民幣,分別比上年增長60%和11%,共支持了666億美元的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對外承包工程和境外投資項目,以及57億美元的資源類產品和技術裝備進口。業務快速發展的同時,資產質量持續改善。按五級分類口徑,全行2006年末表內業務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貸款率比年初分別下降6.06億元人民幣和1.44個百分點,轉貸業務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貸款率比年初分別下降5.04億美元和3.63個百分點。

  最令人高興的是,中國進出口銀行的戰略轉型取得了實質性進展。我們的經營理念發生明顯變化,以前不同程度地存在“等、靠、要”思想,現在正逐步樹立主動開拓市場、注重服務客戶的作風;我們的業務創新步伐明顯加快,推出了農產品出口信貸、中小企業出口信貸、進口信貸、特別融資賬戶等業務,更好地滿足企業的融資需求;我們的支持范圍得到合理拓展,以前只注重支持商品出口,現在全面支持中國對外經濟合作,包括出口、進口、對外投資等。

  戰略轉型的成功推行,帶來了明顯的經濟社會效益。2007年上半年,中國進出口銀行已實現盈利,取得歷史性突破。

  問:中國進出口銀行是在怎樣的背景下成立的?當時是怎么樣的規模和使命?發展至今,銀行的規模和業務有了哪些變化?

  答:中國進出口銀行成立的大背景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的確立。黨的十四大決定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后,金融領域相應地進行市場化改革,中國進出口銀行等三家政策性銀行應運而生。國家組建中國進出口銀行等政策性銀行的主要目的是,實現四大專業銀行的政策性業務與商業性業務分離,解決國有專業銀行身兼二任的問題,促進國有專業銀行向現代商業銀行轉變。

  中國進出口銀行當時承擔的具體任務是支持機電產品和成套設備等資本性貨物出口,成立當年信貸余額僅有20億元人民幣。13年來,中國進出口銀行與時俱進,不斷承擔新的職責,拓展業務范圍,做大業務規模。目前,中國進出口銀行的戰略目標是成為全面支持中國對外經濟合作的金融機構,我們的業務范圍已經覆蓋了進出口融資、對外投資業務、發展援助以及相關派生業務。截至2007年6月底,中國進出口銀行的表內外資產總額4690億元人民幣,與成立之初相比有了很大的增長。當然,這個規模,相對于中國對外經濟合作的融資需求來說,還是太小。因此,我們還需要進一步擴大有效規模,才能更有力地支持中國對外經濟合作。

  問:很多人認為,政策性銀行沒有什么經營或業績的壓力,事實是這樣嗎?就貴行而言,你們最大的壓力是什么?

  答:原來政策性銀行的壓力的確不大,所以導致很多人形成這種觀念,但現在情況正在改變。政策性銀行改革將引入效益觀念,而且政策性銀行實際上財務壓力更大,不能把財政補貼當做一種理所當然。要盡量減少對財政的依賴,這是很有挑戰性的。

  中國進出口銀行當前也面臨巨大壓力,就是要盡量取消對財政的依賴,減少補貼,形成自我發展的良性運轉。

  問:作為政策性銀行,進出口銀行是怎樣來制定信貸政策并評估和控制業務風險的?

  答:就技術層面看,我們和商業銀行的做法沒有什么不同。主要差別在于,我們的信貸政策投向更注重配合和支持國家對外經貿政策和經濟外交等需要,很多時候更重視國家利益,而不是銀行自身的利益。

  問:如何將政策性金融業務和商業性金融業務分開,并使其雙雙良性發展,一直是政策性金融機構面對的挑戰,貴行在這方面做了哪些探索和努力,積累了怎樣的經驗?

  答:要將政策性金融業務和商業性金融業務分開并良性發展,比較好的做法是實行分賬經營、分別管理。有關單位已經進行了一些探討,形成了一些基本看法。第一,設立國家賬戶核算政策性業務,采用優惠利率或費率,由國家財政承擔最終風險;設立銀行賬戶核算準商業和商業性業務,采用市場利率或費率,由銀行自主決策、自擔風險、自負盈虧。第二,兩個賬戶的業務范圍根據國家產業政策、外經貿政策和外交政策適時動態調整。第三,國家賬戶原則上按國家要求安排,可以動態調整。銀行賬戶的規模受巴塞爾協議規定的資本充足率的約束,其資本金和準備金基本按照商業銀行慣例建立。除提取一般準備金外,還應按照貸款質量五級分類標準足額提取專項準備金。具體操作上應該體現一定的靈活性,以示與商業銀行的區別,但總體上講銀行賬戶必須實現保本微利、控制風險、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目標。

  問:您到中國進出口銀行之后,尤其強調中國進出口銀行不能只做“出口”銀行,也要做“進口”銀行,目前,貴行在這方面有了哪些改變?

  答:一個國家如果不成為其他國家的市場,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會很小。大家都要把東西賣給你,而且你有很大的購買力,那么你在市場上的發言權就大。比如美國掀起中國產品質量風,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美國是買方。雖然許多產品不得不從中國采購,因為有些產品80、90%都是中國生產的,他沒處買,但是他可以這樣做,敢于這樣做,因為他是買家。如果只是出口,比如日本,它實際上對世界經濟影響力和話語權就小,光出口就得看人家的臉色行事,人家愿意買就買,人家不愿意買就不買。要想對世界經濟貢獻更大,你必須成為市場,而中國具有這種潛力和能力成為這樣巨大的市場。另外從國際收支平衡的角度來講,中國現在國際收支順差太大,雙順差,你要是老不進口,只是強調出口,就會加重這種不平衡,國際收支順差逆差都是不平衡,這種不平衡都反應了內部的不平衡,國際收支是個外部指示器,但反映你內部的不平衡,內部需求小,市場做得不夠好。刺激國內的需求也是刺激國內的經濟增長。因此,從這些角度來講呢,進口并不是壞事。只是不能像美國那樣過度,進口過度又變成不平衡了,像美國現在赤字很大,也是一種不平衡,是國內不平衡,國內儲蓄力低的一種表現。中國是儲蓄力過高,因此我覺得應該增加進口。

  提出轉型以來,我們已經開辦了進口信貸業務,重點支持戰略性資源能源和關鍵技術設備進口。目前,進口信貸的發展勢頭非常好。

  截至2007年6月末,進口信貸累計貸款余額突破200多億元人民幣。中國進出口銀行應擴大業務范圍,更好地滿足我們開展國際經濟合作的融資需求。這方面,我們這兩年來做了不少工作,除了進口信貸外,還開辦了農產品出口信貸、中小企業出口信貸、特別融資賬戶業務以及海外各種形式的合作等。未來,我們還會加快業務創新,推出更多金融工具來支持中國的國際經濟合作。

  問:中國進出口銀行在支持中國企業“走出去”方面,主要發揮哪些作用?銀行對支持企業的選擇,有怎么樣的標準或傾向?

  答:中國進出口銀行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就開始嘗試用政策性金融支持中國企業到海外開發資源、開拓市場。2000年中央正式提出實施“走出去”戰略之后,中國進出口銀行把支持企業“走出去”作為業務發展重點,進一步加大了支持力度。截至2007年6月底,中國進出口銀行累計發放“走出去”項目貸款近2400億元人民幣,占表內累計發放貸款的40%,累計支持了700多個“走出去”項目。一大批有實力的國內著名企業在開拓海外市場的過程中,都得到了中國進出口銀行的金融支持。支持領域涉及油氣、礦產、森林等境外資源開發項目,以及鐵路、公路、橋梁、機場、港口、住房、電信、電站等境外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覆蓋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工程新聞紀錄》評選的世界最大225家國際承包商中的46家中國承包商,一大批有國際影響的工程項目都得到中國進出口銀行資金的支持。

  在符合我行信貸政策的前提下,選擇企業的主要標準是企業本身,看企業的信譽、效益和能力。對于“走出去”項目,我們非常重視企業是否有對外投資和經營的經驗和人才,其次要考慮項目本身的風險和收益。

  問:以您的經歷和經驗看,中國企業的國際化,與其他發達國家企業的國際化相比,有一些什么樣的特點?在這種形勢下,中國企業界應重點把握和關注哪些問題,才能更有勝算?

  答:中國企業是弱勢起飛,是在自身相對弱小的狀況下加入國際化和全球化的行列,要按照發達國家企業主導的商務規則、國際慣例來運作。這是中國企業與發達國家進行國際化的最大區別。坦白地說,這種情況短期內很難改變。

  中國企業需要主動適應這種經營環境和競爭格局,注重引進和培養與國際化相適應的人才,加大創新力度和研發投入,通過與發達國家企業的競爭逐步成長和壯大。既要接受國際標準,按國際通行的標準做,又要努力創造新的國際標準。我們的企業也要將自己好的做法國際化,形成自己的國際標準。還要學習如何在海外經營管理一個項目,不能僅停留在做項目的承包商、建筑商。另外,中國企業的國際化離不開國家的政策支持,特別是政策性金融的支持。

  問:占企業總量絕大多數的中小企業的貸款難問題一直廣受關注,許多商業銀行已經在這方面有所行動,貴行對此有哪些應對的措施?

  答:2005年下半年以來,中國進出口銀行轉變經營理念,調整經營思路,積極探索支持中小企業的新途徑、新方法、新機制,連續出臺了一系列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新的舉措。第一,完善了原有信貸產品的運作機制,例如降低融資門檻、簡化業務流程,增加對中小企業的信貸。第二,2006年3月推出了出口小企業統借統還的貸款模式,目前試點已經取得初步成效,正準備進一步推廣。第三,推出了針對中小企業的融資和授信業務,為小企業在出口方面向商業銀行進行融資提供擔保。第四,利用特別融資賬戶,對外向型高新技術中小企業提供投資。

  問:在您看來,哪些因素制約了中國金融機構的國際化?中國金融機構在國際化之前,又需要特別具備和培養怎樣的素質和能力?

  答:制約中國金融機構國際化的主要因素有內外兩方面。外部因素主要是,金融企業“走出去”面臨一些障礙和限制,主要是世界各國都對金融準入采取不同程度的限制。就內部因素看,最主要的是金融企業比較缺乏了解國際市場、懂國際經營和國際法律(慣例)的人才,缺乏成功的國際化經驗,缺乏金融創新能力,了解、融入當地文化的能力也很弱。中國金融機構要國際化,必須要引入和培育一批適合國際化經營的人才隊伍,并且通過構建良好的制度充分發揮這一批人的作用。準備不足的國際化有很大的風險,國內的金融機構應量力而行。

  問:中國進出口銀行將怎樣適應這種中國企業國際化程度越來越高、國際化金融服務需求越來越大的趨勢?

  答:中國進出口銀行長期從事國際金融業務,培養了一批專業人才,積累了一些經驗,而且和國際機構、外國政府以及當地企業建立了廣泛的聯系,因此我們相對國內其他金融機構有一些優勢,做得要好一些。面對當前國內企業國際化程度越來越高的趨勢,我們將繼續努力,加快培養一批面向國際化的既精通專業又懂外語的復合型人才,增加海外機構,及時根據企業的融資需求創新產品、定制服務。

  問:業務的增加,必然對銀行的資本金提出更高要求,在這方面,中國進出口銀行以及有關方面是否已經有所準備?

  答:的確,中國進出口銀行需要增加資本金,以增強抗風險能力,促進各項業務又好又快發展。對于補償資本金的方式,我認為有兩條基本渠道:一是由國家一次性注入一定資本金。二是中國進出口銀行自身提高盈利水平,通過自我積累逐步增加資本金。

  問:近幾年,中國進出口銀行加大了對發展中國家的優惠貸款力度,這對銀行的發展帶來了怎樣的影響?對這些貸款,銀行是怎樣去管理和落實的?

  答:優惠貸款是中國進出口銀行政策性較強的業務,優惠貸款業務的擴大表明中國進出口銀行充分履行職能,支持國家戰略實施和對外政策落實。同時,優惠貸款業務的擴大,還加深了我們與發展中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合作,增進了與發展中國家各界的友誼,促進了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有力推動了和諧世界的建設。中國進出口銀行在世界發展中的作用加強了。

  我們非常重視對發展中國家優惠貸款的管理工作,采取的方法與國內貸款一樣,實施嚴格的貸前調查和貸后管理。當然,因為優惠貸款客戶主要在國外,管理的成本比較高。

  問:您可否舉例說明,中國進出口銀行透過這種政策性金融支持,為被支持國家的經濟社會乃至人民生活帶去了怎樣好處和變化?

  答:我建議你們實地去走一走,這比通過我說,更能了解情況。例如在安哥拉,我們通過貸款支持有實力、有信譽的中國企業赴安開展互利合作,項目涉及農業、衛生、電力、交通、通訊、公共工程等眾多領域。這些項目進展順利,極大地改善了當地人民的生產和生活條件,起到良好的效果。2006年,安哥拉經濟實現了9.6%的高增長,整個國家面貌煥然一新。安哥拉的國家風險,按照EIU的評級,已從中國進入時的高風險國家(D級)變為中等風險國家(C級)。

  類似安哥拉的情形同樣在與我們合作的非洲國家發生。我們利用援外貸款、出口信貸等多元化金融手段,幫助這些國家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促進這些國家的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

  問:近年來,中國進一步加強了和非洲的交往合作,中國企業也加快了進入非洲市場的步伐,在這種形勢下,中國進出口銀行將如何為中國企業進入非洲投資與經營創造條件,降低風險,提高效益?

  答:中非交往與合作的歷史源遠流長,中國進出口銀行在近年來的中非合作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截至今年6月,我行已累計在非洲地區批貸及簽約1000多億元人民幣,占全行業務總量的20%左右。一直以來,中國進出口銀行也對中國企業進入非洲投資與經營,積極創造條件,以幫助企業降低風險,提高效益。今后,我們會進一步加大對中非合作的支持力度,為中非合作大戰略的實施做出更大的貢獻。具體來說,有以下一些方面:

  第一,積極探索和設計各種對非合作模式,提高中非合作成效。近年來,我行適應快速變化的中非合作形勢,大膽設計和探索對非經濟合作方式,形成了一攬子合作模式。今后,我行將進一步從非洲實際出發,加大對非經濟合作模式創新力度,力爭創造出更多切合實際且有效的新模式,為中國企業進入非洲投資與經營創造條件。

  第二,大力開拓對非業務,為中國企業進入非洲創造更多商機。我行正在實施向國際經濟合作銀行的戰略轉型,將繼續按照國家關于中非合作的總體部署,抓住機遇,全面落實國家對非政策和援助計劃大力拓展對非業務,力爭為中國企業進入非洲,參與事關非洲長遠發展的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提供支持,加大實施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的“民心工程”和解決發展難題的“解難工程”,幫助提高非洲國家自身發展能力,促進非洲國家盡快融入經濟全球化進程并從中受益。

  第三,利用自身優勢,為中國企業進入非洲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我行將牢固樹立“客戶第一,優質服務”理念,充分利用長期形成的對非融資、人脈、人才、機構、經驗等優勢,為廣大企業進入非洲提供方便和支持,密切銀企合作。為去非洲投資與經營的企業牽線搭橋,協調各方面關系,營造良好投資與經營環境;為企業提供當地的法律、政策、商業習慣和項目等方面信息;幫助企業進行項目論證,協作項目實施,提高對非項目成效;幫助企業尋找合適的對非投資方式,優化對非經營模式,以求取得好的投資與經營業績。

  問:建立合理、完善內控機制是中國銀行改革的最大挑戰之一,作為政策性銀行的貴行是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

  答:我們主要從四個層面努力推進內控機制建設。第一個層面是,設計合理的內控制度和程序,并確保這些制度和程序有效執行。自2005年下半年開始,中國進出口銀行就已經開始了這方面的工作。我行已經按照國際標準對總行機構進行了改革,正在推進分支機構改革,全行組織機構和人員崗位的職責分配更加科學和清晰。我行正在優化業務流程,建立全面風險管理制度。同時,我行不斷提高機構的執行力,保證所有規章制度得到嚴格執行。第二層面,改善控制環境。控制環境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內部制度和程序的執行效率和效果,這方面我行也做了大量工作。第三個層面是加強計算機等技術手段。第四個層面就是開展廣泛的教育,如加強員工的風險意識教育等,讓員工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并自覺去遵守有關規定。

  問:完善內控機制的同時,貴行在人力資源及激勵制度方面作了一些怎么樣的改革和調整?

  答:人力資源對于銀行發展至關重要,我們非常重視人力資源工作,盡量做到人盡其材,使每一個員工的價值最大化。首先,我們在招聘環節嚴格要求,增強透明度,選好選對人,嚴防用人不正之風。其次,加大培訓力度,開展職業培訓規劃,鼓勵大家學習新業務、新知識、新技能,充分挖掘現有員工的潛力,全面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再次,健全和完善激勵約束機制,完善考核體系,將員工福利待遇與績效掛鉤。

  問:您上任之后,推出了不少創新舉措。在您看來,金融創新的核心要義是什么?創新的過程中最需要把握的因素又是什么?

  答:我覺得,金融創新的核心因素是需求,而且只有需求驅動型金融創新才有意義、可持續。僅從技術層面看,任何一種金融產品都可以被創造出來,問題的關鍵是這樣的產品有沒有企業愿意使用。因此,推動金融創新的關鍵是了解市場需求,然后以此為基礎開發適當的新產品來滿足企業的需求。當然,金融創新肯定會有一定的風險,因此要重視風險管理,保證風險總體可控。

  問:包括港澳臺商家在內的海外華商在中國內地開設有大量的進出口企業,這些企業是否也是貴行服務的對象?將如何服務?

  答:我行已經將港澳臺資企業納入支持范圍。我行還開展了應收賬款融資業務,專門為港澳臺資企業提供貿易融資。截至2007年6月末,中國進出口銀行向臺灣在大陸企業提供各種貸款余額已達11億元人民幣。最近,中國進出口銀行協辦了“2007臺灣優質農產品巡回展”。另外,我們正在研究為臺灣農民創業園區建設提供融資支持。

  問:到中國進出口銀行以前,您一直是在央行工作,管的都是宏觀的事情,而且都是在和世界金融主流廣泛的打交道,但到中國進出口銀行就很不一樣了,您個人是怎樣適應這種改變的?

  答:以前在央行主要關注的是宏觀經濟問題。到中國進出口銀行之后,管理的對象不同了,因此要不斷地進行自我調整,努力實現既重視微觀也要照顧到宏觀的要求,因為畢竟是從央行出來的嘛!我到中國進出口銀行主要抓了金融創新、內部改革等問題,力推中國進出口銀行戰略轉型。我覺得,以前的宏觀思維習慣對微觀管理還是有很大的幫助,比如說我們進行的業務創新都有很強的宏觀經濟背景,都是圍繞國家關心的重大宏觀經濟問題展開。其實微觀與宏觀是相輔相成的,不可完全割裂開。

  問:以美國為首的一些國家幾乎無一例外地在要求中國更加開放,但他們對自己卻采取了相當的保守和保護政策。您怎么看這個問題,以及這樣的現狀給我們處理開放政策帶來的挑戰和壓力?

  答:西方發達國家經常搞雙重標準。比如美國到中國來買任何東西都說成是商業行為,而中國到美國去買個并不大的石油公司就是戰略行為,可能危害美國安全,這十分荒謬。他們之所以這么做,是因為這些國家有一部分人對中國的發展不適應。

  中國企業“走出去”是大勢所趨,不會因為這些困難而止步,但是卻給中國企業帶來了許多挑戰。我覺得,中國企業要打開發達國家的大門,首先應該了解這些國家的政策法規、文化習慣,企業自身要學會解決這些問題;第二企業要了解當地市場的運作方式。在美國收購公司不僅要注重政府部門,也不能忽視了國會、議員、社區等方面的力量。總之,中國海外并購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還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

  對于中國的對外開放,我覺得也要把握好“度”。如跨國公司并購問題,這些公司經常聯合行動,有組織、分步驟、系統化、規模化地并購中國企業,企圖通過掌握企業控制權和行業控制權,搶占資源市場,已經對中國的產業安全、經濟安全到國防安全產生一系列影響。許多國家,包括美國、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都對外資并購作出限制。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也要掌握好對外開放的度,應認識到對外開放是收益和風險并存,如果要借全球化之東風,行自我發展之道路,必須懂得平衡的藝術,即開放程度與自身實力相平衡。如果不顧現實條件,一味地寄希望于全面開放,不但無法擺脫發展的低水平陷阱,反而可能滑向危險境地。

  問:關于人民幣升值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您有怎樣的觀點?

  答:首先要肯定的是,人民幣升值壓力增大實際是30年改革開放成功的表現,是中國實力增強的表現。

  長期看,人民幣是要升值,而且人民幣升值并不完全是壞事,它對國內產業結構升級、減輕流動性過剩、保持宏觀經濟穩定等方面都有積極意義。但是現在人民幣升值壓力這么大并不正常,這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第一,是西方施加了不應有的壓力,最起碼客觀上鼓勵了國際游資的炒作和套利行為。第二,以貿易狀況作為判斷人民幣是否應該升值是錯誤的做法。第三,人民幣升值過快會對國內經濟產生不良影響,比如可能影響就業問題,因此應當慎重對待人民幣升值過快的問題。

  我認為,未來人民幣不能升值過快。否則會對中國有很大不利影響,特別是對中國的就業、城市化可能產生不利影響。中國要完成工業化進程,達到工業化的高級階段,人口城市化率要達到75%以上。2005年中國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43%,即使中國的人口維持零增長,未來中國仍然有4億多農村勞動力需要轉移。“十一五”規劃提出,五年預期轉移農業勞動力4500萬人,按這個速度,要使城鎮化率達到75%,需要40多年。即使轉移加速,樂觀預期完成這個轉移過程至少需要20年,這期間人民幣都不應該快速升值。因為,外貿部門作為吸收低端勞動力的主要渠道,人民幣升值過快可能會嚴重沖擊其發展,進而影響勞動力從農業向非農產業轉移。

  西方國家要求人民幣快速升值,是企圖利用人民幣升值延緩中國的發展。他們極力主張自由貿易,曾經率先提出門戶開放等政策,現在自己卻搞起了貿易保護主義。這種雙重標準的背后實際是害怕中國發展。但這實際是損人不利己。中國的發展是世界的機會,中國是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一旦經濟發展水平大幅提高,將對世界各國產生需求,為各國的發展提供機會。汽車就是例子,中國迅速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消費國,為世界各國的汽車商提供了巨大商機。所以,西方利用人民幣升值阻礙中國發展的做法,是不得人心的,也不會達到目的。

  問:在您看來,中國進出口銀行與世界主要進出口金融機構或政策性金融機構相比,還有哪些優勢和不足?對于中國進出口銀行的未來發展,您持怎樣的觀點?

  答:與國外同類金融機構相比,中國進出口銀行的主要優勢是具有良好的經營環境。第一,中國與廣大發展中國家有著長期友好合作的歷史,政治關系良好,中國進出口銀行與發展中國家開展業務的外部條件良好;第二,我們提供對外援助不干涉別國內政,因此頗受這些國家政府和人民的歡迎;第三,中國企業有適合非洲發展需要的技術和產品,有一定的資金實力和國際經營經驗,而且肯吃苦,愿意到發展中國家投資,因此我們具有較好的客戶資源。中國進出口銀行的不足主要體現在員工素質方面。我們的員工相對經驗不足,開拓創新能力不夠。近兩年,這些問題不同程度得到了解決,因此中國進出口銀行今后將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中國進出口銀行要建成國際經濟合作銀行,主要支持國際經濟合作與和諧世界建設。這一機構與目前的日本國際協力銀行、韓國進出口銀行、德國復興信貸銀行相似。主要特點就是分賬戶經營管理。為此,我們提出在今后的發展中要完成“四個轉變”:一是從單一的政策性銀行向兼具政策性和市場化職能的國際經濟合作銀行轉變,實現機構性質的重新定位;二是從主要支持出口和提供發展援助,向全面支持中國經濟外交和國際經濟合作轉變,實現支持領域和對象的重大調整;三是從傳統管理體制向現代銀行管理體制轉變,實現運行機制、工作作風和企業文化的重大改進;四是從補貼銀行向盈利銀行轉變,實現自主經營、自我約束和自我發展。

[上一頁] [1] [2]

【 新浪財經吧 】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對話城市》直播中國 ·新浪特許頻道免責公告 ·誠招合作伙伴 ·企業郵箱暢通無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