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張瑞敏:大錘砸出世界名牌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7日 16:53 錢江晚報
提到中國制造,人們會想到海爾,想起海爾的領頭人——張瑞敏。這位與共和國同齡的山東漢子,打造了中國制造業最響亮的品牌。他將海爾由一家虧損集體企業打造成了營業額超千億元的世界第四大白色家電制造商,并向世界響亮地喊出了“海爾中國造”的口號,將民族產業堂堂正正地推到發達國家的地盤。 揮大錘的企業家 1985年,張瑞敏剛到海爾(時稱青島電冰箱總廠)。一天,一位朋友要買一臺冰箱,結果挑了很多臺都有毛病,最后勉強拉走一臺。朋友走后,張瑞敏派人把庫房里的400多臺冰箱全部檢查了一遍,發現共有76臺存在各種各樣的缺陷。張瑞敏把職工們叫到車間,問大家怎么辦。多數人提出,也不影響使用,便宜點兒處理給職工算了。當時一臺冰箱的價格800多元,相當于一名職工兩年的收入。 張瑞敏說:“我要是允許把這76臺冰箱賣了,就等于允許你們明天再生產760臺這樣的冰箱。”他宣布,這些冰箱要全部砸掉,誰干的誰來砸,并掄起大錘親手砸了第一錘!很多職工流下了眼淚。然后,張瑞敏告訴大家——有缺陷的產品就是廢品。 三年以后,海爾人捧回了我國冰箱行業的第一塊國家質量金獎。 現在那把立了大功的大鐵錘被擺在了展覽廳,讓每一個新員工參觀時都記住它。張瑞敏因此也被稱為“揮大錘的企業家”。 當被問及當年為什么非要這么做不可時,張瑞敏說起自己的一次深刻感受;“1984年,我曾到西德考察,當地產品精湛的工藝給了我極大的沖擊,我問自己,‘我們中國人并不比德國人笨,難道我們就不能做得和他們一樣嗎?’” 上世紀80年代初期,張瑞敏赴德國尋求技術合作。在德國超市,他沒有看到一種中國制造的商品。適逢當地一個盛大的節日,陪同張瑞敏的德國人手指騰空而起的焰火告訴他:“這是從你們國家進口的。”張瑞敏心里為此而滴血:“難道中國人只能永遠靠祖先的四大發明過日子嗎?”中國人必須有中國自己的國際名牌。張瑞敏一次一次這樣告誡自己! “中國造”超越師父 張瑞敏掄起大錘這一砸,也讓海爾的質量開始出現大的飛躍。“敬業報國,追求卓越”成為海爾精神并列在首位。 1991年,海爾第一次向“師父”德國出口冰箱。當時,德國海關和商品檢驗局都不相信中國產品,8000臺海爾冰箱硬是進不了德國。沒辦法,海爾請檢驗官把德國市場上所有品牌的冰箱和海爾冰箱都揭去商標,放在一起檢驗。檢驗結果表明,海爾冰箱獲得的“+”號最多,甚至比海爾的老師利勃海爾還多幾個“+”號。這一下,德國人服氣了,紛紛訂貨。不久,又碰上德國檢測機構對市場上的冰箱進行質量檢測,海爾5個項目共拿了8個加號,排在第一位。事實證明,“中國造”完全可以和“德國造”甚至“日本造”、“美國造”一比高低。 目前海爾產品遍及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大部分產品在歐美地區銷售。更重要的是,它的售價和國際名牌價格一樣,是絕不便宜的。 但走出去的路并不平坦。就拿在美國設廠來說,海爾產品在一個連鎖店銷售上得非常快,馬上美國的制造商就找到那個商店,說你要么把海爾退掉,要么我從你這兒退掉。競爭的殘酷程度甚至可以用慘烈來形容。 張瑞敏有個著名比喻,將國際競爭比作與狼共舞,其結果,要么是被狼吃掉,要么是征服狼。張瑞敏說,海爾要做一匹聰明的狼。如果中國的企業都讓外國產品打敗,我們海爾也要爭取最后一個倒下。 海爾出口的目標不僅僅滿足于創匯,更高的目標是創牌。如今,我們所聽到的已不是單一的“海爾中國造”,“美國海爾”、“歐洲海爾”以及“中東海爾”,都已成為我們所熟悉的字眼。到目前為止,海爾已經在海外設立了30多個制造基地,冰箱產量已經達到全球第一。
【發表評論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