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伊坎:資本游樂場里的大玩家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6日 13:57 《商界》雜志
2007年2 月,風光秀麗的瑞士達沃斯正在舉行世界經濟論壇。 2月的氣候尚顯春寒料峭,不過列席論壇的摩托羅拉CEO艾德·詹德爾心里寒意更盛,他有一種不祥的預感:摩托羅拉的嚴冬才剛開始。 剛從急劇惡化的公司運營狀況中得以喘息的他,萬沒料到會重新如坐針氈:股東卡爾伊坎約他面談,希望進入董事會。 瞬間他感到疲于應付:伊坎和他在時代華納曾有過短暫的接觸,因此他深知伊坎的兇悍,但他沒料到轉投摩托羅拉麾下不久,這位業界稱為“公司狙擊手”的投機獵手就盯住了他:摩托羅拉命懸一線。老頭剛擁有了1。4%的股份就開始謀求董事會席位,時代華納的一幕是否將在摩托羅拉重演? 文 •圖/本刊記者 步宇 歐陽婉竹 至今,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哲學系的高材生卡爾·伊坎,還清晰地記得1961年他第一次踏進紐約股票交易所的情形。寬敞的大廳里人頭攢動,大屏幕上不斷跳動的數字牽動著每一個人的神經。 “它們就像點石成金的魔法師,讓奇跡在一夜出現,讓實力、野心和激情在一個天文數字中燦然交匯。”伊坎突然發現,原來冷漠、理性的數字背后竟然蘊藏著如此熾熱而瘋狂的酵母。就在那一瞬間,他決定重新修正自己的人生坐標。 從此,世界上少了一位參悟人生的哲學家,多了一個縱橫捭闔的資本大鱷。 大事業要有大構想 那是一個瘋狂的年代,善于鉆營和銳意進取讓一代人迅速地暴富。正是靠著期貨套利積累的不菲資金,伊坎完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原始積累。 1980年,伊坎把公司遷到了美國的金融中心——紐約曼哈頓。與通用、摩根斯坦利等國際巨頭比鄰而居的日子,極大地開闊了他的眼界。此時的伊坎,已經不滿足于在股票二級市場當一個暴發戶式的炒家。他開始以戰略家的眼光謀篇布局。 同納斯達克市場上專門炒作高科技概念股的莊家不同,伊坎的目光死死盯住傳統產業。他認為,全球的經濟結構正在經歷一次巨大的變革,很多傳統產業都存在迅猛發展的機遇,但是由于公司治理和其他種種原因,多數企業規模偏小、投資分散、沒有競爭力。因此,如果通過資本并購的方式,將之進行優化整合,前景不可限量。 而另一個好處在于,身處傳統行業的公司大多擁有價值不菲的資產,增值空間巨大。而且它們面對的是一個成熟的、現成的,而不是潛在的市場,沒有太多的不確定因素…… 事情已經想得很清楚了。伊坎不再猶豫,他只怕自己并購動作太慢! 5個月后,伊坎斥資8000萬美元收購瀕臨破產的Federal-Mogul汽車零件公司。當時該公司產業老化,管理落后,僅僅靠上市籌得一筆錢來茍延殘喘。伊坎不僅在產業上將之全面重組,還重金聘請麥肯錫等國際專業顧問公司為企業在戰略設計、管理改革等方面提供咨詢,將它從“連一張準確的財務報表都交不出來”的極度混亂的企業,轉型成一個管理規范、極具市場競爭力的現代公司。數年后,伊坎將之出售,獲利超過20倍! 以傳統行業為投資重點的發展方向就此確立,伊坎的金融帝國有了清晰的戰略思想。 接下來的3年時間里,伊坎背著大大的錢袋,像割稻子一樣將眾多優質的企業一一收入囊中。截止1984年底,他旗下的公司已經多達8家,產業橫跨房地產、賭場、制造等多個領域,一個龐大的產業帝國初具雛形。 可以想見,如果沒有其后震驚全球的“敵意收購”事件,伊坎和他的公司可能會是另外一番景象,他會在傳統行業勤懇耕作,為爭得更多的市場份額苦苦拼搏,企業也將以較為穩健的速度向前發展。 可是,機遇偏偏選中了伊坎,給了他一個燦爛的瞬間。 潘多拉魔盒 1985年初,伊坎開始在資本市場嶄露頭角。不久有人慕名而來,介紹說菲力浦石油公司的大股東打算出讓股份,想找伊坎談談。 他抱著試試看的態度,與對方進行了接觸,卻發現了幾個令人心動的特點: 一是,菲力浦石油公司的石油儲量已經超過10億桶,以每桶30美元的市價計算,公司的資產就不應低于300億美元。而當時公司的市值僅為126億美元,被嚴重低估。 二是,石油行業屬于成長性很好、具有強大延伸和輻射能力的領域。只要運作得當,短期內就可以做到可觀的利潤和很大的產業規模。 三是,整個大背景更是利好。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機爆發,石油產量從每天580萬桶驟降到100萬桶以下,油價則從每桶15美元上漲至35美元。而且經濟的發展使石油的需求量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在增加! 看來這行業能做!伊坎全身上下每一個細胞都興奮起來。 接下來的幾個月里,伊坎在紐約和德克薩斯之間飛來飛去,和對方商談收購的細節。媒體也在一旁推波助瀾,一時間,這場“資本和能源的世紀聯姻”萬眾矚目。 但是誰也沒料到,就在雙方“準備進洞房的前一刻”,意外發生了。 ——聽聞大股東要出售菲力浦石油公司的股份,另一大財團以高出10億美元的價格,半路攔截了“新娘子”。 “馬上要進門的新娘都被人搶了。欺人太甚!”伊坎已經出離憤怒,決定強行收購菲力浦石油公司。 兩天后,一紙總攻命令擺在了每一個人的案頭。“不惜任何代價也要拿下”——幾近瘋狂的情緒如酵母般地在公司內部迅速傳染,讓每一個參戰的人員都嗅到了空氣中彌漫的血腥味。 股價從一開始就如脫韁之馬,讓人無從駕馭:這邊伊坎剛宣布以高于市價20%的價格收購菲力浦石油公司股份,那邊就抬高到30%…… 雙方你來我往,互不相讓,股價很快就被拉升到一個令人瞠目的高度。伊坎將所有的現金都抽調過來,但數據顯示,缺口仍然高達80億美元。他已經聽到了資金鏈即將斷裂的嘎嘎聲。 伊坎不知道,他的一舉一動,一直都在一個陌生人的“監視”之下。這個人就是華爾街著名的投資銀行家邁克·米爾肯。 米爾肯發明了一種垃圾債券融資法。垃圾債券是信用等級很低的公司發行的債券,盡管回報很高,但拖欠的風險也很大,所以少人問津。于是,米爾肯開立保函,以銀行的信用為這些債券提供擔保,然后再去金融機構貸款。這種方法能夠以最少的本金撬動最多的資金,將杠桿作用發揮到極致,當然風險也成倍放大。 米爾肯渴望將這套理論付諸實踐,但還缺少一個合作伙伴。 他鎖定的目標就是伊坎。 在伊坎馬上彈盡糧絕的時候,米爾肯敲開了他的門。 對于這個不速之客,伊坎顯然并不陌生,甚至每次讀到關于米爾肯的報道,他都能咀嚼出其中讓人熱血沸騰的滋味。 一個有槳沒船劃,一個有船劃不動,兩個野心家一拍即合。 米爾肯果然不負眾望,兩天后伊坎的口袋里就多了15億美元。收購計劃再次啟動,一場勢不兩立的收購與反收購之戰隨之進入白熱化。 隨后,競爭對手開始發覺情況有些異樣:看似弱小的伊坎不但絲毫不落下風,反而越戰越勇,自己卻顯得后勁不足。 勝利的天平已開始倒向伊坎,只要再堅持一陣,對手必敗無疑。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此時伊坎選擇了放棄——不僅停止收購,反而將手頭的股票盡數拋出。 事后有人問及原因,伊坎笑笑:“菲力浦石油公司只剩下一付空殼,要來何用?我要的是股價上漲!” 不過其后的事情證明,以下的解釋似乎更有說服力:一進一出,就有上億美元的進賬——伊坎深深愛上了這種“來錢極快”的短線投機,早已失去了經營實業的耐心。 從此,伊坎開始用他像狗一樣靈敏的嗅覺,找出并伺機襲擊那些股價估值過低的公司。在迅速聚斂了數十億美元的財富的同時,他也成為了讓企業高管們夜不能寐的“幽靈”。 征服時代華納 “當你弄出很大聲音的時候,人們會聽你說話,而當你在桌子上扔出上億現金的時候,人們對你的注意,比你弄出多大聲音都要大。” 從兜里揣著500美元,只身闖蕩華爾街的窮學生到叱咤風云的商界大亨,伊坎明白在所有的資本游戲中,最終都要靠實力說話。而此時,他手中的資本已經為他贏得了足夠的話語權。 2005年8月,在成為時代華納最大的個人股東后,伊坎向CEO迪克·帕森斯發起了進攻。 時代華納是2000年自美國在線并購時代華納后成立的航空母艦型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傳媒巨頭。不過并購初期丑聞不斷,比如美國在線作假賬謊報資產等等,一直經營困難,一直到帕森斯接任CEO之后,情況才有所改善。此人相當精明,表面溫文爾雅然而手段強硬,如同屏聲潛伏的大鱷。就是這樣的鐵血首領,竟然被報紙上的頭條新聞所震驚:擁有時代華納5000萬股份的股東卡爾伊坎,動用了22億對沖基金進逼“這個表現拙劣,無法為股東創造價值的公司”。并申明不久他就會將計劃訴諸書面文件,要求時代華納將有線網一部分上市,回購股票,不然他就賣掉股票,股價必然大跌。 此時正在印達荷州愉快旅行中的帕森斯,因此陡然消沉下來。這位挽救時代華納的英雄的致命弱點,就是并購后暴跌的股價在兩年竟然一直低迷不振。想不到這一點竟被伊坎咬住了。兇猛的鯊魚在嗅到這股熟悉的血腥味后,集結了他的對沖基金伙伴,發動了向華納的進攻。 迫于無奈,在股票回購上一直按兵不動的帕森斯開始照伊坎所說的步驟實施。時代華納宣布計劃用50億回購股票;將有線公司15%的股份公開發售。如此的妥協還是難以滿足伊坎的胃口。在他看來,啟動如此大的戰備軍力,如若就這樣草草收場,實在并非他的風格。伊坎堅持要將回購數額提高到200億,并全面擴大有線網上市的規模。在此前提下,他加上了一個致命的威脅籌碼:他要加入董事會。由此伊坎開始大張旗鼓的拉票活動。 在一封給時代華納全體股東的信中,伊坎連諷帶刺的寫到:“時代華納的公關專家竭力讓你們相信帕爾森和董事會都不是吃閑飯的家伙,他們一直在不遺余力的為你們謀福利。這套鬼話居然連媒體都深信不疑。不過,請你們張大眼睛看看,時代華納和美國在線合并后的這些年,就很清楚董事會和管理層犯下了多少重大失誤,股東的錢就是這樣白白流掉的。” 帕森斯則堅信,他才是目光長遠的那個人:時代華納多元集團企業的結構正確無誤。他表示:“我認為那些聽從(分拆)建議的人長期而言不會得到回報。實際上我的預言是,為了企業(對市場)反應更靈敏、更有競爭力,最終你們會看到那些試圖分拆公司的人將重新走上企業整合的道路。”他指出,對所有企業而言,財務和管理方面的規模都越來越重要。 伊坎和帕森斯開始上演一場精彩的口誅筆伐。互相指責,又到處游說股東。但是情勢一直垂青于伊坎,因為他提出的理由比較讓人信服:分拆成四個上市公司,至少可以革除華納機構龐雜的弊端,減少運營的開支,也避免公司內部管理封閉僵化的情形發生。而回購股票,則可以提升低迷的股價,對于股東來講是最緊迫也最切實的措施。這樣的正義討伐自然是比帕爾森的蒼白辯解娓娓動聽的多。在伊坎的步步緊逼下,時代華納的防御戰線也一步步瓦解,只要公司稍微采取一些積極的措施,伊坎新一輪的進攻又行將開始。 05年11月,伊坎正式發出最后通牒:如果時代華納不照他說的辦,他就競爭董事會席位。只要他進了董事會,務必重新洗牌,而且他也做好準備讓帕爾森卷鋪蓋滾蛋,他已經有了新CEO的合適人選接替這個位置。這個后果對時代華納不啻于晴天霹靂,在這樣強大的攻勢下,帕森斯只好全面繳械,除了分拆公司,他答應了伊坎提出的所有條件。2006年的2月,雙方達成了停戰協約:只要伊坎不進董事會,公司馬上花200億回購股票,一切整頓全部按伊坎制定的計劃辦理, 2006年支出預算縮減50億,不僅如此,有兩個獨立董事的位置是伊坎說了算。 就這樣,伊坎撼動了這個龐大的帝國,這場戰役就這樣以他的全面勝利告罄。在時代華納的股價連續提高六個月,從每股15元升到21元后,伊坎賣出了他在時代華納的2/3股份,約合4400萬美元,他的財富也因此增長了8.8億美元。這是一場偉大的勝利,是他帶領投資者對公司管理層宣戰的偉大勝利。已年過古稀的他不再是公司狙擊手,顛覆嘲弄不可一世的權威。現在他只是一個股東活動家,他需要做的只是穩賺不賠的生意,可以讓大公司的CEO倒吸一口涼氣,然后疲于奔命。 這是一場無關乎經營管理的資本游戲,無論故事如何發展,只要“股東至上”的大旗依然在伊坎手中握著,那么,結局就永遠不會落幕。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