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中信資本總裁張懿宸:我的目標是打造中國的黑石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6日 00:23 中國經濟周刊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王紅茹/報道 他經常穿梭于紐約、東京、香港、北京這些國際金融中心。2002年,39歲的他,參與組建中信資本市場控股有限公司(下稱中信資本),并以非凡的膽識,把中信資本40%的資本金一次“砸”在一個項目上——出資10億元人民幣收購哈藥集團,創造了中國私募股權基金市場上國企改制的標志性交易。 今年5月,在他的帶領下,中信資本又成功地結束了“中國投資基金”的募集。最終獲得了來自包括新加坡淡馬錫控股公司、GE金融等國際機構的認購,總規模達到4.25億美元。 他就是中信資本總裁張懿宸,一個身經百戰的投資銀行家,彈指間操縱著成百上億的“賭”局。7月12日,站在北京京城大廈中信資本會議室,身穿白色襯衫的張懿宸迎面走來時,依然是那份特有的淳樸、真摯笑容。 “我人生最大的成就就是親手建立了一個中國人自己的境外投資銀行,我的目標是把中信資本打造成中國的黑石。”這是一個率真得讓人驚訝的人,向《中國經濟周刊》說起自己的人生故事沒有遮掩,坦坦蕩蕩。 因中信董事長點將而圓夢 有時候,機緣和巧合很難分得清楚。2000年,中信泰富董事局主席榮智健先生力邀剛從美林“功成身退”的張懿宸加入中信集團工作:“你來中信吧,我給你重要職位,讓你放手做你想做的事情。” 初到中信,張懿宸的職務是中信泰富執行董事兼中信泰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總裁,主要負責國內電信業務。 兩年之后,隨著中國國際金融公司和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投資銀行業務的展開,中信集團意識到有必要在香港成立一家跨境的投資銀行,作為中國企業去海外上市的橋梁。 “如果要搞國際投資銀行業務,張懿宸最合適不過了。”張懿宸的夢想就是創辦一家中國自己的投資銀行,中信集團董事長王軍的點將,圓了他的夢。 2002年,中信集團所屬的中信資本正式成立。 “從中信資本成立的第一天,我對公司的定位就已經非常清楚:除了做投行業務,還要做成中國的黑石。”張懿宸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美國黑石集團是全球第二大私募股權基金公司,其管理的資產達到884億美元,業務包括企業私募股權基金、房地產基金、組合基金等,于2007年6月21日首次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要將中信資本打造成中國的黑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公司成立的第一步是建立隊伍,意氣風發的張懿宸開始大規模招兵買馬,準備大干一場。 中信資本建立初期,當時受互聯網泡沫破滅后持續的華爾街熊市等一系列事件影響,美國經濟一度低迷,一些著名的大投行不得不裁人。張懿宸借機,聘請到了一批業務拔尖人才。 “凡事想著容易做起來難”。在組建中信資本的過程中,張懿宸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不僅要制定公司發展的戰略規劃,事無巨細地過問每一件事,還要平衡股東與管理層之間的關系,平衡公司內中西兩種不同文化之間的關系。 “我覺得最有意義的是自己親手建立一個中國人自己的境外投資銀行,這是我的事業,我一定要全力做好。” 正當張懿宸一步一步把中信資本推入正軌的時候,一場全球范圍的人才爭奪戰,給張懿宸出了一個難題。 2003年,隨著國際資本的逐漸復蘇,剛剛成立一年的中信資本,無論從知名度還是薪金待遇上,都無法與國際上著名的大投行相提并論。為了留住人才,張懿宸殫精竭慮。 “我現在無法向你們承諾什么條件,也給不了你們什么保證。我只能說,等公司發展好了,我們會有福同享。”張懿宸以他的真誠和人格魅力留住了企業員工。中信資本不但沒怎么損兵折將,反而挖來了幾名業界精英。 在張懿宸的感召下,到2004年底,中信資本員工達到了300人,投行業務的門類日漸齊全,實現了較好的盈利,得到了股東的認可。 中國私募股權標志性交易:20億收購哈藥 “在全球資本世界里,最上層的不是投行,而是對沖基金和私募股權基金。這些基金往往都是由幾個或者十幾個人掌控著去做投資。他們是真正主宰金融市場的大‘鱷’”。張懿宸向《中國經濟周刊》解釋。 如果說組建成立中信資本實現了張懿宸“創辦一家中國自己的投資銀行”的夢想,那么,在2004年出資10億元人民幣收購哈藥集團的舉動,則讓業界清楚地看到張懿宸要做中國“黑石”的舉動。 據公開資料顯示,2004年初,在一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參與的小型座談會上,哈爾濱市的主要領導提到了令他們頭痛的哈藥集團。“由于對管理層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哈藥集團近兩年來業績不升反降,開始滑坡了。管理層認為企業做好做壞一個樣,拿的錢還是一樣多,對自己沒有任何激勵機制。” “如果要使哈藥集團的業績能持續增長,急需借助戰略投資,實現哈藥集團的全面發展。我們對其他人又不了解,如果你來做這個事兒,我們放心。”哈爾濱是張懿宸的故鄉,市領導把滿懷期望寄托在了張懿宸身上。 隨后,張懿宸開始對哈藥集團進行細致地調研和評估,通過一系列評估后認定:哈藥集團未來的發展空間非常大。如果能夠收購哈藥集團,于己于人,都是兩全其美的好事。 做了深入的調研之后,張懿宸把自己了解到的情況如實向哈藥集團董事會做了匯報。董事會最終同意了張懿宸的方案,但也給他設定了一條紅線——最少要動用1.1億美金(約合10億人民幣)的資金。 當時中信資本的資本金總共才2.5億美元,1.1億美金已經超過了資本金總額的40%。 后來,張懿宸找來了世界著名的私募股權基金——美國華平投資公司亞太區董事總經理孫強來共同投資。經過協商,中信資本與華平各出資10億元人民幣,再加上黑龍江辰能哈工大高科技風險投資有限公司,共占重組后哈藥集團55%的股份,原股東哈爾濱市國資委持有45%的股權。 2005年6月25日,國資委正式批準哈藥集團國家股性質變更等相關事宜。2005年7月20日,國家商務部正式批準哈藥集團設立為中外合資企業。 這是至今為止黑龍江省單筆規模最大的外資投資項目,也是中國私募股權基金市場中的一個標志性交易。 向“黑石”看齊 收購哈藥之后,在張懿宸和其他股東的大力支持下,管理層開始對企業進行大刀闊斧地改造。首先,針對以往國有企業存在的股東和管理層利益不一致問題,統一管理層和股東的利益,對管理層制定細致的獎勵措施。 其次,針對企業內部各個機構各自為政現象,重整企業內部結構,使各個機構之間的責權利進一步明確。 一系列措施的實施,使哈藥集團的業績得到極大提升,中信資本也由此名聲大振,走上了快速發展之路。 2006年6月,張懿宸完成了對中信資本的資產及業務重組:由過去以投行業務為主,轉型為以投資業務為主,成為一家專注于中國市場的投資管理及咨詢公司,其核心業務為管理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對沖基金和房地產基金。 此外,中信資本的私人股權投資部門還創建了日本基金和美國基金,這兩個基金專注于收購日本和美國當地的中小型制造企業,并幫助其將生產環節轉移至中國內地。 僅僅五年時間,中信資本在張懿宸的手中已從成立之初的2.5億美元資本金,發展為現在管理15億美元的基金管理公司,為成為中國的“黑石”奠定了基礎。 歡迎訂閱《中國經濟周刊》,國內郵發代號2-977,國外訂閱代號:W5372,訂閱電話010-65363436,更多訂閱信息請登陸:www.ceweekly.cn。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