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柳傳志的同道和異己們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30日 17:50 《新財經》
柳傳志的同道和異己們 文/ 本刊記者 王曉慧 柳傳志將自己的成功歸結為“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事,不該做什么事”。柳傳志將企業家的失敗總結為三點: 一是沒有把目標想清楚。有很多企業家做企業,做著做著就想向政治靠攏了,有心參與政治,結果卻把企業做死了。 二是一些企業家拿了不屬于自己的東西,侵犯了股東的,甚至是國家的利益。 三是把長跑當成了短跑。企業成長猶如跑步,倘若一萬米有25圈,有的企業家為了得到眼光追逐,前5圈拼命發力領跑,力氣很快用完,5圈之后便退下來。 孫宏斌與我道不同 與楊元慶和郭為一樣,順馳孫宏斌與他們同出一個師門。業內猜測,如果孫宏斌當初沒有從聯想出來,那么,很有可能會代替楊元慶現在的位置。 對此,柳傳志回答得非常干脆:“不會”。 柳傳志做事的路線是“守正出奇”,把規律、目標研究清楚再做事。孫宏斌做事則比較急,屬于把長跑當短跑的人。” 柳傳志認為,孫宏斌的失敗是遲早的事。“因為他違背規律,資金鏈是個問題,但最關鍵的問題還是人。一下子招那么多人,幾十個、上百個的培養,沒有經過總部文化的熏陶,拉出去就給很大的權力。”柳傳志曾經告誡過孫宏斌,希望他小心謹慎,但最終還是于事無補。 “道不同,不相與謀”。但是,畢竟曾是自己的得力門生,孫宏斌創業時,柳傳志送了他50萬元,并借了500萬元。這500萬元借款,孫宏斌已經還給了聯想。 對于年輕人創業,柳傳志始終給予支持態度。史玉柱也曾在公開場合感謝柳傳志對他創業的幫助。那不是金錢上,而是精神和思想上的幫助。 對于聯想的兩個年輕人,柳傳志給予了高度肯定:“郭為的增長速度一直不錯,營業額和利潤每年都保持近20%的增長速度。楊元慶在并購IBM個人電腦業務以后的確遇到很多困難,但都在預料之中。現在的主要工作就是把兩者之間的磨合做好,前面的基礎工作做得不錯,之后一兩年之內必然會發力。” 有調查表明,企業領導人傾向于選擇那些能夠很好繼承自己精神和經營理念,并將之進一步發揚光大的人作為自己的接班人。比如,約翰·阿克斯之所以能在沃森后被順利提升為IBM的新領導人,正是因為他的理念與行事風格符合“典型的IBM領導人”。而楊元慶和郭為同樣具備了柳傳志一直秉承的穩健。 “在我這兒出來的人一開始不怕慢,就是把基礎打穩了,把事情看明白了,然后該跑的時候再撒腿跑,不該跑的時候決不搶先跑,這就是我們這里人的特點。” 誠然,孫宏斌不符合柳傳志的理念,在尚未把路踩實的情況下,順馳就撒腿跑,并且別人越是告誡他“慢跑”的時候,他依然我行我素,最終跑進泥潭。 在外人看來,孫宏斌與柳傳志之間并無是非可言,柳傳志也并非是居高臨下式的說教,他不是一個愿意惹是非的人。 同齡同道非同命 年輕人創業有值得讓柳傳志欣慰的,同樣也有讓他焦慮的。但柳傳志自認已經不太適宜過多地評判他們,畢竟年輕人的很多想法和創業背景與老一輩大不一樣。 當今是個英雄輩出的年代,二十幾歲就身價過億,執掌企業的董事長不計其數。這樣的氛圍讓人們淡忘了那些老企業家們曾經的輝煌,有太多與柳傳志一樣的老企業家,也曾做出很多業績,有的依然堅守著,有的卻沒能跑到終點。 聯想的柳傳志,海爾的張瑞敏,長虹的倪潤峰是同一個時代的企業家。這三位同齡人之間的交情,業內有目共睹。他們共同經歷了改革開放時期的崛起,共同領略了無數的驚濤駭浪,在世界IT界處于低迷并沖擊中國時,相互扶持沖破瓶頸。他們三個人的名字經常一起出現在各種榜單之中。時隔多年,柳傳志改行了,倪潤峰落馬了,張瑞敏依然低調如昨。 2004年,當六十歲的柳傳志成功收購IBM的PC業務時,與他同歲的倪潤峰正在承受著道別長虹的命運。長虹的倪潤峰時代就此結束,長虹也由此一蹶難振。現在,柳傳志談及此事依然一臉惋惜,“長虹失敗的原因是,在定目標的時候沒有想清楚,或者沒有堅決地去執行。”柳傳志還曾專門找過倪潤峰,但已經來不及了。 柳傳志所說的目標就是長虹當時的股份制改造。當別的企業拼命進行股份制改造的時候,長虹的股份制改造始終停留在起步階段,倪潤峰沒有注意去引導,而國企的體制問題是長虹衰敗的首要原因。盡管如此,柳傳志對倪潤峰的評價依然是,“能把一個非常小的,而且當時很困難的企業做成現在這樣,對國家絕對是貢獻,非常了不起。” 讓柳傳志感覺了不起的企業家還有張瑞敏,“能夠用獨樹一幟的方法走向海外,這個非常不容易。海爾辦了這么多年,一直很穩定。”說到這里,柳傳志認為,華為的總裁任正非與其有一比。 “任正非在研發的探索上一直都是獨樹一幟,堅決從困境中向頂峰攀登。我做研發,都是先把積累做好,水到渠成往前走。這個做法相對任正非要緩慢一些,但是我覺得這適合我。像爬珠穆朗瑪峰一樣,南坡達到頂峰更快一些,但是北坡比較平滑。任正非敢走南坡,這本身就使我對他充滿敬重。” 聊到老一輩企業家,柳傳志似乎有太多的話想說,臉上的那種柔和不像是在談及競爭對手,而是幾個曾經一起奮戰的戰友,或是一起成長的伙伴。 “我覺得張瑞敏、李東生、任正非等很多企業家在中國都是很了不起的人物。首先,不管結果如何,他們把完全不可救藥的企業,在當時非常困難的條件下做大做強,而且大都是國有的,為國家做事,這本身就是非常高尚的一種情操。其次,在激烈的競爭中,他們能夠獨樹一幟,比如張瑞敏在海外的做法,就是在樹立自己的品牌。這個過程中,他沒有選擇并購,而是自己去創建。這個方式肯定有諸多困難,要去摸索,等于在為后人做探索。” 柳傳志最后表示,“中國擁有很多優秀的企業家,但是大多只顧掙錢,斗爭。很多企業家的消息,不是誰怎么搞鬼了,就是無商不奸等聽著烏煙瘴氣的話題。我們需要的主流不是這些。” 柳傳志希望有識之士可以經常聚聚,不斷地交流經驗,做一些典范的事,能夠出現一個正派的企業團體,引導著中國民營企業的方向。這些只有領軍人物或者是具備領軍人物素質的人才會去考慮的問題,柳傳志都想到了。 同道也好,異己也罷。他們其實都可以用來作為檢查自己的一面鏡子,在擴大視覺空間的同時,增加良知和責任的透明度。從柳傳志對這些管理者們的評判中,我們也看出了他自我的管理之道。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