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嚴介和隱退接班人三選一 債務未了忙于各地演講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3日 10:03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李進 一切似乎如其所愿。 7月1日下午,在江蘇淮安召開的太平洋建設集團股東大會暨董事局擴大會議上,嚴介和辭去了董事局主席和集團董事的職務。 “我已經從一個舉足輕重的人變成了可有可無的人了。”7月2日,嚴在電話中不無輕松地告訴記者。 嚴介和的這一新布局,使得太平洋建設越發顯得眼花繚亂。 接班人三選一 “嚴總要退的事情其實很早就說過了。”7月1日,太平洋建設的一名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說。 的確,嚴介和退位的想法早有端倪。 在2005年元旦,嚴介和在太平洋建設集團會議上明確表示,要讓集團盡快“從個人時代向團隊時代轉變”。 在這之后,嚴介和開始考慮在全國范圍內設立6家建設集團,將所有的工程主業按照地域范疇進行劃分。其中蘇商集團在2006年5月完成注冊,并在上海選址辦公,嚴介和也開始宣布從太平洋建設中淡出,由太平洋建設集團總裁黃新忠——太平洋的一個老員工——出任太平洋建設的董事局副主席之位。嚴則轉向其他幾大建設集團的布局。 然而4個月后,即2006年9月,太平洋建設被9家銀行逼債,由此被推上了風尖浪口;就在同時,歷時兩年多的ST縱橫重組計劃也宣告失敗。 面對這一段“插播的劇情”,嚴介和向記者坦承:“2006年我重回太平洋是為了解決那場風暴,不過現在已經塵埃落定了。” 危機暫退后,嚴介和重新實施“退位”的計劃。 據悉,7月1日下午在淮安召開的股東大會上,確定了三名董事長候選人。“最終結果會在7月7日的董事會上定下來。” 一名太平洋集團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太平洋的新任掌門人并非市場傳聞的嚴介和之子嚴昊,而可能是集團外部人士。 “之前和太平洋有過不少合作,對太平洋建設比較了解。”上述人士告訴記者。據其介紹,此新任董事長候選人還“曾有政府工作經歷”。 此外,嚴介和還透露,股東大會上,太平洋建設集團的資產規模還發生了變化。“總的股本擴大了一些,主要還是來自太平洋建設外部的資金,大概在新的股本中占三分之一左右。”嚴說。 記者同時了解到,在嚴介和辭去集團董事的同時,集團董事會增補了兩名新董事。“一名來自上海,一名來自蘇州。” 而來自太平洋建設一名高層則向記者表示,關于太平洋建設集團的股權也在變更之中“。目前嚴介和個人持股比例在40%-50%左右,預計最終會減少至10%-25%。”據嚴本人說,其受讓方均為集團內部員工。 根據太平洋建設的上述高層人士介紹,離開了嚴介和的太平洋建設“將逐步剝離工程主業,最終分別由蘇商、滬商等六大建設集團來做,太平洋建設則用來做其他事情”。 嚴介和讓出的,是太平洋建設集團董事局主席。據記者了解,在整個太平洋建設的構架中,太平洋建設集團將擔當一個控股公司的角色。 盡管從股權關系上來看,作為獨立法人的六大建設集團和太平洋建設集團沒有資產紐帶,但六大建設集團的個人股東大都來自太平洋建設內部。 以最先成立的蘇商集團為例,公司五個個人股東沙正大、陳曉明、胡建軍、胡寬和張文分別出資1100萬人民幣,各持有蘇商集團20%的股份。 其中,沙正大為嚴介和最初的合伙人,他和胡建軍、胡寬均曾任職于太平洋建設集團下屬的中山路橋公司,陳曉明為太玻的董事長兼總經理,而張文則是太平洋建設集團資金管理中心的總經理。 “不過,六大集團中不少個人股東只是代持股而已。”太平洋建設的一位內部人士表示。 對此,嚴介和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六大集團和太平洋建設之間在法律上是沒有關系了,但實際上還是有關系的。 債務仍未了 對于退位,嚴介和表現得比較輕松。最近他一直忙于各地的演講和各種活動之中,6月28日-30日,嚴介和跑了上海、北京和廣州三地,“以后我還會做些企業咨詢等相關的事情”。 不過太平洋建設集團卻有不少“俗務”纏身,首先是債務問題。 盡管嚴介和一再表示,太平洋建設的債務“已經基本解決,目前負債差不多為零”。但事實卻并非完全如此。 去年9月底,嚴介和曾向記者詳解了太平洋建設集團3.82億元貸款的構成和處理狀況。據記者調查了解,到目前為止,上述3.82億元債務中,在重返太平洋建設之后,嚴介和已經出面處理了其中的部分不良貸款。 “債務問題現在處理了不少,但離全部清理完還需要一段時間。”7月1日晚,太平洋建設的一位高層在電話中表示。 可以佐證的是,7月4日和19日,太平洋建設所在地南京五臺山1號豐匯大廈的9處房產將在江蘇省拍賣總行進行拍賣。其中,包括豐匯大廈2303室等4處房產被南京市中院裁定拍賣,而該大廈2201室等5處房產則被南通市中院裁定拍賣。 江蘇省拍賣總行相關人士向記者證實,是次拍賣的9處房產正是太平洋建設債務處理的相關資產。 “19號拍賣的五處房產在6月初已經流拍過一次,這次我們會把價格做低一些,大致在比市價略低,在8500元/平方米左右。”上述拍賣行人士說。 據記者統計,上述9處房產總計1292.45平方米,以8500元/平方米計算,約為人民幣1098萬元。 對此,嚴介和表示,這些債務處理和太平洋建設本身沒有必然聯系,“過去的事情就讓它過去吧”。 按照嚴的說法,“現在,以太平洋建設的名義和以我個人名義的貸款根本沒有,那些獨立的法人機構的借款應該由他們自己來還,只有無力償付的才由太平洋建設來履行擔保責任。” 去年10月,嚴介和曾因為以個人名義為江蘇長城消防有限公司貸款提供擔保而被南京市中院啟動威懾機制;兩個月后,長城消防將借款返還,該項借款糾紛解決。 不過,也有例外。 今年5月17日,浦發銀行南京分行將嚴介和夫婦告上法庭,要求其償還4份購房借款合同中拖欠的借款262.6萬元,目前此案已由南京市白下區受理。 引進國際資本,轉向BOT 經歷過國企收購的種種風波后,太平洋建設現在逐漸調整了自己的發展策略。 “目前太平洋建設里面工程這塊BT和BOT各占一半,”嚴介和告訴記者,“之后發展的勢頭應該是BOT模式占大頭。” BT和BOT分別是指“建設-轉讓”和“建設-經營-轉讓”,兩者均屬于建筑企業的建設模式,其中前者是太平洋建設的發家之寶。 而在一年前,嚴介和在向本報記者介紹太平洋建設的工程主營業務時稱,BT模式占據了80%的比例,其他20%由招投標和BOT等業務組成。 地處上海的一家國有建設企業負責人跟記者解釋,太平洋建設業務逐漸向BOT模式轉移肯定受了“6號令”的影響。 6號令是指2006年1月建設部、發改委、財政部和央行聯合下發的《關于嚴禁政府投資項目使用帶資承包方式進行建設的通知》,其中明確規定政府項目一律不得以建筑企業帶資承包的方式進行建設,不得將帶資承包作為招投標條件或者列入補充條款。 但《通知》也指出,采用BOT、BOOT和BOO方式建設的政府投資項目可不適用本通知。 據嚴介和介紹,“BT模式一般運作周期大概在5年左右,需要的資金量不如BOT多,但是所花的精力和所承受的壓力要大得多;相反,如果做BOT則要輕松得多,但是需要不少的資金。 不過記者了解到,大約從去年開始,嚴介和就著手引進國際資本,擔當財務投資者的角色。 “現在由下面的團隊在談,引進來的資金應該不會直接入股,大都會直接投放到BOT的項目上去,因為BOT項目需要相當的資金來保證。” 相關策劃: 相關報道: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