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訪孫文杰:與巨人同行 夢想成就事業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8日 14:49 《中國商界》雜志
與巨人同行 夢想成就事業 ——訪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總經理孫文杰 文 / 本刊記者 高宏存 劉雅婷 企劃 / 本刊首席記者 宋戈 楊默 風采檔案 孫文杰,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總經理、黨組副書記,兼中國海外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1946年5月出生在上海,1967年上海同濟大學建筑機械專業畢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英國特許建造師。1981年赴港工作,二十年間中國海外集團在他的引領下快速發展,成為香港首屈一指的承建商,香港中資企業發展的典范,為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的發展壯大作出了突出貢獻。2001年3月出任中建總公司總經理,開始進行大規模的改革,帶領公司在2006年進入世界五百強。孫文杰對建筑承包、地產發展、企業管理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1994年被評為全國建設系統行業標兵、勞動模范,1995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國家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貢獻的專家稱號,并當選中國共產黨十五大和十六大代表。 主題鏈接 中建總公司于1982年組建,是惟一一家不占有國家大量資金、資源和專利,從事完全競爭行業而發展壯大起來的國有企業,也是中國惟一一家擁有三個特級資質的企業。作為中央管理的國有重要骨干企業,中建總公司以建筑業和地產業為核心業務,活躍在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上。從1984年起,他們連年躋身于世界225家最大承包商行列,2005年度世界前225名國際承包商和225名環球承包商排名居第17位,連續10年被評為全球十大房屋承建商、世界住宅工程建造商第一名,世界醫療等公共工程建筑商前10名。聯合國貿發組織長期將中建總公司列為發展中國家十大跨國公司之一 。2004年他們被評為“中國承包商60強”第一名。2005年國資委首次公布央企年度經營業績考核結果,中建總公司是中央企業經營業績考核25家A級企業名單中唯一一家建筑企業,2006年再次名列A類企業,成為連續兩年入圍的唯一一家完全競爭的建筑企業。“中海地產”2005年被評為中國房地產百強企業綜合實力第一名,中國房地產行業領導品牌第一名,中國生活方式最佳品牌,中國藍籌地產企業,中國房地產誠信企業,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授予“中海地產”AAA誠信綜合等級單位。 改革開放后,中建總公司堅決執行黨中央“走出去”戰略,率先沖出國門,劍指海外。20多年來,先后在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承建了4000多項工程,有許多工程已經成為所在國和地區的地標性建筑:香港新機場客運大樓被列為20世紀全球十大建筑;開羅國際會議中心被譽為中埃“友誼象征”;泰國拉瑪八世皇大橋被印在泰國貨幣上;還有目前正在建設中的歐洲第一高樓俄羅斯聯邦大廈、阿爾及利亞國際機場、美國紐約萬豪酒店等。到2005年,海外經營業務累計完成合同額317億美元,營業額285.5億美元,兩項指標始終保持中國對外承包企業榜首位置,市場份額約占我國現有的1700多家對外經營企業全部市場份額的20%。 1992年8月,中建總公司所屬的中國海外發展公司在香港上市,創造了中資企業在港資產直接上市的先河。2005年,中國建筑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在香港聯合交易所當年首次發行的六十多只股票中漲幅名列前三位,引起國際資本和投資者的高度重視與關注。中建總公司在海外資本市場融資累計超過50億美元,企業實力大大增強,而且以資本市場為杠桿,放大了國有資產管理的范圍和能力,海外國有資產20多年升值近兩萬倍。海外營業額比重雖不足公司總營業額的30%,但效益的比重已超過60%。中建總公司海外經營的聯動效應還帶動了我國民航、進出口貿易和金融等行業的發展,為國家大量地創匯創稅,為創建和諧社會做出了貢獻。1991-2005年16年間,上交國家的營業稅、所得稅總額近20億美元。直接組織各類工程技術人員和勞務人員出國累計30萬人次,帶動了不少家庭提前奔上了小康。 2005年,聯合國《世界投資報告》對發展中國家最大50家跨國公司排名,中建總公司是唯一名列其中的跨國建筑公司。中建總公司在海外建筑市場競爭中,培育出了機場、住宅、高檔酒店、路橋、水務、醫療設施、政府及使館工程、文體設施等八大國際工程領域的競爭優勢;構建了低成本競爭、高品質管理,低成本擴張、高品位營銷,以精品項目為品牌帶動總承包,以工程咨詢為先導帶動總承包,以施工技術為支撐帶動總承包,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等六大經營模式;實現了從規模型向效益型、從外交布局向商業布局、從參與國際建筑承包競爭到經營具有國際競爭力大企業集團的三大轉變。他們在風云變幻的國際市場上,打造了規模最大、分布最廣、影響最深、亮點最多、品牌最優、效益最好的中國最具國際競爭力的建筑企業形象。 “十五”期間,中建總公司專注于主業發展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五年間,總公司累計新簽合同額5,239億元,完成營業額4012億元,實現利稅210億元、利潤總額98億元,分別是“九五”的2.1倍、1.7倍、2.9倍、3.3倍。2005年,在“四年再造一個新中建”的基礎上,總公司又創造了新業績:新簽合同額1576億元,完成營業額1160億元,實現利潤總額33億元(含內部消潛),比上年分別增長了23.4%、14.4%、17.9%;資產總值已達到1010億元。2006年,中建總公司在“十一五”改革發展所取得成果的基礎上又創新業績,實現合同額、主營業務收入與去年同比增長33.48%和17.11%,利潤也有大幅度提高。中建總公司從科技領先展現競爭實力,在建設“神舟”號載人航天實驗飛船工程中,其“火箭垂直總裝測試廠房綜合施工技術”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截止到2005年,總公司共獲得國家級科技進步及發明獎33項,各類省部級科技進步獎近500余項,獲得中國建筑業最高質量獎——魯班獎89項。 2006年以來,中建總公司努力實現自己的“十一五”規劃,力爭到2010年合同額占預測全球建筑市場總量的5‰,海外營業收入占全國對外承包收入比重的15%,海外資產占總資產比例達到30%,駐外機構的海外雇員占30%以上。2010年,合同額2600億元,營業收入2000億元,利潤總額60億元;海外經營合同額65億美元,營業收入65億美元,利潤總額4億美元。圓滿實現把中建總公司建設成為“最具國際競爭力的大公司大企業集團,在2010年前全球經營跨入世界500強、海外經營跨入國際著名承包商前10名”的戰略目標,目前公司已經于2006年7月提前實現了進入世界500強的戰略目標。 對談擷英 記 者:2001年您上任后,開始對中建總公司進行改革,是按照一個怎樣的思路來實施的,改革中遇到的主要困難是什么? 孫文杰:由國有資本或集體資本(在中國均屬公有資本范疇)控股的企業,無論是在新加坡、西方國家或在中國,成功企業為數不少。中建總公司在香港的子公司——中海集團亦是眾多成功企業中的一員。所以,中建總公司改革的思路和方法,基本上可以參照中海集團的模式去改組、改革、改制:即先依靠我們自身的努力使企業的規模、品牌、效益不斷提高;由此吸引投資者進行股份化改造,并完善公司的治理結構;接著進入上市公司行列,公司的股權可以在市場上自由買賣;進而根據市場環境的變化以及企業自身的需要,讓國有股權在市場上進退自如。 記 者:您認為作為一位企業家,特別是國有企業的當家人,最重要的素質或品質是什么? 孫文杰:確實,要當好一名國企領導不太容易,不僅要提升個人的領導能力,更要修煉自身的全面素質。我把它歸結為三點:“敬業樂業”、“創新求實”、“團結奮斗”。敬業樂業,是當好一名國企領導的必要條件。如果說國企領導都能做到:一天只干八小時就有一種負疚感,一旦揮霍公司財富就有一種犯罪感,大家都處于一種敬業樂業的狀態之中,國企沒有理由搞不好。創新求實,是當好一名國企領導的先決條件。創新才能先人一步。創新就是人家不敢冒的風險你敢冒,人家沒有能力規避風險你有能力,萬一出了問題人家不敢承擔責任你敢承擔。能這樣做的企業和企業家是少數,所以市場經濟的取勝之道只掌握在少數人手里。團結奮斗,是當好一名國企領導的充分條件。作為一名國企領導,要搞好方方面面的團結:班子內部的團結,員工隊伍的團結,和我國政府有關部門及經營所在國、所在地政府的團結,和社會各界友好的團結,和合作伙伴乃至競爭對手的團結等等,難度不小。 記 者:中建總公司在海外二十多年經營的開拓實踐,在經營管理上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孫文杰:中建在這二十多年的實踐中,可以說創造了一系列成功的經營模式。比如低成本擴張、高品位營銷;低成本競爭、高品質管理;以精品項目樹品牌,帶動工程總承包;以施工技術為支撐,帶動工程總承包;以工程咨詢為先導,帶動工程總承包;以合作共贏創機遇,帶動工程總承包。總公司海外經營拓展為國家和社會作出了重大貢獻。同時也帶動了我國民航、進出口貿易和金融、保險等相關行業的發展,推動了國外企業對中國的投資和合作。 在世界商海群雄爭霸的格局中,中建總公司是一艘航空母艦,在商潮藍海中劈波斬浪,勇往直前。20多年來、尤其是近5年,“中國建筑”大旗飄揚在海外數十個國家的上空,“中國建筑—CSCEC”已成為國際知名的民族品牌;掌舵人孫文杰,就是一位手段高超、膽藝俱佳的船長,他有著那些領袖企業家的胸襟、眼光和膽識,把這一艘國有企業的航母引向深海,一步步駛向自己的目標。 他是一個有獨特魅力的企業家,激情飽滿,精力過人;他更是一位能夠運籌帷幄的戰略家,指揮千軍萬馬拼殺于市場經濟的戰場上;他也是一位管理藝術家,以自己的人生理想與人格魅力,凝聚12萬不同國籍、不同膚色、不同社會背景的員工的精神,足跡踏遍五洲,把中國建筑的交響曲奏響全球。 一個戰略企業家的朝圣之旅 2001年3月,孫文杰離開拼搏了20年的中國海外集團,從香港回到北京,擔任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總經理,那時誰都不能保證他會繼續中海的神話。幾年過去了,有人稱他“再造了一個中建”,有人稱贊他“把中建帶入世界五百強,又一次續寫了神話”……當我們和這位不斷創造“神話”企業家坐在一起時,感受到的是一位企業家一貫的平實、謙和,敏捷、激情,更有他的坦率真誠、大格局和胸襟視野,和他所經歷的那些驚心動魄的故事一樣,他是一見面就讓人受感染,油然而生敬意,親切而富有人格魅力的人。 孫文杰不僅是一個實干家,更是一個胸中藏著萬千溝壑千軍萬馬的大戰略家。他的人生成長道路,追求真知和理想的心路歷程,在我們的深入敘談中逐步清晰起來,也使我們更為深入地理解了中海和中建總這些年的成長變化,處處烙上了孫文杰總經理的影子和生命印記,公司的朝氣和精神何嘗不是孫總的個性和追求品格的化身呢?一個企業的個性和生命就部分地體現在他的掌舵人的個性和人格的錘煉中。 苦難是一所大學 1946年,孫文杰出生在上海龍華一個小漁村,父親是技術工人,母親是農家婦女。在他八歲時父親因病早逝,從此母親一手拉扯七個孩子長大,從小孫文杰就深刻感受到生活的艱辛。讓他永生難忘的是母親承受苦難的忍耐力和慈愛善心。給他印象特別深的是母親疼愛一個鄰家弱智孩子的事情。雖然生活過得很艱難,每當家里吃紅燒肉,看到那個孩子,母親總是不忘記提前一天就告訴他。家旁邊的龍華寺也是母親經常施舍香火等的去處。母親的勤儉節約、吃苦耐勞的品格,善良的仁心,從小就深植于他的頭腦中,就好似是生命的遺傳密碼一樣傳承在他的身上。在他的心底母親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女性之一,她的善良慈善,她的吃苦耐勞,成為了他一輩子享用不盡的精神財富。 因此,孫文杰從來沒有把吃苦勞動看作是苦難。當1967年孫文杰從上海同濟大學畢業后,來到貴州(中建三局)山溝搞三線建設,“與工農群眾打成一片”,整天就是干體力活,挖深溝管道,抬木頭、開吊車、看倉庫、下農場養豬,管食堂,帶過宣傳隊,稱得上是“好勞力”,但全都學非所用。“生活再苦,我也不怕,因為我也是苦出身,但我們是滿懷抱負來的,得不到使用,精神上最痛苦。”1975年,轉戰到了湖北,又開始搞電廠建設,扛木頭,挖土方,沒少吃苦受罪,但說起這些孫文杰卻是津津樂道。這一切似乎就是一種對于人生的磨煉,到后來他到了香港下工地,當地盤經理,人曬得黑乎乎的也沒覺得多受罪,以后反倒喜歡上了那些在工地上曬得黑黑的員工和經理們,覺得有一種特別的親和力。直到今天凡是公司有一些大的項目,孫總總是親歷親為,到現場去研究,親臨現場勘察。 2001年3月,孫文杰出任中建總公司的總經理,五年時間就和一個團結奮斗的領導班子集體一起把中建帶進五百強,這么大企業的老總,在別人看來是何等的風光,而孫文杰卻出了名的“小氣”。住賓館出門前一定要關掉電燈空調,其實這是他的節儉的習慣使然,跟他一起干了二十年的工友道出了其中的另一個秘密,“因為孫總是從一個虧損一億幾千萬的企業開始做起的,他知道每一分錢都來之不易”,自己是這樣,公司員工也同樣如此。香港中海大廈的辦公樓在26-30層,員工在上這四層時,從不乘坐電梯,一是方便了別人,二也節約了資源;食堂的飯菜吃多少吃什么都可以,但絕對不能浪費;一張紙一定要兩面用……就是在這點滴中,練就了一個上千億規模的超級巨無霸企業。孫總對自己如此“吝惜”,但對需要幫助的人卻很“大方”。 采訪時,記者了解到,孫文杰今年給中建總公司扶貧濟困基金會捐了兩萬元(他一萬,夫人一萬),給中海愛心基金會捐了兩萬元(他一萬,夫人一萬),給他的母校上海同濟大學捐了五萬元,這對于一個年薪只有四十多萬元人民幣,還有一大部分要先押在國資委的老總而言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然而當我們問及這些時他卻說,“我工資高了就多捐些,反正我這個人生活很簡單,對物質沒什么追求,吃飯也只要一個青菜,一條魚就好了……” 聯系到他后來成就的事業,我還是不能不想到《孟子·告子》上的話,“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驗之于所有取得大成就的人,信之! 機會總是青睞有準備的人 孫文杰是一個特別善于學習的人,勤奮好學的精神一直延續到現在。剛到香港時,外國人看不起他們,香港人把他們稱作“表叔”(窮親戚),公司還面臨著虧損。孫文杰發現建筑的利潤很低,而地產投資卻有很大的贏利空間,后來他開始做地盤經理,不斷地向業主代表請教,做詳細的記錄,真誠謙虛地與人相處,逐漸地摸清了整個行業的工序流程,操作的完整規律。通過他的努力和有意探索,中海也從建筑承包商一點點開始摸索投資地產的道路,用孫文杰的話講,當時實際上是在模仿包含香港恒基地產在內的先行者,亦步亦趨,但卻是一舉成功,初戰大捷,扭轉了公司的命運,開拓出了一片嶄新的發展空間。 當初,孫文杰作為一個普通工人的兒子就是靠著自己努力學習考上了同濟大學,開始改變自己的命運。參加工作后到貴州,他沒有隨波逐流,投身到武斗派系的運動中,倒是拿著字典開始自學英語,貴州大山的夜空下留下了他朗朗的讀書聲。也就是在這里,他開始學會了用獨立的眼光觀察問題,用獨立的頭腦思考問題,用獨立的方法解決問題,盲從不是他的作為,這個習慣和品行也貫穿在他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唯其如此才不斷的開創一個又一個事業,而不是墨守成規,固步自封。 “機會永遠留給有準備的人”,1980年國家建工總局在全系統招30人集中到沈陽建工學院培訓英語口語,結果孫文杰通過選拔入選了,也因此才有后來1981年到香港發展的機會,人生和事業從此躍入了一個新的天地。 信仰鑄就事業 唱著《東方紅》長大、對毛澤東有著強烈崇拜意識的孫文杰,似乎天性就有一種戰天斗地的激情。他的運籌帷幄,指揮自如,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他巧妙布局設點,穩扎穩打,從戰略布局到策略戰術統籌規劃,從而積極推動中建事業的發展。清人曾國藩說,“古今成大事者,規模遠大與綜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沒有大格局大氣魄,成就一番大的事業的夢想可能就斷送在器局逼仄,眼目狹小的無見無識中。孫文杰先生是一個戰略性的企業家,企業總是在他的設計和規劃中一步步地成長壯大,一個個藍圖也都逐步展現在踏實能干的中建人面前。對于毛澤東、鄧小平這些民族偉人,他的心里總是充滿熱愛和敬意。 孫文杰曾三上韶山。除了1960年紅衛兵大串聯他第一次上韶山,另外兩次都是在他的事業發展充滿變數和危機的時候。 1997年9月,亞洲金融風暴襲擊香港,頃刻間香港的股市和樓市雙重狂跌70%多。公司的市值減值343億,僅剩43億港元。中海當時有過百億的地產投資項目和過百億的工程建設項目正在緊張進行之中,他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和自責。“那是一場滅頂之災,我的頭發白了,常常半夜驚醒,冷汗、眼淚,以為公司沒有了。這么多人一點點積累起來的財富,就這么損失了,我覺得有愧呀!”,“后來我又去了韶山,向他老人家請罪。”他開始跟我聊起他的毛澤東情結。“一個民族沒有信仰是無根的,不景仰自己的先烈,這個民族是沒有希望的。” 2001年,擔任中建總經理后他再上韶山,“當時對國內的環境了解不透徹,企業面臨許多發展的問題,每當企業的發展處于重要關頭,我都希望來這走走,汲取力量。”他說自己三上韶山,絕不是搞個人崇拜和迷信,而是欽佩主席的犧牲精神,欽敬這個共和國締造者的雄才偉略。“犧牲享受,享受犧牲”也是他掛在嘴邊的口頭禪。在談話中我們不斷地感受到他身上的一種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也正是這種大戰略家的使命感鑄就了他如今的輝煌。 曾經在一段時間內,不少經濟學者和傳媒界人士為從事完全競爭性行業的國企判了極刑,在“國退民進”理論的片面鼓動下,不少政府官員和國企領導把國企一賣了之。在這樣的輿論氛圍和社會環境中,特別是面對著企業內部諸多的困難,中建總公司系統內的不少同事,亦產生了國企無所作為的思想和行為。但是在十六大理論的正確指引下,中建總公司力排眾議,高舉國企在完全競爭性行業中亦“大有作為”的旗幟,選擇了一條“深化改革、強化管理、加快發展”道路,最終幫助員工樹立起中建總公司“是通過企業微觀的經濟活動來完成國家宏觀的政治任務”、“是通過成功的商業化運作來為國家做出杰出貢獻的經濟組織”的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由此大大增強了廣大員工搞好國企的信心,大大激發了廣大員工創造性勞動的熱情,最終迎來了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大幅提高。 談及這些,孫總滿意地笑了,“干好國有企業,領導者沒有一種對人民負責,對歷史負責的精神怎么能行,誰說完全競爭性的行業不能夠搞好,中建總公司的實踐就可以雄辯地說明這個問題。” 競爭與競合:尋找共贏戰略 孫文杰在香港工作近二十年,引領中國海外集團加快發展,成為香港首屈一指的承建商,成為香港中資企業發展的典范。不論他是在香港工作期間,還是自2001年始接受中央任命回到國內擔任中建總經理,幾十年的職業生涯已經養成了一種清醒的市場競爭意識,以此作為一種求得企業生存發展的前提條件。 敢于競爭贏得生存發展 自從1981年踏上香港,處身于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海洋中,與各種身份的公司企業競爭,當時中國海外集團有限公司起步艱難,虧損額達到1.2億港幣,企業還處于適應環境中成長壯大的過程。孫文杰從技術員、地盤經理干起,1985年便擔任公司總經理。在新的環境里他善于不斷學習,敢于拼搏競爭,靠著“真誠、謙虛、能干”為企業奠定了基礎。從不被洋人甚至港人尊重的“表叔”、窮親戚,終于可以平等地和各種人交往談生意,已經成長為一個嶄新的競爭市場環境里的頑強生存者。 正是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勤勞,敏銳的觀察力,他發現單純做一個建筑商一時難以讓企業從虧損中恢復元氣,而憑著他的判斷和市場觀察,在充分調研基礎上積極慎重地進行產業結構調整,轉變企業發展戰略,從建筑承包拓展到房地產行業。由于適時抓住了香港經濟高速發展的機遇,使企業一舉扭虧為盈,實現了第一次跨越性發展。而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房地產被內地視為投機行業。到了1992年,經過幾年的積累發展,他們又大膽進行產權結構改革,把中國海外發展集團旗下的中國海外集團有限公司在香港聯交所上市,開創了中資機構在香港上市的先河,不僅拓寬了在國際資本市場中集資融資的光明大道,而且使企業的治理結構得到優化,從管理機制上更具有效率,更具有市場競爭力,實現了在國有企業管理體制上的創新,孫文杰也成為開創紅籌股搶占香港資本市場的第一個吃螃蟹的冒險家和開拓者。上市以后,不僅先后融資將近400億港幣,還使公司管理走向規范,這也是戰略上的成功。敢于冒險,不斷創新的企業家激情,總是能夠給予這位雄大氣魄的實干家以新的舞臺和機遇。 陣痛中的艱難改革 就是在這樣市場環境中練就了孫文杰敢于競爭,能夠打贏勝仗的本領和精神,競爭中求生存早已經是他們的一種生存發展的法則。企業只能夠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求發展,優勝劣汰是鐵律不是什么新鮮高深的道理。但就是這樣的基本法則,在香港和大陸的不同環境中人們的理解和適應卻相差甚遠。特別是在2001年孫文杰被調回國內執掌總公司的帥印后,深有感觸,也使得他不得不從強化市場競爭入手來改革再造這個國有企業的航母。 孫總說:“我們遇到了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主要來自以下四個方面:一是不能完全運用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則來改革國企,兩大困難難于克服:差劣企業的淘汰問題和職工團隊的流動問題。由于市場競爭的壓力不能百分之百地傳遞到企業和員工身上,改革自我、超越自我的動力顯見不足。作為企業領導亦很難借用市場的力量去推動改革,工作效率就較為低下。 “二是產權主體比較單一集中,而傳統國企的資產質量又普遍較差,所以很難吸引系統外的投資來成立股份制企業。由于體制的問題不能妥善解決,就很難建立健全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亦很難轉換經營機制,企業效率難于提高。 “三是傳統國企的資產負債率普遍較高,流動資金十分短缺,無法解決企業改制中的一系列具體問題,亦無法使企業改制與技術創新和加強管理很好地結合起來。 “四是社會保障工作不能適應企業改革不斷深化、社保對象不斷增加的要求;企業改制的外部環境欠佳,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企業改革的進程。比較而言,中央企業體制改革創新的難度更大。” 盡管困難重重,但開弓沒有回頭箭。“我們必須知難而上,從深化改革入手去做強做大中建總公司。”孫總如是說。 引入競爭機制——“搶椅子” 在現實的競爭中,跨國企業可不分國資、民資,全部按市場規律辦事。面對作為國企的這些結構性難題,中建人采取的態度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2001年他們首先在公司總部采取了“零點行動”,全體起立搶椅子,即總部全員下崗、全員實行聘用制;取消局、處級別,實行競爭招聘。在傳統的國企模式里,也開始實現“優勝劣汰”的管理方法。其結果是,許多年齡偏大的局長退了下來,一批充滿活力的年輕人當上了部門經理,中建總部人員從400人降至150人。隊伍的精簡,提高了總公司的效率;層級減少扁平化了,信息的傳達溝通更加暢通,已經感受到了這種新機制的速度與效率,大家感受到了一種從沒有出現過的新氣象和工作風格。 雖則震動很大,充滿了風險挑戰,但孫文杰還是堅定鼓吹他淬煉國有企業的猛火,孫總常說的,干企業的就必須有冒險精神,“不敢挑戰風險,要企業家干什么?一個糟糕的企業家,整天忙于處理過去的事情;一個平庸的企業家,安于完成現在的任務;而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則善于運籌未來10年的發展戰略。未來的10年能否成功,誰也不知道,提前謀劃,就是要考驗你有沒有膽量去承擔。”以后的競爭上崗,能者上庸者下,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一大批干將俊才紛紛走上領導崗位,現在,一批充滿活力、能力很強的年輕人挑起了重擔。 走向和合共贏 長期的市場打拼,孫總養成了敢于和一切競爭對手打拼的精神和膽魄。他同時也非常善于和對手合作,以自己的真誠贏得了信任,與競爭者的有效合作進一步開拓了事業的成功,這讓我們看到一個具有大胸懷和大魄力的企業領袖的風采與策略。 在競爭激烈的全球建筑市場上,中建總公司今天成長為一個國際性的建筑承包商,一靠自己的實力,二靠與競爭對手間的合作。中建的企業理念推崇“共贏”,對此,孫總有著自己獨到的理解和作為。他說,“有人用‘和合生贏’這四個字表述共贏的理念,十分準確。‘和’與‘合’是一個互為依存的概念,兩者相輔相成。‘和’的基石是充分的、公平的、有序的競爭,而‘合’則是競爭的高級階段。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當競爭相當充分時誰都不可能獨享發展機遇,所以合作是必由之路。”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趨勢的逐步形成,企業間競爭并不都表現為傳統的‘大魚吃小魚、快魚吃慢魚’的悲壯,更多的是要追求一種‘競爭互動、合作共贏’的欣喜。中建總公司在這方面亦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并較好地組裝和運籌社會資源,實現了‘變社會生產力為企業競爭力’的效果。” 正是依靠這種獨特的合作共贏的思想和與人共同發展的理念,中建總公司取得了一系列新的成功。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聯合是走向成功的必要條件,只有善于整合各方資源具有大氣魄、大格局的企業領袖才能夠做到游刃有余,不斷成功。在中建總公司的發展歷史上,就有許多可以濃墨重彩大書特書的精彩之筆。比如中建總公司與英國、日本、香港等知名承包商組成BCJ聯營公司,成功建設了二十世紀全球十大建筑——造價15億美元的香港新機場客運大樓。 公司與香港信和集團友好合作二十余年,共同投資開發了總投資額560億港元的住宅小區、商業設施等,并因此贏得150億港元的承建合約。和澳洲禮頓公司友好合作十余年,承建了香港新機場核心工程、香港中環填海及澳門永利酒店等特大型工程,總合約額超過100億港元。在阿爾及利亞、新加坡等國,還與德國豪赫蒂夫、日本大成等國際一流承建商合作,取得了可喜的業績。 在為美國漢斯公司投資的北京萬國公寓項目提供優質建造服務之后,又配合其收購了北京盛世大廈,并順利成為北京公園大道等項目的發展商和承建商。 在全球招標的2008年奧運會項目——國家游泳中心設計方案評選中,中建與英國、澳洲的建筑師、工程師聯合設計的“水立方”方案一舉勝出,這之后又再接再厲,成功獲得了該項目的施工總承包權。 與上海建工集團合作,奪得了舉世矚目的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工程。最近他們和中信集團合作,在委內瑞拉建造住宅二萬套,該項目的投資總額高達9億美元。這種合作思路使得中建海外擴張中大有斬獲,不斷取得新的成功。 文化競爭力:品牌優勢與管理創新 國內外的基業常青的企業經驗都在證明,一個成功企業的背后一定有企業文化的支撐,企業文化就是企業的個性和生命:由此匯集成了企業的品牌文化和企業文化理念,既凝聚團結了員工,形成共同的價值和力量源泉,也有助于客戶忠誠度和社會美譽度的形成。中建總公司這個不占有國家大量發展資金和專利的國有特大型企業能夠在國內外市場上輝煌跨越,在相當程度上靠的就是它在20多年的發展中逐漸積淀起來的先進的企業文化。 品牌匯聚優勢 中建總公司堅持用規模形成品牌,用質量塑造品牌,用科技支撐品牌,用文化提升品牌,打造了“中國建筑”和“中海地產”這兩個建筑和房地產行業最有影響力的著名品牌,精品工程已成為中建總公司形象的代名詞。中建總公司已經在40多個國家進行合法注冊,成為本企業乃至整個中國建筑行業的巨大無形資產,發揮著無可替代的品牌效應。 中建總公司一個接一個的建筑精品越來越吸引著世人的眼球。2005年5月12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臺灣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就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會見致答謝辭時說,“看到這些變化和進步,確實讓人振奮……就像我看到北京長安街和許許多多的地方掛的那些牌子,上面寫著‘品質重于泰山、服務跨越五洲’。這是多么先進的理念,這是多么豪邁的雄心。我想只要給我們兩岸所有的中國人一個和平的環境,我相信兩岸的中國人會創造更了不起的成就,這是我們的期待。”宋楚瑜的話,無意間贊揚肯定了中建總公司“中國建筑,品質重于泰山;過程精品,服務跨越五洲”的企業品牌文化理念。中建總公司把“誠信”作為企業的核心理念,打造“中國建筑”和“中海地產”品牌,在國內和國際品牌競爭中保持住了競爭優勢,已經成為國內外著名的民族品牌。 2003年5月21日,阿爾及利亞發生了大地震,中建人在第一時間組織恢復施工生產,第一時間捐贈50萬美元給阿爾及利亞政府。地震后檢查,他們在阿爾及利亞承建的所有建筑無一倒塌,被譽為“震不垮的豐碑”。阿爾及利亞總統和人民,高度評價了中建總公司無私的援助和震不倒的建筑質量,良好的口碑換來豐厚的市場,質量品牌更是幫助他們贏得新的工程項目,如今中建總公司幾乎囊括阿國的房建市場,并成功地將觸角伸向該國的機場和政府設施等領域,成為阿國建筑市場上最有競爭力的建筑承包商。 作為總公司掌門人的孫文杰對此自豪地說:“市場經濟就是注意力經濟,品牌就是吸引大家注意力。目前,中建這個品牌已經知名,人們一看到中建,就知道質量有保證,不需要多說,就憑這個品牌,別人就可以不加思考地選擇中建。” 誠信文化競爭力 市場經濟的本質在于誠信。人無誠信不立,企業也是如此。中建總公司多年來全新打造了“以誠信為核心價值觀”的企業文化,始終以“誠信”為靈魂,把“誠信”作為思考企業發展的重要著力點,把“誠信”視為市場的通行證,在經營運作中注意把誠信形象傳遞給世界,把“以誠信為核心價值觀”的文化要義展示給全球。 在孫文杰的辦公室,掛著一幅畫:鐘馗嫁妹。這幅畫從香港到北京跟隨孫文杰已經20多年了。孫文杰這樣解釋這幅畫:在民間傳說里,鐘馗很有才華,臉丑,不會走路。考進士時,曾答應一個秀才把妹妹嫁給他。鐘馗死后成神,但他信守承諾,讓一群小鬼幫忙把妹妹嫁給當年那位秀才。死守信諾就是鐘馗堅守的信念,這幅畫就藏著孫文杰的商業秘密和文化追求。孫文杰實踐著鐘馗式誠信,第一,誠信;第二嫉惡如仇;第三是以德報怨。 多年來,中建總公司下屬的中海集團始終重視對客戶的承諾,“從不做虛假廣告,不搞商業炒作,做不到的堅決不說,說了就一定做到”。中海集團的誠實守信贏得香港和國內客戶對公司的信賴,增強了市場公信力,正如孫總所說:“我在香港做生意時,一個幾十億的項目,有時靠一個電話就能定下來,主要就是靠誠信。” 以誠信為核心的企業文化,包括對外注重企業品牌形象,對內忠誠企業和事業。以誠信為核心的企業文化在一個擁有20多萬員工的企業中廣泛推廣,需要下一番功夫。孫文杰說,他接任公司總經理后迄今實際上只做著兩項主要工作,一項是一天到晚想方設法讓中建優良資產和人才擺脫舊有的各種束縛,充分發揮作用。第二項就是抓企業文化。“我一天到晚在布道”,“所以有人看我這個總經理講業務不太多,老是在講文化,一有機會就講文化,講理念,講價值觀,為什么?因為一個企業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企業文化!” 文化發展的最高境界是以“文化管理企業”,使員工對企業文化習慣成自然,使公司管理達到無為而治的境界。員工自覺提升對企業的認同感和為企業發展努力的使命感,以文化的手段將對員工的價值觀念、團隊意識的培養融入到其日常的工作學習生活中。 自從1996年正式開展企業文化建設以來,中建總公司一直有計劃、有步驟地不斷推進具有中建特色的企業文化建設各項工作。2005年開始,以打造中建大文化為重點,積極開展企業理念形象、企業行為形象、企業視覺形象、企業品牌形象等“企業形象”宣傳推廣工作,不斷提高企業知名度,增強員工凝聚力。 目前,中建總公司仍在大力建設企業文化,今后將繼續加大建設先進文化的力度,著力打造以“文化中建”為目標,以“誠信中建”為基本要求,以“領導文化、品牌文化、質量文化、安全文化、廉潔文化、和諧文化”為主要表現形式的中建企業文化,使企業文化建設再上新臺階。21世紀是文化競爭與文化致富時代,企業文化將是企業發展的核心,也必將成為企業快速發展的源動力。“中國建筑”已經成為本企業乃至整個中國建筑行業的巨大無形資產,發揮著無可替代的品牌效應。 談及二十多年來企業發展中經過的風風雨雨,孫總認為正是講誠信使得他能夠一次次渡過難關,獲得伙伴們的支持幫助,因此他認為“做生意最重要的就是誠信,只要你講誠信,講誠信的人會來找你,不講誠信的人也會來找你。”正是自己做人的誠信和生意上的信譽保證,幫助中海公司在亞洲金融風暴的滅頂之災中能夠渡過難關,重新崛起。 孫總常說,“企業追求陽光下的利潤”、“員工享受陽光下的分配”的和諧企業文化,有效地凝聚了人才,激勵人才,進而推動了企業的和諧發展。在國企內部必須同時運用分配的杠桿和文化的杠桿來撬動員工團隊滾滾向前。市場經濟的本質在于誠信。所以,中建總公司必須建立以誠信為核心價值觀的企業文化,只要員工都認同了這一核心價值觀,并以此作為做事的準則,規范團隊行動,中建總公司就一定能在市場經濟中基業長青、長盛不衰。 科學的管理,企業騰飛的翅膀 20多年的海外建筑市場競爭,中建總公司積累總結出“視野國際化、市場全球化、管理科學化、運作商業化、人才屬地化、競爭共贏化”開拓海外市場的五方面成功經驗。特別是管理科學化的探索落實,壯大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提高了效率和效益。 中國建筑企業與國際承包商的最大差距就在于管理。強化企業管理,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增強企業國際競爭力,是包含國有企業在內的所有企業立于不敗之地的生命線。近幾年,中建總公司針對國有建筑企業法人機構林立、管理鏈條冗長、企業管理粗放、效益大量流失問題,吸取跨國公司的管理經驗,全方位實施“以改革促發展,向管理要效益”工程,創新出臺了“法人管項目”管理模式,有效地防范了海外經營的風險,收到了堵漏增效的良好效果。 首先,從“結構公司化”上強化對海外經營的風險管理,預防體制風險。只要當地法律允許,中建總公司駐外機構就采取“一個機構,二塊牌子(即有限公司和經理部)”的組織形式進行運作,并逐步向“有限公司”獨立運作方向發展,借以有效防止因某一駐外機構的失誤而波及到總公司及其他分公司。 其次,從“管理法治化”上防范投資風險。通過認真制定和嚴格執行各項制度和預警預案來規避和減少各類投資風險。中建總公司制定出臺了一系列預警和風險管理文件,比如嚴禁從事期貨、股票等高風險業務;嚴格控制由專業集團運行風險相對較高的房地產投資等業務。 第三,從“決策科學化”上防范經營風險。中建總公司十分重視全面和科學評估海外市場,在市場和項目評估中強化風險意識,全面考慮控制風險的資源和能力,把經營風險降到最低限度。 “法人管項目”,其核心是法人對項目的集權管理,就是通過理順和優化法人管理項目的流程,來強化企業法人和項目經理部共同對項目的有效控制,其內涵就是集成全公司的資源,通過合理的分工及有效的激勵約束來管理好項目。中建總公司針對大量資金沉淀在工程項目、項目經理具有勞務發包權、材料采購權而導致企業資金大量短缺、項目易滋生腐敗、經濟效益大量流失的弊端,在全系統強力推行以“資金集中管理、大宗材料集中采購、勞務集中招標”為主要內容的集權管理。 “資金集中管理”效果顯著,僅工程局2005年就通過網上銀行集中資金數百億元,不僅增強了企業運籌資金的能力,還減少了巨額財務費用。據統計,中建總公司百元收入財務費用率5年間下降了1.19個百分點,按2000年比率計算,剔除利率調整影響,5年節約財務費用近30億元。“大宗材料集中采購”同樣取得重大效益。中建國際國內業務部直營項目已全面實施集中采購,2005年集中采購混凝土26萬方,集中采購鋼筋9.7萬噸,僅此兩項降低成本874萬元;中建三局股份公司完成集中采購41.7億元,與同期市場價比,全年累計降低采購成本1.87億元,采購成本降低率為4.3%。 談到多年來從事管理工作的體會,孫文杰先生認為自己在“資本主義環境”下的香港做事,學會了把優良革命傳統和現代企業管理相結合,把東方儒家思想和西方法制精神相結合,把企業長遠發展和員工利益相結合。而回到中建這個大家庭,置身于國內外的市場競爭環境中,中建人以國際化的視野尋找探索管理的創新步伐,為把中建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變成真正的“世界500強”,進行迅速提高企業、包括企業領導者在內的戰略決策能力、改革創新能力、核心競爭能力、人力資源的建設能力和社會資源的運籌能力建設。 中建總公司這5年多來的經營業績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改革創新是企業加快發展的動力,只有在發展中才能解決前進道路上的重重困難。作為企業掌舵人,孫總堅定地說,“問題當然要正視而不能回避,缺點當然要改正而不可掩飾,情緒當然要理順而不容大意。但是,一切困難和問題,都不應成為悲觀失望、無所作為的理由,而應成為團結一致、艱苦奮斗的根據;不應成為心煩氣躁、怨天尤人的借口,而應成為磨煉意志、施展才干的機會。” 尾聲 在理論界和實業界不斷談論跨業經營的環境中,中建一直在堅定地走著自己選定的道路。中建總公司目前專注于以下三個行業:建筑承包和管理,以及相關聯的勘察設計業務;房地產投資和發展,以及相關聯的物業管理業務;基建設施投資和運營,以及相關聯的礦產投資業務。他們一貫堅持拓展業務的專注原則,即不盲目擴張、不分散資源,不隨意涉足自身沒有基礎和優勢的產業。 最近幾年,中建也曾面臨業務轉型的戰略調整,中建也作過這方面的嘗試。如廣西的基建投資、風險投資、實業投資,還將對鐵路、高速公路進行投資。就是延伸自己產業鏈條的成功之舉。中建已累計完成基建實業投資26億港元,完成營業額18億港元,實現利潤7億港元。 但萬變不離其宗,中建賣掉了自己還處在盈利中的金礦產業,因為沒有凸顯企業核心競爭力優勢的產業不是自己產業發展和戰略投資的考慮重心。而作為一家從事完全競爭性行業的國企,中建只能在集中主業優勢的關聯產業上拓展,依靠效益、品牌和規模的良性循環,完成企業由500大到真正的500強的蛻變。中建總公司成功跨入世界500強后,總經理孫文杰的一席話代表了中建人的使命和心聲,他說:“在世界500強占有一席之地還遠遠不夠,我們進入了,站穩了,還要加快發展,不斷提高名次。中建進入世界五百強,愿望就變成能不能下一步進到四百強……量差會越來越大。如同我們現在是國際承包商第16位,進入第10位相當于我們現在的規模要翻一翻,以后又會有新的目標。所以,企業的規模、效益、品牌將是一個永無休止的循環。恐怕不僅是我、我們的下一代、再下一代,都要為之而奮斗,才能實現。這樣的話,這個企業就能真正稱之為基業常青了……” 我們祝愿中建總公司這艘國企航空母艦,在艦長孫文杰的帶領下,乘長風破萬里浪,在世界經濟汪洋大海中,奔著下一個更偉大的目標前進。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