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財富人物 > 健力寶股權變局 > 正文
 

張海:我不滿意自己的媒體形象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31日 19:17 南方人物周刊

  

張海:我不滿意自己的媒體形象

張海向來訪的美國人表演特異功能 將樹葉變小 資料圖片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財經新聞圖片

  本刊記者 劉天時 陳磊

  發自北京

  12月22日上午,記者聯系上張海,對方爽快地答應當天下午就接受采訪。此前幾天,《21世紀經濟報道》登出了一篇報道——《張海涉嫌侵吞健力寶數億元》,一石激起千層浪
,全國各大媒體紛紛跟進,張海,被猝然間推到了風口浪尖。

  下午3點半,記者在北京昆侖飯店陽光酒廊見到張海。

  然后,在整個兩個多小時的訪談中,張海,自報年齡為“30歲”,一系列正在擴散攪深的旋渦中心的張海,基本保持了他一貫給媒體的表情,笑呵呵,一直笑呵呵。即使偶爾的言辭欠缺“舉重若輕”的風度,也會來上一句,“我開玩笑了,哈哈”,找補一下。

  他在“他想談的”和“想被知道”之間,一直堅定不移地“詳略得當”。

  他著力“詳”的個人表白有:

  為了健力寶球隊,他正在心急如焚地斡旋,為的是給球員發工資,留住要轉會的球員,為明年年初的亞洲區俱樂部賽“爭光”;

  在他主政健力寶的兩年多時間,健力寶既賺錢又發展了品牌,成功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第五季”;而他本人,當初進入健力寶的內心動力之一是,尋求一個成功者的自我突破,之二是,為發揚民族名牌,甚至有年少時“健力寶情結”的原因;以及包括進入健力寶后,他個人類似勞動模范的各種好人好事,比如,連續72小時工作,吃盒飯,無奈之下,學抽煙、喝酒等。

  他經意“略”的問題,常常是,記者提問,他或笑而不答,或只回答很少,然后問題再被提起……它們包括:

  關于教育背景。總結張海零星的說法如是:初中畢業,即因武術被河南大學公共體育專業特招。在校學習一年多時間后輟學。那時候,社會活動就非常多了。后來沒有再受過正規學校教育。

  關于18歲以前的人生。在談話中,張海常常試圖以“18時,……”為開頭,岔開追述,讓話題重回這個,讓他開始一帆風順陽光燦爛的發財成名之路的“時代賦予的偶然機遇”:在互聯網初興之時,這個18歲的,“有比較多人際關系”的河南青年,以香港一高科公司國內代理之名,來到北京,與國家大企事業單位簽下巨額網絡工程承包合同。

  關于他的信仰背景,以及這個背景與他從商之間的關系。關于前者,他一直“羞澀”——“那是以前的一段經歷了,沒什么好說的”;關于后者,他一直“堅決”——“沒有關系”。

  關于“這幾天的狀態”和球隊

  人物周刊:您這兩天很忙,很急吧。

  張海:也沒有。

  人物周刊:關于您從健力寶拿走6個億的報道出來后,您覺得被動嗎?

  張海:我已經請了律師保留起訴的權利。對于造謠和誣陷,你只有采取法律手段捍衛自己了。負面作用該產生的也產生了,那天我去談一個項目,人家說,你不是被抓起來了么?你怎么又來了?那我來了就證明我沒事吧。大家就悶著頭跟我談,談到最后談價格的時候,突然間就冒出一句話:2000萬你在乎什么,你不是從健力寶拿走六七個億嗎?

  這個行為,名譽侵權是次要的,但現在在“刑事”上,有一個損害商業信用罪,那我現在談的一個項目,萬一人家受這個的影響,那我肯定是要追究的。當然了,開玩笑的。呵呵。

  人物周刊:那就說一下您今天的一些安排吧。

  張海:實際上我這次來北京在等李志達(編者注:現在的健力寶大股東,11月份張海簽定協議,將自己的股份轉讓給了李),他約我來的,來了之后他就聯系不上了。約好的時間通過中間人改了三次。一推再推,原來約的前天,后來改昨天,然后昨天又改成明天,明天現在又取消了。

  人物周刊:那您是還在等?

  張海:所以我就有空見記者嘍。(笑)等他是因為足球隊的事。因為今年的這些球員都是我從全國各地買來的。現在得為人家負責啊。

  人物周刊:您這么有責任心啊?

  張海:實際上是個負擔。馬上該過年了,人家工資還沒領到呢。民工都要去討工錢啊。現在找不到領導是誰,政府托管的是健力寶集團,俱樂部的股權已經賣給了李志達,現在李志達不出現,對這個問題回避。這怎么辦?年底球員都在到處找工作。

  人物周刊:您心情這么迫切,可之前為什么健力寶拖欠了幾個月工資呢。

  張海:我在的時候沒有拖欠,我4月份就離開健力寶了,我就沒有權力了。然后所有張海時代喜歡干的事人家都不干,恨不得把我修的球場的草都拔了,別說給球員發工資了。

  人物周刊:您分析李志達為什么不見你呢?

  張海:不知道。不想花錢唄。沒理由啊。我現在變成秋菊了嘛。來要個說法。(如果)你說,張海你不要管這事;那我就跟我的球員說,老板說了,不讓我管,你們去找老板。或者你說,我不管了,我把球隊交歸你管,六千五百萬的工資,大概連稅下來八九千萬,你自己解決。好,我來解決,我想辦法給你們錢。2月9號,深圳隊要代表中國去打亞洲冠軍杯,馬上要打亞洲俱樂部杯,難道要讓健力寶丟人丟到國際上去么?

  人物周刊:關于您和健力寶的報道中,提到不少健力寶的員工把矛頭指向你,認為您把健力寶搞砸了。

  張海:這個很正常,這個我倒一點氣都沒有。為什么呢?我剛接觸健力寶的時候,很多員工都來告李經緯的狀。我第二天,就把這批人給炒掉了。今天我很理解這個事情。李經緯那么大功勞都有人罵,我張海,比起他來說,挨兩句健力寶人的罵很正常。不在位了嘛,說什么的都有。

  人物周刊:還不光指責操作上,還指責你的戰略投資、包括品牌運營。

  張海:戰略投資和品牌運營,我跟很多媒體都講了,我認為沒有錯,都是非常成功的。而且他們沒資格指責我這個——我不給你發工資你可以指責我。但是從股東的角度來說,那么我只要是賺錢,而且得到了董事會的批準,不存在被指責的問題。

  關于過去:信仰、第一桶金

  人物周刊:好像很多人都喜歡用“神秘”這個詞來形容你,你覺得這個扮相怎么樣?

  張海:應該不神秘,我多爽快的一個人。你們采訪的企業家也很多,實際上像我這樣講話的人不多。我是個,實際上在根本上來說,屬于一把快刀,做事比較果斷,在處理一些人的關系上,反而變成了不愿意過多地跟人解釋,因為你做之前跟人解釋,屬于泄密,做之后跟人解釋,也沒用了。

  人物周刊:大家說的神秘包括不清楚您過去的經歷。

  張海:是,這個沒辦法,年輕,你被人關注,然后各種各樣的猜測,實際上本身很簡單,實際上各種各樣的猜測和推測,堆積在一起就變成神秘了。

  信仰和少年時光

  按照張海的原話是:家住河南開封相國寺附近,曾經在未成年之前受過一段時間“這方面”(指佛學)的熏陶。學習過梵文,很早就開始翻譯。曾經離開過開封一段時間,到西北搞佛學方面的學術交流。老師之中,有夏日冬活佛(編者注:經本刊記者調查,該活佛已于前文簡介說2001年去世)。開始走的學術道路,甚至考慮過翻譯《鄧小平文選》,但是發現已經有人翻譯了……這些東西,我都不想多去說,嗯,沒有什么太多好說的……然后,18歲,我就變成了個商人。

  人物周刊:您的這個信仰背景,和您后來從商有關系嗎?對您有幫助嗎?

  張海:沒有。完全沒有。

  人物周刊:有報道說,您當時在各地辦氣功班,收費的,很火的。

  張海:沒這回事。

  人物周刊:從來沒有過?

  張海:有也是在大學里,是學術交流。

  人物周刊:您那時候十幾歲,神童啊。

  張海:我很早就開始工作了,邊工作邊學習。

  18歲那一年發生了什么

  按照張海的說法,他18歲時,由于感覺“如果只是做學問,完全掉進書本里的話,可能和現實生活離得很遠”,所以放棄了做學問,開始從商,加入香港一家名叫康達的公司。這個公司的主業是通訊和電腦。張做的是國內業務,“類似包工頭”,做網絡硬件的施工。先后做了很多大型的網絡工程,包括工商銀行總行,農業銀行總行,人民銀行總行,中國銀行總行,香港的匯豐銀行,香港的會展中心,而且1995年1996年的時候參與了當時亞洲區最大的互聯網工程,香港機場的ATM網的工程,“那時候是亞洲最大,現在也是”。張作為其在大陸業務的拓展者,“從一開始就持有一定股份”,后來趕上互聯網的春天,這家公司上市,再后來這公司與香港一家公司換股,張遂賣掉股份,退出。

  至于,如何加入,該公司為何看中18歲的沒有專業背景的“自己”,張海說,“是關系,當時雖然年輕,但是已經有一定社會關系了”;至于這么值錢有用的“關系”是否與“信仰”有關?——“沒幫助,完全沒有,反倒有影響。”那么是如何建立的?張海的回答非常地“綜合”:

  “綜合的吧。再說句難聽話,他們是香港人,你是大陸人,自然比他們關系要多一點。

  而且真正的關系,至今我還認為,其核心在于你做的事情。”

  至于“成功的秘訣”,張海說是,“由于需要。因為我選擇的行業都很好,在行業的選擇上我認為自己有一個獨特的眼光。我做互聯網的時候,互聯網在中國剛開始,接著1993年、1994年、1995年每年都在高速上升,在它最頂峰時離開這個行業的;然后做手機,做之前是很困難,我一接觸手機立即是國產手機暴漲的兩年;電腦也是一樣,接手那時候方正也不是特別好,但是接下來趕上電腦最好的兩年。”

  健力寶啊健力寶

  這之后的事情,按照張海的自述:20郎當歲的自己,開始做證券,收購中國高科,給都是大學校長的董事們當25歲的董事長;收購科健手機,取牌方正——“兩個全國第二”……

  但是,這位“當時二十六七歲,很多人羨慕”的“方正的執行董事,持科健手機51%股份的大股東”,“投資了很多其他上市公司”的張海,“發現一件非常不開心的事情,有一種失落感,就是中國IT行業的核心技術中國資本永遠無法掌握。你做來做去都是在做別人的下水道。非常之不開心,甚至一度想從此就退出江湖了。”

  彷徨。“大概彷徨了半年多時間”,然后突然有一天,戲劇化的轉折發生了。

  2001年年底,飛機上看報紙,民族品牌要賣給新加坡人?民族自尊心,回憶起童年得冠軍才有健力寶的時光,再加上“早有進軍越土越好的食品業的念頭”,——“下飛機就去三水,我說新加坡人出多少錢,我比他多出5000萬”,十幾天后簽約……

  “然后一晃就是兩年”。“這兩年”,在記者與張海的敘述里,是張海最主動的一段,幾乎有點滔滔不絕的架勢;從內容上講,基本是“創業的艱苦以及令人欣慰的成功”。

  “艱苦很多”,比如,原來“做資本的,每天西服革履,道貌岸然,坐著奔馳勞斯萊斯、公務倉,滿天飛;現在做事業,整天開會,會議室里煙霧繚繞,最后頂不住了我就抽雪茄……”

  “成就很多”,比如一個月時間“第五季”,“從包裝的設計到廣告的拍攝到中央臺的世界杯招標。然后1個月零15天,就收了將近2個億回來,第一次上市就收了1億5的訂單,第一年的銷售就將近十個億,第二年超過十個億。”

  艱苦“如是”、成績“如是”;“但是”,“執著于民族實業而不被理解,被排擠出局!”

  人物周刊:您這么成功,后來被免去董事長之職,您覺得為什么?

  張海:因為董事會的改組。原來健力寶董事會的4個人我控制3票,后來改成7個人我只有2票了,我不能完全控制的企業我不能做。當時我在和一個大型的品牌做一個合并,這個方案,我們的股東們表面上支持,實際上反對。因為祝維沙他們就是為了套現,我則是有一個5年的長期戰略,我是5年要達到4個目標:

  一是,健力寶要成為中國消費者首選的品牌;第二是進入中國500強;第三是上市;第四,能夠在收購或者通過重組的方式兼并一個國內的飲料,進入到第一軍團。四個目標,前兩個完成了。我本來還有10年規劃呢,是達到世界消費者首選的中國飲料……那不說了。

  人物周刊:合作的分歧在哪里?

  張海:他們可能覺得套現比做產業更重要。可能他們和我合作時,是把我當成一個資本家來合作的,想快進快出,但我一不小心來了健力寶成了實業家,就沒合作價值了。

  被“道不同不相為謀者”“排擠出局”后,英雄還有未競的責任。

  人物周刊:那您的實業計劃已經基本結束了?

  張海:2005年我的新年愿望是:春節之前,能夠把健力寶收購這件事有個了結。然后健力寶恢復正常生產,球員能夠領到工資。

  人物周刊:但是你現在已經退出了,健力寶生產不生產與你還有很大的關系么?

  張海:你賣條狗都得關心它到人家家里是否吃飽穿暖;何況不是(狗),這是健力寶啊,這個情感肯定是在的。我打個比方吧。這個茶壺值200元,你是個萬元戶,你把茶壺給摔了,砸了,但是別人還等著喝茶壺里的水救命啊。那你摔了這個茶壺,人家就沒命了啊。你有錢,你買這個企業花了2個億你無所謂,不要了。但這得關系到多少人的飯碗啊。大家都得過個好年啊。

  關于年齡、速度、自我評價

  人物周刊:你30歲,就已經歷了這么多事情。你的人生似乎比一般人速度快一些,那您覺得你有過青春期,所謂彷徨迷茫的時期?青春期給你留下的遺產是什么?

  張海:我覺得人的成長是個過程。過程,何謂過程?過去了才能回過頭去想你這個過程。前一段時間我有個朋友拍了部電影叫《成長》,拍一個小孩,從8歲,98年開始拍,每年固定在北京的亞運村凱迪克大廈的樓頂上拍一段。你會發現,6年過去了,整個城市在成長,不光是這個小孩子成長為一個大姑娘了。

  實際上我覺得我們這一代人最大的價值就是:你所在這個社會的變化,比你個人的變化還要大。因為你不是在一個穩定成型的社會,這社會一直不斷地在變,給你的過渡時間、準備時間相對來說少一點。可能你時刻準備著,比如30歲開始個什么事業,但對于我來說可能準備的時間短一些,直接開始了。

  人物周刊:那您覺得到現在為止過得最愉快的時光是哪一段時光?

  張海:在健力寶這一段時間。

  人物周刊:那您有沒有感覺特別疲憊,比如自己過得太快了?

  張海:沒有。

  人物周刊:您有過不喜歡自己的時期么?就是自我否定的時候。

  張海:沒有太多。實際上一直在做事,沒太多時間去思考。就是把自己的智慧變成“應用式”的了,很少用于去感慨,也可能還沒到時候。我覺得30歲還沒到一個去評論自己過去或者下結論的時候。

  人物周刊:那您說說您崇拜的人吧,或者比較敬重的……

  張海:真正比較敬重的是我母親。

  人物周刊:稍微談一下上一輩人對您的影響,談談您自己的母親吧。

  張海:資本市場很險惡,你看到的都是成功,可能中間(會)經歷很多失敗,每到這個時候,我母親都說“沒事,千萬不要跟別人計較”。每到關鍵時刻,我都會想起我母親的話,沒必要去跟一些不值得計較的人或事去計較。我個性中養成一個特點,就是不計較,什么事都基本上不太在乎。

  人物周刊:類似這樣的話,可能每個媽媽都和孩子說過。這些簡單的信條你覺得就可以幫助你?

  張海:知道,理解,做到。佛學中有所謂的見、修、行。見是認識,修是對認識的修正,有了初步的認識,然后對認識進行修正,剩下就是去做。

  人物周刊:父母對你的影響體現在你的人格上,性格上。事業上沒有什么幫助。

  張海:基本上沒有吧。主要是依靠自己的團隊吧。

  人物周刊:您能稍微介紹一下這些團隊是怎么形成的么?

  張海:不說了吧。說清楚是很難的,而且還牽扯到別人。

  人物周刊:你在媒體上的形象讓你自己滿意么?

  張海:我相信沒有人會對自己在媒體上的形象滿意的。中國的媒體現在就這樣。

  人物周刊:那您覺得和您最大的誤差在哪里?

  張海:我比大家想象的都簡單。

  張海對本刊記者說,自己是因為“執著于民族實業而不被理解,被排擠出局!”

    相關鏈接:

    張海之迷 一個資本家的離奇發跡史

    調查張海:從藏密大師到資本巨鱷

    氣功大師張海最早的公開報道之一

    張海與健力寶的兩年恩怨

    珠三角的第五季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健力寶新聞 全部張海新聞




新浪財經24小時熱門新聞排行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彩 信 專 題
元旦節
元旦和弦鈴聲專題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為
請輸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專題   更多彩信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