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虎性袁亞非演繹宏圖奇跡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5日 17:16 《商界》雜志
2006年7月1日袁亞非印象 佛確實有某種特殊的性格更容易使人獲得成功,這種性格不是中國傳統文化倡導的內斂中庸型,而應該是外向攻擊型,是虎性、羊性與猴性的結合。尤其在普遍修身自養的中國人中間,哪怕只比別人多一點點勇氣、強硬與速度,都很容易使你脫穎而出。 讓我們得出這個結論的人叫袁亞非,他甚至可以被稱作“瘋狂的袁亞非”和“超音速袁亞非”。他一入市場所展示出來的就是虎一樣兇猛的攻擊性,而且他的速度——資金周轉率,更是堪稱極至——7天!他從一無所有到坐擁2億資產用了3年,這已經是高速;但他接著把IT產品從零滾到70億,不可思議地只用了5年! 如狼似虎的袁亞非,留給旁觀者的是驚嘆;留給對手的,是絕望。 此刻,2006年7月1日。南京。窗外狂風暴雨。這個身材并不偉岸、被手下稱為“大老板”的中年男人抽著洋煙,穿著休閑服,操著一口地方普通話,坐在臺上,大聲武氣地發表他同樣“狂風暴雨”式的演講。他的兩邊,是一群來自 他先是罵人。罵完之后說,傳統的電腦城必將衰敗,而宏圖三胞的連鎖標準化與生俱來帶著誠信的基因,所以必然獲得全面勝利。他突然揮手大喊起來:“你們記住了,我們雖說是廠家的代言人,但你們不要對廠家唯唯諾諾,不要讓他欺負我的無形資產。我賣的雖然是廠家的產品,但我們更是消費者的代言人!” 記者禁不住為之一震,這真是一個與眾不同的、無畏的人。 他曾經解釋說,“自己無畏是因為無知”。與許多有著深厚計算機知識和技術背景、科班出身的巨頭相比,對電腦一竅不通的袁亞非之于洶涌澎湃的IT浪潮,無疑是不折不扣的“旱鴨子”。然而就是這個“半壺水響叮當”的門外漢,做電腦生意不光狠狠賺了大筆錢財,還一腳踢開“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內行們,獨創了一套“王大媽”(WDM)大賣場連鎖經營模式,這套模式不但讓大批中小電腦經銷商關門歇業,更是讓不知多少業界巨頭咬碎鋼牙,從一開始圍追堵截到后來又爭相效顰。 在業界,袁亞非是個有爭議的人物。除了批評他“不懂電腦”,更多的人說他處事“過于張揚”;有人佩服他眼光獨到,夸他“了不起”;更多的人則羨慕他“運氣好”。可袁亞非并不這么認為:“說我運氣好的人,都不了解我。”他常常自己說,“袁亞非這人沒什么了不起,他唯一了不起的就是沒愛好。”這讓他有更多的時間去“想道理”。 他想這樣的“道理”:“就像下圍棋,布局要對,騰挪的次序更重要。”這已是很高的境界。又比如他說,“零售其實是傳遞給消費者一種感覺。就像我們經常去喜歡的飯店吃飯,我們吃到的東西與別的店有什么區別?青菜還是菜場的青菜,肉還是豬身上的肉。為什么還要去喜歡的店?這其實是一種感覺,一種舒適感的自我暗示和體驗,這就是宏圖三胞要帶給消費者的……” 感覺差不多了,袁亞非突然宣布自己講話結束,并稱有急事去上海。說了兩聲抱歉,起身就大步流星走出門去。轉瞬之間,又把北京來的客人和所有企業高管們的目光,毫不留情地扔在身后。 一道門關閉意味著另一道門打開 袁亞非,1964年12月出生,1988年畢業于南京金陵職業大學財會專業,分到南京雨花區審計局工作。人年輕,肯干,一心想著升官。 想升官可是要費點心思。父母在南京沒有背景,靠什么升官呢?他想出一個辦法:“寫文章”,寫出好文章給領導一看,說不定就會被提拔。 1990年袁亞非被派到板橋鎮一個村去任代理村長。當村長三個月期間,他每天都在研究和尋找可以“寫文章”的機會,思考、查資料、找人談話,最后他發現一個“意義重大”的話題: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農民的土地都撂荒了,中國的糧食問題怎么解決?正好袁亞非借住的那家農民在1990年承包了74畝土地,于是他“抓住機遇”,寫了一篇《對一個種糧大戶的調查與思考》。文章發表后果然引起市里有關部門的重視,袁亞非立即被抽調到區里給書記當了秘書。“寫文章升官”的離奇夢想竟如愿以償。 袁至今仍深感這段經歷彌足珍貴。秘書生涯使他學會了換位思考,做代理村長則讓他認識了管理,更重要的是培養他站在遠處觀察全局和注意細節的思維方式。 組織上原本打算將袁作為后備干部培養,但1993年初,書記突然被調走,新來的書記不再用他。袁亞非一下子成了形單影只的孤雁,茫然失措不知道該往哪一個方向飛。正左右為難時,一個拖兒帶女想下海下不去的同事,羨慕地對袁亞非說:“如果我像你這樣年輕又沒有家室拖累,就停薪留職下海去闖闖。”沖著這句話,袁亞非下定了決心! 怎么闖?不知道。實在混不下去了,大不了到水西門賣鴨子,“我曾經去水西門觀察賣鴨子好幾個禮拜。那時我一個月才拿200多元,最崇拜賣咸水鴨的萬元戶,下班我就去看那些賣鴨子的。我想第一我比他們聰明,第二我比他們勤奮。我就不信他們能活我活不了!” 準備好退路,袁亞非“撲通”一聲跳到海中。 回憶當年下海的決定,袁亞非說,人活著追求的無非是幸福和快樂,當你覺得不快樂,最好的辦法就是把空間換掉去尋找新的快樂,這時你的選擇將變得多元,你的人生將變得豐富。“一道門關閉意味著另一道門打開”,這本身就足以讓你的生命充滿新鮮活力! 當然,袁亞非并沒有去水西門。揣著連借帶湊的2萬元,他租了間民房干了起來,可生意并不好做,倒大米、販服裝,一連幾單生意都失敗了。下海試水一分錢沒掙到,反而把本錢賠光。難道自己的創業生涯就這樣結束了? 眼看走投無路,命運轉彎。袁亞非意外地獲得了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他在小飯館里吃飯認識了曾經賣過電腦的姚昀,姚昀說:“不少南京人從深圳倒計算機配件到珠江路賣,利潤有20%~30%。”他頓時兩眼放光,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那我們就做電腦!” 這次機會硬是讓已豁出去的袁亞非給抓住了。他借了10萬元,和姚昀直奔深圳。在深圳他找到了大學同學胡強,三個人湊足30萬元,袁亞非進到了第一批電腦。“那時候不敢坐飛機,為了省錢,火車托運,剩下的軟驅、光驅我們自己背著,勒得兩個人肩膀全是血痕。” 當時電腦及配件都從香港進來,價格浮動與港幣掛鉤。那是1993年底,幾個月間1港幣兌換的人民幣從0.8元漲到1.3元,袁亞非進貨時是0.8元,回來后港幣就不停地漲。這意味著,當他選擇保持與別人相同利潤空間時,就可以將價格降到別人的2/3以下,周轉速度可占上風;當他選擇銷售價格與別人相同時,就能比別人多賺超過1/3的利潤。 第一單電腦生意袁亞非最終掙了30多萬元,算是找到了一條財富源泉。而且這第一單生意,還讓袁亞非悟到了商業的秘密。 廣告一打就撞上了“道理” “貪婪是對勤奮的激勵”,蘇格蘭哲學家休謨的這句話,完全適用于此時的袁亞非。他內心的欲望、市場意識和個性中的虎氣一下被轟轟烈烈的IT業激發出來了。 1994年,袁亞非在珠江路電腦城開了家叫做“三胞電腦”的裝配公司,擠在上百家門店里,算是正式進入“業內”。電腦城只剩最后一間靠近廁所的臭烘烘的攤位,便宜,一年租金才2萬多塊錢。袁毫不猶豫把它租了下來。他自己不懂電腦,就招了幾個熟手,鼓搗著開始做生意。 位置差生意差,埋頭苦干不是辦法。此時袁亞非的市場意識和果敢再次發揮作用,他走出了一步別人想不到的棋——每周花100元為自己的產品在報紙上做廣告,成為南京IT行業第一個吃廣告螃蟹的人。廣告詞他至今記憶猶新:“三胞電腦≥兼容機世界,≤全市最低價”,后來又改為“≤全省最低價”、“≤全國最低價”。掌握了低價利器和宣傳陣地,后來者袁亞非的生意很快門庭若市,訂貨電話應接不暇,每天的利潤做到了200~300元。 這一來可不得了,袁亞非成了同行眼中“一個不懂規矩的攪局者”,“必須把他們的氣焰殺下去!”號稱南京八大電腦公司的老板,聯合起來請袁亞非吃飯。酒過三巡,場面變得劍拔弩張,他們說:“你以后再打廣告,我們八家聯合起來整死你。做生意怎么能打廣告呢?這么多年都是客人走到誰家誰就做生意。你打廣告都把價格搞明了,這讓我們怎么做?!”明擺著一臺鴻門宴。袁亞非本想抬腳走人,但定了定神坐著沒動,說:“你們有老客戶,我又沒老客戶,你們有錢我又沒有錢,我靠近廁所又沒顧客上門。我不做廣告,你們想想我怎么活?!” 飯吃過,算是結下了冤家。袁亞非必須想對策了:100元的廣告費分攤到產品里,每一件增加的成本低到自己都懶得去計算,而增加的銷量卻以數百上千件計。這么好的廣告效果為什么那些人不做?結論有三點:一不懂市場競爭,二怕得罪同行,三是沒意識到“習慣性”思維的落后。既然他們如此畏首畏尾,沒有商業智慧又要向自己開戰,那么自己就用不著手下留情了。活該輪到自己脫穎而出! 這臺鴻門宴,激發了袁亞非的斗志。他加大了廣告投入,被習慣遮蔽了眼光而看不到“道理”的大多數同行,很快被他殺得一片狼籍,到1994年底,他的攤位已遍布電腦城。不久又殺入珠江路電腦一條街,到1995年底擁有了11家店鋪,經營的品種也從最初的計算機配件到整機以及商務通、快譯通等多種電子產品。兩年間成了南京電腦大王。 有一點倒是很奇怪,為什么袁亞非廣告一打就長得這么快,以至同行來不及反應就應聲落馬?原來袁的廣告導致低價和快速出貨,這正好暗合了電腦行業的重要特征:量大、成本低、換代快。一旦順應了這一規律,袁亞非就順風順水。他的高速度,就成了針對那些囤著貨、等著來一個顧客就狠狠敲一杠的“慢速者”的殺手锏。當袁亞非誤打誤撞這樣做時,他打遍南京無敵手;當他后來理性地這樣做時,三兩年間就做成了全國老大。 就是這一經歷,讓袁亞非悟到了“厚道、講理、明目”,這六個字,讓他受用至今。 厚道,就是為人要好,千萬不要害人,要多換位思考;講理,就是要努力探究和遵循事物發展的規律,不要按習慣做事,要按道理做事;明目,就是在復雜的社會背景和市場經濟中做事要精明。正是這六個字,成為日后指引三胞集團發展的企業精神。袁亞非最喜歡用字眼是“道理”,一旦認準一種“道理”,他便會立刻付諸實施,堅持到底。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