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振杰
職業經理人與老板和諧相處必須各自遵守自己的道德規范和準則。在本文中我們不討論老板的道德修煉問題,而重點討論經理人自身的道德修養問題。
《大學》中有“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古訓,這
其實就是古人對個人修養和生涯的規劃:首先了解事物存在、發展的規律,然后專心于修煉個人品行,最后才談得到“齊家、治國、平天下”。我們職業經理人的職業生涯又何嘗不是如此?想在個人事業上取得成功,就必須了解所從事的行業的特點,同時,以正直、誠實的人生觀來塑造自己的職業觀,“每日三省吾身”,不斷思考,不斷改進,這樣,個人的修養和管理水平才會有真正的提高。
職業道德的修煉是職業經理人伴隨終生的一個修煉過程,也是職業經理人打造自己強有力的“職業品牌”的關鍵所在。職業道德是職業經理人的生命線和命根子,是職業經理人職業行為的指針和羅盤,是職業經理人必須恪守的一道職業底線。
【案例】魏杰教授的發現
清華大學魏杰教授在一次授課中講到了經理人的道德自我約束問題:
任何法律和制度都會失效,法律不是萬能的。比如不準隨地吐痰,沒有人我就吐了,怎么了?這時候法律就失效了。法律約束會失效,管理也會失效,那就得靠道德約束,企業里面叫做企業文化約束,社會上叫道德約束。有一次有一個董事長到北京來開會請我吃飯,結果剛坐下來他有事要走,就讓自己的副老總陪我吃飯,我看著買單,算了2300元,結果這個副老總告訴那個服務員:“給我開9700元。”第二天我琢磨了一天,為什么開9700元,我想出來了,有空子可鉆,因為董事長請我吃飯,你花了錢寫上請誰吃飯了,他也不會問我吃了多少錢,這就是制度失效了,不應該這么干他就干了。后來我見到這個董事長,就告訴他你這個企業有問題,副老總都這樣干,那還了得,干脆把他換了。我以為這能激起這位老板的極大憤怒,但讓我吃驚的是老板沒有吭聲,而且平靜地告訴我不用換,換了張三,李四來了也還是一樣的。我就深深感覺到我們缺乏道德約束,這個問題很嚴重。
1、忠于資本、義于投資人
我們經常說“做事先做人”。所謂做事先做人,就是職業經理人首先應具備的是做人的責任感、從事職業的道德感及基本操守。今天,當我們談到企業的社會責任感時,首先要求的便是企業的“誠信”;同樣,作為職業經理人,我們要求他的是職業操守,這便是個人的“誠信”!
目前,在業界有關“職業經理人應該忠誠于誰”的討論很多,各種意見莫衷一是,又似乎都有一定道理。集中起來實際上有兩點,就是“是忠誠于自己的職業”,還是“忠誠于自己所服務的企業和組織”。
在我們看來,其實這兩個忠誠不是相互矛盾的,而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經理人恪守職業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忠誠于自己的職業,以自己的職業良心行事,這本身就是對所在企業和組織的忠誠;反過來,經理人忠誠于所在的企業和組織,發揮自己的職業才干,彰顯自己的英雄本色,這同樣也是對自己職業最大的負責和忠誠。當然,我們強調的忠誠并不是愚昧的效忠和“君臣”式封建忠誠,而是在“獨立人格”與企業利益之間達到和諧與平衡。
忠誠于企業、老板也好,忠誠于職業也好,在實際操作中就是“忠于資本”和“義于投資人”。
一個合格的職業經理人,無條件地忠于資本理論是最基本的素質。這里所說的的是資本運作理論而不是資本本身或是它的持有者。也就是說要忠于資本運作的規律。常見到有的經理人過分忠于投資人,最終因為忽視了資本運作的原則和規律,導致投資人最終損失慘重而自己最終也損失慘重的例子,不勝枚舉。而那種過分忠于資本,甚至為獲取利益不擇手段的職業經理人則更不足取,因為他隨時可能為資本放棄原則,這樣的經理人最終不是個人私欲膨脹,壑欲難填,就是造成整個管理層分崩離析的禍首,更可怕的是,這種壑欲往往會傳染其他同僚下屬,導致公司很難扭轉這種人人自私自利的局面。真正的職業經理人應該是胸懷大志,有自己對資本乃至對社會獨立的見解,有全面的、長遠的規劃和近期的計劃,對于投資人尊重但不妥協,以事業為前提,在資本運營過程中充分尊重經濟規律,并堅持維護這種規律的合理、合法性,貫徹始終。
職業經理人與投資人之間應當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用中國傳統中的道德標準“義”來形容這種關系是最恰當不過的了。《大學》章句說:“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義者也。未有好義其事不終者也。未有府庫財,非其財者也。”就是說,當投資人充分尊重經理人的意見,并且給與與其工作相當的待遇和權利的時候,經理人應當以“義”的心態,完成投資人和委托人的要求。所謂“義”就是以維護投資人的利益為己任,對投資人給予自己成就事業的機會全身心地回報,這種全身心地投入和處處維護投資人的利益的行為就是“義”的外在表現。
對于投資人的“義”是職業經理人的最基本素質之一。由于自身的機會源于投資人,那么保障投資人的利益就是維護自身的利益,可以說,這種信任與對信任的回報的關系就是現代商業中勞資關系的結合點,也是資本主義從馬克思所批判的“剝削剩余價值”的原始積累走向現代的“福利社會”的動力。可以說,一個企業,乃至一個社會缺少了這樣的一個信任和被信任的關系,就離分崩離析不遠了。
2、信用禮尚于客戶
客戶是企業賴以生存、發展的根基,為此,企業經營活動的圓心是客戶,圍繞客戶轉是現代企業經營的永恒話題。企業經營能否成功,關鍵在于客戶,取決于企業是否贏得客戶的信賴。
客戶不僅是企業生命的源泉,也是職業經理人職業生命延續的關鍵。在這里我們所說的“客戶”是廣義上的“大客戶”概念,它包括與企業、團隊和經理人相關的顧客、供應商、經銷商、零售商、政府、社區、媒體、金融、老板、同事、下屬、競爭者等等所有的關系利益人。
人無信不立,信用是經理人終身立業的根基,只有言行一致,言必行,行必果,兌現對經銷商、員工、同事、領導、客戶等各個利益關系者的鄭重承諾,才能“大我立身”,建立良好的個人聲譽和口碑,才能拓展自己的人脈資源,才能得到眾多“貴人”雪中送炭、錦上添花的鼎力相助,順利到達職業成功的彼岸。
3、謙虛謹慎于同事
經理人要有“適當的放低自己,方能海納百川”的胸懷。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我們調整心態,不自吹自擂,回避公眾的恭維,對待同事要克服和改掉狂妄自大,自恃甚高,一意孤行的毛病,不斷自我反省,自我修煉,自我檢討。正如吉姆·柯林斯在《從優秀到卓越》一書中所說:“第五級經理人(卓越的經理人)朝窗外看,把成功歸于自身以外的因素;當業績不佳時,他們看著鏡子,責備自己,承擔責任。”只有具備這樣高尚的品質,才會衍生許多有利于企業發展的舉措或影響力。
這就要求經理人在平時工作中,要相互欣賞、相互理解、相互信任,而不是相互瞧不起,相互不賣賬,相互抬杠子;甚至對方反對的我就擁護,對方擁護的我就反對。在企業中發生很多矛盾,其實很多情況下并不是有意發生的,它的根本原因是在于我們在謙虛、謹慎方面修煉得不夠。古人說“心滿為患”,同樣,我們的不少經理人取得了一點小小的成績,就已經把自己心中的門反鎖上了,他無法走出自以為是的小天地,別人也無法打開這扇門。因此,打開心門,以謙虛謹慎的、開放的心態對待同事將有助于自我的成長,也將會促進業績的提高。
(供稿:中國管理傳播網)
[1] [2] [3] [4]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