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間》記者劉輝
B股開放帶來機會無限
(前言)六月一號以后,B股將完成對境內外投資者開放的所有步驟。2月19號以后持幣等在B股門外的資金將大量涌入,這會形成新一輪的井噴行情,還是會進入震蕩期?這一波行情將受哪些因素的影響,投資者該如何操作?從今天起我們將推出B股再啟動的系列報道,希望能給投資者提供一些思路和信息。
年初B股開放,消息公布時,前來深交所排隊購買B股的投資者從大廳一直排到廳外,場面火爆。現在當然看不到排長隊的人了,那么2月19號以后的B股市場究竟發生了哪些變化呢?
在深圳平安證券[微博]一個營業部開戶的徐先生2月19號一得到消息,馬上意識到這是個很大的機會。他們:“第一反應是B股買得到就能賺錢,第一開就漲停,我也賺了一倍多。”也有的投資者沒有這么好的運氣,記者采訪的一位投資者說:“2月19號開的戶,那時侯聽報紙說要漲好幾倍,就抱著這個想法去買,排隊排了幾個小時也沒有買到,6月1號可能會買。”
實際上大多數買B股的人一掘到了第一桶金子。從2月19號到5月22號的統計情況看,B股的流通市值從521.77億元上升到1489.4億元。滬深兩地B股平均股價也分別上漲了171.74%和248.33%。據招商銀行深圳文錦渡支行行長范偉強介紹:“我們的外匯存款一下下降了很大,尤其是港幣。因為深圳基本上都是用港幣炒B股,下降的幅度大約是10%到8%左右,都轉移到了證券公司。”
B股以其低市盈率吸引了大批個人投資者,2月19號以前B股開戶人數31萬多,目前已增加到100多萬。B股的暴漲已經使B股的市盈率大大上升。5月22號和2月19號相比,滬市B股從20.9倍上升到55.2倍,漲幅164.2%。深市B股從12.09倍上升到38.59倍,漲幅219.19%。在113家B股上市公司中,有89家同時有A股,A、B股的股價也在不斷縮小著差距,甚至到5月22日,第一只超越A股價格的股票已經出現,那就是輕騎B股。
用平安證券綜合研究所研究員劉中學的話說:“國家開放B股市場,意義絕不僅僅是解放B股市場歷史套牢盤,從真正意義上是把B股市場作為國內證券市場對外開放的橋頭堡,搞活B股市場也是為A股市場未來開放作一個試驗田。”
6月1日之后的政策影響
現在,B股市場上市公司只有113家,我們的B股市場被形容為最小、最壯觀、最有想象力、最脆弱也最危險。目前,B股市場一百多萬投資者最關心的就是6月1號以后,政策對它的影響會體現在什么地方。
2月19號B股市場新政策推行以來,閩燦坤首家通過了增發5000萬B股的計劃。人們普遍把B股市場的擴容看作是一個明顯的政策信號。而香港最大的華資投資銀行京華山一國際(香港)有限公司作為閩燦坤的主承銷商,其實已經初步接觸了好幾家愿意在B股市場發展的企業。京華山一國際(香港)有限公司大中華事業部中國部代表涂玉慧說:“有很多已經上市的B股或者新的外資公司,他們都非常積極往這方面發展,我想對企業來講 有非常大的需求,對B股市場來講也有非常大的需求,因為我們感覺到B股市場現在的資金供給量太大,而可投資的對象又太少,所以我們希望把好的企業在B股市場推行上市。”
B股市場通過擴容,增強流通性以達到一個新的平衡。而以目前A、B股價不斷縮小的情況來看,上市公司發行B股也變的有利可圖。青海證券的分析師蘇武康認為:擴容的可能性很大。擴容給市場帶來的影響是,擴容的幅度如果不是很大,會促進市場活躍,因為投資者可以有更多的B股進行選擇;如果擴容的幅度很大,很多公司配股或者很多公司新上市會對B股市場整個行情增加一定調整壓力。涂玉慧則希望:“擴容由市場性來決定,對我們國際協調人和主承銷來說,其實對市場是非常敏感的,我們很清楚擴容恰不恰當。如果很恰當。我們希望盡快把好的企業、規范的企業上市。”
盡管大多數投資者在關注市場是否會擴容,但擴容畢竟不會一蹴而就。對于B股市場,最直接的感受來自管理層。平安證券的分析師劉中學分析:國家對B股的態度應該是非常明確的。本月初。江澤民主席和證監會周小川主席在香港財富論壇上講的話已經透露出這種信息,一個通過收購兼并等方式吸引外資進入國內,參與國內經濟建設,另外對境外企業實行“國民待遇” ,國外的企業也可以來境內的交易所發行股票上市等等,所以從方方面面來看,我們國家政策面應該說是比較寬松的,政策面支持B股市場健康發展的態度不會動搖。
看來,對于近期的B股市場來說,擴容政策將對市場的發展產生相當大的影響,而擴容的規模大小也從一定程度上決定著B股的走勢。
機會垂青理性投資者
隨著B股新入市資金日期的臨近,各大券商都在積極備戰“六一”,不少投資者也躍躍欲試,想在B股市場一展身手。那么6月1日后的B股市場機會有多大呢?
只要看一看一些條幅、廣告語就知道,B股的放開首先已經讓券商們獲得了機會。最近四個月B股市場活躍的成交讓不少券商賺得盆盈缽滿。券商們已經在“賽前熱身”,準備迎接今年第二波B股投資熱潮了,對于投資者來說,很多的人也想擁抱這第二次機會。
目前滬深B股總市值不到180億美元,2月19號以后第一波行情,巨大的資金推動B股股價節節攀升。據粗略統計,兩市進入B股市場的現匯和現鈔存款新增資金占總市值的一半左右。今年4月末,境內中資金融機構各項外匯存款余額達1318.5億美元,仍呈增長態勢,僅4月新增外匯存款就有26億美元。新的資金已經等在B股門外。平安證券的分析員劉中學認為:“目前B股市場資金推動型的特點沒有發生變化,這個市場規模非常小、非常袖珍,場外資金非常充裕。六月一號以后。B股市場進一步開放還會有大量的資金入市,但B股市場規模卻沒有同步增加,在這種供求矛盾嚴重失衡的情況下,B股市場資金推動的特點仍然不會發生變化。另外A、B股價格的剪刀差也會使B股未來存在一個比較大的機會。”另一名分析員鄔偉則認為:“六月一號以后會有新的資金進來,這部分資金主要是前期被擋在外面的部分,對B股來說可能又面臨一個新的機會,但由于前期漲幅已經非常大了,所以六月一號以后B股的漲幅應該來說不可能象前期那樣有特別大的漲幅,有投資機會的股票還是A、B股差價比較大或者純B股質地比較好的公司。”
截止2月19日,滬深兩市A、B 股的價格比最大的公司分別是:滬市鳳凰B股,價格比為6.68;深市深南玻B,價格比為7.93。如果說資金支撐目前B股市場最主要的力量,那么新一批準備殺進B股市場的投資者是不是需要更理性一些。因為機會肯定與風險同在。
找尋B股風險
B股市場的開放確實給市場的各方參與者都帶來了機會,但是機會與風險永遠是同在的。不論機會有多大,如果忽視風險的存在,都會給市場的參與者帶來巨大的損失,那么6月1日后的B股市場都存在哪些風險呢?
有人把六月一號以后想進入B股市場的人比喻為是要去接“最后一棒”,因為大家知道一路上揚的B股完全靠資金的推動。那么在這個市場里究竟存在哪些風險呢?如果投資者準備帶著大量資金殺進去,又該怎么去回避這些風險呢?
LONGHONOUR3月份大量減持中集B股的消息讓人們議論了很久,因為中集目前是全球最大的集裝箱制造商,有良好的業績和發展潛力,而且也被境外基金普遍認為是中國入世的主要受益者。中集B外資股東的撤離是因為不再看好它嗎?不止中集B、粵高速B、江鈴B等一些B股的境外機構投資者也都已階段性撤離。廣東百靈信投資咨詢公司分析師張志力認為:“深中集B、粵高速B的減持對兩只個股的短期走勢形成了相當大的沖擊,也使深圳B股出現了短時回落,并且長時間橫盤整理的格局也是促使深圳B股走勢弱于上海B股的原因,我們認為隨著B股的大幅上揚,外資減持的可能性將會更大,因為相對于國內的紅籌股和香港的藍籌股來說,其投資價值與機會已經遠遠大于B股,B股的泡沫化在逐步增大,外資肯定是意識到了這些投資的泡沫。”
據調查,2月19號以后B股的增量資金主要源于中小投資者。這些投資者的涌入使冷落太久的B股完成了價值的回歸,突發利好引發井噴行情也在情理之中。但之后連續漲停,人們仍然奮勇買入就只能說是投機的力量了。很多投資者買B股的時候,看都不看上市公司的業績,也不管它基本面怎么樣。大量涌進市場的資金很少是看好某個公司的投資價值,更多的是沖著價差和B股嚴重的供求失衡來的。
張志力分析:“B股的投資有A股化的趨勢,A股中炒重組股、炒ST、PT這種題材概念的手法也引入到B股,但我們覺得B股更大量的投資者特別是B股的發起人股東、一些大的投資者,他們對這個投資價值理念是完全不認同炒作理念的,我們的炒作理念和他們的純投資理念有很大的反差,這種反差擴大到一定程度 可能會引起投資理念和投機理念的沖突,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就會使B股發生一定范圍內的震蕩,可能會使投資者在這個震蕩過程中遭受一定的痛苦。”青海證券的蘇武康也認為:“B股市場目前主要的風險在于短線的投資者獲利十分豐厚的與上市公司本身的業績跟不上的矛盾,它的股價很可能會出現一個比較劇烈的調整和震蕩。”
目前我們在B股市場上已經看到了一些和A股相同的行為,績差股、T類的票受到追捧。如果B股市場的投資拋棄注重公司業績的理念,它將面臨更大的風險,畢竟它太小了。
滬深兩市的較量
從2月28號B股復牌以來,滬深兩市運行格局有明顯差異。回顧2000年,滬深B股市場就已經存在很大差別。滬市B股這一年整體升幅為136。2%,深市B股整體升幅為66。7%。滬市遠大于深市。今年2月28號以后,兩個市場B股走勢也有明顯分化。
本欄目記者就滬深兩市的不同采訪了平安證券的分析師劉中學。
劉中學:“B股開放以后的五、六天,兩個市場同時出現無量封漲的局面,從漲停板被打開以后,滬市出現強勢整理,而深市B股同期卻呈現繼續扎空上揚的局面,之后我們注意到從四月初深圳B股進入高位強勢整理階段,而同期滬市B股出現穩步盤升。從五一以后我們注意到一個明顯的特點,外幣利率再次下調以及六月一日B股進一步開放因素的影響,使得最近兩個市場恢復了同步上漲的局面,但總的來看,上海市場仍然占主導地位。”
記者:“滬市B股的這種表現是不是跟它重組概念多有關系?”
劉中學:“上海本地股一直就是重組題材不斷,另外一個還是與國有股減持有關。從市場傳來各方面的信息,國有股減持有可能從滬市老牌的制造類上市公司開始,并且減持價格可能以略高于凈資產的價格來減持,這樣對B股市場來說也是一個利好,總體上看深圳B股上市公司基本面要強于滬市B股。深圳有一大批績優藍籌股,比如象萬科B股、中集B股 、粵照明B股、小天鵝B股以及晨鳴B股、張裕B股等等這些上市公司,基本面都比較好業績優良穩定。這些深圳績優B股在市場上表現卻整體不是太好。象粵照明B股、中集B股等累積漲幅都小于同期市場大盤,也小于很多績差股的市場表現。”
記者:也就是說我們可不可以認為滬市的投機性比深市強?
劉中學:“如果從市盈率的角度來看,滬市B股的平均市盈率目前已經接近55倍,并且滬市B股市盈率超過五百倍的有幾十只,而深圳超過五百倍的只有幾只,滬市B股的投機性比深市B股強。”
滬深兩市結算貨幣的差異也對行情產生了不同影響。雖然港元和美元都是自由兌換貨幣,但美元是全球性貨幣,流通性更強。同時我國的外匯儲備和其它外幣資產多數是以美元計存,因此大量美元流向滬市B股也在情理之中。實際上滬深兩地B股市場的差異還有兩地投資者結構不同造成操作上思路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