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初到廣西大化瑤族自治縣北景鎮,只見青山如黛,碧波萬頃,岸邊紅瓦白墻的村莊錯落有致。走進漁家,看庫區發展變化,聽漁民新春心愿,記者深刻感受到,“水韻北景 漁樂無窮”特色漁旅小鎮品牌已打響,“春天”已經提前來到了這個水鄉。
凌晨3點,大地還在沉睡。隨著燈光穿透夜幕,庫區的各個活魚收購點逐漸熱鬧起來。靠泊、過秤、裝車、啟運,漁船的馬達聲,汽車的引擎聲,魚的擊水聲,人們的交談聲交織,喚醒了又一個收獲與喜悅的早晨。
“春節前是活魚銷售的旺季,魚養得好,收購價又上漲,大家都很開心。”北景鎮那色社區漁民覃應明邊忙碌邊對記者說。
覃應明是本地有名的經紀人,每年經他手銷售的魚價值超百萬元。在耕地和家園因巖灘電站建設被淹沒的早期,他只能靠打魚為生。如今,他不但搞起了網箱養魚,還做銷售經紀、開民宿,不久前,他還開了一家飯店。“漁旅融合拓寬了北景的發展空間,也豐富了大家致富的門路。”覃應明說。
紅水河自北向南縱貫北景20余公里,水面面積超過4萬畝。全鎮3.3萬人口中,庫區移民就有2.3萬人。水面大、移民多,是北景的典型特點。“為了讓庫區群眾生活好起來,北景將產業興旺作為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發揮山清水秀生態美和漁業資源豐富的優勢,促進漁旅融合,不斷豐富鄉村經濟業態。”北景鎮黨委書記黃煉說。
過去一年半,北景鎮圍繞漁旅融合,整合各類發展資金及招商引資,投資2億多元建設了漁樂無窮田園綜合體和一批基礎設施。村莊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標準化大水面養殖基地促進了生態保護及水面治理;游客服務中心、水岸綠化亮化工程、濱水棧道等提升了漁鎮的魅力;紅水河—東盟國際垂釣基地、大頭魚增殖基地、冷鏈加工中心延伸了漁業產業鏈……
小鎮一天天地發生著變化,煥發出勃勃生機,庫區移民敏銳從中尋覓著致富機會。
在平方村下火屯村民覃志業的家門口,剛撈上來的烏蘇里擬鲿魚正歡快地在盆里游來游去。早年在廣東魚類增殖場工作的經歷,讓覃志業積累了豐富的魚類繁育經驗,成功地將從黑龍江空運來的烏蘇里擬鲿魚繁育出來,并帶動周邊200多戶漁民養殖這種經濟價值更高的魚。“魚苗長到2兩以上就已經被四川、貴州等地的客戶預訂完了,像我們這個25平方米網箱,可以養8000斤到9000斤,純收入可達到10萬元左右。我們正建設3000多畝的烏蘇里擬鲿魚養殖區,建成后能投放400萬尾。”覃志業信心滿滿地說。
為了解決多年來庫區大水面漁業養殖中的自發經營、管理混亂等問題,實現農戶與市場的有序對接,北景鎮因地制宜,以黨建為引領,充分發動庫區群眾全員參與建設那色片區大水面淡水魚養殖基地,打造集養殖、休閑垂釣、漁旅農家樂等為一體的漁旅文化體驗地。目前,那色社區共有13個村民小組525戶2403人參與入股大水面淡水魚養殖。“我們計劃今年4月份捕撈出首批50萬斤商品魚,戶均可增收1萬元以上,實現收入翻倍,大水面正成為村民的‘水上糧倉’。”那色社區黨總支書記覃漢武說。
魚越養越好,環境越來越美,小鎮讓游客陶醉,更令垂釣愛好者心往神馳。高峰時每天有四五百人到北景垂釣,每年光是釣位收入就超300萬元。
紅水河—東盟國際垂釣基地游客中心依水而建。疫情前,這里曾經舉辦過五屆中國—東盟垂釣大賽,吸引了很多釣友參賽,小小的北景因此在釣友圈名聲大噪。如今,隨著疫情防控措施調整優化,北景鎮已開始著手籌備重啟中國—東盟垂釣大賽。“釣魚發燒友們紛紛打電話前來咨詢,大賽的重啟將極大提振信心,促進鄉村振興。”紅水河—東盟國際垂釣基地負責人蒙吉安說。
在音圩屯水岸邊,一處農民屋后的工地引起了記者注意。房屋主人叫韋信廷,2019年開始利用自家的4間房經營民宿。最近,他又貸款60萬元,將房間由4間擴大至11間,同時建設親水餐廳,增加接待能力。
“投入這么大,信心怎么來的?”記者問。“疫情防控優化,旅游業開始恢復,你們再看看這濱水棧道,北景越來越美,名聲在外,這都是我的底氣。”韋信廷自信地說。
“今年北景鎮將開工建設20.56公里巴邊山環島自行車道,同時還將利用島嶼資源豐富的優勢,推進島鏈旅游開發建設,為漁旅融合發展帶來新的增長極。”黃煉高興地告訴記者。
責任編輯:李桐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