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我國被迫對日本的汽車、移動電話和空調開始征收100%的特別關稅。這是人們所不愿看到卻又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事情起因于日本政府的一項錯誤決定。今年4月10日,日本政府不顧中方和日本國內許多人的反對,強行宣布自4月23日起至11月8日止的200天內對我國向日本出口的大蔥、鮮香菇和藺草超限額部份即1997—1999年3年中年平均對日出口量分別征收256%、266%和106%的關稅。此舉的直接受害者是日本國內消費者。這3種從中國進口的農產品批發價馬上翻了3倍,零售物價與日本國產的同類產品持平。價廉物美的中國產品在日本市場上的減少乃至消失對正處于經濟不景氣之中的廣大日本民眾來說決非是好事。
除了征收高關稅之外,日本政府還做了不少小動作,讓動植物檢驗檢疫當局設立每日檢驗中國生鮮產品的最高限額。一些好端端的中國農副產品因得不到及時的檢驗而無法通關,聽任腐爛變質。一些人乘勢而上,提出對中國產的自行車、毛巾、木筷、海草等產品也征收高關稅的無理要求。
日本政府之所以采取這些措施的原因主要有二個:一是經濟長期低迷,貿易保護主義思潮抬頭。二是自民黨執政基礎日益不穩,為了在即將到來的參議院大選中挽回頹勢,執政的自民黨領導人不得不以限制中國農產品進口的辦法來討好和換取其傳統支持力量農村地區的選票。不少人認為,這顯然是政治上一黨私利的考慮占了上風。
日本國內各界紛紛對此作出嚴厲批評。在內閣通過限制中國農產品進口的決定時,許多在經濟部門工作的高級官員就十分擔憂地說:“此舉埋下了未來的禍根!比毡窘洕a業界四大組織之一的日本經濟同友會會長小林陽太郎就強烈要求政府盡快取消這一措施。日產汽車公司總裁奧田也不斷敦促日本政府拿出誠意來同中方協商。
雖然日本政府辯稱此舉是根據WTO原則采取的合法保障措施。但是,在4月30日WTO的保障措施委員會會議上,許多成員方代表對日本政府的行動表示擔憂。會上,美國代表批評了日本政府的做法,表示將密切關注事態發展,防止日本進一步擴大限制中國產品的對日出口。
從WTO的規則來說,對即將加入WTO的中國采取這種做法是極其不公正的。一個成員方對另一成員方的進口有異議或不滿時,應該首先同對方進行談判。如談判不能解決問題可以提請專家小組仲裁。對仲裁不滿的話還可以上訴。如上訴成功,方可采取報復措施。日本一方面口頭上表示積極支持中國入世,另一方面卻又單方面采取措施,這是令人難以理解的。
近年來中日之間的經濟貿易發展迅速,雙邊貿易額已達800億美元之多。不斷發展的經貿合作是和平友好政治關系的堅實基礎。如果中日貿易糾紛不斷升級,對中日關系的全面發展是極其不利的。人們希望日本政府切實采取有誠意的行動,以使中日關系上的這片陰云能盡快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