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憾事
“猛犸”型的中國國企與境外資本市場的對接,從來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1999年,在跨國券商所羅門美邦(SalomonSmithBarney)傾力保薦下,中國第二大石油公司————中海油沖剌香港、紐約股市,掛牌最后一刻被迫擱淺。
對中海油而言,這樣的波折不過是海外上市征途上的一個插曲。隨著中國第一大石油公司———中油氣、第二大石油公司中石化,先后在香港、紐約成功上市,中海油也在2001年2月,由另外兩個跨國券商————美林(MerrillLynch)、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CreditSuisseFirstBoston)攜手努力,送進資本的殿堂,順利融資130億美元。
同樣一個公司,由美林、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操辦便能圓夢,依賴所羅門保薦就會中途擱淺。雖說其中有市道變化的影響,但所羅門在中海油案例中的敗筆,自然不能諱言。
對所羅門而言,中海油跨國融資的一段小小的“插曲”,注定會是一場不折不扣的災難。在“猛犸”型的中國國企,越來越多地“涉水”國際資本市場之際,失敗的記錄正是所羅門愈來愈難以忍受的一樁恥辱。有了中海油上市中途夭折的先例,所羅門要想重新贏回“猛犸”型國企的信任,幾乎難于登天。不甘失敗
更可怕的是,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能量驚人的中國股市很快便要向境外資本開放。所羅門亞太首席投資分析家黃益平不久前預測,中國股市5年內便將“膨脹”成世界第一大證券交易市場。
在接下來“淘金”中國的浪潮中,所羅門當然不會甘心白白把最好的機會讓給競爭對手。1999年的“中海油事件”暴露了所羅門在大中國區脆弱的一面。在下一輪大潮涌動的商業機會到來之前,所羅門面臨的挑戰便是,打掃庭院、重振旗鼓,加速向大中國區市場的滲透。
如何走出“中海油陰影”、在大中國區打一個翻身仗?對于所羅門而言,香港投資界名人梁伯韜,或許會帶來一個完滿的答案。寄望梁伯韜
不久前,知名投資銀行法國巴黎百富勤(BNPParibasPeregrine)低調地發布一紙聲明,透露其副總裁梁伯韜“因私人原因”將在2001年6月1日辭職。
亞洲華爾街報的報道援引“消息靈通人士”的話說,梁伯韜的“私人原因”,實際上便是告別法國巴黎百富勤,轉而加盟目下“求賢若渴”的所羅門美邦。而在3月份,所羅門投行業務大中國區總裁跳槽到匯豐控股,不經意間已為梁伯韜“創造”了一個空缺。
對于竭力要在大中國區重塑形象的所羅門,梁伯韜當然是價格連城的“瑰寶”。在運作中國企業海外上市方面,梁伯韜真正能“呼風喚雨”,始終保持不敗的紀錄。“紅籌之父”
1988年,梁伯韜與人合組百富勤,開始了香港財經舞臺上的一個傳奇。在赴港上市的中國企業與財大氣粗的香港大財團之間,梁伯韜如魚得水地扮演著“中間人”的角色。在梁的斡旋下,一個又一個內地企業,以“H股”的名目走進香港證券所。90年代初、中期,大量的“紅籌股”如雨后春筍般冒起,證交所從此變成內地企業融資的一條黃金通道。
在這一撥“淘金”浪潮中,梁伯韜的百富勤切得了當中分量沉重的一塊蛋糕。梁伯韜也從無名之輩,崛起為資本世界的無冕之王,在眾多“紅籌股”的身后,都有他匆匆忙忙的身影。
當然,“百富勤神話”并未能抵御陡然襲來的東南亞金融危機。盲目介入其他的亞洲市場,帶來了災難性的后果。1998年1月,百富勤不堪重債,被迫清盤。由梁伯韜打理的最優良資產————大中國區證券業務被法國巴黎國民銀行(BNP)收購,梁伯韜以及由150人組成的經營團隊加盟改組后成立的法國巴黎百富勤。
在法國巴黎百富勤旗下,梁伯韜和他的團隊并未一蹶不振,而是繼續以轟動一時的IPO(公開募股)確立“江湖地位”。在去年的網絡股狂潮中,梁伯韜推波助瀾,將一連串.com推進了資本市場。其中tom.com上市時,引起了萬人空巷、爭購股票的盛況,當局不得不動用警察,掃清混亂局面。矯正失誤
當然,在技術世界滿目蒼涼之際,所羅門眼下看重的,并不是梁伯韜煽動公眾財富狂想的素質。梁伯韜與中國內地企業界的聯系,是所羅門的真正期望。“猛犸”型的超大規模中國國企,仍在努力向境外資本靠攏,像中移動、中聯通、中油氣、中石化、中海油這樣的巨型IPO項目,隨時可能再次冒出。在失去了中海油之后,所羅門若不及時驚醒,還會失去更多的項目。
6月,梁伯韜加盟,很快便會給所羅門帶來一個矯正失誤的機會。所羅門美邦的中國之路,是越走越窄,還是越走越寬?業界在翹首觀望。(商祺)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