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中國鋼鐵遭遇反補貼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7日 14:43 《財經》雜志
本刊記者 趙劍飛 李其諺 曹禎發自北京 本刊特約記者 劉毓峰發自美國首都華盛頓/文 在美國鋼鐵產業聲稱中國鋼廠得到超過3930億元政府巨額補貼的陰影下,中國鋼鐵出口成為美方反補貼與反傾銷手段雙管其下的新目標 7月30日,中國商務部外貿司司長王受文等20余人正準備飛往華盛頓,參加將于三天后開始的中美第三次鋼鐵業對話(Steel Dialogue)。 他們還沒有起程,美國幾家鋼鐵產業組織就率先發難,指責中國鋼鐵生產商近年來的大規模擴張和出口增加,源于政府提供了超過3930億元的巨額補貼。 同一天,中國鋼鐵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鋼鐵出口上半年高速增長,達3379.05萬噸,同比增長97.68%。 這些數字,預示了中國代表團即將面對的,是一場注定艱難的對話。 3000億元“大補貼” 7月30日,美國鋼鐵學會(American Iron and Steel Institute)、美國鋼鐵協會(Steel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北美特鋼協會(The Specialty Steel Industry of North America)、鋼管進口委員會(The Committee on Pipe and Tube Imports)等四家機構突然發難,在美國發布了一份針對中國鋼鐵產業的研究報告。這份名為“Money for Metal”(鋼鐵補貼)的報告指稱中國鋼鐵業依賴政府補貼進行產能擴張,低價出口,并確定中國鋼鐵產業獲得的政府補貼超過3930億元。 “本質問題在于,中國鋼鐵過剩的生產能力主要是建立在政府的補貼和干預的基礎上,而非市場力量基礎之上。”談到中美鋼鐵產業存在的問題時,美國鋼鐵協會公共關系負責人亞當帕爾(Adam Parr)對《財經》記者表示。 這份厚達百頁的報告,是由美國鋼鐵產業協會等四家機構委托美國Wiley Rein律師事務所(Wiley Rein LLP)完成的。2006年7月,這家律師事務所就曾受上述四家機構委托完成了“The China Syndrome ”(中國綜合癥)報告,指責中國鋼鐵業受到政府補貼。此次報告依然維持同樣的論調,主要內容包括兩部分,一是中國政府對鋼鐵產業的擁有和控制,二是鋼鐵產業獲得的政府補貼。 報告稱,中國十家最大的鋼鐵集團有八家屬于政府100%控股,最大的20家集團中有19家主要由政府所有,最大20家集團的產量有91%是政府控制;“通過所有權、政策工具、直接參與企業管理,中國政府保持對鋼鐵產業增長和發展的控制。” 報告著墨最多的部分,還是關于中國鋼鐵產業享受“政府補貼”的情況。報告列舉了12種中國鋼鐵產業享受的補貼形式,包括資金撥付(Cash Grant)和注入資金(Capital Infusions)、股本金注入(Equity Infusions)和轉換、劃撥土地使用權、政府主導的合并和非商業考慮的所有權轉讓、優惠貸款和直接貸款、稅收優惠、增值稅政策優惠、購買國產設備優惠、原材料優惠、能源(電力)優惠、環境補貼和匯率低估等。 通過查閱鞍鋼、寶鋼、萊鋼、武鋼、馬鋼等上市公司財務報告,報告作者稱,確定中國鋼鐵生產商接受的政府補貼超過3930億元(520億美元),而這還只是“冰山一角”。報告最后的結論是:中國鋼鐵生產能力的擴張,直接源于中國政府的對鋼鐵產業的指導和控制,以及對鋼鐵生產商的補貼。 “中國對鋼鐵產業的補貼,有許多違反了WTO承諾,傷害了國際競爭對手,包括美國的鋼鐵企業和工人。中國必須停止其控制、指導和補貼鋼鐵產業的政策。如果不然,美國和其他貿易伙伴將增加活動,要求中國遵守WTO承諾和國際貿易法。”報告稱。 中國鋼鐵出口難遏 這并非美國鋼鐵生產商第一次對中國鋼鐵發難。2000年,美國鋼鐵生產商曾對上海寶鋼集團公司、鞍山鋼鐵集團公司、武漢鋼鐵集團公司、河南安陽鋼鐵集團公司、遼寧本溪鋼鐵集團公司、山東萊蕪鋼鐵集團公司等六家公司提出反傾銷指控;兩年后,美國進一步提出對多種進口鋼材征收30%的關稅,但是這一做法最終被裁定為違反WTO規則,美國總統布什2002年宣布取消保護性關稅。 此后幾年,紡織業逐漸成為中美貿易糾紛的焦點。但2005年后,中國鋼鐵業迅猛擴張的勢頭,再度引起了美國鋼鐵產業的擔憂。 2005年8月2日,美國對中國的非合金焊縫鋼管提起“421特殊保障調查”;11月10日,再對中國鋼盤條企業提起反傾銷訴訟。不過,這兩起行動都以失敗告終,先是鋼盤條案中方獲勝,美國總統布什2005年12月30日又宣布,不會對來自中國的非金屬焊縫鋼管實施制裁措施。 Wiley Rein律師事務所這次在新報告中稱,2000年到2005年間中國鋼鐵產業增長了170%,2006年中國鋼鐵生產能力進一步增加了20%,估計中國鋼鐵生產能力到2007年年底最多可達到6億噸。 國際鋼鐵協會網站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是世界第一大鋼鐵生產國,2006年產量為4.227億噸;日本位居第二,產量為1.1162億噸;美國排第三,產量為9860萬噸。 美國鋼鐵協會發言人帕爾對《財經》記者表示,預計到2007年年末,中國的過剩產能將超過美國的鋼鐵生產總量。 “盡管中國的國內市場近些年很強勁,全世界還是擔心,一旦中國國內市場降溫,這些剩余的鋼鐵會流向哪里。我們關注這對全球造成的影響。”帕爾說。 2005年,中國鋼鐵年產量躍至3.48億噸,從鋼鐵凈進口國變成鋼鐵凈出口國。此后中國鋼鐵出口規模不斷擴大。2007年7月30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舉行2007年第三次行業信息發布會,顯示2007年上半年中國鋼鐵出口繼續高增長——出口鋼材3379.05萬噸,同比增長97.68%;鋼坯436.99萬噸,同比增長40.88%。與此同時,中國的鋼鐵進口呈現下降趨勢——上半年進口鋼材869.31萬噸,同比下降7.63%;進口鋼坯14.05萬噸,同比下降33.94%。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認為,旺盛的國際、國內市場需求,拉動鋼鐵生產高增長。由于國際、國內鋼材市場價格差不斷擴大,進一步刺激了企業的出口趨勢。6月末國際、國內市場綜合價格差已達到35.93%。 從反傾銷到反補貼 根據Wiley Rein律師事務所的報告,2007年上半年美國從中國進口鋼鐵為260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23.8%。這一速度雖然遠低于中國鋼鐵出口增長速度,還是引起美國鋼鐵廠商們的不滿,兩個月內就向美國商務部提出三起針對中國的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 5月29日,美國多家企業向美國商務部遞交了申訴,要求對從中國和阿聯酋進口的部分鐵釘開展反傾銷調查,并要求對中國鐵釘征收55.19%-118.04%的反傾銷稅率。這些企業稱,2004年到2006年,美國從中國進口的鐵釘數量增加了79%,2006年達到4.52億美元。7月10日,美國商務部已決定啟動調查。 6月7日,幾家美國廠商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對從中國進口的環狀焊接碳素鋼管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的申訴,要求征收51.34%-85.55%的反傾銷稅。 6月27日,美國另有多家企業向美國商務部遞交了申訴,要求對從中國進口的薄壁矩形鋼管開展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同時對從韓國、墨西哥、土耳其進口的薄壁矩形鋼管進行反傾銷調查。7月18日,美國商務部決定啟動調查。8月13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將做出初裁,判定是否傷害美國國內產業,如果傷害成立將繼續展開調查。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涉及中國鋼鐵產品的調查中,除了反傾銷指控,有兩起提出了反補貼調查。美國自1984年后就不再針對非市場經濟國家進行反補貼調查,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1991年。 2005年,美國眾議院曾通過《美國貿易權利執行法案》,授權美國將反補貼法適用于像中國這樣的“非市場經濟體”國家,不過該法案并未有效執行。2007年3月底,美國商務部初步決定允許反補貼法應用于中國。這為美國企業使用反補貼調查來抵制中國出口打開綠燈。 2006年10月,美國新頁公司(NewPage Corporation)向美國商務部申請對從中國進口的銅版紙展開反補貼調查,成為1991年以來首起針對中國的反補貼調查申請。2007年5月,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初步裁定中國出口的銅版紙對美國企業造成損害。7月16日-28日,十位美國商務部官員組成的補貼調查小組分別在北京、上海和鎮江展開調查。 代表金光紙業應訴的北京天地和律師事務所律師江鵬認為,反補貼不僅涉及到企業行為,還牽涉到政府行為,應對起來難度更大,未來會有更多美國企業使用反補貼。 真假補貼之爭 在Wiley Rein律師事務所報告中提出的3930億元政府補貼中,包括1309億元優惠貸款和直接撥款、1410億元注資和債轉股、389億元土地使用折扣、95億元政府主導的合并、20億元現金撥款,以及其他形式的補貼。 報告舉鞍鋼為例,鞍鋼從其母公司鞍鋼控股購買鐵礦石,可獲得平均進口價格10%的折扣。對此,鞍鋼董事、董事會秘書付吉會對《財經》記者表示,這是一種錯誤認識。 付吉會說,鞍鋼在與集團公司的交易中,除了礦石價格有10%優惠,其他都是市場價;而優惠也是市場行為,因為鞍鋼是其母公司最大的客戶,可以享受批量長期購買的優惠。 “這就像你買一瓶酒和一箱酒,價格是不一樣的。”付吉會說。 對于從國有商業銀行獲得優惠貸款一說,付吉會更是一口否認。他認為,中國鋼鐵近幾年出口上升迅猛的原因,一是國內生產產品的技術含量和質量提升比較快,符合出口產品的要求;二是國際市場對鋼鐵產品需求很旺,市場環境較好。付吉會認為這個大趨勢還會相對穩定,不會受美國影響。 美國鋼鐵協會發言人帕爾亦對《財經》記者表示,不希望看到冗長又昂貴的貿易訴訟。“我們希望中美之間的對話可以解決問題,那么就不用通過立法解決了。我們認為這次對話是邁出了積極的一步,也很可能會有積極的結果。”帕爾說。 此前,中美之間已經舉行過兩次鋼鐵業對話,分別是在2006年3月和2006年10月。美國鋼鐵生產企業從第二次對話就開始派代表參加。《財經》記者獲得的代表名單顯示,參加中美鋼鐵業第三次對話的中方代表約有20人,包括商務部、發改委、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的代表,以及來自寶鋼、鞍鋼、武鋼、沙鋼、五礦、中鋼等企業的代表,美方代表則包括來自美國商務部、美國貿易談判辦公室(USTR)和美國產業界的代表。 據美國方面此前對外透露的消息,此次會談主題包括“兩國市場情況、產業整合情況、生產情況、生產能力情況,增值稅退稅問題,以及其他補貼等問題”。 中美解決分歧的前景并不樂觀。 本刊實習記者邢曉昀對此文亦有貢獻
【發表評論 】
|